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新媒体工具
新媒体只是个媒体,只是媒介不同罢了!媒体是做什么的?做信息传播的!
只要能够正确无误、方便快捷的传递给目标人群就OK了!
正确运营新媒体工具,宣传思政教育
2、”时代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1]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交互性强、小众化(碎化的受众)、兼容性强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增多了信息源,对信息的鉴别力、把握力、掌控力的要求也更高。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形势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由单纯地从电视、授课、书本、报刊杂志获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地从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从网络上获得大量最新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如何让大学生学会甄别网络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使大学生客观地认识事物,不受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而不是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网络游戏、韩剧、美剧等娱乐项目上,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新媒体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亲近感
大学生的年龄大都为18岁以上,少部分为16、17岁。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皆为“师道尊严”的教育,即老师、家长的命令必须服从,不然必有相应的惩罚。因此,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不敢接近老师,认为老师很严格、严肃、可怕。事实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辅导员和思政老师,都很和蔼可亲,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新媒体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它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师生间的亲近感。
(二)新媒体的多样性可以更轻松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能够迅速地发布具有教师个性化的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方式将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学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更便捷、更深入。新媒体不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2]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多的新媒体为QQ、飞信、微信、人人网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比如QQ、微信等,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予以指导、帮助。如果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适当关注,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三)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新媒体是开放性的,对于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感缺乏的学生影响颇大。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网络推手“秦火火”的被捕事件。“秦火火”原名秦志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使用“淮上秦火火”、“炎黄秦火火”、“东土秦火火”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杨澜、张海迪、罗援等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此次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引导在校大学生注意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因为网上有报道即认为是真实的,需要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思考事件的真实性,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让学生了解到发布虚假信息是同样要追究刑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的。因此,及时地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才能使他们掌握理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媒体批判能力。[3]
可见,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90后”大学生更多来自优越的家庭背景,吃过苦的父母不愿再让孩子受苦,因此,“90后”学生个性凸显,叛逆性较突出。针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应当允许他们在网络上适当地宣泄,借此放松紧张的神经,释放日常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同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定的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受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
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对新媒体做了概述。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消极影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一、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是个相对概念,“1967年出现在美国 P.戈尔德马克(美国 CBS 技术所所长、NTEC 电视制式的发明者)的一份关于开发 EVR 商品的计划中”。新媒体以其独到的方式迅速发展,广泛深远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观念。对于年轻具有活力,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而言,更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接收信息、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本文认为,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首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从传播方式、涉及范围和时间效率上的区别,正如熊澄宇教授所言:“早年出现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一种新媒体,而后来的电视相对于广播来说是新媒体,直到如今的网络相对电视又是新的媒体。”其次,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性的概念。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那么到底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到底如何认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1.创新了教育手段和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新媒体络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多方的发表言论,一改传统指令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实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中国社科院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电子邮件、QQ、MSN 的使用率分别为 80.2%、73.0%和 37.4%,城市人群使用手机进行私人目的的通话和文字短信分别为手机持有者的 90.3%和 90.9%,上海大学生中大约有 77.6%的人认为,“如果离开大众传媒已经无法正常生活。”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新媒体以其强大的搜索引擎、丰富的虚拟社区、多样化的聊天工具,提供了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渠道,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更加快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新媒体将文字、图片与声、光、电完美的结合,形成了更加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的视听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更加形象、逼真,吸引力更强、感染力更大,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更加自愿的接受,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加了高校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学难度。
在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思想的侵蚀下,新媒体中充斥着色情文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文化。大学生沉溺于这些不健康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中,滋生心理疾病,导致人性泯灭,丧失自控。这种趋势瓦解着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毁掉我们构建的真善美标准,使得价值观正处于构建中的大学生道德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自我迷失。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资源的丰富多样,大学生浏览信息应接不暇,越来越呈现出“走马观花”的状态,无法深入阅读,无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信息的海量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样信息的综合控制,今天是这个想法,明天或许就是另一个目标。使得大学生的认知变得模糊、松散和不稳定。浏览的习惯使思维前淡化并且受到信息的限制,而很难形成新的创新。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变得复杂、多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使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化。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当今校园网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的点击率都非常高,很多社会思潮、突发事件、师生舆论、都会通过校园网传播开来。高校可以通过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如建立红色网站、开设心理咨询、设立教师在线等方式。
重视手机媒体的作用。可以通过手机短息、彩信、手机报的形式,传播我国的主流文化,如两会精神、道德风尚、民族文化等丰富手机媒体的内容,长此以往,大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新媒体监制。
随时随地的对网络进行监控。对校园机房实施实名制电子卡识别方式,对学生电脑实行IP地址登记记录方式,监管、防控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收。
实施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在网上发布不堪的言论、宣泄的不满情绪等行为,高校在做心理疏导,批评教育的同时,针对那些违反国家利益和法律的言行,应当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制裁。
四、结论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资源,创新了教育手段,扩展了教育空间,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作为新事物的新媒体也具有其两面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高校采取各种手段避免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为大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规范大学生信息传播行为,具有重要现实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望采纳
4、如何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新媒体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从挑战方面看,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新媒体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无限的新阵地;信息传播方式多样生动,符合大学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把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
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征,而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开放的。这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但是,由于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繁多而芜杂,也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加强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学校各部门则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监督机制,倡导健康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又应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确保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两课”教学中,应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相关调研和测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取得更好效果。
5、如何利用自媒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新媒体,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而且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然而新媒体的引入仍处于初步阶段,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