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新媒体艺术在当下社会中的发展
1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及定义
新媒体自从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新媒体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从媒体统治的时代来划分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传统媒体,也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上来区分,因为新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无论如何都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新媒体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式媒体形态。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随之产生不断变化,并且在人类社会里产生广泛及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改变,一部分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对自己的艺术进行阐述和表达。这种新媒体艺术借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试图从传统媒体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从简单的叙事变为叙情,从单一的感官感受变成综合性的体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新媒体艺术,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2 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20世纪末以来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而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新技术赋予艺术家新的手段,艺术形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画面或者是立体作品,而是各式各样新式的表现形式,并且大多具有交互体验。这种体验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艺术家传达的信息,而是可以参与到其中,能够更深刻的体验,这种追求即时效果和互动感受也是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的新的表现特点,作为一种结合了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给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更广阔的视角。作为不停探索人类新想法、不停突破现有界限、走在大众思维前端的艺术家,将电脑科技等新媒体技术与现有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实现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谈到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就需要先了解新媒体所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成本低,制作流程比较简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制作相比传统媒体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环节十分复杂,先由记者进行前期采集编辑,然后由媒体公司进行后台完善总结,再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出去。新媒体却节省了其中很多环节,信息大多借助网络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传统媒体需要依靠纸质的大量印刷或电视广告的大量播放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对于一般受众来说,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传统媒体人们更倾向于免费的新渠道。
二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传达比传统媒体顺畅。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的传播可以依靠自由发达的网络和受众随身携带的客户端来实现,相比依赖纸张的平面媒体、依赖电视的电视媒体、依赖收音机的广播媒体,新媒体可以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集为一身,打破媒体自身的界限,将各种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使信息传播的双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随着互联网及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信息爆炸的现象,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不同于以往,更加简洁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
三是受众体验更良好,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交流互动的优势。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输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和受众交流互动,即使有也不能实时互动,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技术不只是单方面的输出,还有双方互相交流的互动,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活跃度、新鲜感。
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艺术家在利用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相比以往艺术行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从大工业社会量产的精神需求逐渐转变为强调个体突出个性的精神需求,在这一前提下,能够进行交互的艺术应运而生。人类不再是生硬地单方面接收,而是富有个人情感的交流互动,每个受众个体的不同都会对信息传达的这个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相比过去,人们更乐意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人的感受,展现不同的样态。
一方面,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客观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主观层面上受众也更乐于接触新媒体。
艺术家在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时候可以借助其信息传播的优势,综合各种渠道,在更多的媒体媒介上进行艺术表达,这种新兴的艺术创作形式给人们日新月异的感受。
3 对新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时代也不断的推进,当下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就是新媒体的崛起。媒体艺术的运用更加广泛更加专业,新媒体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影响,从事艺术行业应当更加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以应对不断快速变化的社会,积极主动对现有的生活进行提升和改变,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新媒体为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也为艺术带来了一些弊端,某些艺术的创作逐渐被大众同化,逐渐变成快餐、简单、无脑,可供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因为对个性的逐渐倡导,人们对自己的喜恶也愈发明确,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个人口味。如果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可能在接收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人的差异选择更多的垃圾信息,从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无法收获有益的资源。
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艺术本质的偏离,从利用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进行思考变为单纯为表现客观事物的技术样态,从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思想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想法纷至沓来的时代,对与错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机器也会越来越像人类,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人与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发分离不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准或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又是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4 结语
在这个新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审美观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在客观上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也要在主观上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从统一、简单的平面角度变为多样、复杂的立体角度。在对新媒体艺术不断开发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与新技术相依相生的艺术形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研究新媒体艺术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2、川美新媒体艺术专业师资实力如何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整体师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该专业成立于2010年,是以高科技数字化媒介为主的教学与研究单位。每年招收四年制学士学位本科生、三年制硕士学位研究生。
当前四川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系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团队曾多次在国内、国际的电影节获奖,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和三年展,多次在全球重要的美术馆和艺术中心举办联展和个展,在国内、国际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和多媒体交互设计的领域中有广泛的合作。
总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专业,一般师资能力都要经过教育部审查的。
3、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人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这些问题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专家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当然,这也许与新媒体艺术一诞生就与商业化结下不解之缘有关。
4、新媒体艺术和艺术美体,多媒体艺术的区别
本人新媒体专业,现马上毕业。近四年学习。告诉你最本质的东西!
这个不仅国内含糊,国际也处在探索阶段!
