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下载

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1 20:23:55

1、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如何?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吗

新媒体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媒体 ,新媒体的“新”注定其要不断迭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明确的特点和属性,2020年新媒体将有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1.去中心化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多样化,生产媒体信息的人员也多样化,信息分发由平台直接完成,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因此新媒体方式,因此新媒体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2.移动化
互联网已从PC端时代进入到移动端时代,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也主要集中在移动端,因此,新媒体不管是在平台选择上,还是在用户依赖上,都呈现出了移动化的特点。
3.全民化
新媒体在发展之初,就呈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新媒体平台的核心用户以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为主。发展到现阶段,各年龄段互联网用户都参与到了新媒体的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新媒体已呈现出全民化的特点。
4.融媒体化
新媒体发展到现阶段,除了与传统媒体有区别之外,还体现出了融合传媒体的特点。新媒体不仅要发展自己的新,还要借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内容上和平台上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
5.矩阵化
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其在内容和平台上变得更加多样化。企业及组织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在新媒体的运营规划上,呈现出了矩阵化的特点。企业通过建立账号传播矩阵,进行有规划的内容运营,实现新媒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你所提及的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是一种新趋势。以前企业只运营一个公众号,放在现在已经不行了。结合现在的市场来看,只有将新媒体运营矩阵化才能让传播效果发挥最大。
同时也不建议企业自运营,俗话说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新媒体代运营公司一般都有成熟稳定的项目运营团队,个人素质和团队协作力都是非常专业的,找新媒体代运营就是找专业的人帮忙处理自己不太擅长的事,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形式是最划算的。

2、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必然紧跟5G技术、智能穿戴技术、虚拟现实(VR)等技术进步

3、《中国新媒体蓝皮书发展报告(2017)》的主编是谁

唐绪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1]牋,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报业协会会刊《中国报业》杂志执行主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专家顾问团顾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团成员。曾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业务,传媒经营管理。

