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体到底是什么?
我的公众号从开创的第一天,没记错应该是7月10日,一页H5被疯狂转发,浏览量10分钟破500+,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关注来呗,慢慢的我们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从产品到视觉,都高标准严要求的产出,和大多数公司一样,招聘了科班写文案出生的人来操作公众号,每天根据模块来写,我和产品经理都是上升处女,看见那浏览量总是停留在两位数,就开始找运营人员沟通,调整方案,可能真的小朋友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新媒体,以为每天发发文章就是运营,发个红包就是吸粉了,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都一个个跑路了。。。1、因为前期为了吸粉,我跑到哪里,只要是个人,有微信号,第一件事就是你做什么工作?要找工作吗?关注下我们的公众号吧;这下好了,洗车的大叔来问我,能不能帮我找个人运营公众号,送花的阿姨也来问我,微信号怎么运营,还有卖水果的。。。。当然也有很多创业公司来互相学习,聊着聊着,好几个人来说,你去找人,你来运营,哇靠,我是做人才服务的,怎么变成新媒体运营了。哎呀,不要这么说,我看你们很专业,我心想专业个毛线;曾几何时,一堆客户跑来找我招新媒体运营人员,我问要求,都说招个和你们那样的就行,我看你们做了挺好!
2、最近一直在招聘那个真正懂新媒体运营的人员,来运营这个公众号,说实话我不是为了招聘去面试,更多的想了解每个人眼中对新媒体的理解;然后招聘的人员邀约了一堆人过来,很多时候,我一天都是在面试,最终没选上一个,然后那群招聘的小妞跑来问我,请问你到底要什么样的人?能不能说个标准?其实我也没想明白,很多面试者简单的说只是一个会微信公众号操作的人,有的甚至不会,服务号订阅号傻傻分不清,或者是转载来转载去的搬运工,根本没有从企业本身开设公众号的目的出发,去很好的运营这个平台,当然运营人员只是一个执行者,背后更多是企业本身还没有想清楚通过新媒体运营获得什么?也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一个的概念。
3、关注来呗的人会发现,我们的公众号暂停了一段时间,那是因为我不想和大多数公众号一样,每天都是一个模样,而且大多发的热点,别人早上从睁开眼睛刷朋友圈开始看,看了一天都视觉疲劳了,等你下班发出来,而且还是转来转去的,有什么意思,还有多少人愿意点击进去看呢?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发了我还每天要去审核排版视觉,又是那个讨厌的上升处女,看了一个标点错了就浑身难受。于是我思考了几天,坦白讲,失眠了几晚,去想想到底新媒体要怎么做?
4、原创,我还是想原创,宁愿少发,但也是想发一些有自己逼格的文案出来;我关注了很多原创的文案、顶尖文案的公众号,微博大咖号,同时我也属于视觉型动物,谁叫我们从小都是在八卦杂志中长大,但只要是原创的文案,每一篇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味,里面也有一些不起眼的号,但粉丝就是爆多,我也从微博追到微信,也有深扒娱乐圈的新闻,所以每次我谈起那些娱乐八卦,我朋友都觉得,感觉你在TVB工作,最近黄某某和ab结婚了,你去了没?
5、前段时间碰到一个小伙伴,93年的,来找工作,上了一天班就跑了,我们后来一直有联系,我开始想给他洗脑,结果被反洗了;他做了好几个免费电影观看的公众号,全部免费,统统免费,有些是限级片,有些还是枪版,还有一个关于性爱的公众号,粉丝达到100万+,随便一发浏览量3万5万的,他也说明每周或者一段时间他要做一次广告,大家谅解,因为为了生存,为了收入,仅此而已;我们介绍他给天使投资人,见面了,人家愿意投资,他tmd还拒绝了,把我们气半死,最后来一句,对不起,姐,我怕做不好,我就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头想想多实在的小伙子啊。6、最近有个客户找我,说想找我聊聊新媒体运营,客户是市场出生,我的脑子就出现三个字,要结果,果然聊着聊着最后谈到,能带来多少业绩?我立马打住,你们现在要运营的是新媒体中的一块而已,新媒体分很多种,它只能帮你做到推广、宣传、让大家知道你,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化为线上而已,仅此而已;至于都能转化业绩,那销售们干嘛呢?让大BD,小BD的做什么呢?坦白的讲,以前的报纸、灯箱广告、电视广告、能马上转化吗?答案肯定NO;都只能属于品牌推广;转化率是个团队战是个拉锯战,是终极目标。总体说来,别把新媒体看那么高端,有时候它就只能起到传播而已,偶尔文案漂亮,给小店铺做个链接,带来马上下单的冲动消费有没有,肯定有,但还是需要活动策划,店铺运营各类的配合一起,不是光靠每天发发文案马上获得转化率,新媒体只是营销推广手段的一种方式。
新媒体到底什么鬼?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定位很重要,还是那句话,什么事都不要想的太美好,做了不一定有效果,但不做呢?一定没效果。
天赋异禀职场老司机,HR动态,职场干货,信手拈来!微信公众号【来呗人力资源】ID:HRcome-on
2、新媒体与自媒体到底有什么区别?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1、被动与主动:同样依赖网络Web2.0的支持,自媒体几乎完成了新媒体能完成的所有任务。用户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权:自媒体与同样以网络为依存的新媒体相比,它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等。自媒体成为了草根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所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讲,自媒体的"自"还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较之过去的"新媒体"有了明显的改善。
3、新媒体到底是什么?
