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策划岗位工资高吗?好找工作吗?
这么给你说吧,新媒体策划岗属于新媒体团队中核心运营岗,所以新媒体策划的薪资也是偏高的。一般的都在12K左右,稍微好点的可以达到20K以上,所以新媒体策划这块还是好找工作的。但是对于人员的要求也比其他岗位要高点。建议你去系统学学,网上的那个黑马程序员就有新媒体运营,那儿的学生就业工资都不低,平均薪资10K ,你可以去官网上看看。
2、新媒体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现在的媒体到了百花齐放的场景,只要有才,人人都可以是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将会朝着自媒体发展。
3、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哪些特征
1.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3)新媒体8月扩展资料: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参考资料:网络:新媒体
4、8月艺人新媒体指数榜单出炉都有谁?
有一个指标可以很有利地证明到底谁的人气才更胜一筹,那就是艺人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刚刚进入9月,8月的新媒体的艺人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就新鲜出炉了。
艺人新媒体指数=演员参演的电视剧每日播放量×A+演员微博数据×B+演员贴吧数据×C+演员豆瓣数据×D+演员搜索数据×E+其他×F
(ABCDEF代表各个维度数据的系数,指数为10分制)
第一名:赵丽颖
首先要恭喜的就是第一名,赵丽颖!已经连续3个月稳坐第一了,当仁不让的人气王。
赵丽颖的人气离不开《楚乔传》的热播,又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她的演技。
接下来她还会有电影《密战》将要和大家见面。
第二名:迪丽热巴
迪丽热巴通过综艺就很圈粉,其次最近在播出的《秦时明月丽人心》正在热点上,另外加盟电影《解忧杂货店》的拍摄也是她人气实力的证明。
第三名:刘诗诗
刘诗诗更不必多说,第三名离不开《醉玲珑》的播出。即将上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有她的出演哦!
第四名:林更新
林更新从来都不缺热点,哪怕他不拍戏的时候,微博上有什么动态都能上热搜,更何况《楚乔传》刚结束呢?
第五名:靳东
《我的前半生》有多火不用多说,最近两部2015年拍摄的电视剧《守卫者浮出水面》《我们的爱》收视也都还算不错。
劳模靳东趁着这股热乎劲趁胜追击吧!
第六名:陈伟霆
依旧是因为《醉玲珑》,同时和马思纯搭档的《橙红时代》也让陈伟霆一直处在备受期待之中。
第七名:谭松韵
和谁都有CP感的谭松韵,又因为《浪花一朵朵》圈了一波粉,最近谭松韵美照产出也很是频繁,不错不错继续加油!
第八名:熊梓淇
曾经出演过《刺客列传12》《画心师》的熊梓淇终于因为《浪花一朵朵》让更多人认识他啦!
而且已经在2018年确定了出演《爱情的开关》哦!
第九名:杨幂
大幂幂从来不缺热度,虽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绣春刀2》和《逆时营救》都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杨幂随便一个自拍,一封信,就能让她重回热搜最高。
第十名:周冬雨
前十最后一位周冬雨,每次机场照都能收到一波夸赞,最近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大家应该都看了吧?
赵丽颖蝉联3个月冠军,确实风头无两,希望其它的明星继续努力。
5、如何面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
①市场的差异。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要有“准运证”。垄断带有保护性,能赚钱,能带来高利润。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②受众的区别。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③管理的不同。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编辑至上,轻视市场。而网络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网站的老大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网站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份量重,而传统媒体则不然。
④内容的不同。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编辑—总编辑,这样一种“三审制”,没办法在网站上实行。总编把关的模式很难在网站实现,一天滚动发2000条新闻,你总编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所以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⑤时效的不同。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关注。而网络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
⑥版面不同。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在网站上不存在。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⑦写作的不同。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几千字的新闻稿,在网上是行不通的。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没人看的。
⑧采访。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一个特派记者,花多少多少费用写回来的稿子,如果到网上一发,全给人抄走了。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①新媒体(网络媒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网民到2010年,预计绝对数字将达到全球第一(当然相对数字还是小)。
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存在的关系。近年来,受网络冲击最大的是电视。当然,电视的娱乐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受网络影响。我这儿有5月10日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电视了,20%少看杂志了,9%少听广播了,11%少看报纸了。电视观众的减少量最多。但是,我认为任何媒体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网络媒体会替代传统媒体”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报纸、广播、电视,三者能和平共处,现在也会是这样。以前电视刚出现后,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他事边接收。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以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新媒体还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相互融合,出现网络广播、网上视频等。
一个新媒体要超越一个传统媒体,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2250万,这是中国的网民数。这样一个相对比例很小的数字,完全能说明:今天在中国,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远不足以构成冲击。
3、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今天回顾网络媒体的历史,要从1976年的因特网协议说起。因特网诞生于美国,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长的基础发展时期。相对来说,因特网在中国的年龄小得多。2000年,我们国内也兴起网络热,那是真正的泡沫。为什么?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网络太没有基础了。在因特网成为第四媒体之前,美国社会的基本的信息化工程已经做得很扎实了。大学、图书馆、政府部门的数据化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大量的文本几年前就录入好了。所以美国人后来建信息高速公路,无非是把分散的数据合起来。网络上一下子就有很多信息、很多资料。而在中国,我们在建高速公路之前没有一个充分的数据化过程。于是高速公路修完了,小区却还没有建好。缺少基础的数据化建设,带来的是网络的信息沙漠化。你在图书馆找得到的资料,什么名著、档案,有用的数据,在网上却很难找到。因为图书馆还没数据化呢。那么大量的录入,谁去做呢?
