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把关是否有存在价值,其意义是什么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理论最早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他提到:“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根据新闻“把关人”理论,通俗来讲,就是说一个新闻事件在报道之前需要经过加工、核对等多种程序,这就需要一定的准则来约束或者专门的人来负责把关。那么,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些通过行政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监察。
但是,当信息化社会到来,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显著的标志。信息交流门槛越来越低,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社交网站的建立,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信息,但同时用户之间的水平各种参差不齐,所以,直接导致的结果,各种网络谣言满天飞,夸大其词人心惶惶,像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还有之前日本地震的“盐慌”事件,各种“被死亡”的名人等,这些都是网络新媒体时代过渡自由和零门槛的后果。
2、新媒体的特点有哪些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移动互联网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3、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得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4、生命力
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的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各类细分性媒体这种细分思维的影响,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层出不穷。但是就其形式新技术新并不能决定其存在的价值,在无情的市场面前,折戟沉沙的数不胜数。就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新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而盲目生搬硬套,导致媒体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因而这些在混乱中夭亡的媒体不能算是媒体,更不能称其为新媒体。
3、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1.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人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要素。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每一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融合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一个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聚合、分发的APP——“今日头条”却能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尽管这引起了关注和思考,但其5亿美元的估值证明了内容的价值。
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发布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4.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即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撑。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4、新媒体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比如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体风暴市场,但是经过市场考验的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其没有深入调研媒体核心价值所在而盲目拷贝别人的理念导致失败的。或者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不能被市场认可,没有深度分析消费者形态而强加细分难以体现媒体的基本价值,或者基本价值与市场不协调导致失败的。原因诸多,不一一赘述。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移动互联网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当时兴起的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等细分受众的媒体都是在媒体理念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原创性。以及后起细分到社区的安康、细分到医院的炎黄、互力等媒体,虽然复制了分众的细分概念,也不失为理念上创新应用成功的典范。
3、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得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5、一家汽车新媒体为什么可以估值2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人多的地方就有市场
6、新媒体的商业化关键有哪些点
新媒体的商业关键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澄清一个观点:做媒体并不容易
到了自媒体时代,仿佛只要拿的起笔来,能写下几个字,或者形象地认为更简单,按一下按钮,拍个图片之类的,上传就是了。其实,这里是远远不够的。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所蕴含和传达的价值。这个是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心血进行提炼凝结的。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糊弄的。一篇文章,可以由于历练足够,仅仅表现为一种快餐文化,但是一个媒体本质上却难以容忍仅仅是快餐文化。文化的东西,总是希望沉淀的。特色、品牌,深入人心……等等。
媒体是一个奇怪的行业?根源就在于价值的不对等。尽管最近国家新闻总局提高了文字的价值,但是诸多付出心血的,仍难看见。即使一篇雄文,也可以很轻易就被归为一坨狗屎一类。而长期以来媒体人士收入横向比较偏低,参差不齐,也加大了这个群体的模糊性,随着社会地位的缺失,其实社会文化也会跟着很受伤害。一个神圣的东西,以至于成为一个沦落的东西,这个现象构筑了社会新的深层困境。
甚至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门户部一直都留不住人就是一个明证。在高收入不断拉大,其实媒体人,尤其是大公司的门户部,甚至一些主要频道主编才达到几十万的年薪,且一般无期权,整个行业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至少安于现状,已经不是这个时代进取应有的特征。
其次:要有核心价值
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内容。比如业内的,独家的,最先的新闻内容等等,还须进行长期的,独特的,差异化的追求。
作为一个媒体,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区别于产品企业,他的价值在于服务。媒体的这种服务来自于真正价值的有效传递。有料的内容,是其成为媒体的前提和典型特征。也只有有了内容,才会真正聚集起一批人士。
新媒体的崛起,最大的作用就是消弭了媒体的单一性。至少部分消耗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所打造的冰冷衙门形象。正式从深宫后院走向接头、民间。这一变化,导致了社会新型的,系列的、总体的连绵不断的互动的价值产生。
第三:新媒体基础,形成一个稳固的影响群体
活动是打通线上线下的关键所在。但是笔者熟悉好几个做活动圈子的团体,最后创始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遭遇了瓶颈。很多活动,看起来很好,却难说就是刚需,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许多参与者就忽略或者被迫取消了。活动不可能成为媒体营收的常规性动作。最多作为辅助。免费的活动圈扯的精力又过多……活动中赞助、展台、门票三大块,是一把双刃剑,实现并不那么容易。
新媒体,在其他平台无比强大,同时自身广告又不成熟的时候,非常脆弱,简直不堪一击。业界曾经流行评价,没有硬广的媒体,是末流的。现在,新媒体遍地涌现,最前列的尚且硬广不行,软广又遭人唾弃。进退两难。
实际上,新媒体要先活下去。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去吸引一个庞大的作者群,至关重要。这一点,可以通过友情、人脉形成,不足用报酬弥补。尽量争取到第一流的作者,消弭掉同行竞争的压力;通过高报酬预防作者轻易改行;还要学会不断培养新人。之后,需要形成自己的读者群,最好学会利用国家、政府等等各种公共平台推广,占据一个山头,占据一定高度,圈下自己一块地盘。
此外,这个影响群体,应是开放的,不断有人进来,不断有人出去。如果基数达到一定数额,且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新媒体基础就形成了。
第四:平台的关键,促成强买点和强卖点
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等电商冲击之下,传统的IT网站如中关村在线、太平洋电脑网、小熊在线、泡泡网等等都遭遇了滑铁卢,还有更多的都自行了断消失了。
事实上,新媒体,作为一个具有个性气质的媒体,在互动驱动的强黏合下,相对还易于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平台。如进行到这个时候,呈现出不可忽略其价值商业化的一个关键点,促成强买点和强卖点交易。
以上由潍坊李金风为你解答
7、新媒体人的下一个红利期是什么?
个人认为,新媒体人的下一个红利时期:社群运营!社群经济红利期万万不可错过!
社群经济也是部落经济,基于长尾用户的个性、自我、偏好等形成不同的群落,通过社交和网络服务的方式,建立用户体验。社群本来就是一个从me-WE的过程,每一个社群的集结都是一个分众的过程,分众产生市场,跨界实现价值。
举两个熟悉的例子,就更加能直观体会到社群运营的魔力:
罗辑思维,构建了一个顶级的微信社群,利用社群变现,最终估值十多亿。
彬彬有理,抓住“女性情感”这一蓝海,创建覆盖500万用户的“社群”,吸引广大女性消费品牌商投资。
互联网为社群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很好地创造了连接。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找了与用户间最短最便捷的路径,同时拥有足够的闪光点、吸引力、人格魅力甚至是噱头,你就都可以聚集到一群追随者,把它变成一个社群,通过尽心群运营并变现,为广大社群成员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获得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