从三个角度理解“新媒体”:时间,技术,社会。
时间:时间上更近的可以被称为较“新”的媒体:网络 相对于 电视 是新媒体;电视 相对于 报纸 是新媒体;
技术: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等等上述很多答友提到的革新技术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社会: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作用的革新。
首先声明:新媒体作为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反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结果,不是原因。作为一项口号:微博改变一切,将微博作为主语,是错误的。改变一切的是使用新媒体的人们。
那么,以下三点可以作为标准,从社会作用上来区分新旧媒体
一.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更多的人,和便利的。
更多的人:当更多的人使用较“新”的媒体,以及使用较“新”媒体的人变的越来越多时。例如,当电视的使用量超越了报纸,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观看电视新闻,电视相较于报纸就是新媒体;当网络的使用量(重要性)超越了电视,并且网络逐渐开始取代电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相较电视就是新媒体。
便利的:使用成本下降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的原因之一。网络的重要性真正超越电视并不是始于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或者卧室,而是从进入每个人的口袋开始。人们不用随身携带大堆的报纸和砖头似的书本,也不用被固定在沙发或者酒吧里,就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信息使得报纸,杂志,电视失去了统治地位。
二. 是否有助于更加公开和公正的讨论和传播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公开和公正,讨论和传播
公开和公正: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新闻的制作需要从审题,到采编,再到审阅的过程,大众难以参与信息的选择和报道的编写中。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决定什么需要让受众看,以及从什么角度看。网络使得信息能够更好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保存。信息也可以被更广泛的搜索和传播;
讨论和传播:网络,特别是Web 2.0的编写权在用户手中,用户既是内容的接受者,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是制造者。网络时代,用户,而不是编辑,可以决定在哪个平台,从什么角度,说些什么,说给谁听。
4、新媒体和自媒体到底有什么区别?
新媒体是媒体渠道,新媒体包括自媒体。
新媒体可能包括微信、微博、知乎等等,
自媒体特指自己弄的媒体渠道,新浪、搜狐、微博、都可以有自媒体的账号和需求。
自媒体更多是以内容为主,可以进行一个内容的输出。
5、简单的说新媒体到底是干什么的?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6、新媒体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什么是新媒体的时候,一般要从时间,技术,社会这三个角度来“新媒体”:
时间:时间上更近的可以被称为较「新」的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
技术: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的革新技术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社会: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作用的革新。也就是你们可能会常常听说的「去中心化」。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7、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介方式。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传承与更新,在互联网还没有广泛发展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中的媒体表现就只有报纸、电视之间媒介去实现,而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诞生了新媒体这一新鲜事物,它把以往在电视、报纸上才能显示的事物通通都汇聚在了网络上,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与旧媒体有很大的区别。
目前已有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度行家号、UC头条号、微博等,其主要的内容产生者是用户,内容服务者也是用户,也就是所谓的UGC。
另外,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其主要具有以下这三点的的优势:
更高效:传统媒体的更新时间一般为24小时或者12小时,而新媒体的信息更新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一旦有什么紧急的信息出现,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即可传达出来。
更轻便: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查看方式,只需要一部手机+互联网即可,无需其他的载体,操作使用起来更加的轻便。
更自由:新媒体的内容分类有很多,用户可以随意对自己关注的信息进行查看、订阅,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不看,相对传统媒体来说更加的自由,用户体验感好。
8、新媒体运营到底做什么的?
