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宫承波

新媒体宫承波

发布时间:2020-08-19 02:48:56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第二章新媒体发展概观ppt有吗

从两点来讲,一点就是人(灵魂人物),二点就是思想(转变观念)。
1.打造灵魂人物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企业官方微博都已死,可是我们却发现那些行业里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微博却玩得风生水起。其实关键就是人,企业官微对于粉丝来讲是一群人,而对于意见领袖来说,粉丝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跟他进行沟通、互动、交流,也就是灵魂人物。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另一个人的粉丝,是因为被这个人的某方面特质所吸引,所以一个微博或者微信平台,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必需为这个平台打造一个平台的核心灵魂人物,利用这个平台的灵魂人物,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其实我们讲的核心灵魂人物,通常指的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提到阿里巴巴大家马上会想到马云,提到腾讯会想到马化腾,灵魂人物要抽出时间跟粉丝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就拿笔者自己运营“总裁网络营销”公众号来说,我经常抽出时间为公众号写文章,跟读者进行沟通互动,这样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只有关注我运营的公众号,就可以第一时间阅读我写的文章,与我沟通互动,我就是灵魂人物。
如果您的公众号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请问为什么读者需要长期关注您,关注3天、一个星期就可以取消关注,打造公众号灵魂人物是一种很好的维持读者持续关注公众号的方法。
2.平台思维
要想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必须能够提供更多粉丝所需要的价值,就像一家电视台一样,要想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它必须引进更多的优质电视剧,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同样一个优秀的公众平台,必须拥有更优质的作者提供内容,才能吸引粉丝关注。
最好的办法就是整理优质的文章,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泛作者时代,作者已经没有价值了。信息太多,反而整理优质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为他帮助人们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就跟《读者文摘》一样,都是整理各大报纸、杂志优质的文章,它并不提供原创内容,也不会花大价钱签约作者,就受到大量的读者欢迎,因为他帮助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本来读者需要阅读100本书、60本杂志才能发现这些优秀的文章,现在只要读一本读者文摘就可以了。
3.资源运作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最终这些粉丝都会变资源,当然是资源就可以拿出交换、变现,如果拥有的平台资源只供自己使用,那么这个平台发挥的影响力会很小,如果这个平台的资源,可以为平台里面的粉丝所有,那么这个平台就更有价值,打造粉丝跟平台利益的共同体。
如果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假如是1000个人甚至10000个,那么就等于10000个人一起帮助你做大这个平台,因为这些资源也可以为他所用,一定要把平台的资源让出去,打造粉丝跟平台利益的共同体,平台的生死存亡都跟他们有关,不要让粉丝成为一个旁观者。
4.把读者当作顾客
请问什么是读者?读者就是读完这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人,读完以后作者跟读者不需要保持任何的关系。
请问什么是顾客?购买产品以后,商家必需保持跟顾客的关系,并且必需对卖出的产品负责任。
简单来说,一种不需要维持关系,而另一种需要长期维持关系。如果我们希望利用新媒体来变现,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读者当作顾客,因为只有顾客才能长期创造利润,而读者只是短短的一次购买。
5.打造多个媒体传播渠道
要想获多的粉丝,必需拥有多个价值输出的渠道,这样才能保证新媒体的活跃度,运营过新媒体的朋友就会发现,刚开始关注的粉丝往往很活跃,可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很多粉丝的活跃度就会下降,一个新的平台只有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粉丝增加才可以保持平台的活跃度,所以一定要为自己的平台准备多个价值的输出渠道,以保持平台的活跃度。
6.重视人脉关系链的传播
新媒体当中人脉链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把每一个粉丝都变成了传播的载体,粉丝是观众同时又是内容的传播者,这样的传播想象力可以无限的放大。如果分享您内容的观众是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行业领袖,那么这一次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是原来的10倍甚至100倍。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分享内容的粉丝拥有的粉丝人数,同时通过人脉关系链的传播,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为平台获取到更多的粉丝,增加平台的影响力。
要想做好人脉关系链的传播,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问一问自己,为什么粉丝会自愿地帮助你主动传播,答案只有两个字,就是内容。

