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以新媒体艺术分析新媒体舞蹈
就是有关网络媒体方面的..同一个专业每个学校的培养方向都会有区别国美的新媒体是绘画方向的
有写学校是网络媒体的,也叫第四媒体.其实我们美术专业很多都只是名字叫很好听
专业上的课程都差不多
2、中国舞蹈艺术以后的走向
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人学习中国古典舞,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舞目。他们大都是从学习舞蹈性比较强的京剧、昆曲的折子戏入门,老师从戏曲中提炼、整理舞蹈片段,如起霸、趟马、水袖、剑、刀枪把子等,都一一当做教材。所谓“当代中国古典舞”不啻是在教学所需的“逼迫”下,经过几代舞人的艰苦探索,实现了“脱胎”与“再造”。它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融铸成这一舞种的“大概念”。它不限于一种体系(学派),除北京舞蹈学院以“身韵”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占据主流;还有以复现汉唐舞蹈文化遗存为支撑点的“汉唐舞派”;以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象为依据的“敦煌舞派”;以及新近从昆曲中提炼、生成的“昆舞”流派。尽管它们在深入开掘、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和凸显东方神韵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可以从各个流派的训练体系的相对完整、舞蹈语言的相对自恰、已经累积了以其语言体系为创作基础的优秀舞目等,来验证这个工程的卓有成效。也正是在流派纷呈的发展态势中,展示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的风景(图11)。
在当代中国,超时速蓬勃发展的芭蕾舞及其民族化的成功探索,方兴未艾的现代舞,无不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消化力和内蕴风骨。对此之论述,篇幅所限本文不赘。正是在对外来舞蹈文化的汲取、融合中,中国当代舞蹈创作除拥有风格性的民族舞蹈语言、程式化古典舞语言为支柱,还得以运用“掺糅型”、“通用性”舞蹈语言,获得更灵活、丰富的创作手段和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天之轿子”――当代舞人,若时时领悟先人的恩泽、大师的风范,时代的沐浴,力避动辄自诩“独创”、“首创”的虚妄,把握“自信与自知之明”的心理平衡,将葆有其长久的创造力,必将奉献无愧于伟大时代、具有经久魅力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信马由缰,舞蹈实难概说,只能从文化特征及审美特点上做一宏观概览。话又说回来,忖度舞蹈、亲近舞蹈主要靠“观赏”与“参与”。当我们回味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中那壮观的舞蹈场景,国庆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群众手拉着手联欢共舞的情境,诸此等等,定会感悟舞蹈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冲击力更直接、更强烈!
正如英国哲学家赫夫洛克•埃利斯所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但对人的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
3、如何看待新媒体艺术在当下社会中的发展
1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及定义
新媒体自从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新媒体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从媒体统治的时代来划分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传统媒体,也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上来区分,因为新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无论如何都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新媒体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式媒体形态。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随之产生不断变化,并且在人类社会里产生广泛及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改变,一部分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对自己的艺术进行阐述和表达。这种新媒体艺术借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试图从传统媒体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从简单的叙事变为叙情,从单一的感官感受变成综合性的体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新媒体艺术,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2 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20世纪末以来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而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新技术赋予艺术家新的手段,艺术形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画面或者是立体作品,而是各式各样新式的表现形式,并且大多具有交互体验。这种体验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艺术家传达的信息,而是可以参与到其中,能够更深刻的体验,这种追求即时效果和互动感受也是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的新的表现特点,作为一种结合了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给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更广阔的视角。作为不停探索人类新想法、不停突破现有界限、走在大众思维前端的艺术家,将电脑科技等新媒体技术与现有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实现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谈到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就需要先了解新媒体所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成本低,制作流程比较简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制作相比传统媒体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环节十分复杂,先由记者进行前期采集编辑,然后由媒体公司进行后台完善总结,再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出去。新媒体却节省了其中很多环节,信息大多借助网络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传统媒体需要依靠纸质的大量印刷或电视广告的大量播放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对于一般受众来说,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传统媒体人们更倾向于免费的新渠道。
