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1-28 10:37:01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该如何走好

前几篇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以及自媒体价值的文章收到了许多朋友们的关注和探讨,我非常的欣慰,作为加入新媒体领域的一个传统媒体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从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模式和媒体格局与形态的发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两种方式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随着如今很多传统媒体也在转型,更加贴近互联网,贴近年轻人,从而也紧紧抓住了新的媒体发展机遇,今天,我是想聊聊关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公关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从本质上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明白社交媒体已经显著了公共关系这一门学科,也许你在公关领域已经有了非常资深的经验和更直接、更数字化、更主观的认知,也许你已经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环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并学习了公共关系这一门学问,或许,你也和我一样,亲身见证了人们在消费的内容和互动形式的不可思议的转变。社会化媒体唯一的不变就是永远都在变,所以,不管你曾经的认知或者经验如何,或者你在公关领域中的特长如何,相信如今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你在公共关系中的做法。

在社会化媒体领域有本书我一直非常喜欢,是由李·夏琳(Charlene Li)和乔希·贝诺夫(Josh 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 in the Groundswell》,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是他们如何更贴近社交媒体技术,不是谈论某些特定的平台进行分析,而是从用户的角度谈论最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这一思想的价值是属于战略级别的,对于我而言是很有价值和帮助,例如广泛性是公关学科的一个方面,而我恰恰对社交媒体的广泛性充满兴趣,接下来让我尝试着来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我怎么才能运用好使用社交媒体?

- 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客户和用户更好的使用社交媒体呢?

- 我怎样才能运用社交媒体来激励人们?

- 我怎样才能帮助更多人喜欢并热爱使用社交媒体?

1. 与PR完全融合

社交媒体并不能取代传媒,但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关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传统媒体虽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它必然会更强大,传统的公关和社交的结合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方面的讨论,根据唐界传媒的统计,几乎所有公关部门90%都负责他们公司的社会媒体。

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利用这个更有价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关信息?密切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社交媒体技术,或者可以通过顾问咨询向一些在公关和新媒体领域有着突出经验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传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当然,你也可以现在就让你的团队保持快速学习能力,培养善于通过数据分析和结合传统的战术,来更有效的传递你的公关信息。

2. 与我们的用户互动完成公关信息

在我们为企业客户进行媒体规划的时候,一直都在强调用户、用户、用户,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产品的改进、用户体验的加强、建立社会化媒体渠道和新媒体公关,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吸引并让用户满意,比如优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区、Facebook,博客和这些视频或者论坛,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会媒体平台,它鼓励用户共同创建消息,显然对于这部分由用户自主创建的内容你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对于公关专业人士的关键就是如何更好地参与并和你的用户共同创建完成公关信息。那么如何做,该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掌控公关信息?我建议有两点,第一,在优质平台创建你的企业社交媒体账号,这一点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为担心信息无法掌控而回避,第二,可以通过更高级的舆情监测工具来管控由用户创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关部门可以及时介入处理。

3. 保持监测

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进电话里正在排队的人也许有超过50个人,但这个只有你知道,如果你发微博,它是公开的,甚至它有可能成为热门并被获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这一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社交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几年前那样,随便发布广告就立刻可以获得客户的关注以及购买。所以,唐界传媒建议正在负责企业社会媒体营销以及公关负责人可以通过制定协同工作机制,基于24小时监测工具来对社交媒体保持时刻分析,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

4. 善用社交媒体小工具进行用户分析

社交媒体的运营,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对热点的敏锐度,我们作为社交媒体的运营者,或者公关负责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工具来完成用户某些特定行为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制定社交媒体方案和公关活动。

5. 建立和意见领袖的良好合作

社交媒体信息巨大,每一秒都会产生众多信息,而如何让你的用户快速记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务,这就必须要提到意见领袖了,新媒体时代创造了意见领袖一个新的群体,他们是用户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体平台有着主导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多和意见领袖保持良好关系,因为他们的观点和评价往往很容易影响到更多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重要,经过唐界传媒对社会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纵向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通过更多渠道获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代表,那么,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社交媒体来管理和优化公关,必然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讨论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着公关的应用和实施,也希望可以给更多社交媒体从业者或者公关人一些思路和建议。

2、如何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3、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1.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人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要素。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每一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融合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一个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聚合、分发的APP——“今日头条”却能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尽管这引起了关注和思考,但其5亿美元的估值证明了内容的价值。
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发布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4.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即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撑。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4、如何看待新媒体融合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融合才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始终都离不开互动,尤其是视频的互动,所以才会有媒体依托可视云去完成自己的可视融合。

