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闻传播新媒体

新闻传播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0-08-16 18:40:00

1、大学里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和 新闻传播学类(含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什么区别???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区别如下: 1、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新环境下的悖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2、在工业社会,大众媒介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现在的新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产生了悖论: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囊括更多的受众,媒体只能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受众,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必将有不可以自身解决的悖论。在中国,传者很少消失或减少,信息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3、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传者中心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

2、新闻传播对新媒体有哪些影响

1、新媒体相对新闻传播来说,
2、的确方便快捷,内容也更加的丰富,
3、同时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3、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有什么优势,困境与选择

新媒体时代传统记者可能的转型
寻空

先来看一个事件,3月18日,某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内容为:“这酒是给犯人喝的吗?还‘五粮液’?如此人性化。”微博下面配了图,图片中有两箱酒,其中一箱为五粮液提供的“四川监狱系统定制酒”。

此微博发布后立即快速扩散,很快便被转发几千次(原微博已删除,因此具体数字无法统计)。这一事件也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19日上午开始有大批传统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20日上午此话题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

不对此话题的内容进行评价,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此话题的扩散路径。这条微博是一位网友首发于18日上午,由于此话题较为敏感且网友本身拥有8万多的粉丝,因而很快得到了大面积传播,但18日的传播基本仅限于网上,直到19日才有传统媒体跟进此话题进行了报道。传统媒体的报道扩大了此话题的传播范围,并再一次反馈到网络,使此话题得到了“二次发酵”。
此话题的传播路径我们已经看的比较清楚了,那就是首发于新媒体(微博),爆发于传统媒体,然后又反馈至新媒体(微博)导致二次爆发。
多年来,媒体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一直是民众打开双眼看世界的第一选择,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显然终止了这一局面。上述那则新闻不是由传统媒体记者而是由网友首发于新媒体上然后得到传播的。
从此事件也可以看出,面对新媒体快速发现新闻线索,快速发布新闻并传播的局面,传统媒体显得迟钝而缓慢,传统媒体在年轻、轻盈的新媒体面前似乎显得垂垂老矣。同样,传统媒体的内容提供者——记者虽然具有专业、深度等优势,但他们同样具有死板(固定模版,固定字数)、反映速度慢等缺陷。而新媒体的内容提供者——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记者,虽然没有传统媒体记者的专业度,却有传统记者没有的灵活、速度、迅速爆发等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更加碎片化,人们关注事件很多时候关注的是事件的最新进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读,比如美国大选的最新票数统计,叙利亚战争的最新战况等等,这时新媒体记者的存在就显得无比重要。当然,新媒体记者未来也可能不只涉及浅报道,也可能有更广阔的空间。但不论怎样都可以预见,新媒体记者在未来的新闻报道格局中将会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公民记者到新媒体记者
公民记者的概念,到目前大概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影响却不可谓不深远。早在博客时代,公民记者便已出现,2007年,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业余记者周曙光远赴重庆报道“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他采访了著名的“钉子户”吴苹夫妇,并将采写的新闻发表到博客上,这为他的博客带来了巨大的点击量。随后,他的行动受到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南方都市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等大型媒体机构都报道了周曙光的行动。他也逐渐地被称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
博客的出现造就了公民记者,而新媒体的出现同样造就了新媒体记者。但与公民记者相比,新媒体记者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如果说博客时代的公民记者还需要写一篇文章的话,那么在微博时代新媒体记者只需要写不超过140字的消息加一张独家图片或一段视频就可以了,而这一切的实现只需要一个智能手机而已(别忘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很大部分是用iphone拍摄的)。
2009年一架美利坚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0班机因故迫降于纽约哈德孙河面上。在首批到达的一艘救生艇上,一位救援人员贾尼斯·克鲁姆斯用自己的iPhone手机拍摄下当时的一幕,并上传到Twitter,成为了飞机迫降后首张现场照片。虽然随后CNN等媒体也公布了现场图片,但影响力竟远不如那张业余图片。
2012年,年仅13岁小传旺被高压气泵误伤,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北京接受治疗,途中一名随行人员通过微博发布小传旺病情的最新动态,让众多关注小传旺的人的心跟这些消息紧紧连在一起。
新媒体时代传统记者可能的转型
与传统记者相比,新媒体记者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但作为一种非正式记者,也存在许多问题。
1.个人倾向性较重。作为业余记者,新媒体记者可能缺乏较为职业的素养,因此有可能使报道倾向性比较强,不能做到中立。
2.难以深度报道。新媒体记者可能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能写不出较为深度的报道。
3.难辨真假。一些无法辨认身份的新媒体记者发布的消息来源不明,难辨真假,很可能造成假消息大面积传播。
与新媒体记者相比,以上缺陷却正好是传统记者的优势。传统记者由于有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自身又多出身于报社、杂志社等权威媒体,因而一般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显然是传统记者转变为新媒体记者的的好时机。
那么传统记者如何转变为新媒体记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传统媒体中转型为新媒体记者。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开设了新媒体账号(主要为微博),但内容多为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到新媒体上,较少有突发新闻的第一时间报道,这便完全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在遇到较为重大或重要新闻时,记者应该成为媒体账号的运营者,在最接近新闻前线的地方进行采访报道,并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发于新媒体上。在这方面一些老媒体比如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应该像36氪、爱范儿等新晋媒体学习,后两者经常在奔波于各种科技产品发布会上,并在第一时间将消息通过微博传播出去。顺便说一下,英国天空电视台有一位Twitter 记者,其任务就是在个人 twitter 上发布突发新闻,追踪实时动态。
2.直接投奔新媒体。能在传统媒体中转为新媒体记者固然是好的,但这却未必行得通,毕竟传统媒体思想僵化,不一定能适应新形势。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投奔新媒体机构。在这方面@潘越飞老师做出了典范,他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C,小记者,数月前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情绪强烈,观点鲜明,反响不错。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网友对他的内容给出观点、分析和线索补充,其他媒体人进行解读和反驳,C得到了信息的完善和是否要写下去的判断,这一个全新的流程让他摆脱了传统媒体闭门造车的困境,爽快至极。近日,C选择了去新媒体机构。(C即潘越飞老师)
3.开辟自媒体。在传统媒体浸淫多年的记者,往往会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或粉丝。此时在新媒体上开辟自媒体,持续地提供优秀的内容,适时地与读者或粉丝保持互动,时间一久,便可以塑造较强的品牌力。有了品牌力,再想做点什么便不难了。在这方面成功的有@李海鹏,@互联网信徒王冠雄 @黑马良驹等。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席卷而来的浪潮,需要思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媒体的事,也是传统媒体记者的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只有积极做出改变,才可能处于“浪潮之巅”。
“世界是你们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4、新闻传播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希望详细点。

