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媒体是什么?与自媒体、新媒体、全媒体有何区别?有啥平台?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区别如下:
一、根本区别
1、“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2、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
3、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4、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
二、含义区别
1、“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这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2、自媒体从意义上,可以分为广义自媒体与狭义自媒体两个概念。狭义自媒体是指以单个的个体作为新闻制造主体而进行内容创造的,而且拥有独立用户号的媒体;广义自媒体是指,我们从自媒体的定义出发,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是信息传播渠道、受众、反馈渠道等方面。这样自媒的“自”就不再是狭隘的了,它是区别于第三方的自己。
3、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
4、“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三、特点区别
1、融媒体时代,创新才能创造生命力,创新意味着变化万千,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但不变的依然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那就是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用户”与“服务”为基本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2、自媒体
(1)个性化。这是自媒体最显著的一个特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创业者在创办自媒体平台时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充足的个性化选择的空间。
(2)碎片化。这是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的趋势,受众越来越习惯和乐于接受简短的、直观的信息,创业者在创办自媒体平台时应该顺应这种趋势。
(3)交互性。这也是自媒体的根本属性之一。其实受众使用自媒体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创业者要在自己的平台上给用户提供充分的分享、探讨、交流、互动等多元化体验。
(4)多媒体。一提到自媒体,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微博,但微博仅仅是自媒体的一种模式而已,不但微博本身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选择,创业者也可以创办出文字之外的,以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为主题的自媒体平台。
3、新媒体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
(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4、全媒体
(1)“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且在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的同时仍然很看重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并视单一形式为“全媒体”中“全”的重要组成。
(2)“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溶,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
(3)“全媒体”在传媒市场领域里的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
(4)“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
平台有:头条号、百家号、一点号、搜狐号、大鱼号、搜狗号等等。
2、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3、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
1、交互性较强: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
2、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
3、资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联网上,例如百度文库、优酷视频是一种不限地域、行业、年龄等的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互联网资源。
4、超文本、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新媒体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与超链接则使得网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
5、个性化与主动性较强:网民可以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极强。
6、虚拟社群化:网络社交是继网络兴起后发展起来的,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化信息的传播环境,使用的用户构成了虚拟的社群。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3)新媒体海量信息扩展资料: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
4、目前新媒体的出版呈现出碎片化、标题化、娱乐化的趋势,内容杂乱,不成体系。这既和新媒体的内容展现方式
【答案】A。解析:文段首句提出问题,即新媒体出版存在的不良现状,接下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尾句针对问题给出对策,故“这种状况”指的是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应A项。
B、C、D三项都是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非问题本身,且表述不够全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 促进机构信息联动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报道
——浅析新、旧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摘要:
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以互联网为首的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陆续进入传
播领域,信息技术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可避免,
近年来这股势头更加强劲。本文对新旧媒体资源竞争整合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竞争;整合
随着近两年新媒体的喷薄而出,原有的媒体帝国版图正在被解构,尤其是原
来附着在帝国版图上的媒体霸权也在被分割
。
而传统媒体的本能反应就是主动拥
抱新媒体。网络媒体:初领风骚。但是从长远来看,在新的传媒生态的语境下,
全球范围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既竞争又融合的二元驱动势不可挡。
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众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
各
种新的传播载体如博客、播客、手机、
DV
、网络电视等,给原有的传播模式带来
很大的变化和影响。
其实“新媒体”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它只是相对现时的已存
在相当长时期的媒体而言的,今天的“新”就是明天的“旧”。如广播诞生时,
它对于纸媒来说是新媒体,电视对报刊和广播来说又是以新媒体的姿态横空出
世。
所以新媒体是以新的传播方式,
以不同以往的易受性和覆盖面实现对传统媒
体的超越,
它是新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力量,
也是推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
重要因素,对商家尤其是对创意文化产业来说它也是一个需要紧紧抓住的商机。
新媒体的开放性、
较强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使它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
有了一种消解力量,它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传者和受者
之间、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给普通的平民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话语平台,
使他们在这些开放的平台上取得了平等对话的话语权。
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
绝不是替代关系,
正如电视作为强势媒体诞生后和传统的报刊和广播依然共生共
荣一样。
但各种新媒体强势崛起、
竞争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媒体微利化趋势日益
明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融合二元驱动势不可挡。
二、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之间的差异
1.
