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与传播相关书籍推荐一下,谢谢,最好是跟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有关的书籍
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是必备呀亲 去买第三版 复旦版的 还有传播学教程 人大版 买第二版
2、有什么新媒体方面的书籍可推荐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系教授
“《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最为全面的论述,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杰出教授,堪称典范。”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作者能够把实地考察跟哲学思考以及理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新闻是社会建构的产品、令人信服,是新闻专业人员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完成的产品……《做新闻》的思想发人深省,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塔奇曼用‘解释社会学’的观点.Bantz),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现代美国文化的理解.Charles Whitney)。”
刘易斯·科塞(Lewis 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教授
“《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观点明确,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盖伊。对新闻研究人员来说,此书的观点富有启迪.Coser)。”
查尔斯·惠特尼(D专家媒体隆重《做新闻》一书“《做新闻》是一部关于新闻媒介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者用民族方法学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新闻是现实的建构的命题,不仅丰富了我们关于大众媒介的知识。”
查尔斯·兄·班茨(Charles R,不可不读、入木三分的理论分析
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网络新闻及新媒体”参考书目
我也在准备考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一起加油啊 加Q聊聊吧379412720
新闻理论部分——
1)《新闻理论》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媒介批评》雷跃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闻业务部分——
4)《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二版) 梁一高 中国广播出版社
5)《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闻编辑》 谭云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史部分——
8)《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新媒体运营有哪些书籍推荐?
1营销思维:
《引爆点》《营销管理必读12篇》《定位》《需求》
2运营理念认知:
《从零开始做运营》《运营之光》《增长黑客》
3运营技巧:(文案、标题、数据分析、策划、用户心理)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深入浅出数据分析》《数据化管理》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训练手册》《影响力》《人性的弱点》
4互联网思维:
《周伟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参与感》《长尾理论》
《免费:商业的未来》《颠覆式创新》《浪潮之巅》
5、有哪些关于新媒体营销的书值得推荐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奥格威:在这本书中,奥格威坦诚地介绍他本人和奥美广告公司的宝贵经验,包括怎样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怎样当一个好客户,怎样撰写有效的文案、怎样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等等。
《引爆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本书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
《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转化为行动,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营销长尾,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实现销售。
《定位》 艾里斯:引起全行业的轰动,定位成了营销界人人谈论的热闹话题。
《失控》 凯文·凯利: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
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规划书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培养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具备本专业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中西方媒体艺术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增强媒体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在各种传统媒体机构、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编导、策划、摄像(影)、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开发等传播技术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网络传播概论、互联网新闻实务、网页设计、网站策划、网站跟踪、vb、flash、电子商务概论等;在学专业课程之前会学习,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公共关系等课程。
就业前景和方向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可在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商业网站、党政部门网站、企事业网站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类节目的策划、编导、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行业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视频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工作和整合营销、媒体公关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走向介绍
1、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书刊、杂志、报纸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
2、.从事媒介传播公司的媒体内容管理、策划、受众与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从事新媒体、网络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的采集、组织与印制工作
4、.从事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媒体策划与传播工作
5、.从事媒介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新媒体研究工作
专业点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重在人才的创新性、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新媒体本身就意味着该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融合了现代传播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及时开创新的理论。
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院校(部分)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传媒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西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诞生背景
1、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介的生存格局,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方向转型,新媒体人才成为媒介机构的“抢手货”。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和生存形态,报纸逐渐向网络版、手机版转型,甚至出现了“报纸消亡”的趋势,广播、电视也不再固守在传统的频率和频道内,而是开创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和制作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时代,由媒体技术带动的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经,网络逐渐成为采集、传播和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融合传统媒体的先进成分同时用现代传播技术推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和传播哲学,新媒体人才成为媒介机构的时代新宠。
2、新媒体传播人才是信息时代各级机关的紧缺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产力,信息传播是任何机关维持正常运转,建构政府形象、扩大自身知名度,拓展业务范围的关键策略。原有的宣传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传播的需要,宣传部靠原有的瞒、骗、堵、压不仅没有封锁信息,相反影响了本单位的社会形象。但是现有的宣传、公关机关大多是停留在传统媒体的观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新媒体人才。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市场变化的不同步,导致了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现在开设新媒体专业是根据人才市场结构调整的明智之举。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深入推动,综合信息的准确、快速、全面传播在公司中的经济价值体现得日益突出,对综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新媒体人才已成为公司企业的“生产要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和宣传,而是涉及到对公司产品、服务、消费人群的组织结构、社会环境等综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调查、分析、研究,为公司的未来提出科学规划已成为公司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
4、高等学校传统的新闻传播学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调整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方式参差不齐,跟风、模仿、粗放型的多,创新、有特色、集约型的少,导致了我国新闻传播学人才人培养模式和格局的严重失衡,特别是一些中等规模高校“组装型”的培养模式,导致了新闻传播人才的“拔苗助长”式生产,在满足当时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为新闻传播学人才的深入发展埋下了隐患。如何调整和整合原有新闻传播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学校培养的新闻传播学人才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高校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新闻传播学是这种变化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新媒体传播学,尽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属于新闻传播学的范畴,但是其学科设置的主要框架、培养人才的方式、课程包含的新技术成分,与以往相比却大相径庭。新媒体传播专业重在人才的创新性、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新媒体本身就意味着该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融合了现代传播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及时开创新的理论。
7、新媒介对书籍的形态传播方式有什么影响?