4、中国新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每年什么时间出

好像是11月份,最新的还没出来,新媒体融合方向可以先看看可视云技术的报告,红云还是比较走在前列的。

5、谁有2015年影视行业ip分析报告

可参考下这个《中国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综述
1.1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
1.1.1 电视剧行业发展规模
(1)电视剧制作机构规模
(2)电视剧申报数量规模
(3)电视剧完成数量规模
1.1.2 电视剧行业进口情况
(1)进口剧播放情况
(2)进口剧题材类型
(3)进口剧收视情况
1.1.3 电视剧行业竞争格局
(1)频道收视份额两极化
(2)强势频道垄断化格局
(3)电视剧制作机构高度分散
(4)行业新进入者不断涌现
1.1.4 电视剧行业现存问题解析
(1)行业资本泡沫多
(2)电视剧出口不力
1.1.5 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必要性
1.2 电视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行业主管部门
1.2.2 行业监管体制
1.2.3 行业法规及政策
1.3 电视剧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3.1 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2)宏观经济与电视剧行业相关性
1.3.2 行业消费现状分析
(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析
(2)电视剧消费形式分析
(3)电视剧消费现状评价
1.3.3 行业技术现状分析
(1)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2)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全媒体时代电视剧转型升级分析
2.1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产业链
2.1.1 全媒体电视剧产业链简介
2.1.2 全媒体电视剧产业链上游
(1)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创作
(2)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制作
2.1.3 全媒体电视剧产业链下游
(1)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传播
(2)全媒体时代电视剧的营销
(3)全媒体时代电视剧收看特征
2.2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价值链
2.2.1 全媒体电视剧价值链构成
2.2.2 全媒体电视剧盈利模式转变
2.3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格局
2.3.1 全媒体电视剧制作格局
(1)电视剧制作主体多元化
(2)电视剧制作流程更加开放
(3)电视剧跨媒体制作更加频繁
2.3.2 全媒体电视剧收视格局
(1)电视剧播出平台竞争更加激烈
(2)播出平台差异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3)电视剧参与式收看更加普遍
(4)电视剧社会化收看成为潮流
(5)电视剧收看终端的融合化
2.4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创新策略
2.4.1 内容为王,打造电视剧精品
2.4.2 电视剧制播模式多样化发展
2.4.3 提高编剧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地位
第3章:国外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与经验借鉴
3.1 全球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分析
3.1.1 全球电视剧发展概况
(1)全球所有节目类型
(2)全球人均收视时间
(3)全球电视剧竞争格局
3.1.2 全球电视剧转型趋势
3.2 美国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分析
3.2.1 美国电视剧行业概况
(1)美国电视剧主要类型
(2)美国电视剧产量与结构
(3)美国电视剧市场格局
3.2.2 美国电视剧产业链的转变
3.2.3 美国电视剧盈利模式转变
3.2.4 美国电视剧创作的转型升级
3.3 韩国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分析
3.3.1 韩国电视剧行业概况
(1)韩国电视剧制作机构
(2)韩国电视剧产量分析
3.3.2 韩剧类型与播出特点
3.3.3 韩国电视剧创作的转型升级
3.4 日本电视剧行业转型升级分析
3.4.1 日本电视剧行业概况
3.4.2 日本电视剧播放模式分析
3.4.3 日本电视剧创作的转型升级
3.5 国外电视剧转型升级经验借鉴
3.5.1 电视剧投资规模经验借鉴
3.5.2 电视剧编剧地位经验借鉴
3.5.3 电视剧制播模式经验借鉴
3.5.4 电视剧文化折扣度经验借鉴
3.5.5 电视剧产业链延伸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电视剧制播体制转型升级与实践
4.1 电视剧制播体制转变概况
4.1.1 制播合一
4.1.2 制播分离
4.1.3 制播合作
4.2 电视剧制播分离实践分析
4.2.1 制播分离政策导向
4.2.2 制播分离模式分析
(1)栏目承包制
(2)节目购买型
(3)全频道制播分离
(4)整体制播分离型
4.2.3 制播分离成功案例分析
(1)体制内分离:上海文广转企改制
(2)体制外分离:《中国好声音》
4.2.4 电视剧制播分离现存问题
4.3 电视剧制播合作实践分析
4.3.1 制播合作的重要性解析
4.3.2 制播合作实践案例分析
(1)制播合作的自制剧
(2)制播合作的周播剧
4.3.3 制播合作的前景展望
第5章:中国电视剧创作转型升级与案例分析
5.1 电视剧创作现状分析
5.1.1 当前电视剧主要题材
5.1.2 当前电视剧题材特征
5.2 电视剧美学风格转型
5.2.1 电视剧理念的平民化
5.2.2 电视剧风格的娱乐化
5.2.3 电视剧内容的纪实化
5.2.4 电视剧人物“新英雄化”
5.3 定制电视剧实践分析
5.3.1 定制剧发展概况
5.3.2 定制剧成功案例
5.3.3 定制剧前景预测
5.4 “美剧模式”转型分析
5.4.1 《宝贝》美剧模式分析
(1)电视剧简介
(2)“美剧”模式表现
5.4.2 《好家伙》美剧模式分析
(1)电视剧简介
(2)“美剧”模式表现
5.4.3 《龙门镖局》美剧模式分析
(1)电视剧简介
(2)“美剧”模式表现
5.5 热播电视剧创作特征分析
5.5.1 《北京爱情故事》
(1)电视剧简介
(2)电视剧创作特征
(3)电视剧创作经验总结
5.5.2 《人到四十》
(1)电视剧简介
(2)电视剧创作特征
(3)电视剧创作经验总结
5.5.3 《北京青年》
(1)电视剧简介
(2)电视剧创作特征
5.5.4 《木府风云》
(1)电视剧简介
(2)电视剧创作特征
(3)电视剧创作经验总结
5.5.5 《誓言今生》
(1)电视剧简介
(2)电视剧创作特征
(3)电视剧创作经验总结
第6章:中国电视剧营销转型升级与案例分析
6.1 电视剧播出模式转型升级分析
6.1.1 台网同步播出
6.1.2 先网后台播出
6.1.3 网络独家播出
6.2 电视剧海外传播转型升级分析
6.2.1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历程
6.2.2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现状
(1)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规模
(2)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地区
(3)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内容
(4)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总况
6.2.3 电视剧海外传播现存问题
6.3 电视剧传播与营销转型升级策略
6.3.1 电视剧海外传播策略分析
6.3.2 营销转型升级:全产业链营销
6.4 近年热播电视剧营销实践分析
6.4.1 《蜗居》:多元化营销
(1)电视剧营销主体
(2)电视剧营销内容
(3)电视剧营销渠道
(4)电视剧营销模式
(5)电视剧营销经验
6.4.2 《断刺》:差异化营销
(1)电视剧营销定位
(2)电视剧营销渠道
(3)电视剧营销模式
6.4.3 《步步惊心》:病毒式营销
(1)电视剧营销定位
(2)电视剧营销渠道
(3)电视剧营销模式
6.4.4 《宫锁心玉》:全媒体营销
(1)电视剧营销定位
(2)电视剧营销模式
6.4.5 《甄嬛传》:整合式营销
(1)电视剧营销对象
(2)电视剧营销内容
(3)电视剧营销模式
第7章:中国网络电视剧发展实践与案例分析
7.1 中国网络电视剧观众分析
7.1.1 网络电视剧观众数量
7.1.2 网络电视剧观众结构
(1)性别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7.1.3 网民最关注电视剧分析
7.2 网络电视剧盈利模式分析
7.2.1 广告模式
7.2.2 用户付费模式(B2C)
7.2.3 版权营销模式(B2B)
7.2.4 视频增值服务模式
7.3 网络自制剧现状与案例分析
7.3.1 网络自制剧的缘起
7.3.2 近年主要网络自制剧
7.3.3 网络自制剧基本盈利模式:整合营销
7.3.4 网路自制剧成功案例分析
(1)《泡芙小姐》
(2)《秘密天使》
(3)《屌丝男士》
7.3.5 网络自制剧趋势分析
7.4 网络电视剧与传统电视剧收视对比
7.4.1 双屏用户热播电视剧收看方式
7.4.2 不同年龄段双屏用户热播剧收看方式
7.4.3 不同学历双屏用户热播剧收看方式
7.4.4 双屏选择影响因素
第8章:中国电视剧行业投融资转型升级分析
8.1 电视剧行业融资转型升级分析
8.1.1 电视剧融资环境转变
8.1.2 电视剧融资模式转变
(1)电视剧市场影响力融资
(2)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
(3)电视剧版权抵押融资
(4)电视剧版权信托融资
8.2 电视剧行业投资价值与投资机会
8.2.1 电视剧行业投资价值
(1)电视剧需求空间巨大
(2)电视剧投入回报率较高
(3)行业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8.2.2 电视剧行业投资机会
(1)精品剧投资机会大
(2)卫视黄金档存投资机会
(3)新媒体电视剧投资机会
第9章:中国领先电视剧制作机构转型升级实践
9.1 中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总体概况
9.2 领先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转型升级实践
9.2.1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4)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电视剧制作转型升级实践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9.2.2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