新媒体有什么传播特征?第四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基于网络的。这是最基本的。我总结了七点。
7种特征:
①“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报纸受地域限制的特征很明显。(美国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报纸,除了《今日美国》很少几份报纸是面向全美国的。)但是,互联网却没有限制。互联网媒体的“开放性”带来两个问题:(1)加剧了媒体的竞争。网络媒体大家都使用平等的传播方式,势必加剧新闻的竞争。今天的新闻已经没有第一新闻的概念。“东方网”去年刚开始时,每天夜里1点、两点,就将各报上网,可是一早却发现其他新闻网全上了。后来只好推迟,改到7点才上。(2)开放性就有了一个叠加效应。一份地区报纸,小山村的新闻,当天就可以传播到全国,这里就有一个放大效应。放大过程中就有新闻的失真。江西光明小学爆炸案,爆炸原因怎么怎么,一开始网上几种说法。如果没有互联网,不会有这种现象。
②“多元性”。在中国,新闻媒体应该是党和政府是主控的,但在网络上,从技术上讲,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有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引发虚假新闻泛滥。“互联网”成了互抄网;新闻要素不全的抄来的稿子到处都是。另外,色情新闻、无聊新闻也到处泛滥。
③“实时性”。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网络媒体才真正具备可以随时发布的可能。
④“交互性”。网络沟通了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关系。
⑤“大容量和易检性”。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信息呈现出庞杂、杂乱无章的特征。有效的信息被掩盖在大量庞杂的无效的信息中。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而互联网的报道是网状的。我可以通过做相关新闻、做专题、做资料,一步步地把一个新闻做深入。除了大容量之外,网络媒体还有“易检性”的特点:查以前新闻、查相关新闻非常方便。
⑥“多媒体化”。网络媒体可融文字、广播、画面为一体。
⑦“个性化”。这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本质的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都是大众化的。而互联网却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在网上订制他需要的新闻。国外大的新闻网站都做到了这点。新浪、21CN做到了。东方网也已经开始做。
以上是新媒体的7个特征。下面说说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状况。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计算机网传输上了因特网,这是最早的媒体上网。94年后拉开大规模。95年chinanet正式对外开放。95年底,教育部办的“神州巡礼”杂志上网。到99年底有个统计:全中国新闻机构建立700多个网站。
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网站建设,到今天经过了三个阶段:①网络版阶段:报纸是什么,网上是什么。把报纸上的东西照搬到网上,一版、二版……什么也不做变动。②电子报阶段。把本报的稿子重新安排,重新设计版面,搬到网上。③建立大型网站。中国的报界接受互联网,受几个重大事件的触动。……5月9日北约炸大使馆,新浪网当天访问率到300多万以上。在此以前,顶多不过几十万一天。网络传播新闻的影响力是其它媒体不能比的。因此近年国内的网络媒体发展非常之快。
说说当前格局:①中央新闻机构加强网络建设。人民日报网站,去年8月20日更名“人民网”,目前有5个语种,每天发布新闻3000条,13频道。新华社的“新华网”,每天2000条稿子。中青、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站规模都很大,投入也大,影响也大。②各地联手建立大型新闻平台。“东方”是上海12家单位共同组建的;11家单位投资6个亿。去年一年花掉二千多万;每天2000多条新闻。这类网站,还有北京“千龙新闻网”,北京5家媒体联合,资本3000多万。天津有“北方网”。“南方网”目前在筹建,据说投入3个亿。这都是一些大型的媒体网站。③各地其他一些已建或正在筹建的网站。但是投入规模有大有小。网站的投入没有底。东方网的投入费用——机房一年68万,通信费200万。这种开支不是都能承受的。
在此之外,商业网站也在做新闻。新浪、搜狐、网易、天极、索易。索易的新闻频道很细,7大类,600多万订户。这些网站对我们有促进作用,但同时有很大的离心倾向。从资金上说,新浪网上市前融到资金600万,上市后融到一亿二;搜狐一亿;网易3800万。可以说这些公司其资本结构不是中方。尽管现在有规定,外资只能介入技术部分,不能干预媒体运作,但很难说,一有重大变更时……。另外一个问题,现在规定非新闻网站只能发信息,不能发新闻,但新闻与信息的分别?很难说。再有,网上的BBS很难管理,也是目前媒体网站遇到的一个问题。从客观上说,当前主流媒体网站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远远没有赶上我们的商业网站媒体的吸引力。
6、做新媒体运营门槛高么?
