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粥左罗新媒体课程

粥左罗新媒体课程

发布时间:2020-12-06 05:00:00

1、新媒体人如何做年终汇报?

来源丨插坐学院(ID: chazuomba);作者丨粥左罗;编辑丨小叔、Water

如果你是新媒体人,可以根据以下30个要素,制作分析报告,写出一份让老板刮目相看的年终汇报。

为什么要做年终汇报?

知过往而从容,想知道明年怎么更好地活下去,就要先弄明白公司今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年终报告是你做给老板看的,而老板最关心的是:公司明年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做年终汇报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八个字:

总结过去,看清未来。

1

年终汇报的3 个组成部分

汇报前,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界定工作权责和范围。

作为新媒体主管或者运营者,你不该只和老板谈如何写原创文章、如何转载,你更应该跟老板汇报新媒体团队的管理,部门核心目标以及完成情况:

举个正例:

新媒体部门如何服务公司整体战略;

如何帮助整个公司达成目标;

你如何搭建团队以及如何招人用人带人等等。

1.新媒体年终工作总结的8个维度

1)用户增长

增长数:今年总用户数一共增长了多少?平均月净增是多少?单月最高的是多少?今年的整个增长趋势如何?

增长源:比如,原来是依靠互推,现在主要靠原创;原来靠内部的,现在主要靠外部;本来是付费获取用户,现在可以免费获取用户。等。

增长质量:比如,现在更多的是高净值用户以前是低净值用户;之前的用户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的员工,现在更多的是我们的客户;以前可能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居多,现在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

2)用户活跃

评论数:头条推送图文的评论数。

点赞数:文章点赞数是多少?点赞/ 阅读比是多少?两个数据一年内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

其他:后台消息,线上/ 线下活动参与度,菜单栏点击数等等。

3)阅读量

纯阅读量:今年总阅读量,月平均阅读量,日平均阅读量;头条平均阅读量,非头条平均阅读量;与去年同期环比阅读量。

亮点文章阅读量:今年头条过十万的篇数、头条过五万的篇数、头条过三万的篇数等;可按公众号自身阅读情况自定义三个程度,也可用其他的维度,如阅读量、分享人数等。

阅读量的构成:分享打开率代表的是账号用户的活跃度,此外账号朋友圈分享占比、转发好友占比这两个数据尤其重要。

老板一定更重视一整年的增量,而不是消耗存量。所以要向老板汇报增长趋势,包括年初及年末各是多少。

4)内容规模

内容产量:今年一共推送了多少篇文章?

内容构成:转载数与原创数以及占比分别是多少,原创又分为约稿、UGC、PGC 等等。说明占比的变化趋势。如:今年的原创占比越来越高,而以前主要靠转载等等。

内容创新:内容形式上有无做出改革。如:之前一直是文字形式,今年在很多文章上尝试了纯图片、长片漫画、音频、视频或在内容操作手法及形式上尝试了 ugc 内容征集,这些都是内容的创新。

5)内容分发

第一个层次:原创内容有多少?建了多少群推广?群里累计有多少个账号参与推广?这些推广账号是五十万粉丝层级还是十万?原创累计被转载数最好有具体的数字和说明,包括有哪些亮点文章,比如某天某篇文章被300个账号转载刷屏等等。

第二个层次:内容在公众号上推广后,是否有全网分发?比如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简书,这些渠道有没有用?

下面的3 个维度跟你思考的战略层面相关:

6)帐号定位

如果你专门负责公司帐号的产品定位、内容定位、内容规划、帐号矩阵策划,你要多去讲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7)品牌塑造

比如列举出今年你在帐号调性上的探索和调整。

如果是在视觉风格上做了调整,那就说出今年你在视觉风格上多了哪些摸索和探索。

如:公众号头像,顶部底部 banner,排版的设计等等,用户参与度以及媒体曝光获奖情况也可以说下。

8)团队情况

如果你是主管,那么你需要重点说一下今年你们团队的构成变化:

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每个人分别做了什么?