6、中国最大的行业研究咨询分析报告公司机构有哪些?

1、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是中国最为专业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企业致力于为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市场投资人士、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产业、行业、市场研究成果;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产业、行业及市场调查研究、投资咨询、战略咨询等服务。中为咨询拥有多年的投资银行、企业上市一体化服务、市场调查、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及投资咨询专业经验。目前,中为咨询已经为上万家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银行、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的研究分析报告、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为众多企业进行了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也为境内外多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设计,并协助其顺利上市;协助多家证券公司开展IPO业务。

2、深圳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知名的资讯管理理论专家和竞争情报实战派携手创建的,是国内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是中国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集团下辖行业研究、专项咨询和投融资咨询三个事业群。中商业务范围主要覆盖了细分产业市场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企业IPO上市整体解决方案、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规划咨询、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咨询、政府招商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咨询、管理咨询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目前中商拥有分析师、咨询顾问、行业专家共计350余名,致力于为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及投资机构提供全面有效市场咨询解决方案。

3、前瞻商业资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项市场研究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有机结合公司持续15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和专业研究,依托全国统计机构和各行业协会提供的专业数据,向客户提供全面、准确、及时、连续的产业市场情报和资讯服务。公司历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研究机构,是中国细分产业市场研究的领导者。

4、厦门宇博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提供针对企业用户的各类信息,如深度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统计数据等。为了满足企业对原始数据的需求,也为了能给企业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研究报告,中国报告大厅与国内各大数据源(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报告大厅与国内100多家最优质研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出超过100000份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中国报告大厅目标是打造一个真正的一站式服务的多用户报告平台。中国报告大厅汇聚全国各大市场研究信息生产商的研究成果,正是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最准确、最及时、最权威、最专业的研究报告。

5、北京华经视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产业研究与市场调研的专业研究机构,也是提供国内外行业报告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另外,公司还聘请了一些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报告的撰写工作。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长沙、南京、青岛、西安、贵阳、昆明、海口、济南等地都设有调研小组和信息研发中心。经过发展,网站主要业务包括各行业研究报告、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融资报告、IPO报告、十三五专题报告、征信报告、论文指导等,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庞大基础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市场、渠道、营销等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是一家以个性化咨询、行业研究、市场调查等服务为主的高端专业商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7、如何解决中国新媒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毕业论文

