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运营未来的工作前景怎么样?
「人总要做一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我享受无条件写作的快乐,我写不了都市言情和灯红酒绿,但是我可以用写作写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体语境下,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最大的意义不外乎如此,不为讨好任何人,不为物质条件所困,当你的情绪和灵感到来时,拿起笔,记录下它,享受它。
2、新媒体运营前途怎么样,挣钱吗
行业发展前景好不好和个人发展好坏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前景问题,决定因素由两个部分组成:
1.核心因素: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一个牛叉的人,在哪里都不会混的太差。
个人学习能力意味着:
目标:没有目标,就没办法分解目标,不能分解目标,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执行: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没有执行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调整和进步
反馈:做有结果的事情,做能验证工作效果的事情
优化:得到好的反馈,让工作变的更好;得到不好的反馈,找到问题调整
2.助力因素:权限、领导
权限:权限指的是公司给你尝试的机会,被人把着手做事情,和自己决定怎么做完全不一样
领导:带你的是一个专注办公室政治的领导,还是一个能教你进步的领导,差别很大你懂的
-----我是分割线-----
上面说清楚了工作前景的核心因素和助力因素,结合这些因素,我把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前景分成了5类。
① 最没前景的新媒体运营,月薪3-5k之间
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只为工作数量负责,不为工作效果负责
每天写一篇原创微信文章,就是为数量负责/每天帮产品带来500个有效流量,就是为效果负责
执行:没有目标就没有执行,只能机械的完成交付的工作
机械执行的结果是:执行别人的想法,你做的永远都不能让对方满意,因为你们脑袋不一样
反馈: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实际效果
什么样的内容引流效果好?哪个渠道带来的转化多?什么类型的活动用户参与踊跃?
优化:没有反馈就没有优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工作做好,让自己进步
写一篇文章内容的角度,从来都是“脑补”,而不是以数据反馈为依据
权限:非常螺丝钉的职位,你只负责写文章,而且文章需要由上级来审核
因为你从来都没办法证明,你个人的工作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你只是一个执行的苦力
领导:最惨的是你赶上一个不懂怎么做事情的老板
领导什么都不教你,只告诉你做的都不对,同时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别说教你办公室政治
② 不是最惨,但是也没有明确前景的新媒体运营,月薪5k-6k左右
目标:把微信阅读数、评论数、微博转发数作为KPI的新媒体运营
转发、评论数字多什么都不意味着,这些数字和给企业带来的转化效果没有直接关系
执行:没有明确KPI目标,执行工作就没有落到“效果上”
不能证明效果的目标会导致执行工作的偏离,金融产品去做星座内容追求转发就是错误的执行
反馈:没有跟实际效果相关的反馈可以支持你调整工作
500次转发可能只带来1次付费转化;5次转发可能带来了20次付费转化
优化:阅读、转发表层的数字不能为转化漏斗的挑战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宣传带来多少流量?流量有多少注册?注册后有多少资讯?咨询后有几个购买?怎么调整?
