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华社短视频专区

新华社短视频专区

发布时间:2020-11-24 01:16:21

1、短视频发布的平台有哪些?

短视频发布的平台有抖音快手、企鹅号、大鱼号、百家号。

1、抖音

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此App已在Android各大应用商店和APP Store均有上线。

2、快手

快手是由快手科技开发的一款短视频应用APP,前身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一款将视频转化为GIF格式图片的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它制作并分享短视频,还可以在快手上面浏览、点赞他人的作品,与其他短视频作者互动。

3、企鹅号

企鹅号是腾讯旗下的一站式内容创作运营平台,致力于帮助媒体、自媒体、企业、机构获得更多曝光与关注, 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商业变现能力,扶植优质内容生产者做大做强,建立合理、健康、安全的内容生态体系。

4、大鱼号

大鱼号作为阿里文娱旗下的内容创作平台,为内容创作者的提供畅享阿里文娱生态的多点分发渠道,包括UC、土豆、优酷等阿里文娱旗下多端平台,同时也在创作收益、原创保护和内容服务等方面为创作者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5、百家号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内容发布、内容变现和粉丝管理平台。9月28日正式对所有作者全面开放。2018年2月6日,百度百家号与新华社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推出“新华社超级频道”,并在百度平台全面分发新华社新闻信息内容 。

2、请问新华社的视频新闻在哪里播出?是不是采编完了大多数都看不到,网上也都没有?!

?

3、囯外的短视频可以拿到国内平台上播放吗?

囯外的短视频可以拿到国内平台上播放吗?
视频

4、“新华社”算是媒体吗?

新华社这样的通讯社是超媒体,除了拥有自办的大量有影响媒体,还向国内外媒体供稿,既是国家通讯社,又是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多站点采编,多语种发稿,多媒体传播。
新华社的平面媒体有《新华每日电讯报》《瞭望》周刊、《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系列刊、《参考消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和新华出版社。
网络媒体有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等。
电视媒体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5亿人口,还有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
新华社自身像国外的报业托拉斯,有比单个媒体更有优势的媒体航母,称为媒体业更准确。
你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没什么错,可以理解成“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属于同类并列。即便理解成“新华社媒体、《人民日报》等媒体”,也不是问题,看事物要看实质。
如果生硬挑毛病,这句话的“逻辑”大有问题,新华社是国务院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地位远高于新华社,老大和最多是老二的排混了。

5、短视频怎么一键上传到各大自媒体平台?

我也是做视频的,用的易媒助手,每天只需要把渲染好的视频通过这个工具,就能一次性发到几十个平台上了

6、新华社两条短片引发美网友表白潮美媒为啥酸了?

不久前,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媒体播发两条英文短视频,引得美国网友对中国展开刷屏式表白。本是桩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美事,美国的《纽约时报》却酸了。

引发醋意的是以下两条视频:

视频1:中国对美国是威胁吗?

国社两条短片引发美网友表白潮1

视频2:中国人到底怎么看特朗普?

国社两条短片引发美网友表白潮2

事情是这样的:11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我们就此话题在北京和华盛顿双城街采,制作的两条短视频引发热烈讨论。

来自美国几十个州的网友纷纷留言,对中国展开花式表白(表白帖附后)。

看到美国网友在评论区如潮水般的“爱意”,《纽约时报》坐不住了,在11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媒体巧用脸书搞宣传》的文章,用6段文字描述短视频,并转载视频片段,说中国媒体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影响美国民众。

来看看《纽约时报》是怎么说的

“最近,新华社的一个视频帖获得了很大的点击量,内容是对中国人的街头采访,让他们谈谈对美国的看法。视频一开始还是正面的基调,采访问题涉及特朗普以及受访者喜欢美国的哪些方面。

但到中间基调就开始变化,采访问题转为,在受访者看来,美国存在哪些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受访者对美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中国在‘脸书’上的许多帖子……将凸显中国稳定和繁荣的文章与展示世界其他地方动荡和暴力的帖子放在一起……将有关大熊猫和中国田园风光的报道与大量有关美国得州枪击事件的报道放在一起。”

“尽管其中许多帖子都不太可能左右美国民众的想法,但它们可以被全球各地的受众接触到,其中许多受众刚接触互联网,对媒体缺乏深入了解。”

“中国国家媒体在脸书上开辟了针对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频道,明显是想在全球更多受众中将自己打造为西方媒体的替代者。”