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平台进行传播的现代化媒介,新媒体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便获得了传统媒体近百年才慢慢拥有的受众。也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为我们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也变得不容忽视起来。

一、新媒体的定义

(一)新媒体的产生与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这一时髦单词提出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新媒体?如何界定新媒体?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旧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这种学术畏途的产生,英国学者理查德?厄豪尔斯曾分析过这样三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即使最时兴的研究,到它成熟时就已经可能过时了;其次,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文本还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待解决”[1]。

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在这样的发展速度面前想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分析立言,找出符合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义,是必须要再过一些时日,一方面观察其发展变化,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虽然“新媒体”至今为止还并未存在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却已有了对于其相对准确的认识,而本文更倾向于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石磊博士的观点,即“相对论”的观点。

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2]”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石磊博士在《新媒体概论》中也对新媒体做了界定,他指出:新媒体一词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3]。

(二)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新媒体虽然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对于现阶段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构成要素却有以下共识:

1.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关于新媒体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业界与学术界则有以下几点共识:
1.交互性与及时性
尼古拉·尼葛洛交庞帝曾经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当中中对“被动的旧媒体”与“互动的新媒体”进行了比较,认为交互式传播是新媒体的一种常态传播,这与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具有很大区别的。以伦敦火车相撞案为例:1999年10月初,伦敦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事发清晨,正是当天报纸出版之后,而下一次报纸出版还要十几个小时。这时,《卫报》网站立刻将现场照片、事发目击等报道送到网上,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受众发生的一切。可见,早在1999年,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已无可比拟。时至今日,发展中的互联网的传播时效已远远超过了报纸,仅需要第一现场的民众一条微博便可以广而告之。
在拥有及时性的同时,新媒体也拥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交互性。在传统媒体的互动中,新媒体则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只要所处区域内有信号覆盖,便可以高速传播和更新信息,在网络中所发表的评论都立即生效,可以直接与编者进行在线交流,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时的,网络平台对于信息门槛的降低,使信息接收方和传播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一平等的平台上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信息传播才逐渐真正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草根”话语权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2.海量性与共享性
进入微博,我们可以看到大到社会热点、小至好友心情的众多信息,而云盘的使用则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汇聚共享。依托数字化平台,新媒体克服了报纸版面的容量限制使信息得以海量传播,冲破了广播电视的单方传播与不可重复性,使资源得以下载共享,这种“天涯若比邻”式的区域覆盖使受众在随时输录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便捷获得世界各地的讯息,而空间与时间上的开放性也促成了讯息的海量性,受众在汲取所需的同时也成为的信息的传播者,使受众在海量信息与讯息共享中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3.多媒体与超文本
新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是一种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相同的,新媒体的传播也是以是超文本、超链接为依托,以结点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的。面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信息通过这些结点的不同链接,构成特定的信息网络,提供不同事物信息媒体形式。网络将传统媒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爱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5]。

