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两会主题是什么?
其总体特点表现为:以改革方案落实和中日关系走向为两大关注主线。在国内问题上,无论是总结盘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成果,还是预测我未来经济发展走势,或是指出我社会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均成为其进行评析的重要背景和前提。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中日在海洋领土和历史问题上的争端持续升温成为关注热点,中日之间的交锋也成为外媒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转向和军事自信增强的一大出发点。 预计“两会”期间围绕这两条主线,相关议题将继续发酵,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盘点换届一周年新领导集体执政方略“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政府新一年施政重点有哪些延续和调整;将采取哪些新措施强化施政目标。
二、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落实“两会”期间,外媒或继续聚焦以下话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何入手;新型城镇化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总体方案能否出台;土地、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及时间表等。
三、关注中央反腐工作成效、方向和重点“两会”期间,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释放的一系列制度性反腐新政的信号,包括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适当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能否真正落实,将备受外媒关注。相关议题或包含:“两会”将落实哪些制度性反腐措施;是否建立新的反腐平台等。
四、预测我经济发展形势及所面临的挑战“两会”期间公布2014年GDP目标或将会引发外媒新一轮热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平稳过渡;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新标准的具体权重;金融市场改革的具体政策动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效果及其经验是否向全国推广等。
五、观察我外交战略新布局及政策走2014年将是中国外交的全面开拓之年,“两会”期间,我外交政策和全方位外交布局也将继续受到密切观察。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是否进一步“强化”外交政策“转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充实;如何具体加强周边关系中的合作与互信;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中将发挥哪些作用等。
六、担忧中日紧张关系加剧及东亚安全局势不稳“ 两会”期间,中日关系势必成为外媒关注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能否提出解决中日争端的有效机制;中日关系如何走上正轨。
七、关注我打造蓝海强军展露军事自信“两会”公布新一年我国防预算及军事发展状况,将引发外媒新一轮关注高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军费开支继续增加是否加大地区安全担忧;中国在加强军队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变革;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的新举措;中国军队在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和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的新动向。
八、认为社会领域改革或面临更大挑战“两会”期间,社会民生领域议题将会成为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有无整体规划;“两会”将在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举措等。
九、强调解决环境问题仍须积极创新外媒认为,2014年应是中国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转折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完成实施,规划中曾制定的很多具体的能源和环境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将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如何确保“十二五”规划中环境目标的达成;能否建立治理空气污染的创新机制;实施空气污染防控规划的具体步骤等。
2、两会媒体用了哪些新媒体进行报道
光明可视他们的神器比较新,是应用的红云的互联网可视云技术,不需要卫星,就靠4G网络来实现手机互动直播的。
3、此时一股暖流澎湃了我的全身中的澎湃的意思是什么?
此时一股暖流澎湃了我的全身中的澎湃的意思是什么?
2020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六周年战略发布会在线上直播举行。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作题为《从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到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澎湃新闻的逆生长之路》的主旨分享。以下是演讲全文,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网友,各位同仁,大家好!有点遗憾但是也很特别,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跟大家报告分享澎湃过去一年的发展和我们的一些思考。
很多观点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可能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世界,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认为应该还不至于这样。事实上,人类历史一直充满了智慧、斗争、妥协、敬畏,我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一定可以迈过这个坎。
今天,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智能的互联网,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媒体都转型成为了互联网新媒体,所以面对疫情,媒体仍然能够正常出版,信息仍然能够正常流动,我们也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做分享交流。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感谢互联网。
但不管如何,疫情还是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影响或者说改变。疫情之后,媒体该如何作为?该如何转型?又该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报告和分享交流一下澎湃的一些思考。主要是三点:第一,澎湃如昨;第二,破界出圈;第三,超越媒体。
一、澎湃如昨——做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
澎湃如昨是我们对媒体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澎湃新闻是中国最早、最彻底从传统媒体成建制整体转型而来的新媒体,六年来,我们一直执着地坚持内容为王,执着地坚持媒体本份,执着地追求成为一家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对于这一点,疫情改变不了我们,时间也改变不了我们。
我可以举今年以来的三个报道例子,一个是抗击疫情的报道,一个是今年“两会”的报道,一个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抗洪报道。我认为这三方面的报道分别代表了我们作为媒体的“逆行”、提问和在现场。
澎湃一直在“逆行”。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的逆行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心里有底,我们也看到每当有重大事情或者灾害发生,医护人员、消防员、警察、解放军战士……他们都是勇敢的逆行者,为我们力挽狂澜。

澎湃新闻记者魏凡、廖艳进入隔离区采访护士
事实上,我们的记者也总是逆行者,无论是哪里发生了新闻,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其他重大的事情,我们的记者永远不惮于做逆行者。从武汉最初发现不明肺炎病例以来,澎湃新闻记者一直在逆行。2019年12月30日晚上,澎湃新闻记者魏凡、郑朝渊就到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和金银潭医院,在核心现场发回视频报道。

在此之后,一批批的澎湃新闻记者不顾风险,继续逆行。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反映我们记者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在武汉有100多人次进入了红区,也就是ICU等最危险的区域;有200多人次进入到隔离区;从今年1月到5月,澎湃新闻刊发的关于抗击疫情的原创报道有15000多篇,进行了470多场直播,发布了5234条短视频,做了370多张海报。我们很欣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澎湃新闻做了记者和媒体应该做的,正像读者评价的那样,澎湃新闻的报道像眼睛一样,带我穿越疫情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