新华社大熊猫报道海媒截图↑

看得出来,《纽约时报》对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媒体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非常关注。这也难怪,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平台的总粉丝量近日已经突破5000万,影响力巨大,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差距越来越小。

但是,新华社账号不只关注网友喜闻乐见的萌物和趣闻,对中国反腐、扶贫、抢险救灾及重大事故等都有充分报道,帮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中国。

新华社雾霾报道海媒截图↑

事实上,对于吸粉利器大熊猫,此前在中国央媒“脸书”获赞数超越CNN与《纽约时报》时,就有外媒分析报道过,言语中掩饰不住“羡慕嫉妒恨”。但新华社账号真正能留住海外粉丝的原因,在于其用外国网友熟悉的方式,讲述中国和世界的故事,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和中国立场的独特渠道。

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媒体代表,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平台用中国视角观察解读世界,发出和平友好、平等合作之声,获得世界网民点赞。面对《纽约时报》的酸意,国际君想说,真不是“这届美国网友不行”,要知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传递友谊、倡导合作,谁就会收获满满的支持。

别的不多说了,看看这些漂洋过海的表白帖,你或许就明白了。

一些美国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美中关系打call:

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多,他们是我见过最友善的人,中国人越多越好。是的,中美应该是朋友。我们既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我曾教过来自中国各地的60名飞行学员。他们都是有礼貌、聪明、勤奋、慷慨、上进的绅士。我感觉不到他们对美国有任何敌意。他们改变了我对中国人的看法,我对他们只有溢美之辞。从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身上就能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美国人喜欢中国人……我的曾祖母曾在1920年代到中国游历。美国人喜爱中国文化。

我有幸拜访过中国几次,遇到的每个人都像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人,他们善良且幽默。要知道少数政治人物的观点并不能反映大多数美国人的感受。谢谢!

对于所谓“中国威胁论”,他们有话要说:

中美经贸联系紧密,应该是最好的朋友!应该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不信任是错误的!我68岁了,从没感觉受到中国威胁,事实上他们也从未威胁过美国。

去美国的任意一家沃尔玛看看,你就会知道中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了,哈哈!美国人离了中国就活不下去!

中国政府不会口出恶言攻击美国,虽然中美之间有不同意见,但中国更讲文明,不会像美国那样威胁别人。

我在学普通话,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中华文明很值得学习。美中都希望自己是第一,这没什么不对。良性竞争更有利于发展,想想互联网、X光、GPS、人造卫星……

大部分美国网友都直言,通过视频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知,希望两国更加友好。

我热爱敬佩中国人民和你们的文化习俗。我祈盼世界和平。

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中国人能够指导我们发展,让美国文化也长存于世。

我对中国没有任何意见,就是中文有点难,但我会坚持学下去。我希望以后能去中国看看,美中一直友好下去。

我很喜欢这些采访,能够经常了解不同地方的人们的想法很棒。对我们美国人来说,能从其他人眼中看看自己是件好事。尽管政体不同,我认为未来美中关系会非常友好。

不止美国网友,许多其他国家的粉丝也借机留言“示爱”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表达祝愿:

尼日利亚网友: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中国人真好。

马来西亚网友:中国人,很棒的外交,双赢的方法。我向你致敬,中国,伟大的国家。

博茨瓦纳网友:世界发展需要这两个国家携手,他们之间的和平非常重要。

印度网友:中国和美国在发展中应该是平等的,我真希望他们能达成共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彼此平等尊重,携手维护和平安全,让两国关系成为世界的榜样。

7、15秒,新华社的15秒新闻视频客户端APP怎么样?

15秒是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推出的首款超短新闻视频客户端,15秒主推符合当下用户观看习惯的超短新闻视频,15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秒视频”概念,运用新华社及时、权威的全球新闻报道资源,15秒结合国外知名资深媒体的热辣观点,以15秒的黄金时长实现新闻轻松看,对准新闻客户端市场多以文字图片形式呈现而鲜有超短视频的空缺,同时15秒还设有CNC中文台、CNCWORLD(英文台)两个直播频道,24小时快速直击天下大事。

8、国内前十的短视频APP是哪十个?

微视是一个短视频APP,可以制作和浏览短视频
而且每看几个短视频,在右上角还可以领一个红包
另外里面还可以视频跟拍,一键出片,还有一些小游戏可以玩

与新华社短视频专区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