这个新媒介对书,书籍的形态,传播方式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8、关于“新媒体”的经典书籍
《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闵大洪应该是中国接触新媒体比较早的新闻传播学者了吧。这本书应该也算是最为权威的新媒体的著作了,在学界评价颇高,前些年看过,受益匪浅,只是不知道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本书有没有与时俱进出新版本。
另外,彭兰、杜骏飞也应算得上新媒体专家吧,只是他们的著作拜读较少,楼主感兴趣也可去查查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9、北京大学研究生新媒体和网络传播专业的指定书目是哪些?
首先,北大专业课官方是不指定参考书目的。。
招生专业:传播学 (050302) 人数:25
01.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02.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
03.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04.广告学
05.媒体经营管理
06.编辑出版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5传播学综合知识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847大众传播 、848广告学与媒体经营管理
其实,每个考上北大传播学的同学,参考书目都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但核心的几本,都是有的。以下是核心的几本,供你参考吧(PS:借鉴成功人士的):
一、基础书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最经典的基础读本。甚至有的同学都看了七八遍。它和中华传媒网的精编都可以作为传播学的框架。我觉得精编做框架更好一点儿。先看郭的书,然后看别的书,每看一点知识就想:可以补充到哪个章节,慢慢地传播学的大网就越织越密了。
2.《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入门的读物。李老师的文采大赞!今年的考题中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本书涉及到了。
3、《传播学概论》许静 北京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考北大的必读书目。2010年有两道原题。但是2011年没怎么涉及到。事实上这本书有几处错误,特别是传播方法那一块。(我自己认为的)
不管怎么样,把这本书细小的知识点都扣到位是正确的选择。临上考场前,我还看到研友抱着这本书在啃。许老师的书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补充到郭书里。
4、《传播学概论》吴文虎 著
可能是给自考生的,有大段的章节和别的书一样。
5、《传播学概论》周庆山 著
和其他的概论书差不多。没时间的话不读。
二、基础中的提高书目
1、《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
这个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吧。我的框架用的是这本书。
2、《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
可能每个人的知识补充来源不同吧。有很多同学的热点分析来自这本书。我没有把这本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时事热点我主要是通过网上评论和学术论文补充的。我同学的反映也是,觉得不像想象中那么实用(可能之前对它的期待太高了)。我不知道最新版的出来了没。看看还是不错的。
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可以很好地提高理论深度。绝对值得扎实地看好几遍。考北大,广度与深度并行。不过别放在最前面读。
三、必读书目
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沃纳·赛佛林(著) 郭镇之、孟颖(译)华夏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也很好。不过有人说这本书翻译地很差劲。其实,考研的我们还到不了做学问的深度。翻译地再不好,这本书对我们知识的补充还是有用的。我们毕竟没有到达对它的翻译吹毛求疵的水平。理论新发展的介绍还是不错的。
2、《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巴兰(R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著曹书乐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有时间的话多读几遍吧。传播学的理论会有个清晰的轮廓。
3、《人类传播理论》 李特约翰
非常好的一本书。建议好好读一下,我当时时间不够了,所以我从第三章开始看的。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必读书目中,如果时间实在不够了,放弃也行。
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北大对于史学来讲涉及得不是很多。这本书看的话是当作闲暇时间消遣看的。可以对传播学的过程有个梳理。不要奢望在里面找一些答题的论据之类的。不要放在前面读。等到你了解了很多传播学理论之后再回过头看这本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5、《传播学简史》 阿芒·马特拉
如果不想看《传播学史》的话可以用这本代替。但是最好别代替。上一本好。
6、《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著),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果实在没时间就不用看了。看了之后会对每个假设的来源有个清楚的了解,但考研不会涉及得这么清楚。
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著) 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我看得不深,因为我放在后期看的,我觉得对我知识的补充作用不是很大。
四、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北大研究方法最经典的教材。其实只看前十三章就可以了。不过今年考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超出了这个范围。让人很郁闷。控制实验和滚雪球抽样都可以找到。
2、《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 著
这本书比袁方的书更通俗一些。但是两者分的章节不一样。袁方的书是根据资料收集方法分的类,风的书是根据四种研究法分的类。我只看前十章。关于那个超出这个范围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我也不知道这是趋势还是偶然。
3、《现代市场研究》刘德寰 著
这本书是硕士生的教材。考研的话如果时间不够就不用看了。有一年真题中访问法和问卷法的比较在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4、《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著
这两本书补充定性研究。
