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促进小班幼儿健康领域动作发展
一、培养语言的基础创设多维、立体的语言环境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什么是多维、立体的语言环境呢?我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激发交流愿望小班孩子年龄偏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切从零开始的集体生活,无论是哪个环节,对他们都是挑战,需要磨合。这就需要老师信心、精心、细心、耐心地照顾他们,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话题,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感受其中的乐趣。如:在孩子来园的时候,我经常投去关注的眼神并和他们说说:今天是谁送你来的?怎么来的?你这件衣服真漂亮!在小班刚开学不久的点名环节,为了不让孩子感到拘束、害怕,我就采用聊天的形式进行。我假装看不见他们,以寻找的姿态说:“乐乐,谁是乐乐!在哪里?”在大家的欢笑声中,乐乐大声地回应:“我在这里!”2、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景,提高交流能力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孩子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有话说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区域游戏成了我们的“法宝”。“娃娃家”中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很随意地边想边玩边说:“娃娃你吃饭吧!”“娃娃,我帮你该被子。”“小舞台”上,大家高兴地扮演着“小兔乖乖”,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演着故事情节,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并运用交往语言。3、妙用图书角,锻炼孩子的口言表达能力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我在投放书籍的时候采取从简到难的方法,也就是从一套书中挑简单的让孩子读,然后在慢慢地将其他书放进去,在接受、过度中,孩子会慢慢喜欢这些书本。投放了小书后,我又采取多种指导方式,如:共读、互助阅读、合作阅读等。如果说,共读是为了学习一些初步的阅读方式,那么互助、合作阅读给孩子讨论、交流的契机。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孩子互相拿着书,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其乐无穷。当然小班孩子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我又适时地引导孩子想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比空洞的道理说教不是更有效吗?二、利用文学作品提高孩子的语言敏感度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核心老威特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为此,我不想让孩子只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现方法上,而是教他们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辞,并且力求措辞生动准确,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可以做到这一点。1、运用儿歌,欣赏语言的韵律美及提升语感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吟诵。反复吟诵儿歌,不仅可帮助孩子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实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用其和孩子的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而且还通过它们来帮助孩子满足情感、启迪心智、习得日常规则等。2、通过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小班上学期我将重点放在了诗歌、听说游戏的复述,而下学期,我有意识地给孩子们挑选一些短小、语言凝练的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地听,反复听后,我又在大舞台中投放胸饰让孩子们分角色来表演这些故事。在表演故事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本领:分配角色、变化声音、站立的仪态等,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层功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敏感度语言文学的敏感性,包括对词语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等的敏感性、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三个层次。往往我们注重的是第一层次的核心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层功能——也就是还要帮助孩子们感受作品的意境,让孩子结合个人的经验加以想象、模仿和创造。主题《白天和黑夜》中有首诗歌《晒太阳》,在学习之前,我们通过观察感受,编出了许多让大人所意想不到的:小花摇摇身体晒太阳,小草钻出泥土晒太阳,大型玩具抬着头晒太阳,毛阿姨抱着被子晒太阳------我们还尝试画太阳、做有关太阳的游戏。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变得喜欢观察和喜欢表达了。三、紧抓随机教育做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1、抓住孩子的“随意”一次班中的小炜带来跳跳糖分给大家吃,跳跳糖的神奇令孩子们惊讶。我就让孩子们说说吃跳跳糖的感受。孩子们对跳跳糖的描写使我自叹不如,姚远说:“跳跳糖吃在嘴里像触电。”乐乐说:“跳跳糖在嘴巴里像在舌头上拍皮球。”晓帆说:“像小米粒在跳舞,咚咚咚!”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随意”的价值,并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使孩子语言交流积极、主动。利用每个环节与孩子聊聊,沉浸在他们之中是我的乐趣,不仅通过语言交往了解孩子的心声,而且让他们的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成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利用社区资源我们地处李园二村和嘉钟花园,社区资源非常丰富,仅小花园就有三个。当春天来临时,我们在散步时让孩子观察讲述春天花朵的颜色与形状,孩子们发现桃花是五颜六色的,有白的、大红的、粉红的等等;到夏天时,桃树结果子了,孩子们在轻轻摸它时,会高兴地说:“小桃子有点毛绒绒的。”秋冬季了,我又带孩子出去。看看树叶有什么变化,孩子们学会了“碧绿”和“枯萎”。大家说着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我想这样的活动不仅扩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师幼之间的感情。四、认识家园合力的重要性是语言能力培养的保证《课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世界,他们在家庭中的交往机会远远多于幼儿园。如何运用好家庭这一重要资源,我着力于两方面的工作:1、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发展目标如:家长会、班级网站、家教资料库、个别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2、使家长了解语言培养能力的方法如:家长自身的语言规范、睡前讲故事、注重孩子的交往活动等。
2、小手真干净小班健康教案视频
设计背景
以小班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让幼儿自主的探究,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小手脏了是怎样做的,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的感知体验去懂得养成清洁卫生的重要性,通过让幼儿观察画面、讨论画面来探究正确洗手的奥妙,利用手偶的表演来吸引孩子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来感知活动的乐趣,在整节活动中,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为主线,培养幼儿建立初步的健康行为为目标,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
活动准备
洗手的课件、 两个小熊手偶、幼儿人手一条小毛巾、温水、盆子、香皂。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小手小手前拍拍,小手小手后拍拍,小手小手上拍拍,小手小手下拍拍,小手小手把小眼睛蒙起来。”
(二)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医生嘟嘟来做客”(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小医院的医生嘟嘟要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出示扮演小医生的手偶,向小医生问好)
2、观看手偶表演:(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它应该怎样做呀?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问题: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4、小医生嘟嘟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 “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课件,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
3、师幼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肥皂——擦手
(教师根据画面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
我有一双小小手,快来快来洗洗手,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快卷袖,不让水滴沾衣袖,打开水龙头,冲冲小小手,关上水龙头,搓出肥皂泡,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打开水管冲一冲,肥皂泡冲干净,再用手巾擦擦手,小小手真干净。
5、师幼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教师引导语:“现在已经是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附:故事: 小熊豆豆生病了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有一天,他玩完回到家里口渴极了,看到盘子里的水果一把抓起来就吃,也没有去洗手。妈妈回来了为豆豆准备好了午饭,喊豆豆来吃饭,豆豆听见了连忙从厕所里跑出来,手也没有洗就坐下吃饭了。到了晚上,豆豆突然说自己肚子疼,妈妈吓坏了,抱着豆豆去了医院,医生给豆豆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然后对豆豆说:“你的了急性肠炎了,是不是玩完玩具没有洗手呀?”豆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医生给豆豆开了药,并对豆豆说:“以后在玩完玩具之后、上完厕所之后、手脏的时候要记得洗手,因为这时小手上会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细菌,这些细菌吃到肚子里,会使我们得病。所以我们应该勤洗手,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那样就不容易得病了!记住了吗?”豆豆乖乖的点点头说:“记住了!谢谢医生!”
教学反思
幼儿在听故事时很感兴趣,并能结合自己说洗手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练习洗手时出现幼儿嬉闹现象,如抢香皂、把水弄泼、互相彭水,孩子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使课堂有些乱。还有要是把课件放在可最后播放,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是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尽快的提升。
3、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目标分为哪几个方面?具体有哪些?
分为以下4个方面: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证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具体内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教会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心,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替代,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4、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爱护公务和公共环境。
5、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