权限:管理一个微信号,管理一个微博号
有个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的领导会经常“指导”你,会出现权限不明晰的困惑
领导:如果你的领导也把微信阅读和转发当作KPI,那你就只能接触到最表面的数据
在工作中,和你接触最多,给你影响最大的就是你的领导
③ 有点前景和奔头的新媒体运营,月薪1w+
目标:把获取流量的数量+质量作为工作目标
已经需要为流量数字负责,需要知道花了多少成本,带来了多少流量,单个流量获取费用是多少
执行:在这个层级,你在为KPI而执行、而行动
虽然已经在为获取流量的数字负责,但是流量数字这个层面,没法看后续转化
反馈:开始有数据反馈回来,可以指导获取流量工作的优化
投放A广告和B广告,价格都是1000块钱,A带回来1000个流量,B带回500流量,A效果大于B
优化:开始有优化工作可以做,因为有数据的指导
在反复的内容头发、广告投放过程中,内容的选择会根据数据来优胜劣汰
权限:管理1个或几个宣传渠道
口碑?硬广告?网盟?你为带来流量负责,权限更大了一些
领导:你的领导在用数据要求你
在这个层级里,目标、执行、反馈、优化都相对清晰了一些,领导的要求也相应清晰。
④ 非常有前景的新媒体运营,月薪2w+上无封顶
目标:目标超级明确,为公司最终转化效果负责,目标是帮助企业带来可以转化的有效流量
你很清楚,什么内容+渠道的组合,可以给企业带来能转化的流量,并且对流量的质量有定义
执行:目标被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每天都有的可做,每一个动作都为了目标而行动
有目标的执行,不会被外界的言论、诱惑、恐惧束缚住手脚,你每天都在为目标而努力
反馈:你知道在什么时间、需要得到什么反馈,能验证什么结果
收益大于成本,盈利;50%的用户点击了邮件中插入的按钮,说明转化路径是好用的
优化:你非常清楚用什么反馈来调整你的工作
ABC,3个内容,通过数据测试得知哪个内容目标用户喜欢;A内容的3个表现形式,通过测试知道 哪个内容引流能力强
权限:只要能为公司带来价值,什么资源都可以利用,任何尝试都由自己做主
前提是你能给公司带来绩效,所以你的权限越来越大,你的知识增长的越来越快,你会疯狂进步
领导:你还赶上了一个工作技能+管理能力+为人能力都很强的领导
这个领导能教你把工作做好,给你足够的学习空间,告诉你怎么做人做事而不是投机取巧
说了这么许多,你现在知道“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前景”问题,不能单纯的说好或者不好,而要看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决定了你个人的发展。还是那句话,核心永远是你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所有进步的驱动力。
3、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转行做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营销成本低,企业急需人才。
1、信息公开透明,每一个人都是传播者;
2、通过用户发布的内容、注册资料以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有效的判断出用户的基本信息、喜好以及购买力;
3、通过双向互动,能够准确了解用户需求,并且得到及时反馈;
4、营销成本低,花小钱办大事;
新媒体行业薪资普遍偏高,且晋升快。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纷纷触网,网络营销是打造品牌营销力,增加转化率并且投入最少的方式之一。"新媒体运营"是任何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职位,薪资和发展前景也是众多人转型、入行的动力。
4、如何提高自己的转化率
1:页面因素。无非就是装修和布局,各种装修,各式布局。我们立刻可以用的首先是量子--首页装修分析,还有热点图,和首页到分类页到详细页的功能。列表带入到量子里面的,打开量子的功能—“首页装修分析”。装修分析里面有一功能是点击热点,我们可以直观可视的看到不同页面的热点。如果说我们图片设计有问题,我们的文案有问题,我们的活动的竞争力不够。差异之后我们要做一个首页的整改,这就是一个页面的优化。做完优化之后,我们再把量子分析跟预期进行对比,是一个反复的店铺首页的诊断过程。
2:问题宝贝因素。店铺里面有很多宝贝,它们的转化率肯定是不同的,当某些宝贝的转化率出了问题时,我们就要对其进行优化。 怎样查杀问题宝贝,无疑跳失率很高的产品转化率一定很低,全店跳失率最高的产品,转化率一般也是最低的。然后我们把转化率进行到序,低转化率的逐个分析。如果说某商品转化率很高,我们肯定是重点推广,打造它成爆款,给他更多的优质流量。如果转化率低的情况,我们要进入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消费者分析。消费者来源的分析,即数据魔方里的客户流失分析。我们把单个的商品拿出来,有问题的宝贝拿出来,单独做客户流失的分析。我们进入了特别流程,即单独商品客户流失的分析。
客户流失分析有几个因素,一是客户流失的分析,首先客户哪里去了,为什么离开,最终的购买的哪些商品。二是通过魔方里面客户流失分析功能,去看跳失访客访问了这个商品之后,他是购买我们什么产品。如果没有在我店购买,去到哪个竞争对手去购买了,竞争对手商品列表在流失分析是里面是有的,我们打开跟我们店有问题的商品进行对比,找到差异因素,逐个元素进行优化。
3:客服因素,我们列了一个客服的表,固定的页面上,我们固定的客服的列表,这是我们可以看到哪个客服被访问的量大,这个时候我们把它点过来,就是说我们客服绩效的时候,或者是金牌客服的时候,有些老客户会点击他们关心的客服,去跟他聊天,有的是他起的名字比较可人,然后选择那个客服的名字去点击跟他聊天。 另外还有一个很的因素,他有在线,有的不在线,在线多的,可能点击就多,在线少的点击就少。这样我们在做整个页面装修客服的分析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值。
