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短视频法律

短视频法律

发布时间:2020-08-17 12:56:44

1、模仿短视频被烧重伤女孩离世,视频发布者要承受刑事责任吗?

因为模仿短视频易拉罐制作爆米花被烧伤的女孩的离世,让众人也产生诸多疑惑,其中不乏有寻找相关负责人的,其实视频平台、视频发布者、模仿者本身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肯定主要的负责人是不一样的。

从发布视频的平台来说,本身就应该对危险动作视频发出必要的提示或者警告,而且审核也应排除危险因素。因为视频散播的对象是不受限制的,发布平台、网站对上传的视频应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对于其可能造成的安全影响应有合理的评估,如果视频已发布则应及时纠错或删除。视频发布的网站、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源头杜绝可能引发危害后果的视频进行传播。

 作为视频的发布者,也应当预料到自己发出来的视频中含有危险,或许会带来的某些不良后果。很多含有危险动作的视频都是记录发布者偶尔成功完成的或是经历多次失败后才成功的影像,观看者因认知程度的不同可能会不清楚危害后果产生的风险性,所以视频发布者应当在上传时加以必要的提醒及警告,以防止危害的发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目前,针对含有危险动作的视频类信息发布并没有专门法律予以明确调整规范,在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也非常模糊,视频的发布规则基本处于法律空白状态。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出台细则,对视频类信息发布、传播作出明确规定,分清各方责任,一旦发生纠纷能够有法可依。 

2、在短视频平台上,如果有视频引起不适,如何用法法律举报?

不需要用法律举报,平台上就有举报的地方,直接点他的头像,上面举报就行了。

3、未经过别人同意,拍摄十秒小视频,法律怎么处理,

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或他人肖像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规定: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侵犯肖像权构成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

常见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

对于侵犯肖像权行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请求交出所拍胶卷,除去公开陈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请求权,不以财产损害为要件。

(3)短视频法律扩展资料:

相关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19款短视频应用为什么被依法处置?

近日,针对当前一些网络短视频格调低下、价值导向偏离和低俗恶搞、盗版侵权、“标题党”突出等问题,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五部门,开展网络短视频行业集中整治,依法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络短视频平台。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谈到,根据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经调查核实,“内涵福利社”等19款网络短视频平台,在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然恣意妄为,放任传播低俗、恶搞、荒诞甚至色情、暴力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盗用篡改他人版权影视作品,炮制推荐“标题党”内容,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违规情节严重,社会反映强烈。

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网信办会同五部门依法关停“内涵福利社”“夜都市Hi”“发你视频”等3款网络短视频应用并应用商店下架;联合约谈“哔哩哔哩”“秒拍”“56视频”等16款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对其中12款平台作出应用商店下架处置,要求平台企业对网民负责、对社会负责,作出全面整改。受约谈平台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完全接受处罚,承诺暂停更新相关频道,全面落实整改,真正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正面引导和规范管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网络短视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5、女孩模仿短视频制爆米花离世,视频制作者、平台和监护人,责任该归谁?

大家都吃过爆米花,但听说过爆米花会炸伤人吗?前不久,有两名女孩在家模仿网红博主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时,不慎被炸烧伤,其中一名女孩已因伤重离世。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关于“危险视频”的那些事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小哲与邻居家的小孩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的视频,点燃了家中90多度的酒精,导致爆炸,两女孩均被烧伤。小哲特重度烧伤面积达96%。9月5日,小哲因感染过重不幸离世。

那么,对于此类危险视频,视频发布者和平台是否应在视频中加入安全提醒?此次事件视频发布者和平台又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女孩的家长是否也负有责任?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王贝贝律师表示:


首先,目前对于“危险视频”并没有标准的规范加以明确。而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还有是一些机械类的危害。而危险视频,则可以理解为涉及或可能引发危险的视频。

