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核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 “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
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
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
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
结 语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
注释:
①【美】麦库姆斯著,郭镇之 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页
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
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
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
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2、网络新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使用屌丝这样的网络用语吗
为什么不行呢?只要受众喜欢,什么说不出来,现在主持人跟唱二人转的有什么区别
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新媒体和主流媒体是有很大区别,新媒体是指近年来在互联网平台下的新兴自媒体人和企业下运作而提供内容的写作者,主流媒体包括官媒在内。
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受众度广泛,而新媒体的受众度偏为自己的粉丝类型传播而获取更多价值的曝光和舆论引导。
只有主流媒体 主动融入到 新媒体平台,在与自媒体人或者企业运作的的写作者进行博弈下,还是很有优势的。
4、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主持人素质的新要求
新媒体在极大丰富传统广播传播手段、拓展传统广播发展空间的同时,使广播主持人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广播主持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制订职业规划,对自己进行职业训练。
直播间里的新要求
1.掌握良好的镜头感
传统广播给人的印象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随着视听一体化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使电台直播间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主持人在镜头前要准确把握语言环境,根据节目风格适当地调整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既要表现得沉稳大方、语言得体,又要对主持内容胸有成竹,还要保持足够的新鲜感以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同时主持人要以积极的状态面对话筒,并通过镜头与受众进行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从而带动节目气氛,提高受众的参与程度。
2.熟练操作新媒体工具
与传统广播依靠电话、短信参与节目不同,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愈发倚重。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十套频率101档自办节目中,通过微博、微信参与的节目就有90档左右。这就要求主持人熟练使用微博、微信平台,并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实现节目内外的无缝连接。同时,为了适应网络电台、网络广播、电话广播、手机电台等新的广播形态对节目碎片化的要求,主持人必须熟练使用Adobe Audition、Samplitude 2496等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在做节目时尽量做到单元化、规范化,以方便后期对音频节目的编辑、制作、上网。
直播间外的新要求
1.灵活的跨界主持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媒介融合、跨界发展。早在2000年,北京电台著名主持人苏京平便开始与北京电视台合作,主持电视节目《FQJC》,每期节目都会以一对夫妻的真实经历为主线,穿插话剧小品的演出,讲述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故事。节目播出后,苏京平随即又出现在广播节目《RSRX》中,引导听众就《FQJC》当期故事展开话题讨论,寻求夫妻和谐相处之道。两大媒介联手,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别开生面的节目,收听率、收视率不断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苏京平也被誉为广播界里的“电视明星”。
2.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
自主持人中心制的概念提出并逐步实现以来,一些主持人真正成了一个节目的灵魂。2007年2月,河南电台交通广播成立了河南首家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NF工作室”。从这一年开始,在“NF工作室”的策划下,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联动,推出了“爱心送考”活动,吸引了全省众多的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参与。2012年,爱心送考车辆达到3万辆,直接受益考生12万人次。“爱心送考”活动已经成为河南文明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主持人南方本人被聘为河南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并被业界誉为“专家型节目主持人”。
3.扎实的语言演播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对音视频节目同样采取碎片化的处理。2012年底,人民广播电台手机电台与河南移动合作,开始通过手机这个平台全面推介河南电台的节目,其中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碎片化,即最多以3分钟为单元进行主题设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娱乐节目《FF欢乐汇》为此专门调整了节目的形态、结构,变以前讲复杂曲折、情节完整的新闻故事,为讲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笑话段子,主持人刘菲、一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精彩演绎人物角色,加上精良的后期制作,很快就在网上、网下赢得了一大批受众的认可和追捧。
4.丰富的舞台掌控能力
随着“开门办广播”理念的不断落实,广播主持人开始逐步走出直播间,参与各种跨界融合的线上、线下活动。2012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共举办各类旨在打造媒体品牌、提升媒体价值的活动252场,这些活动多在广场、剧院、社区等公共场所举行,现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电台等全媒体共同参与,有些大型活动如全台的推介更是实现网上直播,这些都对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舞台调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如何创新话语表达的认知?
你的环境下新闻睇节目主持人如何产生话语表达的认识认知是实名的环境版下新闻睇节目主持权人如何产生话语表达的任期,所以说这个环境的生物,孙文录节目主持人沟通产生的话,你就表达的那任期的这个主持人入场生这个妹妹的房间的各种深问这个主持人沟通表达的认知。
6、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怎样的主持人
你好,我通过百度私信告诉你了,在网页的右上角
防止作弊和抄袭,迫不得已
如有相同答案,恳请注意提交时间
查询回答花费时间,望楼主尊重别人花时间帮助,
及时采纳为满意回答,谢谢
如有广告,灌水回答,注意识别,不必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