4:商品细节图因素,之所以特别拿出这部分来讲,因为,现在的淘宝买家对于产品细节图的关注程度远超过产品效果主图们,特别一些功能性的产品尤为突出。 还有一点,商品的不同细节图里面,我们如何拍摄宝贝图片,又如何去排版展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哪些图片更加有关注度。店铺装修或者是加宝贝图片的时候可以做很好的参考。
5:关联销售,大家都是通过交易记录,还有智多星之类的软件,跟交易记录对比。在装修分析里面,主要是针对客户的点击同,不同的点击率会显示关联销售的效果。好的关联销售是可以提高转化率的,而一个不相关的关联销售,是大大降低转化率的。
6:价格因素,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因定价失误导致的转化低下已较为人所理解。淘宝销售记录改版以及搜索权重修正后,价格展现的不一样不但干扰买家的下单欲望,更使“爆款路线”受到阻击。淘宝各项活动资源销售的产品均以成交价显示,而非原先的一口价显示,促使大家回归本质的店铺促销手段的使用,如搭配套餐满就送等。 数据无需妖魔化,能立即有效的使用数据在提高转化率上是我们立刻能行动的事情。迷恋流量不如先提高现有流量的转化率。用我们看得懂的数据提升转化率,远方与大家共勉。
5、清大新媒体为什么转化率这么高?
清大新媒体互动广告屏比较切合当今碎片化阅读时代,容易抓住注意力的短暂集中期,让人们更易接受并记住信息。
6、通过清大新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如何提升转化率?
推广内容是一个牌子输出的重要环节,推广内容的质量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消费。具备有趣、不寻常、能互动、值得传播等特点的内容,才会打破用户常规而又无趣的日常生活,激起用户产生反复观看及主动传播的欲望,继而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意义。
7、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都包括哪些?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
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
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
(7)新媒体转化率扩展资料
实际上,新媒体可以被视为新技术的产物,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最新技术均是新媒体出现的必备条件。
新媒体诞生以后,媒介传播的形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地铁阅读、写字楼大屏幕等,都是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移植到了全新的传播空间。这种变化包含如下几个技术元素:
首先,数字化的出现使大量的传统媒体加入到了新媒体的阵营,这一改变主要呈现为媒体的技术变革,不论是内容存储的数字化,还是传播的数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传播效率。
其次,媒介形态也因新技术的诞生而呈现出多样化,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阅读器等均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移植到了新的媒介平台上。
8、新媒体变现的方式有哪些
但变现手段其实很多,罗列一下,大致有八种。
品牌模式
即成为某一领域的KOL,为自己的专业或本职工作背书。即便不通过自媒体赚钱,也能抬高自己的声誉或身价。
比如“移动观察”的运营者、触控科技前战略总监曾航,“THE ONE @许维”的运营者、明道软件副总裁,他们都出身于传统媒体,却凭借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行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跳跃。也许你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只要肯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取得更好的offer,毕竟传统行业普遍缺乏新媒体运营人才。
明星模式
跟品牌模式相像,明星自媒体人肯定是KOL,但未必局限于某一领域。
他们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可以通过广告、打赏、衍生品开发获利。比如“三表龙门阵”、“槽边往事”、“顾爷”、“吴晓波频道”等等。假如你骨骼惊奇、体位独特,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至少可以通过微信原创认证获得粉丝的打赏。
写手模式
很多自媒体人缺乏自我包装和粉丝运营能力,商业人脉也不是很广,但确实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一方面,你可以在网易云阅读、豆瓣阅读等平台上开辟付费专栏或出电子书进行销售,并且也有机会被出版机构发现。另一方面,你可以成为某些机构的特约撰稿人,公关公司和商业机构对有深度创作能力的写手还是求贤若渴的,比如“小刀崔”的运营者小刀崔在多个阅读平台都有作品销售,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的随行记者。
渠道模式