新媒
体的
定义
及
特性
如
何界
定新
媒
体,当前
业界
可谓
众
说纷
纭,至今
没有
定
论。所谓
新媒
体是
相对
于传
统
媒体
而言
的,清
华大
学的
熊澄
宇教
授认
为
,新媒
体
是个
相对
的概
念,比
如和
报纸
相比
,电
视
可以
叫做
新媒
体,但
和互
联网
等相
比,电视
又是
传
统媒
体。只是
新媒
体
又不
能变
成无
限相
对
的、没有
办法
解释
的词,在一
定时
间内
它
应
当具
有
相对
稳定
性,一
个时
代应
该有
一个
时代
的新
媒体
。
因此
熊澄
宇教
授给
今
天的
新媒
体下
了这
样
的定
义:
在计
算机
信息
处理
技
术基
础之
上出
现和
影
响的
媒体
形态
。
新
媒体
的特
性
从传
播方
式上
来讲,是点
对点
的传
播,即
在信
息接
受的
方式
上受
众具
有
高度
自由
的选
择性
。从传
播工
具的
角度
来
看,新
媒
体的
信息
制作
成本
低
廉、时效
性高
、信
息
量大
,大
众获
取某
些
新媒
体信
息时
需要
一定
的设
备
使用
条件
(
PC
、移
动
手机
等)
,
这就
使得
新媒
体的
人群
覆盖
面上
还无
法
超越
传统
媒体
。
而
P2P
技
术
的出
现,
又使
网络
视
频技
术走
向低
成本
大
众化
,使
得新
媒体
具有
跨时
空
的特
点。
数字
电视
和
网络
电视
技术
应用
到
手机
电
视、车
载移
动电
视和
楼宇
电视
等新
型媒
介
形态
中后,观众
的收
视行
为再
也不
用限
制于
室内。新媒
体打
破了
电视
收
视的
空间
限制,帮助
媒体
和广
告商
锁定
传统
电视
难
以把
握的
年轻
人和
高
收入
群体
。
另外
新媒
体
的参
入方
式可
以大
众
化,
每个
联网
PC
用
户既
是信
息
的阅
读者
,也
可以
是
信息
的传
播和
制造
者
,博
客、播客
等版
快
为个
人信
息的
发布
提供
了便
捷
的方
式。
新
媒体
还具
有
市场
细分
的特
点。
手
机电
视借
助完
全私
人
化的
终
端,将
自己
塑造
为最
具个
性特
征的
信息
渠
道;移
动电
视和
楼宇
电视
则
依
赖密
闭的
强制
性收
视
空间
,强
调自
己对
移
动人
群和
白领
群体
的
准确
到
达。在几
类新
媒体
的
共同
作用
下,观众
群
体开
始进
一步
分化
,流向
不同
的媒
体
。
2.
