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舞蹈新媒体研究

舞蹈新媒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0:52:08

1、哪些大学招影视制片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研究生的?

大学招影视制片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研究生的大学有

1、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成立于1987年。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对电影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实际上,从1955年9月学院开办第一届制片管理专训班以来,至今北京电影学院管理专业共招收学生570人,已毕业400人。其中本科生179人,大专生222人。2015年更名为管理学院。

2、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学院“厚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依靠学院其他优势学科,努力发掘国内外影视艺术研究、创作和制作的优秀资源。

电影电视系现有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学科,下设导演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前,电影电视系具有博士学科点和硕士学科点,教学层次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3、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广电领域唯一的“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工、文、艺、理、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4、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艺术管理专业: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是北京舞蹈学院响应国家和北京市大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号召,拓宽舞蹈文化传播实效而创建的交叉性专业教学系。下设公共艺术管理专业中外文化交流管理方向和舞蹈编导专业新媒体舞蹈方向。

其中,前者主要针对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中外舞蹈文化交流与经营管理的艺术实践,兼顾舞蹈艺术行政管理与舞蹈演出经营管理两类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属于舞蹈学、艺术学与管理学、传播学的交叉学科。

5、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

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隶属文化部,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1月,更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后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

2、舞蹈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事业单位:可进入专业舞蹈团;可进入宣传部、合唱团体、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局、地方文体局、部队文工团等事业单位;可进入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成为高等教育教师、舞蹈理论研究员;可进入各级院校从事专业教育工作;可成为舞蹈编导、艺术体操教练、舞蹈评论家等;
社会职业:可进入广告公司、文化娱乐传播公司、演艺经纪公司 、影音广告公司、地方文体团体、培训机构等从事舞蹈教育、策划、组织、编排等工作;可成为企业宣传部门形象代言人、节目主持人、公司礼仪等;
自由职业:可成立个人舞蹈工作室、独立艺术学校;可成为自由职业艺人、网络主播、演员、明星替身等自由职业工作者。

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分类有哪些?

“学科分类”包括8大类(A至H),

“研究专长”包括46个方向(A1至H4):

A.艺术基础理论研究:A1--艺术理论;A2--艺术史;A3--艺术批评;A4--艺术教育研究;A5--艺术学其他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

B.戏剧研究(含曲艺、木偶、皮影): B1--戏曲史(含戏曲文物学、少数民族戏剧); B2--戏曲理论与批评; B3--戏曲舞台艺术; B4--话剧史; B5--话剧理论与批评; B6--曲艺; B7--木偶、皮影。

C.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研究: C1--电影史; C2--电影理论与批评; C3--广播电视史; C4--广播电影理论与批评; C5--动漫研究; C6--新媒体艺术研究。

D.音乐学研究: D1--音乐史; D2--音乐理论与批评; D3--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D4--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D5--音乐表演研究; D6--音乐教育研究; D7--音乐学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

E.舞蹈研究: E1--舞蹈史;E2--中外舞蹈理论与批评;E3--杂技研究。

F.美术研究: F1--中国古代美术;F2--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F3--美术理论与批评;F4--民族、民间、区域美术;F5--外国美术、世界原始美术研究;F6--美术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

G.设计艺术学研究:G1--工艺美术史论;G2--设计艺术史论;G3--工艺美术设计;G4--染织服装设计;G5--环境艺术设计;G6--产品造型设计;G7--视觉传达与新媒体设计;G8--工艺与设计教育研究。

H.艺术文化综合研究: H1--艺术管理研究; H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H3--艺术文化经济研究; H4--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研究; H5--其他。

4、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二考研有哪些参考书?

一、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概述

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二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14:00-17:00,考试分值150分。

通过分析近年来北舞的题目,北舞对专业二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中西方舞蹈史、舞蹈理论、以及舞蹈作品分析这几个部分。考题多变,中国舞蹈发展史、西方芭蕾、西方现代舞是必考内容,舞剧也都是经典作品。总体而言,考试内容不会很偏。

二、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必备参考书

虽然北舞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0 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舞蹈艺术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隆荫培 徐而冲

这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的必备参考书,不仅是命题出处,也是答题必须运用的书籍,一定要重点掌握。

这本书共5编22章,包含了舞蹈总论、舞蹈作品、舞蹈创作、舞蹈流传及舞蹈学研究,是最为基础的舞蹈学教材,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小,但 从这几年的考题来看,这几个章节都有出过题以及出题的趋势,所以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