只要粉丝量有一定基础,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消费者画像,自媒体的渠道价值就立马显现。尤其是垂直号或区域号,有着很强的用户粘性,转化率有保证,是产品、服务推广和销售的绝佳渠道。
以《糖烟酒周刊》为例,其在2014年底通过旗下的几个微信公众号推销酒鬼封印酒,一个月卖了近一个亿。如果能对某一行业或区域精细习作,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上门来,价值变现不是难事。
产品模式
自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无关乎三个层面:利用、情趣、思想。情趣和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内容上,利用则除了通过内容,还可以通过产品来展现。
不满足于仅给他人当广告和营销渠道,某些自媒体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产品,有做内容产品的,有做服务产品的,也有做实物产品的。比如“幻方秋叶PPT”的运营者秋叶推出了多个PPT培训教程(这算是服务产品),在网上取得了超过百万的销售。企业公众号走的是从产品到内容再到产品的路子,秋叶走的是从内容到产品的路子,殊途同归。
会员模式
会员模式的表面是粉丝和社群的运营,核心是能力和资源的套餐式、标准化输出。
以“理财巴士”的运营者大巴为例,他曾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在自媒体运作上高度模仿了“罗辑思维”的模式,招收了1500多个付费会员,靠的不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而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扎实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如果你很专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输出,也有时间和恒心,不妨试试会员模式。
联盟优选模式
各类自媒体联盟的出现,改变了自媒体人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模式,形成了与传统商业媒体相抗衡的趋势。
在广告主、公关公司与自媒体的合作中,联盟扮演了中介和经纪人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媒体商业价值的变现。要想获取更多的接单机会和收益,提升账号的粉丝数是必然,树立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影响力更为重要,越垂直,越有价值。对于标签明显的账号而言,加入联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平台交易模式
在数以百万计的自媒体阵营中,KOL和粉丝大号终究只是个别,更多的账号处于长尾的位置。根据80/20法则,这些账号的个体价值似乎并不大,但合在一起却有可能成为蚂蚁雄兵。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广告营销平台,帮助长尾自媒体推销,帮助中小广告主采购,比如传播易、一道网。联盟好比精品店,产品(自媒体)数量相对有限,价格较高,趋向与高端客户(大品牌)合作;平台好比大卖场或淘宝,海量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中小客户(广告主)云集。如果能给到好的展位或推荐机会,自媒体在平台上可以获得比较多的接单机会。
问题是,平台入驻账号太多,又缺乏自媒体价值和信用的评估体系,容易造成广告主的选择障碍。据悉,一道网在交易的撮合机制上已开始往精准匹配方向努力,以提高成交几率和投放效果。如果有一定的粉丝量,自己的接单能力有限,广告营销平台亦可作为客户拓展的重要渠道。
微信公众号所掀起的自媒体风潮激发的是万众创新、创造、创业的勇气,最终的胜出者也许只有20%或者更少,但明白活法,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至少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码。未来趋势已经显现,就是自媒体>自品牌>自商业,最终都将脱“自”,商业社会不可能单打独斗,机构化是必然,无论是成立公司,还是依附于自媒体联盟或广告交易平台这样的机构。
9、新媒体到底是什么?
我的公众号从开创的第一天,没记错应该是7月10日,一页H5被疯狂转发,浏览量10分钟破500+,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关注来呗,慢慢的我们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从产品到视觉,都高标准严要求的产出,和大多数公司一样,招聘了科班写文案出生的人来操作公众号,每天根据模块来写,我和产品经理都是上升处女,看见那浏览量总是停留在两位数,就开始找运营人员沟通,调整方案,可能真的小朋友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新媒体,以为每天发发文章就是运营,发个红包就是吸粉了,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都一个个跑路了。。。1、因为前期为了吸粉,我跑到哪里,只要是个人,有微信号,第一件事就是你做什么工作?要找工作吗?关注下我们的公众号吧;这下好了,洗车的大叔来问我,能不能帮我找个人运营公众号,送花的阿姨也来问我,微信号怎么运营,还有卖水果的。。。。当然也有很多创业公司来互相学习,聊着聊着,好几个人来说,你去找人,你来运营,哇靠,我是做人才服务的,怎么变成新媒体运营了。哎呀,不要这么说,我看你们很专业,我心想专业个毛线;曾几何时,一堆客户跑来找我招新媒体运营人员,我问要求,都说招个和你们那样的就行,我看你们做了挺好!