其次,是关于“危险视频”中是否应当加入安全提示的问题。《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2项规定了音像制品禁止载有“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且此类“危险视频”不可以进行录制、传播、出版、复制等行为。“危险视频”由于存在引发危险的可能性,因此视频的制作者负有提示风险、警戒模仿的义务,而平台也负有对于危险视频进行基本审查的义务。因此视频制作者应当在视频中加入安全提示,未加入安全提示的,平台不应审核通过,或应告知视频制作者添加安全提示或由平台自行添加。既然视频的制作者与平台负有进行安全提示的义务,若此二者明知视频存在危险却没有进行相关的安全提示,即是存在过错,因此造成损害的,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若视频制作者和平台已经完全尽到自身的注意义务,则对于损害结果不存在过错,也就无须承担责任。

最后,对于此次事件,无论视频制作


者与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监护人的责任都是无法避免的。监护人对监护对象负有监护责任。而此次事件中,两个小姑娘一个12岁,一个14岁,均属于未成年人。从一般理性人的角度理解,使用酒精灯制作爆米花这样的行为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家长应当避免或制止这样的行为,但却放任两个未成年人进行危险活动,主观上存在过错,行为上未履行监护责任,发生了烧伤结果,且烧伤结果与未履行监护责任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所以女孩的父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短视频该如何监管才能不“短”?

“海草舞”、“手指舞”、“抖肩舞”……对于经常浏览短视频的网友来说,这些词汇并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一批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改变了数亿网民的使用习惯。短视频平台与之前风靡一时的直播行业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充斥着低俗信息,同样培育着网红经济,同样引起青少年沉迷,同样需要重拳治理。

一项调查显示,有49.1%的受访者每天花费半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而有66.3%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此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去年短视频领域以127.1%的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共享单车,并且以40.3%的用户粘性首次超越视频领域,成为市场“新宠”。

然而,在那些多则几十秒,少则数秒的短视频中,真正反映现实生活、记录真善美的寥寥无几,多半不是自虐式吃异物就是无厘头搞笑等恶搞猎奇的视听画面。有的打着表演才艺的幌子,借助夸张妆容或奇装异服迎合猎奇心理;有的夹杂“荤段子”,以色情露骨内容打起擦边球,一些短视频平台已沦为低俗秀场。

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一些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某些内容已经触及了法律底线。短视频低俗化现象泛滥,归根结底是平台为了短期变现快速获利而无所不用其极。面对动辄数十亿的市场规模,早就让不少失控失序的平台急火攻心,在野蛮生长期选择了“下三路”发展。但凡监管稍有疏漏,利益驱动之手就会赚得盆满钵满,而短视频平台为了利益,往往对某些低俗内容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受众群体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一方面,短视频的受众群体更下沉,多为年轻边缘群体,而平台无形之中得想尽一切办法适合他们的口味,让他们在低俗文化中聊以自慰。另一方面,短视频低俗流行,会混淆网络平台应有的价值判断标准。用户对低俗内容争相模仿导致其流行和广泛传播,这既与主流流行文化相背离,也会导致年轻受众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错误认知和价值判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长足发展,用户尤其是年轻受众正逐渐从围观走向参与。与“拍客时代”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网络直播相比,短视频的技术门槛更高,其传播不是转瞬即逝的,有些平台为拉动流量,推出低俗短视频,正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虽说一些用户为追求感官冲击,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包含低俗内容短视频的传播空间,但从净化网络空间计,短视频内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规定、尊重公序良俗为底线。

短视频虽短,监管不能“短”,整治低俗内容,不能仅靠平台把关审核,监管部门要主动治理、防患于未然,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

来源:北京青年报

7、都说秘乐短视频是犯法的那怎么还会有明星驻入呢?

秘乐短视频不是犯法的吧,反正就是现在很多人都做

8、抖音短视频曝光当事人后,对当事人出现了负面影响,已经扰乱了当时事人的正常生活这个是不是触犯了法律?

是的,暴露他人隐私。
肯定是会触犯法律的。
被暴露的当事人可以到法院起诉抖音。

9、法律上该怎么制定短视频作品属性制度?

在法律上定制短视频,照片的属性还是有制度的,如果违规的是要受到法律责任的。

与短视频法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