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与公共关系

新媒体与公共关系

发布时间:2020-07-21 23:51:13

1、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做好公共关系的工作?

利用新媒体时代,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2、新媒体将对公共关系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论文版权问题,请自己去看
http://www.xzbu.com/8/view-1062188.htm
*******************************
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
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回答】按钮
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

您的采纳,
是我答题的动力
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
***************************************************

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模块六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的知识点有哪些?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这门课模块六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的知识点包含模块导引,单元一新媒体与公共关系概论,单元二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公共关系,单元三案例分析,。

4、举例说明,当下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公共关系?

现在运用比较多的是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微博公关一度十分火热,比如杜蕾斯就十分善于利用微博进行公关。还有对于危机公关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星巴克暴利门事件,就及时利用微博、人人等作出了很好的应对,成功转危为安。

5、新媒体公关是做什么的

公关营销这件事也是个手艺活,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一次的出击都在创造一件新产品。传播的好,说明这件产品成功了,传播的不好,说明产品失败。和那些一开始就拥有大量风投资金的创业产品失败几率很大,而几个人用大脑雕琢出来的产品更获用户青睐一样,传播的成功与否只和智商有关。上帝给了每个人一个大脑,如果用它来思考做公关时如何花钱,不如仔细想想如下问题:

第一,受众最想看什么,就像满足用户需求那样。譬如最近几天李双江的儿子轮奸案传的很广,这事背后不可能没有公关力量的推动,但这种推动显然迎合了受众的需求:看大人物出丑。今天看到李双江的妻子为其儿子求情,希望多些宽容,不用说,这是极为失败的公关应对,只会放大公众对李儿子的恶感。

第二,媒体现在缺什么,找一片观点的蓝海。譬如年前猎豹浏览器被铁道部约谈案例,恰逢春运订票高峰,媒体正缺消费铁道部的素材,送上门的事件怎么可能放过?

第三,竞争对手在干什么。譬如京东宣布融资7亿美金,是在得知阿里即将发生的资本运作之后作出的公关出击。同样的,搜狗收购搜搜也是在3B大战间隙,争夺媒体话语权的漂亮炒作。

第四,当前最热门的社会话题是什么。此前雷政富等重庆高官的艳照案,就是迎社会热点而上的成功公关:乐见腐败官员被曝光。从这一点上来,朱瑞峰是搞这一套的绝对高手。

第五,如何做观点公测,如何让观点快速迭代。做公关和做产品一样,做个规划吃一年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甚至连一个月的规划都不应该有。抛出观点才能获得反馈,获得反馈才能调整方向。和做产品一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式的公关,才是最接地气的营销。

第六,如何消费体量比你大的组织。这一点对中小型公司适用。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死亡只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产品经理犯了严重错误,二是产品环境发生突变。现在舆论环境的突变已经发生,很快就将见到大批抱定传统思维的公关从业者失去原来的优势。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感觉决定了一款产品能走多远,公关人员对环境的敏感也将决定公关这件事能做多久。新媒体时代的公关怎么做?做公关就是做产品!

6、新媒体环境对公共关系管理提出了哪些措施

随着网络、移动设备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渗透,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沟通渠道给企业的公关关系环境与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讨论了企业公关所面临的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公共关系策略,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提高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能力。

