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时代意义

新媒体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4 23:57:16

1、湖南财经大学是几本?

二本大学;现在叫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1)新媒体时代意义扩展资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地处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院前身是1933年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1993年更名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办学特色鲜明、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本科院校。

截至2016年7月,学院总占地面积760多亩;设有12个教学单位,共开办25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64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74人,副教授151人;在校学生1万余人。截至2015年底,为社会培养了5万多名财经管理专门人才。

校训:

“正德厚生、经世济用”“正德厚生”源自《尚书·大禹谟》记载的帝舜和大禹在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对白中的话。按照《中庸》的说法,“正德”就是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厚生,使生民的生活富足,充裕。二是“经世济用”源自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旨在“学以致用,有济于民”,“经世”,治理世事,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

“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而“济用”是对“致用”的延伸,指成就并发挥实践的作用,就是要“济”现实的政治、经济,“济”治国安邦得民的大“用”。“经世济用”要求的是“实学、实用”,强调的是“实习、实讲、实行”,做到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并指出了校训“正德、厚生、经世、济用”的时代意义。

2、自媒体和新媒体有什么区别?

从整体含义上来说其实这俩差不多是一回事儿,但如果详细说明,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新媒体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载体,而自媒体是内容,是核心。二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但也分工明确。例如我们通常使用的平台是新媒体,而用来编辑内容的主体则是自媒体。

3、广播和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有何意义如何在现今立足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4、为什么要做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的前景好不好?

「人总要做一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我享受无条件写作的快乐,我写不了都市言情和灯红酒绿,但是我可以用写作写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体语境下,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最大的意义不外乎如此,不为讨好任何人,不为物质条件所困,当你的情绪和灵感到来时,拿起笔,记录下它,享受它。

5、新媒体把关是否有存在价值,其意义是什么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理论最早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他提到:“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根据新闻“把关人”理论,通俗来讲,就是说一个新闻事件在报道之前需要经过加工、核对等多种程序,这就需要一定的准则来约束或者专门的人来负责把关。那么,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些通过行政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监察。
但是,当信息化社会到来,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显著的标志。信息交流门槛越来越低,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社交网站的建立,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信息,但同时用户之间的水平各种参差不齐,所以,直接导致的结果,各种网络谣言满天飞,夸大其词人心惶惶,像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还有之前日本地震的“盐慌”事件,各种“被死亡”的名人等,这些都是网络新媒体时代过渡自由和零门槛的后果。

6、五个认同指的是什么?

五个认同抄指的是:

(1)认同伟袭大祖国;

(2)认同中华民族;

(3)认同中华文化;

(4)认同中国共产党;

(5)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加强民族团结还包括:

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6)新媒体时代意义扩展资料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因此,必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既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认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依法严厉打击和制裁分裂祖国的活动。

参考资料

网络-民族团结

7、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的积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新教材选编了一些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散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佳作,让学生从模仿说开始,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例如在我刚上完的第十二册《匆匆》这一课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些句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时间写得生动形象,突出了时间不可挽留的特点,感叹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很多学生平时也老在感叹时间流逝得很快,但却不懂得表达,往往只会说:“时间过得太快了。”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句子结构进行仿写,然后再把它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学生写了这样的话:读书的时候,日子从课本里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声中无声无息地溜走;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把时间说得很形象了,有了词语的积累,言语的质量就有所提升了。口语交际以模仿说话开始,使孩子轻轻松松地积累了语言。当然,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仿照后的语言可以教师评,也可学生评,然后把较好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分享,实际上评价也是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过程。

8、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重大意义

意义: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泉源。它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争取生存、谋求发展的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必须在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8)新媒体时代意义扩展资料:

1、充分发挥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激励引领作用。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历经几千年培育出来并不断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格外珍惜、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精神导向。

2、在全社会传承培塑伟大民族精神。

新时代,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提升精神生活质量水准、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新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空前提高,这些都为在全社会传承培塑伟大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

3、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培塑伟大民族精神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述不同,但又是相容相通相融的。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得以实现,依赖民族精神的价值追求作为支撑,民族精神也构成了国家层面恒久的价值理念。

参考资料: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现实意义-人民网

与新媒体时代意义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