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自媒体行业未来有4种趋势:
趋势之一:内容专业化----更垂直、更长尾、更可信
首先是从业者更加专业化,草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随着国内传媒行业继续洗牌,预计将有更多传统媒体人投身于自媒体,他们将把更多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注入到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中来。未来,类似高晓松的“晓说”、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王凯的“凯子曰”、迟宇宙的商业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专业化运作方式将成为头部自媒体内容的主流生产方式,并且不断塑造自媒体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资讯整合的生产方式注定会没落。
其次是内容生产更垂直。目前,从互联网金融、母婴到旅游,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已形成一批少数头部自媒体。未来,这些头部自媒体预计仍将保持内容的高度垂直,并在专业度上继续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资讯、以搞笑逗乐为主、带有浓厚草根气息的自媒体,聚焦高质量原创性内容生产的自媒体将更容易获得资本注意,并赢得更高估值。
最后,内容开发更长尾。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还将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类似餐饮老板内参这样,把上游供应商、下游餐饮实体店与用户全产业链打通的做法将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级。此外,基于内容的周边产品开发也将更加活跃,比如关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体将更多地进入到电商领域,关注情感问题的自媒体还有可能与线下心理咨询沙龙相互结合。
趋势之二:组织结构化----从个体户走向公司化
与第一代自媒体大都以个体户方式的生产内容相比,未来自媒体若想更为稳定地生产高质量内容,还需要搭建完整的团队,以机构化的方式运作,以便为后期的商业化提供各种组织接口,在组织形态上将朝公司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一些头部自媒体将加大从传统媒体引进人才的力度,以壮大其内容生产实力。
以视频类自媒体“二更”为例,该自媒体目前的运营团队已超过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设有分公司,已经接近一家传统新闻类周刊的人员规模。未来,除了少量头部自媒体继续保持个人化运作之外,绝大多数头部自媒体将朝公司化、机构化方向发展,在组织架构上将日益接近新媒体公司。
与此同时,一些从传统媒体也开始推出一些类似自媒体的账号,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侠客岛”,《北京青年报》的“团结湖参考”,都是传统媒体试图建立人格化、试水粉丝经济、与自媒体争夺用户的尝试。但是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文本表达的更加自由、激励机制的完善。
可以预见,在人格化、粉丝经济的道路上,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必将狭路相逢,而非渐行渐远。
趋势之三:投资常规化----更多优质自媒体将被投资
目前,在新媒体的阵营中,自媒体仍然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资本的介入。腾讯科技企鹅智酷调查表明,2015年自媒体对微信公众号的投入力度加大,2014年约53%的运营者对公众号进行投入,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4%,且各个投资区间的投入都有所上升。这说明自媒体正经历着优胜劣汰的过程,且资本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只有投入资本、增强实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分析已获投资的自媒体发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自媒体融资成功率更高。第一个特征是专业垂直,相比较而言,垂直自媒体更容易获得融资,最近半年,已经有12缸汽车、有车以后、车早茶、玩车教授等四家汽车类自媒体获得了融资。第二个特征是创始人有媒体高管经历,“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曾担任《外滩画报》执行主编、“新榜”的徐达内曾担任《东方早报》副总编、“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是央视《对话》制片人、“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曾担任《凤凰周刊》副主编、“商业人物”创始人迟宇宙曾任《中国经济周刊》主编等。从总体上看,投资界对自媒体仍然处于零星投资状态,其中由吴晓波牵头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表现最为活跃,多投资于垂直自媒体的第一名。
趋势之四:强化内容授权与平台自律
自媒体经历较长时间的野蛮生长,“侵权者生,不侵权者死”已经不再是主流自媒体团队的共识,随着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平台治理力度的强化,正版化与合规运营已经成为自媒体商业化的主旋律。自媒体由“野蛮”走向“文明”,既是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与内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体持续发展与升级迭代的必然趋势。
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国内自媒体平台均不断建立完善其平台的侵权通知删除制度,强化了版权授权与利益分享机制,持续加强自媒体知识产权保护。另外,微信公众号平台于2015年1月公测上线“原创声明功能”,通过相似文本比对技术以及快速处理机制构建原创保护生态,推动自媒体内容保护由被动时代跨入主动时代。并且,微信还将其技术能力向外输送,帮助其他内容平台上的用户更便捷的向微信进行版权侵权投诉,知乎与豆瓣都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号侵权投诉渠道,带动了自媒体知识产权生态的整体净化。同时,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体自发进行内容授权与付费转载,法律自媒体高杉LEGAL、法律读库、知产库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内容授权付费机制,在平台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标杆作用。
未来,在新型互联网治理机制中,自媒体将更多地完成从传统的“治理受体”向“治理主体”角色的转变。
2、新媒体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目前来说新媒体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现在的人群都比较中意新媒体,所以它在一步一步在完善。
目前对人们来说是离不开新媒体的。所以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暂时不会被淘汰。
3、你对新媒体有什么看法 ,你对新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怎么看?