2、我是大二的学生在2011年的时候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我想问问要看什么书呢

新闻学 917
新闻史 ①《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等 中国广播电视
②《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
③《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
918
新闻理论 ①《新闻理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 雷跃捷等 中国传媒大学
③《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高等教育
④《媒介批评》 雷跃捷 北京大学
⑤ 与专业相关学术刊物
919
新闻业务 ①《广播新闻业务》 曹璐、吴缦 北京广播学院
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王振业 北京广播学院
③《新闻报道新思路》 陈作平 中国广播电视
①《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 邓炘炘 北京广播学院
②《网络传播学》 吴风 中国广播电视
920
报刊理论与实践 ① 《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 王武录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
②《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
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 王武录主编
王武录主编 同心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 921
理论传播 ①《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与广播电视》 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
②《中西新闻比较论纲》 童兵 新华出版社
③《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
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 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
922
应用传播 ①《电视收视率解析》 刘燕南 北京广播学院
②《受众分析》 刘燕南等译 中国广播电视
③《媒介经营管理》 凌昊莹 复旦大学
④《媒体创意导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⑤《文化创意产业总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⑥《新媒体概论》 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923
传播学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 柯惠新等 北京广播学院
924
电视文化传播 ①《电视文化学》 陈默 北京师范大学
②《电视纪录片比较研究——民众文化的电视记忆》 张雅欣 中国传媒大学
925
女性学 ①《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刘利群 中国传媒大学
②《媒介与性别》 卜卫 江苏人民
③《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 (美)朱丽亚•T.伍德 暨南大学
926
国际传播 ①《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 [法]阿芒•马特拉 中央编译
②《国际传播学》 关世杰 北京大学
927
新媒体 ①《内容产业论》 赵子忠 中国传媒大学
②《数字传媒概要》
③《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 闵大洪
(美)鲍德温著 复旦大学
华夏
国际新闻学 928
国际新闻 ①《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传播学》 鲁曙明、洪浚浩 中国人民大学
②《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徐耀魁 新华
③《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 蔡帼芬 北京广播学院
④《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 蔡帼芬等 五洲传播
⑤《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二辑 张国良 复旦大学
⑥《外国新闻传播史》 张隆栋 中国人民大学
⑦《国外广播影视体制比较研究》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广播
⑧ 杂志 《China Media Research》2006-2008

3、懂桩的帮个忙,急急急啊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说需要三面才即创意面才、即创意面才、创意经营面才创意管理面才决定创意产业教育三领域即创意教育、创意经营教育创意管理教育其创意教育培养创意才目标应说整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基础核——没创意才、没创意所谓创意经营、创意管理句空所谓创意传播疑属于创意教育范畴
媒体创意专业适应创意代需要创办新型、特色专业抓住创意代众传媒本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传媒竞争与发展需要代、力专业说效利用、整合传媒资源优势——良教育基础丰厚业界资源体现传媒办特色校领导支持经几群策群力目前该专业已基本创意型
传媒媒体创意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应传媒事业发展需要创办带交叉、综合特色艺术类专业旨培养现代传媒所需要专业媒体创意
本专业培养具备素质:
1. 通晓美、艺术及众文化领域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美艺术素养
2. 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功移植、应用现代传媒领域
3. 既懂传播规律懂市场规律阔视野形现代传媒运营整体性、综合性握及相关领域创意与策划能力
4. 具备较强文本读解能力熟练掌握文字、图形、色彩、声音等传播符号操控技术并能够创新性思维指导灵运用媒介信息建构与传播技能、技巧
本专业配Adobe实验室内先进媒体设备授课程保证手机进行实践操作与训练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版、报刊及新媒体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创新思维媒体创意与策划才培养面向市场需求众传媒信息建构与传播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提供创新性策略构思专业创意即创新思维核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体复合型高级专门才
媒体创意教研室:
宫承波(主任)、李建刚(副主任)、王建华(副主任)、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
媒体创意研究
主任:宫承波
副主任:李建刚、王建华
研究员: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庄捷、李飞雪
主要课程:传播、策划、媒体创意导论、创意思维、传媒市场调查与企划、媒介经营管理、传媒政策与规、新闻采编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视听语言、新媒体艺术、非线性编辑、艺术概论、视觉传达设计、电脑图文创意、数码特效合、流媒体设计与制作、WEB设计与制作、电印刷创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制位:四文士
目前陆设专业院校海戏剧院浙江传媒院

