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首批“大国工匠”网络媒体行在哪里启动?
2018年首批“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3月26日在四川成都启动。20余家中央网络媒体和重点商业网站媒体将分赴四川省10多个市县,深入一线企业、班组,讲述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将以点带面、刻画“群像”,着重展现以“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集体为代表的工匠团队,突出“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工匠人才的培育,让更多一线工人有亮相出彩的机会。
据悉,此次活动采访的18名四川工匠来自各行各业,有资深采气工、“军工绣娘”、车工技师,也有酿酒大师、非遗传承人。他们是四川一线职工的杰出代表,创造出一个个行业奇迹,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
2、工匠精神(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工匠精神复(北京)文化传媒制有限公司是2016-10-08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武基路满井村57号院4幢等13幢内6幢A-219室。
工匠精神(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08MQH5X,企业法人陈燃,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工匠精神(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企业策划;企业管理;舞台灯光音响设计;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教育咨询(不含出国留学咨询及中介服务);文艺创作;销售工艺品;电影发行;电影放映;电影摄制。(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904974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613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工匠精神(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什么是当前的大国工匠精神
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3)新媒体工匠精神扩展资料
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4、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么?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专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属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不仅专业而且专注。工匠精神的精髓则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
匠人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也指有相当写作水平的人。这些人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技术,或艺术境界,所以一般是说一个人对某种技艺或艺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匠人精神是只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也能获得成功。
(4)新媒体工匠精神扩展资料:
精神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5、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3、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5)新媒体工匠精神扩展资料: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6、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括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6)新媒体工匠精神扩展资料: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7、“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7)新媒体工匠精神扩展资料: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税制要改革,要促成地方政府对制造业重视的局面。中国的教育要学德国、日本而不是美国……
参考文献:网络-工匠精神
8、提起“工匠”“工匠精神”,能联想到什么东西?
提起工匠,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木匠、皮匠、陶匠、泥瓦匠等传统手工技艺。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的进步,这些手工技艺会慢慢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却不能失传。提到“工匠精神”往往会令人肃然起敬,那么“工匠精神”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一种精雕细琢的追求。瑞士手表之所以能成为享誉全球的奢侈品牌,就在于它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不放弃对极致的追求,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依然受到追捧;青岛啤酒之所以能连续13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并且成为“世界级”啤酒品牌,成功的秘诀源于对5粒麦芽凝萃1滴酒,一支酒瓶要洗30分钟,输酒管道用水洗净后,还要再用1吨多啤酒冲掉残留水分的高品质追求中。
一种聚精会神的专注。有一种专注叫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花费一辈子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就是要保证一份严谨。近日不断被媒体披露的高校毕业证出错新闻中,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凸显。可见,没有反复推敲的认真态度,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类似的“低级错误”,让本来严肃庄重的事情变得令人啼笑皆非。
一种吃苦耐劳的坚守。“业精于勤荒于嬉”,当代神农袁隆平从安江农校的一名教师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并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源于他对立志打败饥饿愿望的辛苦坚守,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除了“铁人”,还有一个“工人工程师”称号,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不但让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加坚韧,还可以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或者可以说是其形象化“具象”,因此工匠精神绝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特有的精神,它更应该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更需要聚全民族之力去涵养、去传承,只有将其发展为世代相传的时代气质,我们民族魂的内涵才会更加丰富,我们才会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更多的民族脊梁、国家之柱。
9、我们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弘扬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要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1]
弘扬工匠精神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弘扬工匠精神要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1]
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10、当前形势下如何弘扬新时期接待工匠精神
当前形势下如何弘扬新时期接待工匠精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引发全社会热议。召唤踏实务实、执着专一、宁静致远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当下企业改善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我们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继承传统,甘于精雕细琢
去年,中国游客大量从日本买回马桶盖,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诸多消费者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国外购物?“质量过硬”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像马桶盖、电饭煲这种小东西,技术含量并不高,很容易制造。但是,把这些小东西造好、造出口碑就不太容易了。这需要我们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实际上,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乏具有匠心的能工巧匠。从建筑到一些艺术品,我们都能看到古代工匠那种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锯的发明者鲁班就是一个例子。
在我们身边也并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在电子秤的天下,吴兴区埭溪镇的张汉亮仍一丝不苟地造着精致的手工秤,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社区电工”吴克忠,把简单的事做出了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出了不平凡,从他的职业精神里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在被誉为中国质量界“奥斯卡”的评选中,天能集团荣获“年度质量标杆企业”称号,这也要归功于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今天,互联网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但对于产业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来讲,除了要做好“互联网+”的文章,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万万不能丢。摒弃浮躁,踏实务实,精致精细,继承好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才能拿得出让消费者信赖的高品质产品。
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求变
不少人对工匠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他们是因循守旧,偏执地守着古老的技艺,一味追求“慢工出细活”。其实不然,工匠精神固然要“慢工出细活”,但它也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的并存。
在这个创新引领的时代,“工匠精神”与创新创造并不矛盾,它指向的是凡事追求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先进与前沿的技术。坊间一直在讨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大飞机都能造出来,却做不出一个圆珠笔芯。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要解决这一尴尬,离开技术创新是做不到的。
其实在当下,任何领域都离不开创新。媒体多次报道,我市很多企业都十分鼓励基层员工的创新精神,很多员工的技术革新为企业发展省下了可观的生产成本。这些技工身上创新求变的钻研精神,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吗?如今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十足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制造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的阶段,究其原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工匠精神”要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最新的成果。它不是一味地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是善于用创新的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反复对比,找到最好的结果,体现最大的价值。(中国湖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