目前来说新媒体还是个未知数。不过现在的人群都比较中意新媒体,所以它在一步一步在完善。目前对人们来说是离不开新媒体的。所以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暂时不会被淘汰。
4、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必然紧跟5G技术、智能穿戴技术、虚拟现实(VR)等技术进步,同时也会朝着创造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几个维度进行变革。单独看大数据和新媒体产业,它们都是互联网行业的热点风口,如果双剑合壁,那么将可能发挥出1+1>2的功效。因为大数据的挖掘能力能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受众带来更精准的指导,从而提升新媒体的精准定位、并不断优化改进,为受众带来更个性化和他们想要的定制优化媒体服务;同样的,新媒体的营销变现能力则能为大数据挖掘打开变现渠道,从而赋予大数据更多的额外价值。因此大数据是新媒体的支撑,新媒体回过头来又可以反哺促进大数据发展,可以说大数据与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黑马程序员可以了解一下,学费11980,课程3个月,也不会太长,认真学习的话,出来工资也不会太低。
5、全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4、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
一方面表现在媒介形态的分化。单一的印刷报纸已经分化成了印刷报纸、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多种产品形态,广播电视分化成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此外,媒体终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传播网络的分化,如手机媒体、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分别依赖不同的传输网络。
另一方面是媒介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细分。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生产复杂度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产业流程的专业分工和再造,出现信息的包装及平台提供者走向专业化的趋向。现在,在数字报纸、电子杂志、手机媒体领域,专业化的趋向已经显现。
关于全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互联网营销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广告营销、文案写作、文案优化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6、新媒体未来前景在哪
参考前瞻 产业研究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广告作为传统媒体广告的补充,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所谓新媒体广告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而言的,目前占据主要份额的是网络(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广告。根据发布的中国网络广告核心数据,2013 年度国内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00 亿元,同比增长46.1%,与去年保持相当的增长速度,相较传统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在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下,新媒体广告业的发展为广告传播增加了一条新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广告业的市场空间。
7、网络营销动态新媒体的发展有哪三大趋势
像微视这样一个视频社交媒体应用,带给像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可能不是颠覆,而是一种反哺。新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两者互动的好一定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微视的爆发一方面是基于微视的产品基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正处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时代交替当口。因此,如果将微视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我们还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新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走势。
1、自媒体主导的内容生产模式
事实上,从去年虎嗅,钛媒体这样的自媒体平台的爆发开始,由自媒体主导内容生产的模式已经普遍得到了业界认可。自媒体的本质就是UGC,即用户生产内容。虎嗅去年之所以能够很快做出了影响力,跟其拥有超过1000名的原创自媒体作者密不可分。有了这些自媒体达人的存在,甚至不需要专职记者写稿,只需要几个编辑对内容方向和质量进行把关,就可达到生产高质量内容的效果。而微视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视频自媒体的聚合平台。这上面不但聚集了一些明星大腕,更多的参与者是一些爱分享短视频的草根达人。这些达人生产的内容或搞笑,或内涵,或养眼,或诱人,每个短短8秒的短视频,都有几十上百万的播放量,自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社交互动引爆媒体热点
微视和微信一样,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有天生的社交属性。并且基于微信强社交关系, 微视上的用户更容易产生互动。信信注意到,微视上分享的很多比较热的视频,除了明星和达人外,还有更多的用户分享宝宝和宠物的可爱视频。用户通过微视来记录宝宝的成长,并且跟好朋友们分享喜悦的心情,这种互动会促使用户更加“卖力”的生产高质量的内容。同时因为社交软件的病毒营销特性,只要是能够切合网民整体的审美,就很容易流行,这就是社交媒体的优势所在,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3、移动新媒体已成为主流
曾经在一年前,我们可能还会有偏见,认为移动端产品的使用只会在碎片时间。而在2014年,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用户对移动端产品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地铁上,睡觉前,如厕中等等这样的碎片时间,甚至更多的工作平台未来也会转移到移动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已经不可抵挡。目前四大门户已经陆续全部转战新闻客户端,并且都有了过亿的用户量,微博也逐渐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社交媒体,而微视作为一个全新的视频社交新媒体,也逐渐开始成为新媒体阵营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