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时代到来

新媒体时代到来

发布时间:2020-12-11 21:45:09

1、“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过时了吗

近年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媒介领域也是如此。以融入互联网技术为最大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原有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考验,尤其是传统纸媒。在一些媒介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许多著名报刊、杂志纷纷停止出版纸质报纸甚至倒闭,他们或建立自己的网络版报纸或开办新闻网站,传统纸媒大有退出江湖之势。由此关于传统纸媒一直秉持的所谓“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是否过时以及它们该怎样转型的讨论也进行地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媒体——例如《赫芬顿邮报》,作为成功网络报纸的代表,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认为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也让业界不断反思“内容为王”是否还能够与时俱进。虽然有学者如辜晓进先生认为《赫芬顿邮报》这样的新媒体的崛起关键是靠着学习传统报纸的长处[1],也有学者认为其成功最重要的是发挥新媒体的长处。在当今“报网融合”已成必然之举的新形势下,研究并学习《赫芬顿邮报》的成功之道毫无疑问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浅析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传媒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区块链促发新一轮技术革命
随着国内用户红利逐渐消失,传媒行业从产业层面到资本层面都经历了一整年的消化期,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从行业细分领域看,由于用户内容付费意愿提升、互联网加速传媒企业的转型和并购等因素,传媒部分新兴细分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18年建议关注影视、数字阅读、游戏、广告等具有成长性的传媒细分行业,并积极布局细分行业中低估值、业绩优的白马股。
就传媒产业而言,随着近几年来文化传媒资本市场格局的变动,其困境与当下痛点何在?如何用“信息互联—智慧互联—价值智链”对文化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内在逻辑的演进态势进行概括总结?
数字经济或成新引擎
政策利好叠加技术升级带来的创新红利,也使得传媒产业发展新动能曙光渐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传媒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后国内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开始呈现出规模增长快、从业人员数量需求大、延伸领域广、相关产业聚集的特点。2015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36,948家企业、近384万从业人员,产业规模达到5,939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VR增幅最大,达267.5%。预计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产值规模达8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之一。
数字经济既是“新经济”也是“心经济”,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为传统人际交互、情感交互过程中的价值量化和价值变现创造了新的可能空间。情感与社交价值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证券化互为支撑,为内容消费提供了全新的激励机制,对个体内容消费者而言,甚至可能出现“消费即生产”的模式,这一趋势与“通证经济”叠加,或为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引擎。
区块链促发传媒产业新一轮周期性革命
到了移动互联下半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崛起,以多维度需求与场景精准匹配和用户自助服务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崛起,从流量红利时代向存量深耕时代转型开始,未来几年一些垂直行业空间有望迅速打开。而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时代的技术载体,或将促发传媒产业新一轮周期性革命。
区块链在文化传媒领域最本质的应用在于重塑社群生态。未来内容的生产越来越用户化、社交化、资产化,传媒产业生态与外部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之间呈现出更加无缝融合的态势。与5G相辅相成,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内容产出模式和全新的赛道值得前瞻性关注和研判。
区块链的社群效应强于互联网效应,有助于文创行业确权、流通、追溯交易,可以帮助作者和投资人更快更好地变现未来,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突破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经济通过对长尾的确权和定价,将改变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的生产关系,带来一个网络新世界。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李陶也有同感,他表示,新技术推动文化传媒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风险投资应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端的内容变现机会。
在内容监管和资本监管双双趋紧的态势下,风险评估和防控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内容付费产业崛起,移动端增量赛道深耕成为热点,短视频、在线教育和图片C端付费热度持续。此外,“VR+AI+区块链”的深度融合将持续驱动文化传媒创新,该领域可能构成一个新兴蓝海。

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如何玩转自媒体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元化,信息的到达率、信息的多样化使人们更加能够感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益处。但是对于大学生能否守纪律讲规矩,不能单单归咎于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几千

4、新媒体在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

不管怎么样,目前这种垃圾电视剧漫天飞,而且广告暴多的现象是绝对不会有了。 还有,绝对会有一部分群体拒绝看电视,绝对会有一部分群体看不起电视。 再有,

5、新媒体时代产生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新媒体时代产生的驱动因素是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不断发展变化、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客户端的建立,使人类积累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正是因为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中获得了一些成就感和归属感之后,新媒体平台被更多的认可,导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间和国内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相互依赖性增强,更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5)新媒体时代到来扩展资料:

很早之前,人们通过传统媒体了解世界,进行一对零的传播,此时,传统媒体只具备信息传递作用,尚且不存在社交功能。当出现一对一的媒体工具,如QQ、Email、微信、SNS,人们得以维护与某些个体的关系;随之一对多的交流方式被开发出来,如微博、朋友圈、脸书等,人们通过社交的方式完成了线上身份的构建,并找到了集体归属感。

6、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怎么办?

传统媒体的出路

以报纸为首的传统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以美国为例,主流报纸的发行量逐年持续下跌,多家地方报纸宣布关门或仅保留网络版,致使大量报人失业,其中不乏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严酷的现实加上一些技术精英诸如“报纸X年后就会消亡”的断言,使得整个报业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传统新闻业究竟是否灭亡,什么时候灭亡,恐怕最优秀的预言家和未来学者都难以准确估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辟蹊径,突出重围。
新闻为本,兼容并包。现实告诉我们,人们并不一定需要报纸,但人们需要新闻。《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9年10月号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的调查报告—《重塑美国新闻业》 。该报告的核心结论是,传统新闻业应该“以各种可能的媒介,呈现独立、原创、可信的报道,不管这样的报道受不受欢迎,能不能赚钱”。使用什么媒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家普尔教授最初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时,就是想要强调跨越多个媒介平台的内容流动和多种媒介产业之间的合作。传统新闻业在融合时代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采取兼容并包的姿态将一切可能的新媒体技术为我所用。
草根专业,明确分工。媒介融合的第三个特征是媒介受众的主动信息获取和生产行为。传受界限的模糊使草根媒介、公民新闻成为Web2.0时代的标志,也成为传统新闻业的一种巨大威胁。微博客与拍照手机的结合进一步降低草根媒介的门槛,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开始热衷于担当公民记者,并在新闻时效性方面开始超越专业记者。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公民记者队伍,传统新闻业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逐渐将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的任务交给公民记者。专业新闻工作者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编排,并对新闻进行解读、分析和评论上,帮助受众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把握方向。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探索吸纳公民新闻的方式,并已初见成效
礼品经济,知识共享。礼品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传统的市场经济或交换经济,都要求一方在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的同时,得到另一方的金钱或物质回报。在礼品经济的模式下,商品或服务为无偿提供,不需要立刻回报。礼品经济的模式在信息领域十分盛行。礼品经济的模式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免费午餐的时代,尤其值得传统新闻业思考。当许多报纸为网络非法转载自己新闻信息而苦恼的时候,传统媒体不妨接受和利用这一现实,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传统的著作权法似乎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当前兴起的“知识共享协议”为知识信息的更广泛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知识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哪些权力需要保留,以促进知识的分享和再生。
参考: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18/144019289881.shtml

7、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使“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悄然到来。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规

D

8、新媒体时代,未来的营销方式是怎样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物品有更多的推广方式,而新媒体可以更好的把这些产品建立成品牌,未来的营销模式就会变成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来做产品!这就是我的理解,有问题可以给我回复,谢谢!

与新媒体时代到来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