7、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怎样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很多公司看到别人被媒体报道就眼红,于是匆匆的联系媒体,希望也能够得到报道。问题很有可能从这里开始了……对于企业而言,不合时宜的媒体曝光可能会为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接触媒体之前我们应该好好的接触下自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明确PR目的
像我本部分开头说的,很多公司看到别人被媒体报道了,就匆匆寻求报道。为了报道而报道,没有任何准备,这是不行的。在PR之前,企业首先应该非常清楚本次PR的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做PR的目的主要有三种:融资、招人和宣传产品。假设PR的目的是为了融资,那么选择的媒体一定要是VC喜欢看的,传递的信息也一定要是VC喜欢的。
2)将产品&技术语言转换成媒体能懂的语言
不少企业低头做产品,但是在向外传递信息的时候却是一塌糊涂。建议企业在跟媒体进行沟通之前,全面而认真的了解一下自己,明确自己本次PR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在阐述产品的时候,可以尝试把自己产品的特点罗列出来,挑选几个亮点,然后使用最准确的语言将产品完整的描述出来。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媒体抓住你产品最核心的部分。
3)别帮媒体准备太多,但也别太少
也有一些企业自己写好了产品报道、产品介绍、团队背景,甚至连观点都写好了,剩下的只是希望我们来发而已,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其实记者坐下来跟你聊聊项目大多是出于兴趣,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你将产品讲清楚了,而不是“帮助”他们准备好一切。
二、接触媒体
1)了解你要pitch的媒体,然后“对症下药”
明确了目的也准备好了需要传达的信息,下一步就是接触媒体了。
这一步要求公关人员非常清楚哪些媒体关注哪些领域。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如果你的产品是一个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传递的信息也是一些前沿技术,那么这篇稿子给到娱乐新闻媒体那绝对会石沉大海。但是,如果你把大数据做成娱乐事件的展现就有可能被编辑采纳,比如用大数据的方式预测一下中国好声音的冠军是谁……总之,要非常清楚你pitch的媒体关注什么。
2)找到最合适的记者
即使你选对了媒体,但是一家媒体不同记者的关注都有所侧重。用心的公关人员通过阅读不同记者写的文章就可以了解到记者的风格和兴趣点。(比如我们团队的智晓峰就会更加关注智能硬件,书航喜欢写一些扫黄打非的新闻……),投其所好会让你跟记者的沟通事半功倍。同时,我也建议公关人员跟记者保持联系,即使企业没有重大的新闻发布也可以随时保持沟通,及时更新企业产品的进度和新情况,这样当企业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记者才能快速而准确的反应。
3)撤稿与改稿
这是做媒体PR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儿。媒体上面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对企业不好的评价,这都是记者对产品或事件最真实的评论。企业当然会找上门来,要求撤稿以消除影响。我们的做法都会是只修改事实性错误,而不是企业要求撤掉就马上撤掉。
遇到此类情况,我建议企业可以先认真看一下媒体所写的内容是否有事实性错误,如果有的话可以直接向媒体礼貌的提出,而不是要求直接撤稿。如果媒体写的负面确实是企业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个企业面临的将会是一场危机公关。关于“如何处理危机公关”,这个话题完全值得再写一篇聊聊。
三、一些提醒
1)PR≠发稿
有一些不太懂媒体的企业会认为PR就是可以在网上发各种稿子,所以他们给公关部的KPI也是每天发稿子。我还听说过,某公司开了一个粉丝的聚会,老板要求公关部要发一篇稿子并且要上科技版头条(都有汪峰的病啊)。
2)别想要控制媒体
媒体确实可以在企业宣传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媒体绝对不是你可以掌控的宣传渠道。媒体会追求新闻的快,观点的新颖和多角度,每一个记者的看法也许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做的不是让媒体完全都按照企业的节奏和思路来写文章,而是在信息的源头上做好最根本的引导。
3)不必花钱买稿
其实绝大部分媒体都可以通过正常的沟通得到报道,完全不必想着花钱买报道。不过,一些企业也错误的觉得媒体就是用来发软文和做企业宣传的,公关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的“用钱买”,这种不尊重的方式也很容易让媒体产生不好的印象。当然,企业这种想法的产生也是由于部分同行有这样的“业务”,此处就不多做评论了。
4)不要请二流(含)以下的公关公司帮你做PR
很多企业其实非常明白自己不太懂PR,于是乎就请了公关公司来做这件事儿。事实证明,我接触了不少公关公司但专业的非常少。有一些公关公司甚至阐述不明白甲方的产品,但依然会在甲方KPI压力下不停骚扰媒体。当记者不堪其扰的时候,只能对公关公司服务的甲方产生不好印象。
5)公司自己是最好的PR渠道
是的。如果说PR的话,我相信最好的渠道绝对不是媒体。PR归根到底就是企业与公众沟通,现在微信、微博的使用如此广泛,企业完全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与公众沟通的渠道,不必完全依附媒体。但是企业想要自己做的有趣、有品质、有影响力,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8、新媒体和公关媒体的区别

新媒体包括公关媒体,公关媒体就是新媒体的分支,新媒体包括:新闻媒体、自媒体、公关媒体、事件话题,都是新媒体的部分

9、新媒体时代企业的公共关系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引入我国以来,特别是进入web2.0时代以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从2003年的“网络舆论年”、2006年的“网络暴力”到2008年的“网络监督”,新媒体在舆论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已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和矛盾凸显期,作为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表现形式的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而有效的工具,与各类突发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舆论超强磁场。与此同时,新媒体舆论关注的议题正在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新媒体舆论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钟瑛、余秀才对1998—2009年160起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进行研究后发现,48%的网络舆论事件由传统媒体率先报道,33%源于网络媒体,4%源自手机,15%各类媒体同时报道 ;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发生的频率呈波浪式不断上扬的态势(个别年份除外);涉及的阶层以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首当其冲,约占整体的30% ;涉及的事件类型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方面,约占整个案例的39% ;从各类媒体对事件发展的影响看,网络媒体主导事件发展的案例有80起,占50%,传统媒体起主导作用的14起,占9%,多种媒体共同起作用的66起,占41%。 [2]这份研究报告进一步表明:新媒体已日益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负面舆论的主要载体,新媒体舆论指涉的重点是政府机关及其行政行为,新媒体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主要舆论力量。

