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思维的特点是将受众思维转为用户思维

新媒体思维的特点是将受众思维转为用户思维

发布时间:2020-11-18 01:20:02

1、面对大量的信息,受众如何对待新闻的被传播?怎样运用逆向思维让受众能够监督传播者?并举例说明。

今天,社会的各种信息量抢夺着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寸角落。尤其是在版人口密集的闹市街区,权商场,地铁,等地方,商品广告无一不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商家这么煞费苦心的大作文章,其实是希望能最大程度的将推广中的商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爱,从而产生相当的购买量。这一点是运用了利用公众的惯性思维和盲目性的弱点。举例:让一个人连续说二十遍“老鼠,老鼠。。。”等对方一停下来,马上问他,:“猫最怕什么?马上回答!”对方会立即不假思索的回答到:“老鼠!”;例子二:当有一个人对你说某某地方的一个饭馆不错,你也许会将信将疑的,当有两个,三个人也在无意中谈论饭馆时也提到了该饭馆,大家也一致对这个饭馆表示认同,之后,也许你还是没有去过这一家时,但你也许会开始给你的亲朋好友也推荐这个饭馆了。因为你如果不认为它很好的话,好像自己是否有点不够入时?不够信息灵童一样,于是,你会坚定的向朋友推荐这家饭馆......(未完待续,预知后事,请加大悬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谢谢)

2、请问《罗辑思维》能够风靡的详细原因是什么?

以下来自豆瓣用户的分析,从受众,内容,营销,形式几个角度做的分析:

1、受众。罗辑思维受众特点:年轻、网络深度用户、追求知识、追求有趣。

2、内容。罗辑思维视频的卖点是“帮你读书”。这个卖点正中受众的痛点:年轻、有求知的欲望,但是没有富裕时间和精力选书、读书。罗辑思维帮助受众创造了以下价值:1)提供品味。根据罗振宇及其团队的知识储备,帮助受众在众多畅销书中选出高质量的。2)节约时间。读一本书可能要花一个月,但是看一期《罗辑思维》只需要一个小时。在《罗辑思维》中,还帮助受众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直接提供结果,节约了受众时间。3)提供趣味。单纯看书学习是很枯燥的。罗振宇将“吸收知识”和“上网”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娱乐”的罪恶感。

用一期最新的《罗辑思维》来做例子,这一期做的是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况》。1)话题抓住了网络的热点。高考改革,#让数学滚出高考#等。这一点保证了点击量。2)提供独特观点。什么是素质教育?数学的目的不是提升素质,而是区分人。大学扩招是伪命题。计划生育导致里教育分流不能。看了这些观点,不管正确与否(很有商榷的余地),再看看《罗辑思维》的受众,能够预期到他们是很有兴趣的。3)提供增量信息。《罗辑思维》的团队帮助受众调查了德国教育分流的情况,节约了受众的时间。

3、形式。《罗辑思维》的视频制作是很精良的。画面明亮,录音高质量,视频的节奏清楚,中间有两次中断,介绍书,介绍罗辑思维的微信信息,给了观众一个休息脑子的时间。整个视频看下来不会累。如果翻一下罗辑思维最早的几期,比较一下画面的精致程度、录音的质量以及节目的节奏,其中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4、营销。《罗辑思维》明显和优酷网有密切的合作,优酷在首页推荐新一期的视频,现在每期都能有50万以上的点击量。(http://www.douban.com/note/314105516/这个视频是优酷网和罗振宇开会的过程,可以说明双方的合作是很深入的。)这个点击量给罗振宇带来了大量的微博和微信粉丝,而微博和微信又给罗辑思维的受众带来了互动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品牌忠诚度。《罗辑思维》的一个极大优点是一个笨功夫,就是可期待性非常高。《罗辑思维》的质量未必精妙绝伦,但是每期都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而且对自己的slogan绝对忠实:帮你读书。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东西未必多么美味,但是你再进去之前,就知道我要吃到的是什么东西了。坚持的时间久了,自然聚集起了受众。坚持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试试?一开始没什么知名度的时候,是很难的。

5、营收渠道。受众聚集起来了,而且是一群很有购买潜力的受众,营收几乎是不用多想的事情。贴片广告、出版社合作、卖书、拉赞助,搞会员,随便怎么玩都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3、网络信息的组织元素与组织方式会通过改变受众的阅读行为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触角的延伸。网络心绪一的各种元素都在不断的改变了受众的阅读行为,并且也在影响的受众的思维方式,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

与新媒体思维的特点是将受众思维转为用户思维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