包括:

1、传统媒体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社杂志、新闻发布会、自发媒体(小报、传单)、营销策划等。

2、新媒体:分为一代新媒体:网站(新闻类)、社交网络(人人,开心)、论坛、邮件列表、自有网站门户(公司或单位官方网站);二代新媒体:博客、微博、微信、IM软件、视频网站等自媒体渠道。

3、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网络新闻传播:

1、公关公司传播。公关公司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网络媒体资源优势,二是撰稿优势。通过公关公司的操作,能够比较好地提炼新新闻事件的“亮点”,同时针对新闻事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2、新华美通传播。新华美通是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美通社)和新华财经在亚洲地区的合作项目,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全球文本、图片和多媒体新闻稿发布服务的机构。在国内,有来自3000多家媒体的9000多名记者和编辑注册华美通发布的企业新闻稿,其中门户、行业和新闻类网站达到300多家。

3、转载传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网络媒体转载纸介媒体上发布的新闻,即所谓的“二次传播”,另一种是网络媒体之间的转载。通过转载这种方式,也可以放大新闻传播效应。

4、搜索传播。据资料显示,全球约有76%的浏览者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或其门户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因此若企业或机构发布的新闻 被搜索引擎收录,并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几面,就很容易引起目标群体的关注,从面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4)新闻传播新媒体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条件: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投稿cnqikan @ vip.sohu.com。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5、网络与新媒体能报考新闻传播类公务员吗?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整理知,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

本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类。

即,公务员考试报考时,若某岗位面向“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招录,网络与新媒体符合该专业要求。

以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面向“网络与新媒体”或“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招录的岗位,比如:

[若报考国考,或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复习资料(整理)]

6、新闻传播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包括。

1.传统媒体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社杂志、新闻发布会、自发媒体(小报、传单)、营销策划等。

2.新媒体:分为一代新媒体:网站(新闻类)、社交网络(人人,开心)、论坛、邮件列表、自有网站门户(公司或单位官方网站);二代新媒体:博客、微博、微信、IM软件、视频网站等自媒体渠道。

3.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7、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 有什么区别么还是同一个东西

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别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两个二级学科。

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二、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三、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与传播、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等,高考文理兼招。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种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7)新闻传播新媒体扩展资料:

传统的新闻学研究带有较强的实用性质,理论色彩较弱。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相互磨合,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包括批判学派的)不知不觉地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经验主义传播学的量化分析方法,已经无形中成为新闻学研究的普通方法之一,不再显得新鲜了。

新闻学研究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学,自然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必须涉及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凡是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当代文论、经济学等等,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本来,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

现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但在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活动中,一定要区分这两者倒是有些令人做难的事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成定局。

8、新媒体专业是什么

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是对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进一步发展。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推动着传统新闻行业的深刻变革。定位于培养报纸、广播、电视等专业知识的新闻传播类传统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全媒体信息时代,媒体融合主要发生在传统的媒体(电视、广播、报纸)和新兴媒体(网络电视、网络广播、IPTV、手机电视)之间。在传播形态上具体表现为:手机电视的发展迅速、网络电视、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多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媒介悄然兴起。与此同时,“新闻传播”越来越泛化为“信息传播”,基于手机终端的WAP网络越来越与传统WEB网络并驾齐驱,总之网络越来越成为新闻及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创新、流通、消费的主要平台。

与新闻传播新媒体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