内容团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团队能力的构成变成了什么样的?有哪些突破?

团队培训情况:组织了几次内部/ 外部培训,怎么组织的?大家的能力增长情况如何?

2.今年的经验与教训6要素

汇报自己的成绩和总结失误与经验同样重要。

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规避以后类似的问题,同时也能警示他人,提高下一年的工作效率。

注意不要过分低调。如果领导平时对你的业务不是特别懂的话,不说自己的成绩,很可能会给领导形成你能力不够,成绩不好,不懂思考的负面印象。

所以总结经验提醒自己不再犯错的同时,也要告诉领导你做好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值得分享,能够让公司明年变得更好。

总的来说,在讲述经验与教训时,要提到6个要素:

1)你做对了什么?你得出的经验是什么?

2)你做错了什么?你得到教训是什么?

3)哪些经验和教训是明年可以复用的?

4)工作成果代表过去,但是经验是面向未来的。你提炼出自己一年的经验,与公司的同事分享,让别人也能从中获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5)汇报工作中的不足的时候,一定要诚恳,忌讳:挑不痛不痒的说,真正不足的你避而不谈,老板可不是傻子;在说不足的时候,表面上说不足,其实变着花样夸自己;汇报不足的时候,老是扯上团队和其他同事。

6)过分报喜和过分低调在年终汇报都不好。

3.明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技巧5个维度

1)确立目标

制定可量化的目标。比如明年要达到100万用户,要把头条阅读量拉到五万以上,明年要在行业里细分领域里排名杀入前十等等,这些都是可量化的大目标。

汇报完目标后,一定别忘了讲为什么要定这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对公司其他业务的帮助是什么,对公司整个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是什么等等。

2)列出计划

做计划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根据目标结果做倒推。

举个例子,明年目标是让用户数达到100万,而现在只有50万,那么明年靠净增能加20万,把内容做得再丰富一点可能加到30万,还剩下20的空缺。这个空缺一部分通过互推,一部分通过外部渠道,一部分通过推广等等就能填补上了。

定好目标后,再用这个结果倒推的原则去汇报实施执行计划。

3)表明困难

汇报了目标和计划,并不意味着计划能顺利地实施。

这时候,你就需要向老板说明你的顾虑,包括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如团队人数太少,原创占比无法增加,对外推广人员不足等等。

或是无费用预算,过去一年老板天天提要求,说公众号阅读量、用户增长的不足,但从来不提供经费支持;发一篇稿子要三次审核,审核时间还贼长,这些都是你的困难所在,需要向老板讲清楚。

4)要求支持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求老板和公司给予你态度上的支持,要让老板增加对新媒体部门的重视程度;其次可以要求相关部门资源支持、资金支持、人员支持等等。

5)行业观察

说了你的计划后,要向老板展现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证明之前你定下的计划并非空中楼台而是有理有据的,才能取得老板的信任给予支持。

比如你给老板提到了广点通涨粉,可以说你知道行业明年广点通的规模肯定比今年还大,客单价会越来越高,价格高的同时,头部的需求会更大。

你可以举例说你知道一条现在还在投广点通,年糕妈妈母婴的账号获取一个粉丝成本在8 到10元,而且新榜那里类似的母婴类帐号,广点通涨粉单价是在10元左右......要有数据案例,才能说服老板。

2

汇报前需要明确的4 件事

1)明确汇报方式

讲给老板听(PPT不用太详细,你能讲明白老板能听懂就可以),还是发给老板看(PPT要保证老板一个人能看懂,不需要老找你去解释)。

2)明确汇报时间

老板给你5 分钟、10分钟还是半小时做年终汇报?如果老板没有明说,那你最好主动问清楚。

3)明确汇报对象

老板听的同时,是否还有你的直属领导和上级领导?还是全公司都会听呢?

4)明确展示方式与流程

必须要有 PPT 还是没有也行?展示完了是否有答辩?