一、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
首先业内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但专业内容的红利期正在发生。流量红利期的结束,意味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更考验运营者绝对实力,而不仅仅是“网感”与“小聪明”。
具体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变化:
首先,不论是 C 端读者,还是 B 端企业主,对「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早已不再陌生,这意味着用户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能够抓住新的专业红利的,往往在某一领域内有深厚积累的人。他们站在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哪儿能挣钱,哪儿有风险,看得非常清楚,既有积累又有眼界,普通新人想在这方面分一杯羹非常难。
第三,新媒体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创新,而其承载的内核还是知识、洞见、观察或者说是用户服务。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其他行业的老手、专家用较低的成本,来到新媒体这块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所以,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深厚的积累目前想转型做新媒体,依然有很多机会。另外,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就觉得做不了新媒体,新媒体最关键的,还是基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稳定的、可预期的用户价值。
二、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
坦诚面对自己,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你喜欢做新媒体运营,希望你清楚:那些从业者热衷讨论的点赞、转发、10W+ 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复改稿。其中,重点不是熬夜、加班、改稿,而是长期、不固定与反复…
新媒体说到底,是直面用户的,这份工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用户理解能力与产品体验能力。所以,这是一份细活儿,粗人干不了。
如果是因为「门槛低——毕竟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因,那我建议你千万慎重。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所有外行都说新媒体的门槛低,但实际上呢?它的“进入门槛”确实低。
但实际上,新媒体的“竞争门槛”非常高。目前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有2000万,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几个?
一点建议,不管多么喜欢,或者多么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三、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
假如我现在是某个服装线下门店的销售,那我转行做金融行业的新媒体,难么?难。转行做新媒体是个笼统的说法,而给我发薪水的新媒体岗位,肯定设立在某个具体领域,甚至只依托于某一个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上。
这个时候,如果做不到一往无前杀进行业,那就抽三天时间想想,胜任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财力。一天想清楚一点,就挺好,如果能列出来,写在纸上,更好。
除了上述有工作经历的,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种,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体编辑——白纸一张入行。听起来不错,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转行成本。
但实际上,这注定就是弱势,即使投入再多时间、精力来打磨自己的实操技术,充其量只是新媒体这个工具用得熟练,是“术”的层面;而公司要的是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产品价值的熟知、对用户需求的感知,这些都是「道」的层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积累。
相较于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选择哪个行业进入更为关键。做服装还是做金融?慎重选择,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复复,扎根到行业里去。
四、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
通常在一个职业上深耕细作,方向大概两种:一、专业岗。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本质上算是个靠手艺过活儿。二、管理岗。在专业岗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领导力,最终成为管理层。
那你呢?以后想做什么?想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是想精通某一项技能,还是目标成为管理者,前者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后者更要求综合能力。
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工作半年的时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是 4K。
为什么?心虚。
去了之后,我能干什么?我牛逼在哪儿?是我文案写得好,还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选题对用户口味?我能独挡一面吗?
这么一想,心里很是惶恐。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项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么都会做一点,懂一点,但是哪一块的积累都不足以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总得来说,花架子多,底子不实。
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自己最擅长什么,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即使换个“木桶”,我们也是那块最长的木板。
六、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
为什么叫“新媒体运营”,关键就在于,你要保持一颗时刻对用户敏感的心,或者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完成职业能力上的积累。
坦白讲,做了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工程师给我微笑说再见。
自从负责公司公众号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时间不够用。这一点贯穿于找选题、排版、起标题、配图到保存发送的整个操作过程。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积累不够。
改变的方法也无他,只能靠时间去填补经验和认知上的不足。
别人每天工作 8 个小时,你可能额外需要 4 小时用在想选题、回答用户提问、评论读者留言。这还不算私下给自己充电的读书时间。
七、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
真正文笔好的,特别爱写字儿的,应该去当作家。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把字儿写对,语句通顺,用户看得懂,就够了。写得多了,文字功力也会日渐深厚。
真正支撑新媒体在百万千万用户面前风生水起的,不是讨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动图,而是内容背后的用户需求和商业逻辑。
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来要进的公司是卖啥的,是卖灯泡还是卖保险,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其他部门的压力,抓紧时间摸清楚新媒体部门在公司整个流程中处于什么环节,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底,这是商业理解能力,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也是在运营一家公司。
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
曾经在快工作满一年的时候,写过一篇 7500 字干货心得,开篇提了一句:我认为新媒体是个很光明的行业……
这个光明除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份工作本身的现实描绘。
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后的数据都是即时可见的,阅读量、转发量、收藏量、转化率。
每次推送结束后,所有数据和内容本身,都会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接受用户的评价、老板的挑剔、同事的建议以及同行的攀比。
这句话的重点是每次。
特别是日更的同行,几乎每天都饱受着阅读量的摧残,不是说老板万事以阅读量来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懒,内容质量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这个藏不住。
也许会有人想到刷刷阅读量、用户什么的,但是用户和老板又不傻,内容的好坏,怎么可能读不出来?