4.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出现后,虚拟社区、网络群团相继出现,受众不再受播出流程和内容的限制;各种网络平台尤其是博客微博的蹿红,使新媒体个性化与社群化这一特点便更加显著起来。以博客为例,对于博客最形象的比喻应该是公开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对外开放的私人闺房”。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的书写自己具有倾向性的个性化愿望,收看你的受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回复。在具备这种个性化的同时,受众也在这个社群化的平台上拥有一群特定的观看者和收听人群。
通过以上特点不难看出,以互联网为代表新媒体其优势在于:网络培养了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念,淡化了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意识;网络传播是一种注重个性创新和个性文化的传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网络传播营造出人们通过自由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网络传播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6]。而这些,也正是新媒体能够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了必要性。
三、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也暴露诸多问题
(一)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
新媒体发展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便是信息量的绝对增加。根据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曾经做过的推算,即使以5年为周期来计算,也意味着,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7]。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克服了报纸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栏,使信息得爆炸式的增长。然而正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难辨,低俗淫秽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则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据悉,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这些网络大V,利用网络的快捷传播与迅速扩散,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成为网络“大谣”,在误导民众判断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市场利益驱使供应商传播不良信息,法律法规却未能跟上
中新网曾发表消息称:“传媒与出版业是现在乃至新世纪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受新媒体广大的受众市场与几何倍的利润回报的驱使,一些供应商便甘心以“人为财死”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法规法纪,向网络中大量投放、传播不良信息。以楼宇电视为例,由于户外广告媒体的不断增多,加快了户外广告投放额的上涨幅度。北京、上海、广州的楼宇电视与电梯平面媒体发展空间广阔,成长环境优越,面向的高、中收入消费群体相对集中,与其他市场相比,增幅显著,提升了一级市场的户外投放份额。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目前尚无播发新闻信息的资质,广告是其惟一内容,侵害了人们的公共空间,单一地播发商业广告,造成了“视觉污染”[8]。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管理中,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使牟取暴利的营运商罔顾社会责任,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无法得到维系。
(三)网络平台在提供便捷言论的同时产生网络暴力,使公民隐私难以维护
网络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即: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理性、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9]这样的行为使得言论自由产生异化,“人肉搜索”成为一些人泄愤的途径,公民的隐私权变得难以维护。以胡伊萱案为例,由于孕妇谭培培诱杀送其回家的善良少女的行为,导致满腔怒火的网民曝光了谭培培父母以及妹妹等不涉案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虽然这是大多数网民处于“公愤”与的行为“正义感”希望替枉死少女出气,但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仍旧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而这案例并不是个案。可见,网络暴力影响着公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侵害。
(四)网络制度尚未完善,侵权抄袭现象难以遏制
版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就是法律赋予创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表达、复制、传播及利用的控制权。它不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在因特网中的微博、博文等,只要是首次公开表达的创造性表达,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10]然而,由于网络上信息流通量大,审核能力有限,再加之在这个虚拟平台上通过网民的注册账号很难追查到本人,使得版权的维护变得举步维艰。大多数时候,人们仅仅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复制、抄袭他人的言论,并在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转播他人作品。这样的行为已然侵权,却由于提供了大量可供免费快捷下载的资料,使得很多网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 “免费午餐”,从而形成了既有抄袭者复制,又有传阅者下载的网络环境,也使侵权现象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许可”的行为。
(五)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
2008年6月,中国已大幅超过美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5.64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人数,要做好统计监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统计与规范过程。现今,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仍然缺乏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督力与审核力,一些希望借助谣言来博得眼球的网络媒体便不顾职业道德,大量散布谣言假新闻,造成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缺失公信力的局面。
(六)网络中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麻醉作用”与“数字鸿沟”的扩大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针对现代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提出了“麻醉作用”一说,认为:大众媒介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中,从而丧失社会行动能力;所传递的浅俗、煽情化的内容,使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使人们成为不假思索顺从现状的单面人。本文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所阐述的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同样也是网络所存在的问题。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传播的特点,然而,在这些成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表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异性与刺激性,在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侵占了人们思考与学习的时间,人们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肤浅的八卦娱乐之中,加之网络上缺乏深度的评论对人们的误导,很容易使人们沉溺在虚拟信息中难以自拔,失去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此外,网络在带来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字鸿沟”。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了一种“知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随着新媒体发展中信息量的进一步增大,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与接受数字技术的机会的差异,便很可能会造成比大众传媒时代“知沟”更大的“数字鸿沟”产生。
(七)负面舆论堆积造成“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
网友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匿名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发表偏激言论,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从“郭美美”、“干露露”到“天价月饼”、“豪华跑车”,由一点进而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负面信息五花八门,充斥全屏。就连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网络上也更多的表现成为了一种异化与奢侈,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认为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法律,长久如此,将会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投机主义已及社会风气恶化。
四、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带来言论繁荣的同时也在带来言论失控与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研究有效解决对策,对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一)借助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健全信息审核平台
信息审核是筛选网络信息是否适合传播的第一道门槛,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健立健全相信息审核机制这一关卡,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将不良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然而,在数量巨大的网民面前这样的审核并不好开展,因此,应借助广大受众的力量。由于受众是网络信息的直接受传者同时,是网络低俗虚假信息的第一受害人,因此,受众具有对媒介活动进行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反馈等手段建立民间信息审核平台,由“公众利益”来制约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展。
(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法律规范应当如期而至。但是,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关于网络规范方面的立法资料还相对较少,在网络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法条法规。因此,应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注重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与著作权。使民众在享受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至于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的合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以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国家政府的舆论管控,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传播学教授郭庆光在《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这一章节中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12]。
国家与政府强作为强力的管理者,在解决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上也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中共中央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学习就是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2008年,前总书记胡锦涛开与网民交流之先河,大力发展媒介和文化产业,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国家正在重视和支持着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将对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与舆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只有国家和政府站出来指导的舆论方向,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四)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技术监控治理力度
从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新媒体传播是产业链式的传播。整个传播过程需要涉及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安全,也同样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针对有害内容源、有害内容传播渠道、以及最终目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全生态系的防护体系,才能对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地发展。
因此,应以政府为依托,研究不良信息传播的演化机制,加强对网络通信软件、网络传输内容的管理。规范应用商店对通讯软件的检验和测试流程,使用户,尤其是抱有新异心理的未成年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受到一定的合理制约,使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体系更加干净与安全。
(五)媒体人增强自身自律感,坚守职业道德提高“公信力”
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媒体人的自律与其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作为一个媒体人,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便是在威胁与利益面前,坚守媒体从业者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面对问题深入调查,客观负责的评论,促进积极信息的传播,这是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自律”换“自由”,以自律公约的形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力度,才能在获得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使网民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
(六)提高网民素质,实行网络实名制
在网络普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网民的思考与辨别能力,使网民具备对事件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以避免将谣言信以为真而产生情绪激化。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是网络存在大量谣言的重要原因,虚拟身份使得一些网民认为自己可以摆脱法律的规范而大肆造谣散布非法信息,在一些主要领域实行实名制则可以辅助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民的行为,也为网络安全与“清网”行动提供了便捷。
找出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对策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未来,新媒体会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发展,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如何良好地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是需要国家、政府、媒体人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的,也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才能的构建和谐。