3

汇报表达的7 大技巧

1)不要临阵磨枪

平时多注意积累,提前抽出时间准备你的年终汇报:如果你干活有时间,总结时你却选择应付过去,最后坑的其实是自己。

2)事无巨细就等于没有重点

老板时间是珍贵的,他只用知道重点是什么,不要把细枝末节的内容全讲给他。

3)不要说谎,不要夸大是底线

平时你干了什么,你干得好不好,其实大家都有数。年终汇报时你谎报数字,或者共享别人的工作成果,想刻意体现自己不错的工作成绩,会对你的信誉和你之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4)金字塔原理

表达时一定要先说目标完成情况,再说如何达成。先说大的再说小的;先说结论性的东西,再说原因性的东西;先说结果性的东西,再说过程性的东西。

5)数据+ 定性结论

先说一个数据,随后给数据定性。同样的数据,定性不同,给人传达的信息就不同。比如你只说今年用户增长了50万,但不说去年是涨粉80万还是30万,那么今年涨粉50万这个数据没有任何意义。

6)学会用比较级

没有比较就没有好坏,除了和过去自己的帐号对比,也要和同行竞争对手对比。

比如说你公众号的打开率从年初8%降到了5%,你先别着急否定自己,有可能你的同行已经降到了3%;

你的评论区不活跃,你也千万先别沮丧,可能你平均每天有20个评论,而你的同行才5、6个,而且你们的文章阅读量还是差不多的。

7)没有平庸的成绩,只有平庸的表达方式

什么叫平庸的表达?

今年的头条平均阅读量从年初的3 万降到了年底的2.5万,这是因为我们严格规范内容,很多本来可以有高阅读量的内容我们都没法做了。

更高级的表达方式:

今年我们坚守用户价值重新收紧了内容定位,主动抛弃了很多阅读量高但没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头条的阅读量依然保持在了2.5万。再坚持高品质战略下没有让阅读量有大幅度的下滑。

不同的表达,说来给老板的感觉完全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

最后再次强调下我们做年终汇报,核心的8 个字:

总结过去,看清未来。

本文来自梅花网,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2、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即自身拥有的,也可以说是有版权的,别人无法轻易获得的。一般包括个人的经历、个人的作品、个人的思考。

1.个人的经历

个人的经历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经历就是从事新媒体快7年了,这其中我做过生鲜电商、做过活动运营、做过广告文案,基于此产生的各种过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当类似的选题热点出现时,我就能够第一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济,至少能写一些复盘文。

无论你在哪一行,你接触的越多,从事的越丰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毕竟,我们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举个例子,有一年回农村过年,大家都懂的,过年一般会去附近的庙宇看看。

从免费领福袋到最后99元一顶的莲花灯,很多人都付钱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的付钱了呢?9.9的淘宝灯付了99,为什么还满脸开心呢?针对这个经历,我就写了一篇《农村套路深,他们是如何深谙用户心理,形成产品连线的》。

这就是个人经历,别人偷不走,很多时候,是你独有的!

2.个人的作品

个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可以是你几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摄的一分钟抖音……

只要是你原创的,并不一定是拥有多少受众,获得多少荣誉,只要是你自身产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纸、一幅画,都可以成为素材。

我自己有个公众号,但是不对外开放,只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关注,用来记录我所有的产出。

我写过“为什么插入微信的产品广告没有成交量”,“怎么让文章排得好看?关于微信编辑器的一点探讨”,“3小时涨粉近2万,我是怎么做微信公众号抢红包活动的”……

文章篇幅都不长,有时候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思考,还会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些都能成为现在的素材。

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一行每一年,热点话题也好,行业焦虑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种思想的变化,或者写作角度的变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这称之为迭代更新。

至于你的其他个人产品,比如一幅画,简单的你可以写你绘制时的心情;复杂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选择,构图的框架,与行业产生关联。

像做新媒体的,就可以从一幅画引出新媒体文章排版时的色系构造。

当然,我们也不用活的这么累,只是当你有需要时,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

为什么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为作品中总是会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给予你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3. 个人思考

我这里的个人思考并不是指传统的思维,而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随意性,不故意为之。

比如我看电视,每当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有时候是对剧情的改编,有时候会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真情实感很重要。

比如有时候我看妈妈那么辛苦,就会想为什么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时候觉得妈妈偏爱姐姐,乖的孩子总是受忽视,就会想,为什么人会有偏爱,我们对用户也会有偏爱吗?