《中国舞蹈发展史》(修订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克芬

全书以8章篇幅和132幅伴文插图,系统论地述了我国舞蹈艺术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丰富而又多采地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成就和艺术特色。

这本书可以结合这门科目的其他参考书一起使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发展、繁荣等历史,一定要掌握。

这本书共有9 章,分别是原始舞蹈的发生、三代舞蹈的分流、汉代舞蹈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变革、隋唐舞蹈的盛景、宋元舞蹈的规范、明清舞蹈的转型、雅乐舞蹈与民间舞蹈的演进、近古舞论与舞谱 。

这本书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籍一起学习,将知识点都串在一起。

《西方芭蕾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 朱立人

本书主要介绍了芭蕾的起源、发展、繁荣等历史,是舞蹈学的经典本科教材。

这本书共有8 章,从历史的顺序来介绍西方芭蕾舞的发展 。 这本书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籍一起学习,将知识点都串在一起。

《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王克芬、隆荫培

这本书记述了从1840年至1996年这150多年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程。

这本书共三编,分别为近现代中国舞蹈(1840-1949),当代中国舞蹈(1949-1996)及香港、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也是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西方现代舞蹈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刘青弋

本书以20世纪前后期为界,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两编十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先驱一代与奠基一代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以三编十四章介绍了美国新先锋派与欧洲舞蹈剧场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

这些内容在考题里面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本书是一定要学习的。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欧建平

这本书以论带史的角度,首先用10000年前的最新舞蹈文物作为起点,从自娱性的原始舞、民间舞、交谊舞,逐一论述到表演性的宗教舞、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其中的舞蹈个案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然后分别论述芭蕾和现代舞这两大世界性的舞种,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舞蹈剧场、身体剧场、当代舞、舞踏和新媒体舞蹈,并对各自的来龙去脉、逻辑定义、名词解释、艺术特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编导家、表演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逐一进行评介与分析。

对于舞蹈分析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冯双白/茅慧

全书共分14章,记录了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到改革开放深化合的舞蹈。

每章史论知识阐述后特设“作品鉴赏”部分,旨在通过补充与每章内容相关的当代舞蹈作品的鉴赏短评,打通古代舞蹈史与当代舞蹈作品之间的阻隔,激发想象力。每章最后的“思考与练习”,便于学习时掌握该章重点难点。

《中国舞蹈大辞典》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王克芬 主编

我国第一部舞蹈专业大型辞书。

这些内容用于知识点扫盲 有很好的帮助,也可以应对名词解释。

三、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补充参考书

《舞蹈概论》作者: 马丁 译者: 欧建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舞蹈学导论》吕艺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舞蹈学基础》吕艺生 / 毛毳 / 武艳 / 张麟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舞蹈学研究》吕艺生 / 毛毳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四、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备考策略及指导

关于北舞的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的备考策略,同学们最希望的还是能把上面的书汇总起来,尤其是舞蹈理论与舞蹈史的结合,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些书的内容,但仍然希望至少包含是最好的了。

上面我们提到了吕艺生/毛毳的《舞蹈学研究》,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舞蹈学的方法论研究、哲学与美学方法、艺术社会学方法、表现主义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本体论方法、解释学方法、接收美学方法、系统论方法等。因此,这本书的很多部分可以当做同学们在答题时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仅仅看一本书是不够的,一定要将几本书结合起来看才可以,不然的话,可能复习起来的全面性会有偏差,答题的时候自然就缺少相关的知识点。

五、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复习资料及使用方法

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历年真题 》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份资料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整理了往年考过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做。往年的专业二科目可能不是叫这个,但主要考的还是舞蹈史论的内容。

《舞蹈艺术概论重点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舞蹈艺术概论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必考内容,这本资料汇总了舞蹈艺术概论最为重要的知识点,框架清晰,记忆背诵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中国古代舞蹈史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在往年的考题中,中国古代舞蹈史是最为重要的考点,这本资料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的重点内容。

《西方芭蕾舞史重点汇总》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本汇总了西方芭蕾舞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知识,补充了参考书里没有涉及的内容。答题的时候可以当做例子。

《西方现代舞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西方现代舞在经常考到具体的作品分析,这本资料里除了有西方现代舞的发展,还有具体的舞剧可以参考。

《西方舞蹈史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本资料从宏观角度来分析西方舞蹈发展进程,记录了西方舞蹈发展的重要事件,可以与811的其他资料配合使用。