注:研究方法是北大的重点。一定要重视。我个人认为方法的书,只要把袁方的扎扎实实看几遍应该就没问题了。不放心的话,用风笑天的再巩固一遍,反正两者几乎是一个体系。其实巴比的,安德森的方法书我都看过,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只有袁和风的实用一些。如果想补充定性研究的话,用李琨老师和陈阳老师的就可以。
看方法的书,最好记住例子。不要单纯看文字理论,很枯燥。总觉得量表、指标那一章会考。
五、批判学派与文化研究
1、《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利萨.泰勒(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一定要看。感觉“互文”“唤询”等名词应该会考名词解释,但一直都没考,所以大家要注意。这本书历年出来很多题,例如再现,类型片,公共服务广播等。其实这本书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分析电影的。
2、《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许静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因为李彬的《符号透视》我各大网站、书店都找不到,所以用这本书补充。对迷思,神话的论述很到位。
3、《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著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对一些文化研究的现象豁然开朗。但是,有很多冗余的东西,需要过滤掉。所以,别放在前面看。等到文化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以后再看。
4、《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 作/译者:石义彬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对批判学派有很详细的论述。今年的真题hegemony这本书就有。其实hegemony涉及到批判学派的书都有,郭庆光的书也有。
5、《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 林玮著
虽然有网上有很多言论批判这本书。但我认为这本书对批判学派的论述还可以。它将传播分为文化的世界、权力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游戏的世界。这本书和《文化研究导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的真题hegemony在这本书论述得比较好。
6、《传媒文化研究》 陈龙著
也是一本文化研究的书,如果热爱文化研究或觉得自己在这一块很弱的话,可以看看。
注:今年考的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领导权只要是涉及到批判学派的书中都可以找的到。因为这两个太经典了。另外,还有韦伯的“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也可用文化研究中“自己生产意义”,德赛图的“租房子”理论(房东主宰不了你对房间风格的驾驭)等来解释。
六、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网络传播这一块自己到书店找一两本最新的书,补充一下就可以。因为我对网传很感兴趣才搜了这么多出来。事实上网络媒体的知识点,我都是在网上直接用论文补充的,书的意义不大。当然有几本很重要。新媒体今年考的很多。例如微博,社交网站,还有大众传媒麻醉负功能在新媒体的表现,以及偷菜游戏等。我觉得新媒体的书作用主要是给学生理出新媒体的框架,关于具体知识点大部分都需要在论文中补充。
1、《众声喧哗》胡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如果能找到的话,一定要看。对网络公共领域和共有媒体有很详尽的论述。同时这本书和其他讲网络文化的新媒体书视角不太一样。本书提供的只是分析视角,不要想今年真题“微博”等新词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2、《手机媒体概论》我看的是匡文波的,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有点儿旧了。到书店去找一本最新出版的关于手机的书补充这块知识点吧。
3、《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谢新洲
因为是北大老师的书,所以需要看。特别是一些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主要是本书论述的。我复试的第二题就是“谈谈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下是否适用”,这个题已经考了n年了。我准备复试的时候还觉得这么老的题应该不会考了,可是却真真实实被我抽到了。Orz……
4、《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如果有新版,就不要看2001版的,太老了。
七、老师其他的书:
1、《全球化:起源、方法与影响》
这本书我很喜欢。2010年的谷歌退出中国,这本书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但最后考题没涉及。但是专一最后一道论述题“举例分析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就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个角度,就是电话等等媒体出现之后,社区逐渐解体。后来广播电视出现,消费社会逐渐形成。专二论述第一题“文化全球化”本书也涉及了一点。
2、《舆论学》许静老师的书,能弄到的话看看。如果没有就不用看了。不是必读书。
3、《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1-4辑)
一定要看。涵盖了北大老师的重要论文。大传方向的也不用全看。
好像有第5辑了,第5辑是和新闻有关的。考传播的不用关注。
八、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在初试的时候不用太关注。复试的时候可能会抽一道英文题是关于学术专著的。提醒大家,选学术专著尽量避开《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这两本。因为这两本准备的人太多了。自己还是找一本独特的比较好。例如《身份与暴力》《乌合之众》等等都可以。一定要抛弃《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这两本。
期刊:
不要担心,这么多期刊肯定看不完。其实一本期刊能挑出几篇文章对我们有用的就够多了。挑出论文的核心观点,剩下的可以略看。
1、《国际新闻界》月刊,只看传播部分的,新闻的不用关注。
2、《现代传播》双月刊,一些影像之类的实务不用关注。今年的真题有个名词解释是三网融合,其中现代传播有一期专题。
3、《新闻大学》复旦的,季刊,很好。也需要过滤掉一些没用的。
4、《新闻与传播研究》社科院的, 双月刊,每期文章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很长。
我当时不想跑图书馆去看,而且图书馆期刊更新超慢,所以期刊论文我全是在cnki(中国知网)上下载的。不过这得分人,我有个同学说,在网上看电子论文效果没有看纸质的效果好,所以她只看实体期刊。我觉得效果差不多,所以,我就在网上下载。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吧。
时间充裕的话,拿着老师的名单到cnki上逐一搜论文。但一般的人没这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