别被他们的名字弄晕。本质上没差别,名字而已。都是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和电脑技术来完成一个作品或案例。现在多被运用于商业广告或宣传。信息设计一般都是网站信息设计。就是把网站设计的好看点。或是运用3d.flash.等软件做东西-------来"传达信息"。
你说的那种人机互动的就是新媒体或多媒体艺术。(如果你去过世博,那些很新奇高科技的就是新媒体或多媒体艺术了)既然你见过,你就应该知道,他们都是靠一些电脑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比如投影仪,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高清摄像头.....)来做东西的。然后在冠之以新媒体艺术的名义。搞艺术的能够起到对整体效果的一个宏观把控,但最关键的其是是搞计算机编程的人,没有他们你的机器就不可能会被运用作出某种效果。你想想只不过加了艺术二字。就像"环境艺术设计"一样.其实将来就是搞室内设计---装潢的嘛。但得提醒你一句,学新媒体,你想做一个作品,一个人很难完成,一定是一个团队,得有学计算机的(软件,编程,调试),学物理的,(光,电)学艺术的...这应该是基本的吧,还得投入大量的钱,硬件设备必不可少。
不知道你是读研还是本科,但你在学生阶段很难完成一个大型作品,,更多的是在学习设计软件(中央美院也是)。因此你可以简单的做一个作品,个人就能完成。毕业之后可以去电视台,广告公司等!
文科生好像能考的。
你说的艺术美体(媒体?)就是另一种名词解释了。。。。
像那些一大堆文字解释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我只说最简单,最本质的!!!!
5、现在媒体对传统艺术有哪些影响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各种依赖计算机呈现与传播的新文化形式。这些例子包括:网站、虚拟世界、拟真实境、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计算机动画等等。各种依赖计算机呈现与传播的文化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的文化形式有了相当大的差别;随着计算机这个工具硬件、软件的快速非线性演化,被呈现与被传播的文化形式也经历着快速变迁的剧烈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艺术
网络的出现,可以兼容印刷传媒与广播电视传播之所长,既具备广播电视的直观、动感的声园系统,可以毫不影响电视、电影语言的运用,又具备了印刷媒介运用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进行准确的定性的优势,可以同样含蓄、婉约地营造意境。同时也弥补了两大传统传播媒体的不足。
网络既存在着点对面的传播,又存在着点对点的传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具个人化的艺术传播方式。个人在网站上可以公初自己的作品,机会与其他任何人均等,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者出现,同时,作为传播者个人又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跃过其它对自己无用的信息,大大减少了选择信息的时间。使网络传播既可以成为“广播”,一种大众传媒,又可以成为“窄播”,既可以以广度取胜,又可以以深度取胜。
三、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积极的影响
(一)艺术创作者因新媒体的传播而大众化
大量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将逐渐分裂成具有不同兴趣的团体,人们面对网络,自主性和选择的范围扩大了,受众群体在分化,人际传播在网络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传播的主流方式,个性化得到极大地体现。传统艺术作品的发表要受到审查,并具备一定的实现接受的条件,如媒体的宣传、适当的空间、时间等,有时接受的范围还非常有限。与此不同的是,网络艺术作品的发表和接受都是无穷无尽和即时的,它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大众的一种开放式的艺术享受方式。网络的出现丰富丁艺术的传播方式,扩展了艺术的接受群和接受方式,使艺术的传播和接受的自由度增加了,扩大了传统艺术的传播渠道。
(二)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多样丰富
在中国新媒体艺术运用最多的领域无疑是我们所接受和熟识现代电影中国特效的国产电影《秦颂》的正式登场是新媒体艺术的亮点,这是一部制作精良、面恢弘、明星荟萃的历史大片,其中气势庞大的阿房宫就是由电脑制作完成的。
2002年,张建亚导演的《极地营救》,整个影片设计都是模拟好莱坞大片制作,此片制作过程,配备了国内第一台数字摄影机,聘请了国内电脑图像图形专家,运了计算机相关软件、作了大量的数字特效力,主要三维软件是Maya和3dmax,影视后期合成软件Inferno、Flame、Shake等。而且创新地使用了国内数字特技制作从未使用过的先进技术,如三维人体扫描、动态捕捉、大型的粒子特效等。使该片的视觉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掀起了中国电影的新革命。还有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大量的运用了新媒体艺术形式,那万剑齐发、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其完美的、不寻常以及震撼人心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带给我们颠覆性的全新视听感受。
在中国新媒体艺术不仅在电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虚拟技术和动画仿真。虚拟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虚拟生产”、“虚拟贸易”、“虚拟市场”、“虚拟网络”等等。将在建筑设计、装备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中发挥神奇的效用。
虚拟设计利用3D、CAD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模型,加上渲染和动画功能,使模型变成一个形态逼真且具有动画功能的仿真物体,并具有了真实、交互、构想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活动,实现人与所设计对象的操作与交流。以不断改进设计模型,强调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使设计对象与人、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
四、新媒体对艺术创作消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大信息量使艺术创作成为机械复制艺术
“媒体在使我们的感官急剧延伸的同时,也令我们的感官变得麻木。显然,“当代审美经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低界契合’审美时尚消解了具有相对稳定及深刻理性内容的审美理想”。总体而言,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
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在美术市场方面,它们充当着市场品位和趣味的引导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一种艺术主张,它们往往会策划或引导一种趣味,以诱导大众的消费欲望。
新媒体艺术使得技术手段运用后的机械复制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仅此而言,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