2、最近一直在招聘那个真正懂新媒体运营的人员,来运营这个公众号,说实话我不是为了招聘去面试,更多的想了解每个人眼中对新媒体的理解;然后招聘的人员邀约了一堆人过来,很多时候,我一天都是在面试,最终没选上一个,然后那群招聘的小妞跑来问我,请问你到底要什么样的人?能不能说个标准?其实我也没想明白,很多面试者简单的说只是一个会微信公众号操作的人,有的甚至不会,服务号订阅号傻傻分不清,或者是转载来转载去的搬运工,根本没有从企业本身开设公众号的目的出发,去很好的运营这个平台,当然运营人员只是一个执行者,背后更多是企业本身还没有想清楚通过新媒体运营获得什么?也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一个的概念。
3、关注来呗的人会发现,我们的公众号暂停了一段时间,那是因为我不想和大多数公众号一样,每天都是一个模样,而且大多发的热点,别人早上从睁开眼睛刷朋友圈开始看,看了一天都视觉疲劳了,等你下班发出来,而且还是转来转去的,有什么意思,还有多少人愿意点击进去看呢?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发了我还每天要去审核排版视觉,又是那个讨厌的上升处女,看了一个标点错了就浑身难受。于是我思考了几天,坦白讲,失眠了几晚,去想想到底新媒体要怎么做?
4、原创,我还是想原创,宁愿少发,但也是想发一些有自己逼格的文案出来;我关注了很多原创的文案、顶尖文案的公众号,微博大咖号,同时我也属于视觉型动物,谁叫我们从小都是在八卦杂志中长大,但只要是原创的文案,每一篇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味,里面也有一些不起眼的号,但粉丝就是爆多,我也从微博追到微信,也有深扒娱乐圈的新闻,所以每次我谈起那些娱乐八卦,我朋友都觉得,感觉你在TVB工作,最近黄某某和ab结婚了,你去了没?
5、前段时间碰到一个小伙伴,93年的,来找工作,上了一天班就跑了,我们后来一直有联系,我开始想给他洗脑,结果被反洗了;他做了好几个免费电影观看的公众号,全部免费,统统免费,有些是限级片,有些还是枪版,还有一个关于性爱的公众号,粉丝达到100万+,随便一发浏览量3万5万的,他也说明每周或者一段时间他要做一次广告,大家谅解,因为为了生存,为了收入,仅此而已;我们介绍他给天使投资人,见面了,人家愿意投资,他tmd还拒绝了,把我们气半死,最后来一句,对不起,姐,我怕做不好,我就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头想想多实在的小伙子啊。6、最近有个客户找我,说想找我聊聊新媒体运营,客户是市场出生,我的脑子就出现三个字,要结果,果然聊着聊着最后谈到,能带来多少业绩?我立马打住,你们现在要运营的是新媒体中的一块而已,新媒体分很多种,它只能帮你做到推广、宣传、让大家知道你,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化为线上而已,仅此而已;至于都能转化业绩,那销售们干嘛呢?让大BD,小BD的做什么呢?坦白的讲,以前的报纸、灯箱广告、电视广告、能马上转化吗?答案肯定NO;都只能属于品牌推广;转化率是个团队战是个拉锯战,是终极目标。总体说来,别把新媒体看那么高端,有时候它就只能起到传播而已,偶尔文案漂亮,给小店铺做个链接,带来马上下单的冲动消费有没有,肯定有,但还是需要活动策划,店铺运营各类的配合一起,不是光靠每天发发文案马上获得转化率,新媒体只是营销推广手段的一种方式。
新媒体到底什么鬼?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定位很重要,还是那句话,什么事都不要想的太美好,做了不一定有效果,但不做呢?一定没效果。
天赋异禀职场老司机,HR动态,职场干货,信手拈来!微信公众号【来呗人力资源】ID:HRcome-on
10、新媒体变现有什么方法?