5、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新媒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树立互联网思维,走全媒体发展之路;狠抓“五个融合”“体制融合、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人才融合、管理融合”,创新媒体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348423.htm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地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全媒体发展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经历了“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过程。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出现了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极大地冲击和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市场。榆林日报社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在《榆林日报》的基础上,开通了《榆林日报――数字报》《榆林日报――手机报》《榆林日报网》《榆林日报――电子屏》,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也在逐步开通运营,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报、网、微、屏”立体化传播新格局,步入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二、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不少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步入一些误区:有的在发展的观念上存在“重建设,轻融合”的认识,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没有正真实现“水乳交融式”的深层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为融合就是建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拼盘”的现象;有的简单地认为融合就是把纸媒内容搬到新兴媒体上,把新兴媒体内容嫁接到纸媒上,出现“大杂烩”的现象。榆林日报社如今虽然建起了网站,开通了数字报、手机报、电子屏,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也在逐步运营,全媒体采编发布平台建成,但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体之所以出现这种低层次的融合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的措施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没有真正形成“立体化”传播新格局。
三、新媒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全新的理念是发展的前提,深层次的融合是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地市媒体就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的基础上,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1、树立互联网思维,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树立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九种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用户思维要求媒体“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理念,提供个性化新闻;简约思维要求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用“简约风格”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抓住读者;极致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打造比较优势;迭代思维要求媒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转型;流量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经营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会化思维要求媒体以“众包”的理念,借力发展新媒体;大数据思维要求媒体建立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平台思维要求媒体建立全媒体采编发布平台,解决不同媒体间技术障碍;跨界思维要求媒体树立跨界经营的理念,形成“报、台、网、屏、微”一体化传播新格局。
2、狠抓“五个融合”,创新媒体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从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1)体制融合。媒体需要消除制度障碍,进行“顶层设计”,重组内部组织结构,改革不同业态的媒体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整合新闻信息、人力资源,建立起统一指挥调度的新闻编辑部,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实现内容集约化生产、新闻信息产品多层次开发。
(2)技术融合。媒体需要打破各媒体之间的技术壁垒,建立起一个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远程写稿和编审发布,可以提供文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和历史资料等多媒体数据,并集报纸、网站、手机、电子屏、微博、微信等为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
(3)内容融合。媒体需要按照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特点和运行规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纸媒突出本土特色、权威发布、深度解读、舆论引导;电视突出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网站突出海量化、专题化、个性化;新兴媒体强化互动性、及时性、分众化、个性化
(4)人才融合。媒体需要转变用人机制,建立全媒体人才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人才队伍融合。要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队伍,培养和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为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记者要成为“全天候”记者,既能采写文字、拍摄图片,也可录制视频。编辑要成为“全能”编辑,既掌握纸媒编辑技术,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兴媒体编辑技术,满足多终端传播的需求。经营管理人才要既懂纸质媒体运营,也懂新兴媒体运营。
(5)管理融合。媒体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通过薪酬改革调整各媒体利益,形成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把更多的资源向融合发展倾斜。要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围绕“专业化、品牌化”的经营主线,为客户搭建传播平台,提高报纸广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体运营的拓展能力。

6、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可以参考下逗新媒体融合地和逗可视融合地方面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来看一下,比如说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和2017年的CCTV网络春晚都借助了一种逗可视云技术地,也就是我们都已经看到的多个分会场连线互动,歌曲实时接唱,连接杭州东站、无锡太湖超级计算机基地,以及延安梁家河等三个百姓家庭的互动,真正的做到了视频的双向互动直播,高清无延迟。
这应该是未来推动融合发展的方向。

7、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

下面引用湖州广播电视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面对新的形势,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在感到危机与紧迫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勇敢地进行转型,融合发展。
1.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人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要素。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每一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融合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一个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聚合、分发的APP——“今日头条”却能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尽管这引起了关注和思考,但其5亿美元的估值证明了内容的价值。
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发布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4.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即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撑。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媒体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面对融合新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8、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有哪些建议

