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

发布时间:2020-12-23 07:43:40

1、新闻工作的职能在新媒体时代有哪些变化?

新闻工作者当下的三大困惑:
1.内容生产的独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记者不再是独立于受访者和受众的个体。他们有可能在受众的期待下,产生参与事件的冲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难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参与、介入、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困惑: 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的管理者和生产者身份开始合一,记者不仅关注内容生产还要关注内容推广和受众反馈,部分媒体也以量化考核指标作为记者的指挥棒。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记者为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讨好受众,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
3.移动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于其便捷性,移动平台已成为许多人获取内容的第一来源。然而,移动媒体本身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告知和短评论,而不利于严肃、冷静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与准确的矛盾 ,动摇着新闻记者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威感,最终可能导致这种权威感带来的对新闻职业应有的神圣感不复存在。
2.信息的量与质的矛盾 ,让新闻记者感到传播专业化受到空前挤压,这种挤压最终可能让新闻记者感到关注度的丧失,由这种丧失带来对新闻职业本身应有的传播机制丧失信心。
3.信息题材的专与杂的矛盾 ,记者感到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专攻某一领域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让一人身兼采写编播等数职,但专业水平没有了,新闻稿件粗制滥造,新闻产品的质量下降,职业神圣感渐行渐远。
对MJC和新闻学同学而言,这三个知识点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最近几年考新闻大题,大都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变迁。

这是比较专业性质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感谢采纳

2、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开展新闻改革

首先,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拓展挖掘信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又稀缺,稀缺是因为垃圾信息太多造成受众难以捕捉有用信息,传统媒体应该深化在深度报道,线索挖掘(例如微博爆料,记者取证采访),信息求证上的优势。除此之外,传统媒体要细分受众,为特定群体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细分信息。
其次,积极融入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渠道拓展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报纸做电子报,电视做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广播也可以上网,拓宽形式,做好渠道,传统媒体一样可以成为复合媒体。
最后,发挥新媒体与全媒体的集合品牌优势,增强媒体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争取做成综合性全媒体运营的大型权威媒体,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议程设置和合理健康的舆论导向。
以上三大点来自扬子晚报主编讲话,内容是个人理解。

3、浅谈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

一、对新媒体时代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和进步,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并推陈出新,已然可称之为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博客、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等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正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互联网这个纽带在这种形势下,也正逐步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主要平台。我们应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为公司也为个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新媒体时代对我们互联网从业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要掌握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
舆情预案
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制定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预案要做到完整、规范、执行性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指导思想。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认识上提高了、统一了,上下才能行动上重视和统一,拧成一股绳,确保预案实施的力度和效果。
(2)组织架构。这部分是将有限的人力合理分工配置,只有组织架构清晰,才能确保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同时亦要注意分工中有合作,走活一盘棋。
(3)信息网络。这也是预案的重要内容,包括与各部门横向联系的方式与责任人,也包括组织内部紧急状态下的联系方式。
(4)具体任务、措施和步骤。这是预案的实质性核心部分,划分好各部门的职责,确保高效有序的处理突发状况。
2.舆情研判
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措施有两种:
第一,疏。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网上评论.
其中召开新闻发布会要做到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而网上评论要做到占领舆论高地、积极组织跟帖、博客论坛置顶等。
第二,堵。主要是网络的管理。包括新闻信息的管理和贴子文章的管理,将不利信息堵在源头。
舆情决策
及时回应,还原真相。
同步介入,注重引导。
组合发布,团队发言。
其次是要掌握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主流宣传
权威发布
网上评论
网舆管控
再者是要坚持网络舆论管控的原则
及时发声,最好做到在舆论产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解决问题,用事实说话,把问题切实有效的解决胜过说一堆空话。
态度诚恳,如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自身态度一定要诚恳,不能自欺欺人、态度蛮横。
遵循规律,要学会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取得第一发言权。
注重有效原则,做到高效、迅速的管控。
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新媒体的应用
活动的号召与发起
官方通报
处理技巧
①了解媒体属性、赋予媒体“人格”,使其贴近生活。
②做好自媒体与权威媒体的结合。
新媒体的写作技巧
以短篇消息为主
娱乐化、拟人化表达
视频、图表、多种方式尝试
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新媒体的基本能力,并不断学习进步,就一定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

4、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信息源更广更丰富,专业技能发挥的空间扩大。

互动和反馈的可统计使得专业媒体更懂受众需要,更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众口齐开的局面使得真相更容易显现,这也正是新闻专业主义所追求的方向。

挑战

信息量的暴增考验媒体专业处理的能力。

相关技术要求对专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相应提高。

受众参与机会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非理性被带入,进行有效的,必要的舆论引导更为重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5、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 “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

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

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

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

结 语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

注释:

①【美】麦库姆斯著,郭镇之 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2008年9月版,第24页

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

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

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

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