这些想法并不是刻意产生的,大概是习惯成自然,我总会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慢慢变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内部的素材总有一些狭隘性,一个人的思考毕竟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搜罗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为四类:

社交类(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类(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信息类(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

线下类(书籍、头脑风暴)。

1.社交类

我们先来说说社交类,我们生活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养热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么,热点是什么,几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们最好给微博分一下组,这样的好处是,搜寻素材的时候能够提高效率。

然后多关注一下微博的热门话题,若是好几天持续上热搜,那么或许就能成为下一个热点。

像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特别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无声息,不过微博里的消息却熙熙攘攘,我就写了一篇《从长安十二时辰》,看IP营销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个热点,保证自己的输出。

不过对于微博,我觉得做民生类的新媒体可能收货会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时候,几乎一半的素材都来源于微博,哪里有消费矛盾,哪里有投诉侵权,哪里有路怒冲突……微博的时效性还是很强的。

另外,我们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关键词,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来。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们常用的素材来源地。

微信作为一款亲朋好友间的聊天工具,你与朋友的对话中,就可以获得很多素材。

像前阵子闺蜜像我推荐《魔道祖师》的广播剧,我第一次知道了猫耳FM这个二次元的APP,从而去了解了Z时代,写出了《比《陈情令》更火的,是Z时代下的耳朵经济!》不管文章有没有得到发表,至少是对素材的一次运用和总结。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个大宝藏,同行间的消息、朋友间的感悟,要知道,对于新媒体来说,朋友圈就相当于你的用户群,是你能直接沟通到的用户,他们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来源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经做出了规模,有些微商泯然众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想,拉开微商距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败了?为什么别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却一单都成交不了?

你看,这不就有很多可写的点了吗?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错过的,并不是说用抖音里的视频来直接作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内容。

不仅是新媒体,做活动的也可以经常从抖音上找到灵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机、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戏,受到了各家活动运营的青睐,我们公司搞的了水嘉年华活动里,就都用到了这些。

如果想写的话,说不定还能写类似“我是怎么从抖音挖到策划的创意点子的”,“抖音里都藏着哪些行业的宝藏”为题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无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变成我们的素材库不是吗?

2.社群类

社群类主要是指个性较强,标签明显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豆瓣、知乎、贴吧其实类型都差不多,只是标签不同而已,知乎相对于较专业,话题也较多;豆瓣偏向于小清新;贴吧的各种声音较多。

你可以根据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热点帖子里找灵感。

比如你登陆知乎首页,可以看到类似“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怎样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的话题,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你写文章的选题.

作为新媒体行业,有什么职场道理,职场黑话?作为运营者,怎么与用户建立平等互利关系,改变讨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其实我们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来说,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个,每天会定时关注一下群消息,毕竟这也是素材的来源地啊!

大家的观点也好,讨论的话题也好,只要你发现有亮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这都将成为你的素材。

比如前阵子,在一个群里,大家谈论35岁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篇,“新媒体人的35岁会是什么样”或者“35岁的新媒体人还活着吗”,你看,想要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是不是也不难呢?