8、新媒体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现在的媒体到了百花齐放的场景,只要有才,人人都可以是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将会朝着自媒体发展。

9、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在哪有

我已经在百度文库里看到了 不过需要点券才能下载 要不我就给你上传一份了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赵光霞)以“国家新战略 媒体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今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自2010年来连续第6年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表示,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的主题“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较为准确地概括了当前新媒体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治国理政的新的国家战略,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和国家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媒体大国,并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李培林还强调,新媒体作为一种正在引发人类社会革命性变化的全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催生了大量极具挑战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0、本人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生,想提前了解与学习此专业,求推荐一些软件、书籍之类的以便入门,谢谢!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Vintage,1996年,0679762906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787301200346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B00MA15F4S

《社会心理学(第11版)》,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9787115410047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4版)》,罗纳德·B·阿德勒,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9787510077463

《物种起源(全新修订版)》,查理·达尔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年,9787214067173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2545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舍基,浙江人民出版,2015年,9787213067211

《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马克·格兰诺维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787509742280

《群体性孤独》,雪莉·特克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787213059841

《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西蒙·罗杰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0681

《可视化未来:数据透视下的人文大趋势》,埃雷兹·艾登,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8508

《精确新闻报道: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版),菲利普.迈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300189239

《大数据云图》,大卫.芬雷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8424

《数据之美》,邱南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787300186122

《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唐兴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787111493600

《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商业驱动力》,孔剑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787111500308

《优化:高效的SEO、社交媒体和内容整合营销实践及案例》,奥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9787121181337

《最简单的图形与最复杂的信息》,黄慧敏,浙江人民出版,2013年,9787213058219,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300166350

《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谭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9787300209470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邵平,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9787811409062

《社会化媒体》,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方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新数字秩序的革命》,戴维·温伯格,中信出版社,2008年,9787508612928

《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商务印书馆,2012年,9787100083133

《认知盈余》,克莱·舍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787300148120

《数据新常态》,克里斯托弗·苏达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5323

《互联网政治学》,安德鲁·查德威克,华夏出版社,2010年,9787508057316

《摄影必修课(套装共2册)》,钟山、史林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978712200286A

《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方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平面设计与制作:突破平面Photoshop CS6设计与制作深度剖析》,李金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9787302308058

《配色设计原理》,奥博斯科编辑部、暴凤明 (译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9787500690351

管理学(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

长尾理论 (美) 克里斯·安德森

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媒介形态变化 (美)罗杰·菲德勒

新媒体垄断 (美) Ben H.Bagdikian

与50位网站主编面对面 董江勇, 李博明;

《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
匡文波

数据库营销(英.塔普)

新媒体拯救报业(陈国权)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罗以澄2013)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崔保国2015)

新媒体前沿(胡正荣2012)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丹.延森)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马化腾)

与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下载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