千万别傻呵呵的以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我很克制地输出内容,也是怕这个,担心自己积累的太少,所谓的见识可能特别浅薄。
再者说,刷阅读量这种作弊的事儿,你的竞争对手看得最清楚,他们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竞争对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数据。
为什么老板经常和我强调:新媒体这行很锻炼人。
因为你得要脸,所以每一步都扛着压力,老老实实地往前走。
九、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
不是做哪一个行业,而是做哪一种类型,我简单梳理一下,大致分成两大类,供参考:
1、企业新媒体,还是得重形象
企业新媒体,本质上就是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用户口碑或者推动销售转化。前者是硬性要求,后者是锦上添花。
2、自媒体,要想好变现方式
自媒体有小部分是有情怀的,但是大部分是需要活下去的,因此,商业变现无可厚非。
常见的有两种变现方式:其一,是比较火的内容变现;其二,直接走电商,比如卖衣服。前者更偏文人,后者更篇商人,有点儿直接和间接的区别。这个想清楚更喜欢哪个就好,最终都是要卖的。
十、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
上面提到的那句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其实就像淘宝一样,早期坚持下来两三年的卖家,年收入千万也很正常。如果是做个体户的新媒体电商,还没有值得参考的薪酬数据。
如果你是准备入职企业新媒体运营,这有一些拉勾网在8月初提供了薪酬数据:运营岗的薪酬数据,现在运营岗的行业均酬在 8K 左右,相信看到这个数字的人,都心头一揪,有这么高吗?其实回过头想想自己入行的时间,也就释然了。
应届是 4.69K;1-3 年是 7.32K;3-5 年是 12.33K
新媒体助理 5-8K
新媒体编辑 10-15K
新媒体主编 20-25K
新媒体总监 30-50K
是不是在想,嚯,能有这么高?
可能有这个想法的大多和我一样,处于助理或编辑的阶段,做得时间不超过 2 年。但实际上,真得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 3 年以上,那老板自然看得到你的价值。
如果看不到,也可以换老板。
7、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如何?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吗
新媒体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媒体 ,新媒体的“新”注定其要不断迭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明确的特点和属性,2020年新媒体将有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1.去中心化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多样化,生产媒体信息的人员也多样化,信息分发由平台直接完成,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因此新媒体方式,因此新媒体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2.移动化
互联网已从PC端时代进入到移动端时代,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也主要集中在移动端,因此,新媒体不管是在平台选择上,还是在用户依赖上,都呈现出了移动化的特点。
3.全民化
新媒体在发展之初,就呈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新媒体平台的核心用户以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为主。发展到现阶段,各年龄段互联网用户都参与到了新媒体的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新媒体已呈现出全民化的特点。
4.融媒体化
新媒体发展到现阶段,除了与传统媒体有区别之外,还体现出了融合传媒体的特点。新媒体不仅要发展自己的新,还要借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内容上和平台上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
5.矩阵化
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其在内容和平台上变得更加多样化。企业及组织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在新媒体的运营规划上,呈现出了矩阵化的特点。企业通过建立账号传播矩阵,进行有规划的内容运营,实现新媒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你所提及的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是一种新趋势。以前企业只运营一个公众号,放在现在已经不行了。结合现在的市场来看,只有将新媒体运营矩阵化才能让传播效果发挥最大。
同时也不建议企业自运营,俗话说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新媒体代运营公司一般都有成熟稳定的项目运营团队,个人素质和团队协作力都是非常专业的,找新媒体代运营就是找专业的人帮忙处理自己不太擅长的事,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形式是最划算的。
8、阅读量经常大几万的都有哪些新媒体平台?
给你先看个真实例子,电脑报新媒体于8月6日推送了一篇名为《逃离公众号?开玩笑!你逃给我看啊!》的头条文章,极短的时间内阅读量就突破两万大关,而转发率更是超过了6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