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历史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1-28 01:56:45

1、新媒体发展态势有哪些

一是移动化,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报告,到2020年世界手机用户将达到57亿,覆盖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二是可视化,视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潮流,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把视频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据思科公司预计,2016至2021年,全球移动视频将增长8.7倍,占移动数据总流量的78%;
三是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集、制作、发布方式,重塑了信息传播流程,极大激发了新闻生产潜力;
四是互动化,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信息发布门槛,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方,而是广泛参与到信息生产中,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中平等的一员;
五是平台化,不少媒体机构正在从单一的内容提供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依托已有或新建的网络平台聚合用户资源,不断扩大影响,拓展盈利模式;
六是开放化,媒体竞争日益演变为综合实力的较量,传媒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不断深化,内容与技术、媒体与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2、新媒体有什么发展吗?有哪些优势吗?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类似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生产者都是比较专业的人,比如书的作者、编辑、主播等,而普罗大众大多都是消费者。而新媒体人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头条号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媒体前景很好,现在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品牌推广、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现在新媒体的岗位还是比较多的世-纪-教-育-

3、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经过哪几个时代?

新媒体发展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发展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4、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
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5、新媒体行业未来几年如何发展?

互联网新媒体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那些自媒体平台吧,今日头条,百家号,一点资讯,搜狐,网易之类的,注册这些平台的人是越来越多,但平台规则也越来越严;再比如说一些论坛,比如,天涯,再比如说知乎,很多人都会利用这些平台去做推广。
所以说,新媒体这块儿的前景很不错,就比如说2 8 推 ,现在做得越来越好。如果是真的想要做新媒体,可以好好学习。
就拿我来说,从最开始的行业小白,到现在自己创业做老板,在这段时间里虽说很坎坷,但我认为却很值得。
希望采纳,谢谢!

6、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历史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研究者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并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新媒体简单地说就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数字化和互动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是相对于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户外)而言的“新”,它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媒体的意义
新媒体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新颖的技术、直观的内容、良好的互动性是其他历史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数据平台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7.01亿,普及率达到50%以上。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小时。这些数据中,学生和教师占很大比例。因此,将新媒体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既顺应时代潮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说来有以下重要性。
1. 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在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永远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和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最高权威,这既不利于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新媒体辅助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媒体,可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不管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知识,教师也可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方法。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距离,培养情感。
2. 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新媒体的交互性在形式上表现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流互动的增强,主要表现为转载、分享、回帖等形式。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自说自话,学生被动听课,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少交流。而新媒体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或“校校通”和“班班通”,随时分享、转载、评论,随时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搜索资料,开展讨论。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授课,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更不谈学习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常常被人们冠以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帽子。而新媒体的运用,通过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历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运用方式
1. 微博
微博可作为课堂之外的一种虚拟平台,通过信息发布者(教师)与受众(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研讨、资源共享、疑难解答等互动学习目的。通过微博学习历史知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课外学习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
2. 博客
博客越来越受师生青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博客集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于一体的优点,营造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使得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利用微博良好的互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细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重视分数,微博的开放性为学生评价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日志,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更全面、科学的评价。
3. 微课
微课近几年风靡于教育界,受到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追捧,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教学阶段。微课是基于精美教学设计、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将知识点或辅助性教学资源讲透彻,时间为5分钟左右的视频,可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
4. 网络教学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提出,网络信息资源被视为6大教育资源之一。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教学中很多资料、课件、教案、论文、试题来源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弥补传统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还能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五、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存在问题
(1)过分依赖新媒体。新媒体给历史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很多教师过分依赖新媒体,不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具体内容为依据,机械地将新媒体资源搬到课堂,造成学生的“信息超量”,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轻形式,重效果。部分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展示新媒体,过分看重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没有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节课下来,课堂上热闹非凡,但对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解析反而有所忽略,致使新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3)新媒体技术发展不平衡,难以规范和普及。新媒体技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全国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学校特别注重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经常举行新媒体教学技能大赛;有的学校并不重视新媒体技术,使得新媒体教学机制不够完善。
2. 解决策略
(1)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新媒体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媒介素养直接影响应用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
(2)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很多教师反映学校的计算机配置落后,学校应在电脑及网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师生自主开发新媒体教学资源,同时加强校外交流。
(3)合理选择新媒体。任何媒体对于教学都有特定功能和效果,从传递、接受教学信息的角度来看,只有恰当运用新媒体,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运用各种媒体,敦促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7、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既然是新媒体说明它是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引领潮流的一定是大众认可的。
2。那么,媒体重在传播,传播需要渠道,如果把一般公司的架构和职业理清了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销售在前方冲锋陷阵,后方就需要策划运营的支持,而新媒体运营着重于社会化媒体的渠道传播,好比之前企业开始探索互联网营销,建设企业网站,然后又进行SEO,SEM等,
3.一切都是希望通过网络将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传播给更多的受众。目前,新媒体百花齐放,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新旧会不断的交替发展。

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历史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