发现面文字全部我放网络面
我媒体创意专业

4、媒体创意的中国传媒大学

本专业是应传媒事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一个带有交叉、综合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旨在培养现代传媒所需要的专业的媒体“创意人”。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通晓美学、艺术以及大众文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美学和艺术素养。
2.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移植、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在开阔的视野中,形成对现代传媒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以及相关领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
4.具备较强的文本读解能力,熟练掌握对文字、图形、色彩、声音等传播符号的操控技术,并能够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灵活运用媒介信息建构与传播的技能、技巧。
本专业配有Adobe实验室,内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授课过程中,保证人手一机,进行实践操作与训练。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思维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需求,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提供创新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创意人”。即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宫承波(主任)、李建刚(副主任)、王建华(副主任)、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
媒体创意研究中心
主任:宫承波
副主任:李建刚、王建华
研究中心成员: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庄捷、李飞雪
主要课程:传播学、策划学、媒体创意导论、创意思维方法、传媒市场调查与企划、媒介经营管理、传媒政策与法规、新闻采编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视听语言、新媒体艺术、非线性编辑、艺术概论、视觉传达设计、电脑图文创意、数码特效合成、流媒体设计与制作、WEB设计与制作、电子印刷创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学制学位:四年文学学士
媒体创意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而非艺术类专业。
所属学科: 文学
所属门类: 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名称: 媒体创意
专业代码: 050306W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 4年

5、关于中国传媒大学 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报考!!!!

050301新闻学2008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80 人)

研究方向:
01新闻史
02新闻理论
03新闻业务
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05报刊理论与实践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
③707新闻学基础
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参考书目:
707新闻学基础
①《新闻理论》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②《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等 中国广播电视
③《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等 武汉大学
④《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高等教育
⑤《广播电视辞典》赵玉明等 北京广播学院
⑥《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雷 中国广播电视
⑦《媒介批评》跃捷 北京大学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文史要览》王振业等 中国传媒大学
复试科目:
919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等 中国广播电视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
《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
920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雷跃捷 北京广播学院
《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雷跃捷等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高等教育
《媒介批评》雷跃捷 北京大学
与专业相关学术刊物
921新闻业务
《广播新闻业务》曹璐、吴缦 北京广播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报道新思路》陈作平 中国广播电视
《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邓炘炘 北京广播学院
《网络新闻编辑》邓炘炘 北京广播学院
922报刊理论和实践
《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王武录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 党报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
01方向为919新闻史;
02方向为920新闻理论;
03、04方向为921新闻业务;
05方向为922报刊理论与实践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J108新闻采访J211新闻写作

050302传播学2008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80 人)

研究方向:
01理论传播学
02应用传播学
03传播学研究方法
04电视文化传播
05媒介与女性
06国际传播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
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参考书目:
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 北京广播学院
《传播学史》[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弗林 华夏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
《传播学在世界》段鹏等 中国传媒大学
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文史要览》王振业等 中国传媒大学
复试科目:
923理论传播学
《新闻媒介通论》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胡正荣 北京广播学院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 新华
《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 华夏
924应用传播学
《传媒经济导论》2003版 周鸿铎 经济管理
《传媒经营与管理》周鸿铎 经济管理
《电视收视率解析》刘燕南 北京广播学院
《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 中国广播电视
《媒介战略管理》邵培仁 复旦大学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 广东人民
《文化帝国主义》汤林森(冯建三译) 上海人民
《媒体创意概论》宫承波 中国广播电视
《广播的创新与发展》胡正荣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胡智锋 中国广播电视
《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
925传播学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等 北京广播学院
926电视文化传播
《电视文化学》陈默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外纪录片比较》张雅欣 北京师范大学
927女性学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 上海文艺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女性主义》(1-4卷)荒林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
928国际传播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 中央编译
《国际传播学》关世杰 北京大学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
01方向为923理论传播;
02方向为924应用传播;
03方向为925传播学研究方法;
04方向为926电视文化传播;
05方向为927女性学(含女性文化学、女性史学、女性主义批评史);
06方向为928国际传播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J108新闻采访J211新闻写作

