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有效应对处置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要注意有效的遏制和有力的引导。要积极倡导正能量。
2、新媒体方面的舆情怎么监测和分析呢?
?
3、怎样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1.做好舆情监测,建立完善的应急制度
受互联网特性的影响,企业舆情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避免危机爆发时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舆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做好舆情监测,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通过借助一些第三方舆情监测软件,可为企业舆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全网监测服务,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置,有效避免危机来临时的自乱阵脚,错失危机处置良机。
2.利用新媒体,发挥媒介宣传作用
面对舆情危机,一些企业仍不能主动、及时、权威地发布新闻,引导媒体传播有利于企业的信息,而是用对付传统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事件处理其实并不能够发挥企业媒体资源的作用。在这里建议企业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
3.建立快速反应的舆情应对机制
企业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如果过了黄金24小时后才回复,时效性太差,这个时效在舆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负面舆情产生,就很容易扩散到全网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建议企业可以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通过设置一些与行业、领域、产品、领导人等标签相关的关键词,进行实时全网监测,但凡出现了一丝丝的危机苗头快速发布处理进展,及时回复大众的问题,做好问题的解释工作。
4.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完善善后工作
很多企业错误地认为舆情事件结束后,舆情应对工作就完成了,其实不然。例如,此前发生的顺丰快递员私拆包裹事件,顺丰虽在前期的应对处理中通过“绝不姑息、纵容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行为准则的不当行为”的表态巧妙地化解了一场舆论危机,但是事后仅对快递员作出调离岗位处理,不符合部分网友的预想,使得回落的舆情再次升温,掀起新一轮舆论风向。
因此,企业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监督,以及事后形象恢复上多花时间,完善善后工作。比如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举措是否有严格执行、有没有对相关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健全相关机制建设、是否有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或者赞助活动恢复企业形象等等,来自识微科技商情知识栏目。
4、如何使用新媒体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要想提高官方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首先要做的是以下5大方面:
1、官方做好权威评论
由作为管理者的政府或相关组织机构直接发出来,其话语的权威性最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形成较强的舆论反响,对危机事件的舆论走向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官方评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时一并加以表达,通过事实信息和一件引导的有机结合,形成传播的强势效应。
2、抓好新闻媒体评论
在我国现行媒介体制下,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咽喉、人民群众的知音,所刊载的评论不仅是突出编辑部门的、媒体自身或主办主管单位的意志与主张,而且也反应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其舆论主导作用十分突出。
3、培养网上意见领袖评论:
因为其评论的双向性,政府要高度重视网上意见领袖的爱护和培养工作,将其作为开展舆论引导的一支重要力量,纳入到网络软力量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使之在充分发挥民意表达、批评监督作用的同时,成为正确网络舆论的引导者与和谐传播生态的建设者。
4、进行网络跟帖评论:
乐思舆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网络发言人和评论员要在第一时间与网民进行网上交流,主动了解网民的意见诉求,及时回应网民关注的问题,努力消除情绪对立和舆情隐患。
5、浅谈新闻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当下,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网络媒体凭借其快捷的传播、海量的信息以及较宽松的舆论环境迅速占据了主动,而传统主流媒体受到的约束往往较多,在重大舆论监督报道中总给人一种滞后、弱化甚至失声的感觉。这直接影响到传统主流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致使大量受众流失于网络。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出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提升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强大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依然具有一定的主流话语权,宣传效果显著。尽管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受到了相当大的挑战,但必须认识到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持续发挥其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谨性和权威性方面的优势,在新媒体抢先的情况下,可以在调查性报道和言论方面予以提升,体现传统媒体的高度、深度,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主动干预,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决定了传统主流媒体一呼百应的地位,其忠实的受众群体也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分子,其新闻播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网络媒体自发性强,约束力弱,尽管自由度高,但也由此导致虚假信息漫天飞的现象时有出现。尤其是对信息不够公开的热点事件,传统主流媒体更应该积极发声,甄别真实民意,并根据网络舆情的变化,及时追踪,积极干预,以传播信息、通达民意、引导舆论、缓解矛盾,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理性健康的轨道上来。
创新报道形式,与新媒体加强互动合作。传统媒体要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找准成为“引领者”的途径,将舆论监督主阵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加大力度建设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办好自己的网站,依托自己办起的网络平台,提升传播速度,加大反馈力度,加强互动,同时加强对网络中出现的新闻热点、舆论焦点的重视,并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调控,将舆论监督置于领先地位;二是主动寻求与新媒体合作,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增加受众,使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实现最大化;三是传统媒体自身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将新闻报道以博客、微博等多种形态进行再传播,增强影响力,占领舆论监督的主阵地。
恪守职业道德,加强素质建设。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利,摆正位置,端正舆论监督的目的,提高舆论监督工作的水平。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更要考虑新闻的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作为专业主义的保障,做有温度的新闻。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当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公众情绪,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这不仅是传统媒体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凸显权威性和公信力、引领社会主流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武器。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 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
6、新媒体环境下遭遇“执法舆情危机”如何应对?
提高舆情危机应对意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尽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处理事情。在舆情危机发生以后,要积极作为,重视与媒介、公众和当事人的沟通,做好舆 情危机公关工作,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合理引导舆论,通过学习依法行政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规 避执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风险,正确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舆情、应对和化解危机,在执法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全 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
7、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媒体信息,社会舆情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盲目的对任何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评价和声讨,因为它的真实性有待核实。这些信息只能作为参考,了解事情的大概,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分析对待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