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运营岗位职责是什么?
--------------关于新媒体及运营岗位职责----------------------
首先要知道新媒体是什么,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要做什么,其实从各种招聘网站上搜一下就知道了,岗位职责了解一下,就知道如果你以后想从事新媒体运营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了
其实总结一下,现在新媒体的主流平台有:
主流:微信/微博/百家/头条/大鱼等
资讯类:一点资讯/大风号/网易等
音频电台: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等
社区门户:知乎/豆瓣/贴吧/简书等
其他领域:小红书/微淘等
其实每个公司招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可能会侧重公众号,有的可能需要你会运营抖音,甚至对视频拍摄,脚本,剪辑有一定的了解,做渠道推广的话,可能会涉及很多个平台。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平台上发帖,推广,回答问题等,都可以试一下,需要了解一下平台机制,知道是怎么操做的,怎么发帖才能不被删,不被封号,怎么写,写什么才能获得更多推荐等等,SEO的文章改怎么写,关键词优化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尝试总结的。而且如果你能在某一个平台养一个粉丝很多的活跃大号,对你以后找相关工作是非常加分的。
-------------------必备技能------------------
1、文案
“内容至上”“内容为王”的口号还是一直在喊着,那么文案能力也是一直被提及的。有些人可能听到文案就觉得自己的文笔不行,文案肯定不好。
其实不然,文案主要考察的还是你对市场的敏感性,并将其在文案中表达出来,而这种敏感性是可以经过锻炼得到的。所以对于写文案这点,你千万别害怕。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茂兔”公众号,回复“文案”获取文案资料包~
2、数据分析能力
一个规范的互联网公司,领导大大们是绝不会拍脑袋做决策的,一切事情都拿数据说话。数据思维要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自己怎么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需要数据反馈。
我写了一篇文章放到今日头条上,阅读数只有3K,而公司的平均数量是6K,那么我就可以知道,我写的这篇文章效果不好,那么就要调整内容、或者文案类型了。
此外,还可以看看评论数量,看看大家跟你这篇文章产没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通过点赞数,看用户对你的认可。
比如,你想申请经费测试一个新项目,拿出以往类似项目的数据、加分析,你的上级大佬才会放心拨钱给你不是?
总之,新媒体运营是要根据数据反馈去做事的。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的数据分析能力。
2、无经验面试新媒体编辑时被问到新媒体部门团队配置,自己主要负责的内容是什么?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新媒体,尤其是那些互联网公司,会把新媒体放在非常重要的岗位上,以团队的形式做新媒体,那么一般来说,新媒体的团队都包括哪些岗位或者人员一般都怎么配置呢?
对于小公司来说,一个新媒体团队可能就四五个人,一两个负责运营包括渠道、用户、社群等等,另一个外一两个人负责内容制作包括写文章、设计海报或者剪辑视频等等。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主管或者经理了。那么大一点的公司呢,人员配置可能更多一些,比如还会有活动策划岗位、网络推广岗等等。差不多都是这样。所以你在面试的时候谈团队配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你的公司,结合公司的新媒体业务运营情况来说,不要自己主观臆断。
我现在做新媒体差不多有2年了,之前也是新手,17年的时候去北京黑马新媒体学了3个多月,毕业后找到了一份薪资12k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感觉挺不错的。
3、新媒体运营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1、负责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手机终端为主)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负责能够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为粉丝策划与提供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营销线日常活动及跟踪维护,根据项目发送各种微信内容;
4、负责增加粉丝数,提高关注度和粉丝的活跃度,并及时与粉丝互动;
5、挖掘和分析网友使用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及时掌握新闻热点,有效完成专题策划活动;
6、紧跟微信发展趋势,广泛关注标杆性公众号,积极探索微信运营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及需求
4、咪蒙团队正式复出了,但是为什么要改名字?
因为一个团队他的名字代表了整个团队的形象,之前的没有成功,这次想从名字改起,重新复出。
5、咪蒙团队吸引了无数年轻读者,其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还真的不好说,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我算是还好,其实没有特别多的接触她的东西,甚至是她倒下了之后可以说是知道的才多一点,所以我也很难说她有什么魅力,但是能让那么多的人追捧,肯定是有原因的。
2015年底,咪蒙先后写作《致贱人》、《致low逼》等几篇价值观鲜明、风格犀利的文章,在自媒体圈引起轩然大波。而接下来的1年,咪蒙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评议,涨粉800多万。几乎每经历一次热点,粉丝数和文章阅读了就会上升到新一个量级。
咪蒙成为了2016年的现象级的自媒体大号。这也为她带来了收入,2017年初,咪蒙的头条广告报价已经涨到了68万。
咪蒙,女,1976年12月21日出生于四川南充,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媒体编辑、作家,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公众号“咪蒙”创始人,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代表作品有《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守脑如玉》、《圣人请卸妆》等。
说实话我个人不觉得她有很能吸引到我的魅力,看了一些,文章包括别人的评价,确实她的很多东西写的非常的现实,直指人心,很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并不是因此就忽略掉很多有毒的东西。
她向传递的所有的价值观都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是很需要情感上的共鸣,但是不能乱共鸣。
6、咪蒙团队宣布回归,你觉得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咪蒙团队宣布回归肯定是要做出改变的,但是目前没有确切的消息说明要做出什么变化,我们只能做出简单的预测,很多有关“低俗媚俗”的文章应该不会再发布了,还是要渐渐的给大众一些正面的形象,带给人们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很多网友表示你看一个人的文章,基本上就能确定这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因此咪蒙很快被认定为是一个三观不正的人,然而,读文犹读人,作为资深媒体人的咪蒙,有着鹰一样锐利的眼光,能够深入洞察人性灵魂深处的暗黑面!有着犀利的文风,能够一语中的我们的心声。
咪蒙疑似被禁言1个月,之前很多有关“低俗媚俗”的文章也都被删除。因此咪蒙的公众号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更新,咪蒙公众号的定位是新生活观,和两性有关的话题,是咪蒙最常写到的,也是受众最喜闻乐见的。不过咪蒙有她自己的丰富阅历、老练文笔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这些是她的内核,套路只是形式。
“咪蒙”微信账号注销后,这位曾经的爆款女王就消失在大众视线里。沉寂了半年后,咪蒙似乎要回归了。这一次,她瞄准了风头正盛的短视频领域。6月开始,一则疑似咪蒙发布的招聘广告在朋友圈流传,招聘岗位包括时尚美妆副主编、时尚美妆内容编辑、造型师以及摄影师,似乎有意打造一家泛美妆MCN。
7、咪蒙团队的公众号,吸粉的手段有哪些?