加强西安市传统舆论阵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涉及到文化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媒体政策的创新与完善,也涉及到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与媒体融合,涉及到传统媒体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传播能力的改革与创新等。
(一)深化改革,理顺传统媒体转型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必须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当然这也包括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转型中的体制机制建设要体现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特点,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的基本原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要重点解决国有体制僵化、信息不畅、冗员过多、职责不清、决策缓慢、墨守成规等流弊。我市应对传统媒体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深化改革,大胆破局。在改革中,要创新媒体政策,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创造政策环境。
(二)推进媒体融合,创建西安新闻信息发布平台
媒体融合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体融合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但融合是核心要素。上海、广州、烟台等地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彰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挥媒体间的交互性,实现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和发布信息的多样性。建议在西安筹建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西安新闻信息发布中心,在这个平台上,包括纸质媒体、电视广播媒体和新媒体可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新闻信息一次制作,综合利用,多次发布,降低新闻采编、制作成本,扩大新闻媒体的覆盖面、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加大投入,支持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传统媒体的政治教化功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媒体融合和战略升级需要前期的基础资金投入,仅靠传统媒体自身经营目前是难以加大投入的。相比较而言,西安市对传统媒体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如:兰州市财政每年给予兰州日报社固定补贴,报社编辑部门、行政部门、兰州新闻网等在岗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报社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也由财政供给,这为报社解除了很大负担。《银川日报》《西宁晚报》《乌鲁木齐晚报》等报社所有运营费用全由市财政供养。《太原晚报》从2009年起,就享受市财政1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2012年起,财政补贴已增加至2000万元。
(四)科学规划,构建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放下曾经独大独尊的身架,肯定新媒体的影响和作用,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增强舆论引导力。要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便捷性和多元化特点,将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延伸、聚焦和放大,实现由“报”到“媒”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变,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如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在传统传播渠道的基础上,尝试和开发网络、手机、博客、微信、LED、移动客户端等新兴传播渠道,使新闻信息一次生成,实现多次传播。此外,还可以实现与网络的互动,有效增加舆论受众的参与度,通过及时反馈使舆论的引导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目前,浙报集团和山东大众集团已在这方面先期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五)做好宣传策划,抢占舆论制高点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好重点宣传策划。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应该树立全市一体的大宣传理念,各新闻媒体一定要加强战略合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宣传攻势。近年来,西安市传统媒体在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方面,已有多起成功的宣传策划,如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围绕“绿色引领时尚”的宣传理念,我市报业传媒集团和西安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相互联动,共同发力,向世人推介了西安,推介了世园会。西安市委、市政府目前主抓的五项重点工作深得民心,传统媒体应在这方面精心做好宣传策划,聚集社会正能量,激发市民认识西安、了解西安、热爱西安、建设西安的热情。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敢于发声引导。发生突发事件时,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体现在面对社会舆论的嘈杂纷繁时发挥主流影响,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事实及时告知受众。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20字方针,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要准确把握事件报道的度和量,不捕风捉影,不专注负面,不坐山观望,不蓄意炒作,对事件始终保持追踪状态,做到不瞒报、不断报、不浅报、不乱报、不漏报,让群众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信息,为舆论引导赢得主动。另外,对于网络热炒、市民热议,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事件,传统媒体要善于参与,要坚守法律底线,要忠于事实,要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
—充分发挥传统舆论阵地舆论监督功能。传统媒体要做好舆论监督职能,敢于触及热点、难点问题,敢于为人民群众利益鼓与呼,敢于揭露和鞭挞丑恶现象。传统媒体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努力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疏导社会情绪,启发公众思考,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通过舆论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六)坚持“三贴近”原则,打造精品栏目
传统媒体要赢得受众,获得话语权,提升公信力,必须在宣传报道内容上狠下功夫。宣传报道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坚持走平民化路线,把受众是不是能接受、乐不乐意接受作为业绩考核的基本标准。传统媒体要深入基层,走进城乡社区,从老百姓的视角去宣传报道西安的新形象、新变化,使新闻宣传接地气,体现鲜、活、实的特点。比如说,以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我市农村社会养老政策深得农村老年人拥戴。农村老人谈起此政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诸如此类的政策成就应该进行鲜活的正面报道,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诉说西安的改革成就,关键是媒体要能深入群众,发现宣传亮点,强化正面引导。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专业人才
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一个紧迫的课题,就是人员素质结构的战略转型,通过制定媒体从业人员培养激励政策,使优秀人才能够出得来、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另外,要通过培训等办法,促进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技能转变,即除了会写、编、评,还须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借鉴我市奖励科技人员的做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西安市吸引和奖励优秀媒体工作人员的暂行办法》,调动媒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9、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与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