但变现手段其实很多,罗列一下,大致有八种。
品牌模式
即成为某一领域的KOL,为自己的专业或本职工作背书。即便不通过自媒体赚钱,也能抬高自己的声誉或身价。
比如“移动观察”的运营者、触控科技前战略总监曾航,“THE ONE @许维”的运营者、明道软件副总裁,他们都出身于传统媒体,却凭借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行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跳跃。也许你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只要肯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取得更好的offer,毕竟传统行业普遍缺乏新媒体运营人才。
明星模式
跟品牌模式相像,明星自媒体人肯定是KOL,但未必局限于某一领域。
他们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可以通过广告、打赏、衍生品开发获利。比如“三表龙门阵”、“槽边往事”、“顾爷”、“吴晓波频道”等等。假如你骨骼惊奇、体位独特,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至少可以通过微信原创认证获得粉丝的打赏。
写手模式
很多自媒体人缺乏自我包装和粉丝运营能力,商业人脉也不是很广,但确实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一方面,你可以在网易云阅读、豆瓣阅读等平台上开辟付费专栏或出电子书进行销售,并且也有机会被出版机构发现。另一方面,你可以成为某些机构的特约撰稿人,公关公司和商业机构对有深度创作能力的写手还是求贤若渴的,比如“小刀崔”的运营者小刀崔在多个阅读平台都有作品销售,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的随行记者。
渠道模式
只要粉丝量有一定基础,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消费者画像,自媒体的渠道价值就立马显现。尤其是垂直号或区域号,有着很强的用户粘性,转化率有保证,是产品、服务推广和销售的绝佳渠道。
以《糖烟酒周刊》为例,其在2014年底通过旗下的几个微信公众号推销酒鬼封印酒,一个月卖了近一个亿。如果能对某一行业或区域精细习作,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上门来,价值变现不是难事。
产品模式
自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无关乎三个层面:利用、情趣、思想。情趣和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内容上,利用则除了通过内容,还可以通过产品来展现。
不满足于仅给他人当广告和营销渠道,某些自媒体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产品,有做内容产品的,有做服务产品的,也有做实物产品的。比如“幻方秋叶PPT”的运营者秋叶推出了多个PPT培训教程(这算是服务产品),在网上取得了超过百万的销售。企业公众号走的是从产品到内容再到产品的路子,秋叶走的是从内容到产品的路子,殊途同归。
会员模式
会员模式的表面是粉丝和社群的运营,核心是能力和资源的套餐式、标准化输出。
以“理财巴士”的运营者大巴为例,他曾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在自媒体运作上高度模仿了“罗辑思维”的模式,招收了1500多个付费会员,靠的不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而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扎实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如果你很专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输出,也有时间和恒心,不妨试试会员模式。
联盟优选模式
各类自媒体联盟的出现,改变了自媒体人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模式,形成了与传统商业媒体相抗衡的趋势。
在广告主、公关公司与自媒体的合作中,联盟扮演了中介和经纪人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媒体商业价值的变现。要想获取更多的接单机会和收益,提升账号的粉丝数是必然,树立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影响力更为重要,越垂直,越有价值。对于标签明显的账号而言,加入联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平台交易模式
在数以百万计的自媒体阵营中,KOL和粉丝大号终究只是个别,更多的账号处于长尾的位置。根据80/20法则,这些账号的个体价值似乎并不大,但合在一起却有可能成为蚂蚁雄兵。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广告营销平台,帮助长尾自媒体推销,帮助中小广告主采购,比如传播易、一道网。联盟好比精品店,产品(自媒体)数量相对有限,价格较高,趋向与高端客户(大品牌)合作;平台好比大卖场或淘宝,海量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中小客户(广告主)云集。如果能给到好的展位或推荐机会,自媒体在平台上可以获得比较多的接单机会。
问题是,平台入驻账号太多,又缺乏自媒体价值和信用的评估体系,容易造成广告主的选择障碍。据悉,一道网在交易的撮合机制上已开始往精准匹配方向努力,以提高成交几率和投放效果。如果有一定的粉丝量,自己的接单能力有限,广告营销平台亦可作为客户拓展的重要渠道。
微信公众号所掀起的自媒体风潮激发的是万众创新、创造、创业的勇气,最终的胜出者也许只有20%或者更少,但明白活法,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至少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码。未来趋势已经显现,就是自媒体>自品牌>自商业,最终都将脱“自”,商业社会不可能单打独斗,机构化是必然,无论是成立公司,还是依附于自媒体联盟或广告交易平台这样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