这是08年的信息,但是都很有参考价值的。
楼主要是还有需要的话再找我。

最后祝楼主能成功!!!

6、急急急!!帮个忙啊~~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说需要三方面的人才,即创意方面的人才、即创意方面人才、创意经营方面的人才和创意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创意产业教育的三大领域,即创意教育、创意经营教育和创意管理教育。其中,创意教育是以培养创意人才为目标的,应当说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因为,如果没有创意人才、没有创意,那么所谓创意经营、创意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谓创意传播,无疑属于创意教育范畴。
媒体创意专业是适应创意时代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型、特色专业,它抓住了创意时代大众传媒的本质,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竞争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有时代感、有活力的专业。可以说,它有效地利用、整合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如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丰厚的业界资源,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特色。在校方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几年来的群策群力,目前该专业已基本创意成型。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创意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应传媒事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一个带有交叉、综合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旨在培养现代传媒所需要的专业的媒体“创意人”。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 通晓美学、艺术以及大众文化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美学和艺术素养。
2. 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移植、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
3. 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在开阔的视野中,形成对现代传媒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以及相关领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
4. 具备较强的文本读解能力,熟练掌握对文字、图形、色彩、声音等传播符号的操控技术,并能够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灵活运用媒介信息建构与传播的技能、技巧。
本专业配有Adobe实验室,内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授课过程中,保证人手一机,进行实践操作与训练。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思维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需求,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提供创新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创意人”。即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艺术素养、传播智慧及经营管理策略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媒体创意教研室:
宫承波(主任)、李建刚(副主任)、王建华(副主任)、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
媒体创意研究中心
主任:宫承波
副主任:李建刚、王建华
研究中心成员:罗琳、詹骞、涂晓华、刘萍、庄捷、李飞雪
主要课程:传播学、策划学、媒体创意导论、创意思维方法、传媒市场调查与企划、媒介经营管理、传媒政策与法规、新闻采编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视听语言、新媒体艺术、非线性编辑、艺术概论、视觉传达设计、电脑图文创意、数码特效合成、流媒体设计与制作、WEB设计与制作、电子印刷创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学制学位:四年文学学士
目前大陆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

你可以发现上面的文字全部是我放在网络里面的。。。。
因为我就是媒体创意专业学生

7、广播电视概论的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宫承波(1966-),男,山东章丘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后曾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任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有专著《新媒体的多维审视》、《传播学纲要》、《媒体创意导论》.合著《新媒体产业论》、《文化创意产业总论》、《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以及主编教材《新媒体概论》、《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出版策划》、《新闻历史与理论》、《新闻业务》、《动画概论》等。
副主编:成文胜(1969~ ),女,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艾红红(1970~ ),女,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萧盈盈(1979~ ),女,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讲师。
葛自发(1987~ ),男,文学学士,毕业于河海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生。

8、【中传】【新闻传播考研】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媒体专业?

国际媒体研究方向,也就是你说的04方向从2004年这个专业建立起来就已经开设,据我了解是广院国新招生最多的方向,怎么可能是冷门呢。
关于你说的网上找不到04的相关资料,考研介绍一般都以专业为单位来介绍,很少具体到下面的小方向的,没有资料是正常的。

05属于国际新闻硕士班,和前面四个不是一个培养体系,报考人数可能爆满,当然这只是我目前的估计,报名的时候注意其难度。

祝你好运!

与新媒体宫承波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