二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传达比传统媒体顺畅。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的传播可以依靠自由发达的网络和受众随身携带的客户端来实现,相比依赖纸张的平面媒体、依赖电视的电视媒体、依赖收音机的广播媒体,新媒体可以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集为一身,打破媒体自身的界限,将各种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使信息传播的双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随着互联网及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信息爆炸的现象,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不同于以往,更加简洁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
三是受众体验更良好,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交流互动的优势。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输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和受众交流互动,即使有也不能实时互动,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技术不只是单方面的输出,还有双方互相交流的互动,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活跃度、新鲜感。
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艺术家在利用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相比以往艺术行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从大工业社会量产的精神需求逐渐转变为强调个体突出个性的精神需求,在这一前提下,能够进行交互的艺术应运而生。人类不再是生硬地单方面接收,而是富有个人情感的交流互动,每个受众个体的不同都会对信息传达的这个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相比过去,人们更乐意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人的感受,展现不同的样态。
一方面,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客观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主观层面上受众也更乐于接触新媒体。
艺术家在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时候可以借助其信息传播的优势,综合各种渠道,在更多的媒体媒介上进行艺术表达,这种新兴的艺术创作形式给人们日新月异的感受。
3 对新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时代也不断的推进,当下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就是新媒体的崛起。媒体艺术的运用更加广泛更加专业,新媒体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影响,从事艺术行业应当更加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以应对不断快速变化的社会,积极主动对现有的生活进行提升和改变,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新媒体为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也为艺术带来了一些弊端,某些艺术的创作逐渐被大众同化,逐渐变成快餐、简单、无脑,可供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因为对个性的逐渐倡导,人们对自己的喜恶也愈发明确,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个人口味。如果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可能在接收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人的差异选择更多的垃圾信息,从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无法收获有益的资源。
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艺术本质的偏离,从利用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进行思考变为单纯为表现客观事物的技术样态,从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思想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想法纷至沓来的时代,对与错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机器也会越来越像人类,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人与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发分离不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准或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又是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4 结语
在这个新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审美观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在客观上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也要在主观上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从统一、简单的平面角度变为多样、复杂的立体角度。在对新媒体艺术不断开发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与新技术相依相生的艺术形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研究新媒体艺术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4、舞蹈艺术是源于什么经过什么的艺术