(二)创作媒介的过于自由陷入的创作尴尬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工具几乎无所不能,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的设想作品的潜在形式,甚至可以强势控制作品的各个表观细节。但这种自由却绝非美事。媒介的无限扩展提高了表现技法的熟练门槛,也导致了艺术创作的情感低落与诉求无力。正如诗歌和词牌需要格律,艺术创作也需要外在条件的限制。面对一个瀚如浩海的创作空间,艺术家会感到茫然和虚无。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明显缺陷,或停留于新式媒介的杂耍式展示,或思想单薄,或言之无物。
这诚然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有关,但更多却是源于技术思路的桎梏。一味追求媒介以及表现手法的新颖最大化,作品不幸蜕变为炫耀技术的空壳。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缺席导致了艺术性的削弱,过度的媒介自由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瓶颈。从操作的层面看,信息媒介的万能表象却只是理想中的美丽肥皂泡。脱离了直观真实的油彩和画笔,新媒体艺术作品大多演化为显示器背后的抽象代码和复杂计算。对于普通艺术家而言,繁杂的技术劳作和冗长的程序编写实属难以掌握的高难技术――这直接造成了新媒体艺术的最大门槛――艺术的最终自由实际上建立在创作过程的不自由之上。创作中的艺术家必须和复杂的程序代码谈判妥协,和苛刻的编程语法交涉让步,在艺术和程序的夹缝中进行艺术构思和不断修正,其过程充满了痛苦的跳跃和未知的历险。
这一特殊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思维不得不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来回往复,因而思路中断,方向迷失等问题屡见不鲜。如此一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像是某个规划严谨的项目,而非传统意义上随兴而发的艺术挥洒。如不是配合默契有序的团队,最后的作品往往可能流于集体意图的妥协,既非个人情绪的表达,亦非集体智慧的凝聚――集体创作的困境再次成为囚禁艺术自由之魂的高墙。
五、结语
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完成了人的个体性解放。当人类的艺术之树发展到分化的节点,当我们路过历史的这个当下,新媒体艺术正面临着一次次的分化和嬗变。这个瞬间既有茫然和未知,也充满机遇和挑战。当然,人类历史上的各门艺术都如罗马城般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艺术的萌芽期必然充满了阻力、未知、挑战和历险。新媒体艺术在历史的阵痛中蠢蠢欲动,呼之欲出。相信不久的将来,当科技进一步发展,信息工具进一步普及之后,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最终会走向它应到达的顶峰。
6、新媒体音乐艺术表现特征是什么?
主要表现的特征还是艺术网络化,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主要表现的特征还是艺术网络化,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7、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新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就业前景那个好?
视觉传达专业是近两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设计专业,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图形设计和丰富的内涵,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从事包装、广告、平面设计的应用型人。
视觉传达专业分析
从专业来分析: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由于这些设计都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的,因此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且主要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有:绘画基础、图案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专业水粉技法、国画基础、标志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造型设计 、容器造型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招贴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电脑平面动画设计、绘画技法表达能力训练、电脑设计应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参观实习等。
视觉传达就业前景
从就业层面来说,目前视觉传达的就业市场相对还有较大空缺,但平面广告,户外广告,刊物设计,海报设计等都是可以就业的方向。比如: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商业手绘、网站形象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设计、商业摄影、家装设计、效果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制作、栏目包装、企业形象宣传片、产品专题片、会议礼仪拍摄、影视编辑、语音编辑、MTV制作、电视片头制作等领域。
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有七大领域: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
视觉传达专业选校推荐
美国篇
芝加哥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在身处这样一个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及思想家的城市学习,不但能增广见闻、丰富知识,还能时不时的感受到现实与灵感的碰撞。芝加哥艺术学院,是美国声望及评价最高的艺术学院之一,在国际上享有荣誉及尊重。那么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呢,趋向于综合性视觉表现,添加了多媒体视觉艺术和动态影像制作等课程。
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教育市场、传达信息、愉悦读者,同时令受众增加参与感。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传达设计专业鼓励同学们对不同的媒介进行尝试,从而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传达功能,在人、产品、环境这个复杂的交互网络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英国篇
伦敦传媒学院的平面传媒设计专业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以设计技巧、知识和鉴赏能力为基础,进行平面设计,排版印刷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学生的作品应该以概念出发,结合设计研究以及它对设计过程产生的影响。本专业鼓励学生对既有的设计方法和概念提出挑战,研究新方法。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平面传达设计专业主要研究视觉传达,通过项目工作、教程、研讨会或者讲座等形式调研结构和方法,与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以来研究这些问题并得出答案或者好的作品。通过这一课程,学生的调研问题将会驱动并塑造更深层次学科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决定学生的职业方向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