一、你属于那种类型的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运营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职位,但身边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也增设了这个岗位。想弄清楚发展前景,不如先看看新媒体运营分别在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有哪些特点。
传统公司特点
①通常一个人就是一整个部门,事实的背后是公司不会对这个职位投入很多资源。
②职责大多定义成:吸粉,追热点,求关注,求曝光。
③通常要求有big idea,文笔优美,最好是个信手拈来的段子手。
④曾经有个HR很严肃的纠正我:新媒体就是“微博,微信!”
⑤把公众号变成“硬到没朋友”的广告位。
写到这里,突然听到传统公司的人说:“我们不是这样子的呀,这个黑锅我们不背”。简要说明一下,这个划分只是以整体趋势偏向来说明,并无绝对。当然也有存在想转型互联网的传统公司,在新媒体方面的表现直接秒杀某些到处刷数据骗人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特点
①职位有所属部门,一般是运营部,不是独立个体。
②微博、微信只是新媒体渠道的一个分支。
③公司对岗位投入更多人力,财力资源。
④绩效考核不仅局限于曝光,还有留存,转化,活跃粉丝等等。
从岗位特点看出,新媒体运营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范围更广,范围广就说明要会的多,会的多就意味着更有价值。
来源:瑞恩 Ryan
9、什么是新媒体运营?新媒体的范畴到底多大?
这个问题问的好宽泛。先简答,有时间再补充。
新媒体对应的老媒体;自媒体对应的……
1、老媒体就是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甚至传统的互联网平台;
2、新媒体是突破了传统的渠道,面向新的消费者接收信息途径的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是包含自媒体在内的。
3、自媒体:简单来讲,自己就是个品牌,自媒体宣扬小众,崇尚自由;如微信微博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等等;
4、媒体平台:权威机构认证的媒体平台。
10、新媒体知识科普,究竟什么叫新媒体
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新媒体”:即Time(时间),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
Time:从时间角度上,更近的可以被叫做较“新奇”的媒体:网络 相对于 电视 是新媒体;电视 相对于 报纸 是新媒体;so 相对于 传统媒体就叫做 新媒体。
Technology: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广,价格低廉,应用更普遍,技术更易于大众的接受等等技术上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Society:在社会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新媒体人,对社会也是一种革新。
首先声明:新媒体作为本身并不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的一项技术,反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作为某一项slogan:微博改变一切。将微博作为主语,是错误的,改变一切的是使用的新媒体人们。
那么,以下三点可以作为标准,从社会作用上来区分新旧媒体
一.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大多数人,便于利用。
大多数人:当更多的人使用较“新”的媒体,以及使用较“新”媒体的人变的越来越多时。例如,当智能手机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时候,甚至已经有些超过了电视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手机,而手机与电视相比较就是 新媒体
便于利用,使用成本降低也是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重要原因。网络的普及性,使大众利用闲暇时间,无论是天南海北 亦或是不同国度的人们链接起来。无论是我们茶余饭后还是睡前阅读,我们都更喜欢拿出手机,刷微博,刷知乎,聊QQ等。
二. 是否有助于更加公开和公正的讨论和传播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公开和公正,讨论和传播
公开和公正: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新闻的制作需要从审题,到采编,再到审阅的过程。只有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决定什么需要让受众看,以及从什么角度看。。信息也可以被更广泛的搜索和传播;
讨论和传播:网络,特别是Web 2.0的编写权在用户手中,用户就是内容的制造者。网络时代,用户,而不是编辑,可以决定在哪个平台,从什么角度,说些什么,说给谁听。
三. 是否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社交
媒体的两大功能:信息 + 社交。
在信息不对称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大众接受,传统媒体是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网络传播,但是由于网络的普及性,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在广度上扩大了人们交友的可能,中国人可以和美国人交朋友,尽管这两国人既不在一个地区,又不出于同样的时间;人们同时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只要拿出你的手机,点开你的APP;在Web2.0 时代,人们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的,多对多的交流。通过交流传播的不单是信息,还有感知,对拥有和自己共同兴趣的一批人的感受。
在一对一的线上交流中(QQ, Email,微信)人们可以自由维护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在一对多的线上交流中(微博,人人,Facebook,Twitter,微信朋友圈) 人们通过特定的网络环境建构自己的线上身份
在多对一的线上交流中(微博留言,**爱你)人们得以(将集体的狂欢与个人表达相结合)寻找集体归属感;
在多对多的交流中(线上游戏)人们得以通过区分你我,划定群组之间的界限,从而在特定族群/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种多层次的社交中,传统媒体是永远也不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