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的核心支撑是什么

新媒体的核心支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3 10:58:04

1、如何理解新媒体传播核心是数字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 2.海量性与共享性 3.多媒体与超文本  4.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1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2 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
3 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
4 在技术 运营 产品 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5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从而可知,要实现新媒体的传播,那么就需要依靠多媒体信息终端;
而数字媒体,作为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在传播上,具有如下特性:1.传播者多样化:2.传播内容海量化 3.传播渠道交互化 4.受传者个性化 5.传播效果智能化.

2、新媒体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体工作其本质上还是媒体,而传播的媒介主要还是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贴吧等新兴的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通过策划出与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以及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户的参与度,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新媒体运营工作主要包括:
1、负责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手机终端为主)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负责能够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为粉丝策划与提供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营销线日常活动及跟踪维护,根据项目发送各种微信内容;
4、负责增加粉丝数,提高关注度和粉丝的活跃度,并及时与粉丝互动;
5、挖掘和分析网友使用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及时掌握新闻热点,有效完成专题策划活动;
6、紧跟微信发展趋势,广泛关注标杆性公众号,积极探索微信运营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及需求。

3、新媒体运营是做什么

一、你属于那种类型的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运营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职位,但身边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也增设了这个岗位。想弄清楚发展前景,不如先看看新媒体运营分别在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有哪些特点。

传统公司特点

①通常一个人就是一整个部门,事实的背后是公司不会对这个职位投入很多资源。

②职责大多定义成:吸粉,追热点,求关注,求曝光。

③通常要求有big idea,文笔优美,最好是个信手拈来的段子手。

④曾经有个HR很严肃的纠正我:新媒体就是“微博,微信!”

⑤把公众号变成“硬到没朋友”的广告位。

写到这里,突然听到传统公司的人说:“我们不是这样子的呀,这个黑锅我们不背”。简要说明一下,这个划分只是以整体趋势偏向来说明,并无绝对。当然也有存在想转型互联网的传统公司,在新媒体方面的表现直接秒杀某些到处刷数据骗人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特点

①职位有所属部门,一般是运营部,不是独立个体。

②微博、微信只是新媒体渠道的一个分支。

③公司对岗位投入更多人力,财力资源。

④绩效考核不仅局限于曝光,还有留存,转化,活跃粉丝等等。

从岗位特点看出,新媒体运营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范围更广,范围广就说明要会的多,会的多就意味着更有价值。

4、新媒体核心特征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1. 迎合大众休闲娱乐时间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 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5、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是什么?

利用熟人链效应,进行直接推广。
制作福利,引发用户的二次传播。
与大V进行互推,实现互赢。
通过渠道,进行第三方平台的引流。

6、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传播核心价值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细心观察新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化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价值观念多样化。在新媒体平台下,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多样的文化,而多媒体平台更是提供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审视视角。加之,大学生们大多追求个性,强调标新立异。这些都通过新媒体平台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故而单一的价值诉求难以满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在新媒体平台下,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资讯信息,对思想、言论和权威不再盲从,而是服从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价值主体的自我化,虽然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大学生对义工活动、社会服务等看不到眼前利益的“奉献”不屑一顾,只是一味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工作。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代表。它们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正在冲击大学生传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新媒体技术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无障碍性”。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面全国大学生。例如,利用微博实时发布救助失学儿童,关爱失独老人的信息,使这些信息的传播不是以天来计算,而是以分、秒计算,极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伴随着传播时间的飞速提升,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针对这些感人事迹的评论和点赞也可以实时传播出去,形成第二波传播热潮,并在数小时内形成社会热点话题,这种新媒体传播特点是平面媒体所不具备的。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有效遏制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新媒体技术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感染力”。新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熔声、光、电、化于一炉,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让人常有身临其境之感,改变了传统媒体形式单一或者无法形成合力的弊端。利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传播,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7、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核心价值观有什么特殊要求

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放在足够长的战略时间和战略空间来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借助传统媒体,更要依托新媒体,把握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存在差异。统媒体时代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价值。传统媒体曾经有个著名的“枪弹论”,电视、报纸媒体是我讲你听,一听即“中”。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大家接受的信息比以前多,接受的时间和空间也更松散。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每个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有了“媒体”,这些“媒体”使得人们表达思想的能力大大提高,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恶意言论和非故意言论共存。
新媒体的受众群都很年轻,“重度用户”主要是学生。这些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往往是非难辨。此时就非常需要有阅历丰富、价值观成熟的人来引导,但由于这个群体对新媒体使用得少,大多沉默不发声,这就让许多不成熟甚至是有所企图的言论乘虚而入,甚嚣尘上。从长远来看,这些年轻人就是未来中国的接班人,他们今天的价值观就是未来一代人的价值观。因此,怎样让主流价值观走进年轻人,这是新媒体传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要讲求方法和策略。这些年新媒体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在新媒体的变革中把握时机。面对网上七嘴八舌的言论,新媒体在舆论问题上,需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团结的人越多,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往主流价值观上靠的人就越多。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是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体终端上呈现,不应是简单地整合,而是要各取所长,相互借鉴,注重在传输理念和传输效果上的融合。同样的内容,报纸、电视和手机终端的表达,在形式上应该是不一样的。
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需要长期、持续,要把一个个零星的、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终达到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量。

与新媒体的核心支撑是什么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