3.信息类

信息类比较好理解,以主要获取信息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等。

我个人经常看的除了微信公众号,就是今日头条,你会发现,如果现阶段流行什么,今日头条里的这类文章数量就会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热点的预测器吧。

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内容,从标题到内容到底部的互动留言,都是你可以获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腾讯网、搜狐、网易、一点资讯……这些新媒体,也是不可错过的素来来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体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罗的核心便捷点。

这些渠道,或许在获取灵感上有所欠缺,因为当这些渠道发文的时候,代表你已经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时候就注重记录和搜落,未雨绸缪总比临阵磨枪要好的多。

4.线下类

除了线上,线下类的渠道也不能错过,一般可见的就是书籍和头脑风暴。

像书籍,我经常会看一些专业上的书,你一旦看了一本书,至少你能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不是吗?像我前阵子看了《文案变现》,马上就写了一篇“如何让你的文案更值钱?读《文案变现》之感”。

我很赞同粥左罗老师说的,因为线上的渠道太公开太迅捷,所以书籍往往会成为我们彼此拉开距离的方式。像《影响力》、《引爆点》、《乌合之众》、《疯传》等书,里面的观点被各大作者引用,成为一篇文章的亮点。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不假。

线下还有一种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头脑风暴。

我还记得去年采访一个民宿的老板,聊天的时候说起如何引流的问题,讲到一个沉锚效应。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这次聊天,让我获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时候,顺便也开阔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见头脑风暴并非要在会议室一板一眼地畅所欲言,多接触人,听听别人的储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总结

列宾先生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从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找灵感,确定选题,搜罗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内部渠道:个人经历、个人作品、个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线下渠道

总而言之呢,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每天写点行业相关的小心得,虽然很难坚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后外部一些刺激你头脑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突然想到的选题题目,都可以写下来。

希望我的小经验,能够给“不知道写什么”的新媒体运营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3、粥左罗和杨坤龙谁的新媒体课更好

?

4、粥左罗的课程怎么样?有用吗?对于刚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的毕业生帮助

他的课程全靠抄。
大家别被焦虑给贩卖了啊,多学经典,豆瓣9分写作书一看,比他一本书拆成n个课程的效果不知道好哪里去,还省钱。别懒,懒了你的辛辛苦苦的月薪就送给别人了。

5、粥左罗的课程怎么样?对于刚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的毕业生有帮助吗?

有帮助。

6、一个新公众号怎么吸粉?

一个新公众号吸粉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注重互粉的数量、重视原创文章、适当采用广告形式、采取外部平台引流以及内容驱动等。具体如下:

一、互粉

一开始注册公众号,我们第一批粉丝来源就是微信群互粉,虽然不是精准粉丝,但起码是个活粉吧。活粉就有可能成为精准粉,只要你文章写的好,就能够吸引读者。一个公众号可以关注一千个公众号,那就说明你不用其它推广就可以通过互粉得到一千个粉丝

二、原创

公众号尽量不要去抄袭人家的成果,否则容易被封号,如果觉得人家写得好,转载要注明文章来源。

三、广告

可以适当的和那些出名公众号出点钱让其帮你转载你的文章,相当于打广告,推销自己,你也可以自己宣传自己的公众号,吸引别人的关注。

四、外部平台引流

简书、知乎、豆瓣、微博等等这些平台的流量是非常大的,各有攻略,各有效果。我们不是拥有上万粉丝的大佬,所以一定要在答题的选择上下功夫,否则没人点赞没人看得到,等于白写。

五、内容驱动的拉新涨粉

这是订阅号的常规拉新方式,通过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促使从公众号会话阅读的用户主动进行二次传播。

内容拉新中,能满足用户需求、引发用户共鸣的内容本身就是引导用户关注的诱饵,公众号通常通过在图文顶部、底部设置引导关注标识和二维码,提高图文的关注转化率。

(6)粥左罗新媒体课程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线上渠道的拉新涨粉,主要包括通过自有渠道(网站、APP、新媒体矩阵)涨粉,通过合作方渠道涨粉(换量互推、联合运营),通过宣传推广涨粉(广告投放、关键人营销)等。

2、对于公司或合作方拥有质量较好的引流渠道,或者有充足的宣传推广预算的运营者来说,通过各类线上渠道触达、引导和转化用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拉新涨粉方式。

3、线下渠道的拉新涨粉,主要包括地面推广、线下活动、线下流量终端和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其他线下渠道。

与粥左罗新媒体课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