我国古代以及古希腊的神话之中表明,舞蹈来源于天帝,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但是具体起源于哪个地方无从考证。舞道从上古时代便产生了,早在人类还未进化,保持着猿人状态的时候,舞蹈便存在了,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称之为艺术之母,它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变化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艺术的审美形态,它从远古就与人类的狩猎。耕作、宗教、战斗、性爱等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舞蹈能直接、生动、具体地表现文字或其他艺术形或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心理状态、强烈的感情、鲜明的个性,并能控索与体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5、结合作品阐述舞蹈艺术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
原始社会:生产于劳动,反映劳动、狩猎、斗争及宗教信仰等。(如图腾崇拜舞)主要是集体舞,即兴性强,抒发情感。
夏朝建立:群众、集体、自娱性的舞蹈走向表演性。(如帝王纪功舞蹈和宫廷祭祀舞蹈)
周代:形成以汉族为主,包括民族舞蹈的乐舞,创出了典雅整齐的雅乐舞体系,并制定礼乐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如礼仪祭祀乐舞《六舞》)
周代末期:百家争鸣打破了过分强调理性审美规范的雅乐舞,帝王之乐逐渐被世俗之乐取代。
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形成女乐歌舞表演的风气。
汉代:专门成立乐府机构,管理俗乐,产生了新的表演形式“百戏”大破了礼仪舞蹈的戒律,使舞蹈从娱神发展到娱人。
魏晋南北时期:在动荡的时期,舞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北朝胡乐胡舞粗犷豪迈,南方则轻歌曼舞,委婉飘逸,还盛行佛教乐舞(如敦煌石窟“飞天”)
隋代,收集了汉族传统乐舞、少数民族和国外传入的乐舞,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
大唐建立:继承隋代乐舞制度,分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如《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既是表演艺术又是自娱方式,也分健舞和软舞两类。(如《绿腰》)
宋代:民间歌舞星期,戏剧性增强,舞蹈融入戏曲中以另一种形式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舞蹈体系。
中国近代舞蹈:从戏曲中走出来。城市歌舞活动渐趋活跃,舞蹈充分体现对黑暗制度将灭亡和新社会曙光来临二充满无限希望之情。(如《葬送》《幻想的破灭》等)
大革命失败后:为宣传革命思想,配合土地改革的开展,一批被称为“红色歌舞”或“苏区歌舞”的新型文艺演出。(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
新中国诞生:传统戏曲和民族芭蕾舞剧进一步发展。(如《宝莲灯》《红色娘子军》)
改革开放时期:建立了新古典物的雏形,以凝练的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蹈相接和的语言和现代充满新意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舞剧趋于成熟阶段。(如《孔雀东南飞》《奔月》等)
21世纪:在绚丽多彩 的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中构成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舞蹈艺术。
外国舞蹈艺术发展:
原始社会: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大体一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宗教观念逐渐被带入舞蹈中,出现了反映劳动、反映战争、模仿动物的舞蹈和巫术祭祀舞蹈
人类文明时期:舞蹈成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宣扬审美意识的艺术。
古希腊发展时期:人们强调的是在欢乐的祭祀舞蹈中寻求精神寄托(荷马式舞、斯巴达式舞、雅典式舞)
尼罗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时期:印度舞成为东方舞蹈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印度舞蹈分为两大类,即古典舞和民间舞。反映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与宗教和圣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形式有集体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等。
欧洲黑暗时期:舞蹈自文艺复兴后开始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芭蕾艺术、宫廷社交舞蹈艺术、民间民俗舞蹈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物在欧美兴起,不停地在花样上下工夫,探索着不同的人体动作(如《春之祭》)
20世纪50年代:流行舞逐渐成为人们深爱的舞蹈艺术。流行舞包括国际标准舞、迪斯科、霹雳舞、街舞、爵士舞、踢踏舞等。
6、舞蹈艺术有着怎样的发展道路?
东方的学者孔子说copy:“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西方的学者哈佛洛克·蔼理斯说:“如果我们对舞蹈的艺术漠然视之,那么我们不仅无法了解肉体生命的至高表征,并且也无法了解精神生命的至高象征。”东西方学者都强调了:舞蹈是和人类发展的几乎所有方面都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当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走过其发展的历史路程中,舞蹈和人类的传统、人类的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舞蹈艺术反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发展形态。
7、新媒体舞蹈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新媒体舞蹈就是把互动媒体、声音和舞蹈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舞蹈以立体化表现形式展现。
新媒体舞蹈是20世纪以降"舞蹈与媒体技术交互"艺术实践的结晶。就艺术类型而言,它是剧场舞蹈艺术借助媒体技术手段阐释其现代-后现代理念的基本方式;就技术应用而言,它是剧场舞蹈艺术借助影视、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新的结果。究其实质,新媒体舞蹈是一种基于视听蒙太奇的新型舞蹈艺术,具有剧场舞蹈、电影等艺术类型所不具备的独特属性。
2002年,美国后现代舞蹈家露辛达·切尔兹在纽约推出了一台由三段独舞构成的新媒体舞蹈晚会,其被公认为当代新媒体舞蹈的代表作。它既形成了剧场舞蹈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普遍模式,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20世纪以降媒体技术助推剧场艺术的历史进程。
该作中的三段独舞,第一段以现场表演为主、以媒体技术为辅,后者(现代舞台装置和荧光技术)用以增强艺术效果。第二段为“人、影互动”式表演,旨在运用录像投影技术,凸显舞者现场表演与其青年时代舞蹈表演影像投影之交互。第三段系整体性多媒体舞台作品,堪称舞台电影化与表演造型化之完美结合:舞者身着一袭黑衣,蹁跹于不断变化的黑框白底银幕化舞台背景前,宛如一幅幅活动着的黑白片电影画面。
新媒体舞蹈典范:现代舞者比尔·T·琼斯的新媒体舞蹈实验作品《静止/原地》
中国新媒体舞蹈优秀作品有:《文明·图腾》 、《极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