新媒体舆论的空前活跃,不仅影响着虚拟社会,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搭建了便捷通畅的平台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沟通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下的政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权力运行置于“无处不在的眼睛”的监督之下,“以权利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利于群众畅所欲言,渲泄情绪,抒解怨气,及时反映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社会压力,发挥“排气阀”和“预警器”作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政府吸纳自下而上的推力,弥补现行公共管理体制的不足,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形成推动改革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政府发挥政治动员作用,宣传大政方针,推行政令,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新媒体引发的舆论的空前活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层出不穷,非理性和情绪性舆论的弥漫,各种虚假信息、网络暴力、攻击漫骂、谣言充塞网络,政府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和挑战。

挑战之一 :影响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新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技术平台,很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腐朽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新阵地。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放言 :“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了。”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借助国内重大政治活动、公共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机会,肆意夸大和歪曲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矛盾,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挑动民族分裂,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企图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2009年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广东韶关发生的“6•26”社会治安事件,借助网络和手机进行炒作,制造了乌鲁木齐“7•5”事件。在事件发生后,又竭力污蔑我打击暴力犯罪是压制“民主”、“自由”和“人权”,煽动人们对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和仇视,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为他们的分裂活动大造舆论。近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以侵犯言论自由为名攻击我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正常管理,却无视自身对网络不断强化的管理和控制。借助新媒体的意识形态斗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挑战之二 :损害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容易造成信任危机。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失去了公信力的政府无法得到公众支持,也无法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治理,甚至难以为继。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非物质文化总是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快于观念和制度的变革,因而人们总是生活在不适应状态中”,极易滋生诸如浮躁、失衡、焦虑、空虚、郁闷、偏激等不良心态。如果这种社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舆论挑战及应对策略会心态得不到有效引导,往往会形成“仇官”、“仇富”等情绪化舆论,从政府及其官员身上找到“渲泄口”,而新媒体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据统计,网上有关监督类舆论85%是针对政府、公务员的略带“攻击性”的负面舆论。一旦政府及官员卷入网络事件,网友几乎不分青红皂白,一边倒地同情另一方,形成绝对压倒性的舆论声势。一些网络事件如“周久耕事件”、“邓玉娇事件”、“李刚之子校园撞人致死案”、“微博开房案”等原本是个别官员的问题,但经过“人肉搜索”、炒作等途径事件被夸大和泛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挑战之三 :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舆论领域的秩序较为混乱。互联网的发展已步入Web2.0时代。相对传统媒体将信息以垂直方式传输给予目标受众,Web2.0应用程序则旨在“水平”地传输信息,即从原来的“点对面”变为“多点对多点”。Web2.0 时代是“用户创造内容”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播客微博客、网络社区等平台发布信息,为舆论设置议题。新媒体消解了国家对媒体的绝对控制以及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使传统的“把关人”作用弱化以致丧失,导致舆论的源头不可控,传播速度不可控,内容分散不可控,舆论容易放大不可控。由于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失灵,而新的引导模式又未建立,形成了舆论引导空白环节,舆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社会舆论分散、网络色情泛滥、隐私披露、谣言增多导致妖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盲从与冲动、国外文化入侵等问题相继出现。[3]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控、失范现象,造成了思想意识领域的混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风险和隐患。

挑战之四 :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危害公共管理秩序。凭借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微博等载体,新媒体舆论已具备社会动员效应,“组织化”、“落地化”成为现实,网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相互影响,特别是病毒式传播的情绪舆论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声势,引发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政府为了处理这些事件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影响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此外,涉官、涉法、涉富的“人肉搜索”的滥用,导致诸如“网上审判”、“网上罢官”等极端个案的出现,干扰了社会秩序,影响了政府权力的正常行使。在这些网络事件的背后常常隐藏着一批“网络水军”,他们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经常别出心裁地策划、“制造”轰动话题,或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推波助澜”,推动事件不断发酵、放大,直到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其危害性尤为严重。

挑战之五 :干部素质同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网络恐惧”心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许多干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同程度的存在“网络恐惧”心理。人民论坛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 :70%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官员缺乏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少网络群体性事件正是由于一些干部的不当处置造成的。如何提高同媒体、特别是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媒体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考验。

与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