咪蒙宣布回归,现在网上都在diss她又回来圈钱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嫉妒咪蒙的吸粉手段,以及她商业化的成功。
但是不得不说,咪蒙的内容,更多的是为了爆款而写,缺少了一个大V的社会责任感!
咪蒙的吸粉手段有以下几种办法:
1、标题党
现在很多互联网内容输出的作者都嗅到了标题的重要性,标题好了,吸引人了才有点击率。现在标题写得不错的,都被开玩笑说“明天到UC上班”、“腾讯出双倍价钱明天来上班”等等,以表示这个人标题写的有吸引性。
咪蒙公众号的内容一般都是口语化、震惊化的标题,比如:《女追男隔层纱?这种屁话你也信!》、《别扯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等等,类似这样的标题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很容易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有欲望打开这篇文章。
2、性别歧视
咪蒙的文更多的是女性读者,所以,她的内容也是为了写给女性而写,就会在内容中出现diss男人好吃懒做,diss男人是妈宝男是凤凰男是屌丝男等等。
这样的文章确实能给不少的女性带去共鸣,从而转发到朋友圈,然后就进一步传播了咪蒙的影响力。
捍卫女权是好的,推广男女平等也是好的,但是不要刻意的为了吸粉而写男性如何不好,女性如何不好这样片面的文章来影响别人的家庭和谐。
3、粉丝互动
咪蒙的公众号后期成熟之后喜欢搞活动,比如:收集粉丝的“减肥对比照”、“美丑对比照”等等,然后投票选出第一名送口红这样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粉丝和大V之间的黏性,渐渐的让粉丝的生活少不了咪蒙,每天不看咪蒙的文就难受。
8、咪蒙团队宣布回归,运营公众号到底有哪些底线要遵守?
运营公众号需要遵守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不触碰法律红线,不挑战道德底线。还要做到发布的内容真实正向,不能因为想要浏览量就随意的发布一些虚假信息。
很多人认为自己在网上想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认为这是自己的言论自由。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广大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要熟知互联网上面的一系列法规。要注意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挑战道德底线、不伤害公序良俗,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公众号要做到最基本的就是守法,但是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真实。作为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有责任捍卫真实,尤其不能传播虚假新闻哗众取宠乃至以讹传讹。目前我们微信中充斥大量脑残、垃圾、虚假、甚至带有胁迫性质文章,这样的文章最好扫进垃圾堆里去。而这样的文章运营公众号更是不应该发布。
现在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社会,既然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社会中,那么我们宣扬的东西也必须是正向的。怎样属于正向的呢?那就是必须做到拒绝屌丝拒绝下流,提倡教养、文明和向上,让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此次咪蒙团队宣布回归,很多网友都是吐槽不已,毕竟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底线。或许对他们来说,只要可以挣钱底线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所以就是他们这样的心理让公众对于他们的回归不买单。
9、咪蒙团队的公众号,到底在宣扬哪些价值观?
还是有很多的。
我个人觉得事情都是辩证看待的,但是之前咪蒙团队的一些价值观念,其实真的很多部分没有办法绝对的认同。每个人无论在看什么都应该保留自己的思考,不要随便的被别人所影响。有件事我们都知道。
2月1日,人民日报官微就咪蒙事件发表评论:“咪蒙发道歉信,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暴露出一贯的擦边球思维。当文字商人没错,但不能尽熬有毒鸡汤;不是打鸡血就是洒狗血,热衷精神传销,操纵大众情绪,尤为可鄙。若不锚定健康的价值坐标,道歉就是暂避风头,“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变成一地鸡毛。”
除了这个以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公开批评咪蒙的“带毒营销”。直指她的“毒”性,集中在三个方面:倾斜的“三观”、非理性、话语暴力。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价值方位。
话语有些我们很难读懂,但是从这两则评价中其实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了,主流对于咪蒙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她们的价值观真的是值得广泛去传播的吗,显然不是,她们操纵大众的情绪,指出很多问题,打擦边球。
但是都没有一个切实的方法和答案,说的大多是一些空话,语言文字也很犀利,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我不知道这个和丧有没有关系,但是我们都知道丧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