传统
媒体
的定
义
及特
性
传
统媒
体也
即
在新
媒体
出现
之前
的
所有
媒体,包括
报纸
杂志、广
播、
电视
以及
户外
媒
体。
传
统媒
体的
特
性从
传播
方式
的讲
,
它不
具备
点对
点的
传
播优
势,
但其
具有
受众
人群
覆
盖面
广、
获取
方式
便
捷(
报纸
杂志
街头
随
处可
买、
电视
机收
音机
属于
大
众设
备)
、
另外
传统
媒体
具有
权威
性、
可
信度
高的
优势。传统
媒体
在长
久的
发展
中,积
累了
许多
成熟
的制
度及
丰
富的
运作
方式,对新
闻信
息的
采编
工作
已经
高度
专
业,这
些特
性是
传统
媒体
的优
势所
在。
三
、新
媒
体
与传
统
媒
体
整
合
的
可
能性
在
市场
竞争
中,
传统
媒体
和新
媒体
分
别处
于市
场领
导者
和
挑战
者
的地
位,作
为市
场挑
战者
的新
媒体
面前
有
两种
选择,它可
以攻
击市
场领
导者
和其
他竞
争者,以夺
取更
多的
市场
份
额,或
者它
可以
参与
竞争
但不
扰乱
市场
局面,就看
领导
者如
何做
出选
择
。从美
国网
络媒
体和
传统
媒体
之间
的关
系演
化看
来
,双方
的关
系并
不是
永远
敌对
的,而
是可
以通
过融
合、
互动
来创
造双
赢
的局
面。
从网
络来
说由
于网
络
的融
合性
特征
可以
使
以往
不同
传媒
的不
同
运作
方式
在网
上聚
合成
新
的数
字化
传播
形式,从手
机来
说,可
以使
传统
电视
电影
搬手
机的
小银
幕
,从
MP3
、
MP4
来说
,可
以收
听收
看数
字
化的
广播
电视
节目
„传
媒、电
讯、电脑
等。不同
信
息和
传播
行业
的原
先
互不
相同
的服
务范
畴趋
向于
聚
合成
宽广
的数
字化
传
播范
围,
因此
从美
国
及其
他发
达国
家的
网
站
发展
历
程中
,
出
现了
传媒
机
构联
手和
传媒
机构
同
相关
行业
的公
司联
合共
建网
站
或在
网络
上联
盟的
现
象,
传媒
机构
同电
脑
公司
或电
讯公
司或
信息
公司
结
成伙
伴关
系的
例子
,
有线
电公
司兼
创办
互
动的
网上
电视
网络
的例
子,在
世界
范围
内已
不再
罕
见,因
此目
前国
内外
尤其
是平
面媒
体在
遭遇
广告
和
受众
危机
之际
完全
可
以借
鉴国
外媒
体的
做
法,
融合
是大
趋势
。传
统媒
体
和新
媒体
的融
合存
在
无限
可能
。
四、新、旧媒体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各自的有时资源,这就为两者之间的融合打下了基
础,
通过利用两者之间所欠缺的资源,
可以让双方都发挥最大效用,
这也正是两
者整合的一个契机。
1.
内容仍旧是最主要因素
数字时代,内容依然是媒体的核心价值,传媒竞争主要集中在如何横沟提
供更多更好的内容。
目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数量日益增多,
世界将会进入过剩的
时代,
传统媒体作为载体的优势渐渐失去,
而其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丰富否认
采编经验,
作为内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是其他市场参与者无法替代的。
由于内容
服务与传播形式逐渐分离,
内容应渐趋独立,
传统媒体选择做全方位内容服务商
是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是否能聚精会神,是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体现
在创新与突破方面。
2.
公信力不可忽视
品牌对于任何一个媒介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媒体间竞争的实质就是媒体品
牌的竞争。
而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又是影响媒介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新媒体由
于其商业化运作机制,
在手机或网站上经常会有哗众取宠的信息,
另人真假难辨。
因此,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往往还要到传统媒体上去核实真伪。
传统媒体在长
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树立起舆论权威性和可信度,
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品
牌,这是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媒体所无法抗衡的。
3.
技术是推动新闻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利用,就是最好的控制。新媒体的海量性、非线性、媒介融合、全球化等
特点和传播方式上的诸多优势为新闻业务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首先,
可以
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和联网数据库检索浏览信息,
网上海量丰富的信息源就是丰富
的新闻资源。
其次,
可以利用网上讨论组发现专题新闻,
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上
成千上万个新闻组,
布告牌和新闻论坛等电子讨论组进行访谈、
讨论、
采写新闻
等。再次,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的采访。另外,媒体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更快
地获得受众的反馈,
传统媒体受众对新闻参与是非常有限的,
新媒体传播使受众
主动、广泛的参与成为可能。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6、当前信息主要以新媒体传播吗?
1、交互性较强: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
2、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
3、资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联网上,例如百度文库、优酷视频是一种不限地域、行业、年龄等的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互联网资源。
4、超文本、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新媒体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与超链接则使得网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
5、个性化与主动性较强:网民可以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极强。
6、虚拟社群化:网络社交是继网络兴起后发展起来的,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化信息的传播环境,使用的用户构成了虚拟的社群。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6)新媒体海量信息扩展资料: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