《舞蹈史习题库整理》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舞蹈史习题库里整理了中外舞蹈史的常考内容,不仅有题目,还有答案可以参考。我们还在舞蹈史习题库里整理了舞蹈理论的题目。

5、北舞现代舞编导条件

A:舞蹈编导专业要求

1、舞蹈编导专业(舞蹈编导方向)

本专业培养能在专业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及群文系统从事舞蹈、舞剧编创、编导教学与

理论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舞蹈理论、舞蹈编导理论与基础技术、

技法,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文化的精神,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

维;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具体的编舞实践融汇贯通,具备一定的观察、理解力和概括生

活的能力,能独立应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作为衔接艺术硕士研究生舞剧编

导知识结构的基础铺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剧编导的知识结构;能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工作。

热爱舞蹈事业,有舞蹈编导经验、有专业舞蹈表演经验者,中等艺术学校毕业生、高中

毕业生且有舞蹈特长、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均可报考(有一定舞蹈表演经验阅历者优先考

虑)。

初试:(1)基本功测试(芭蕾基训)

 (2)自编舞蹈小品表演

复试:(1)编舞能力测试

 (2)舞蹈构思(笔试)

三试:(1)命题编舞

 (2)音乐编舞

 (3)口试


B:文化分要求

舞蹈编导(方向)

文化分最低控分线275分

专业校考成绩90分以上者

高考成绩增加20分

新媒体舞蹈(方向)

 文化分最低控分线435分

英语+语文≥170分

特别说明:

针对江苏、上海、新疆、云南高考科目及分值,按以下折算公式确定各专业分数线:

 我院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总分(750分)×江苏(440分)

 我院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总分(750分)×上海(600分)

 我院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总分(750分)×新疆(450分)

 我院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总分(750分)×云南(772分)


C:对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的简介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是北京舞蹈学院重点学科。 2011 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 2005 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
2004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舞蹈编导学科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文化部邀请前苏联专家查普林、古雪夫先后举办了两批编导培训班,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舞蹈编导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舞蹈学校升格为大学。
1982 年北京舞蹈学院开始筹建编导系,集中汇集了自新中国舞蹈事业开创以来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所有的中国舞蹈创作经验和师资为力量,为编导系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准备,
1985
年舞蹈编导系正式成立。二十六年的历程中编导系不断传承创新,在舞剧舞蹈创作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建立了一种套行之有效,指导性强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又具严谨性的中国舞蹈舞剧创作理论。创作上既有国际视野的前瞻性,又有立足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创作个性的包容和多元融洽。编导系创立了有自己特点的舞蹈创作学科。在舞蹈、舞剧创作理论建设和编舞技法、编导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成为全国舞蹈剧目创作、舞蹈创编科研和创作教学的研究中心。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舞蹈高端创作人才、教学人才。编导系有本科教学、研究生、艺术硕士教学,
2011 年开始有了博士生教学。这说明编导系在舞蹈创作人才培养方面和学术研究方面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编导系有多位著名教授和市级“名师奖”获选人、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以及市级精品教材、院级优质课程多项成绩。

有影响的舞蹈舞剧作品有《鱼美人》、《屈原》、《长城》、《黄河》、《情殇》、《原野》、《雷和雨》、《半生缘》、《鸿雁·东归》,教材有《中国舞蹈编导教程》、《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中国三人舞编导教程(视频版)》。

舞蹈学院编导系正以积极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为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做出贡献。


张建民——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 玫——北京市“教学名师”

郭 田——北京舞蹈学院“育人标兵”

肖燕英——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吴 蓓——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骨干人才”

曾焕兴——北京舞蹈学院优秀青年教师

北京市教委 “ 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 ”

《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张建民 著

《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孙天路 主编

《自觉于“限制”和“放浪”间的心灵表现》荣获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舞蹈学术论文一等奖———吴蓓

《浅谈现代舞剧 < 雷和雨 > 的现代主义精神》荣获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舞蹈学术论文二等奖———钟瑛

 

系办公地点:教学楼 3 层 306
联系电话: 68937370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楼楼也可以百度  北京舞蹈学院 到官网查询,以上内容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官网

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你的支持将是我前进的力量,谢谢

 

6、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校园新媒体平台

为你奉上,请参考!
新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的团队建设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协调、全面、平稳、可持续发展。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时代加强高校校园媒体建设,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校园媒介品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努力,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意义。

传统的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园报刊、杂志,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其中以校园报刊杂志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既有学校党委机关报,又有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举办的报刊杂志,还有大量大学生自己创办的报纸。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强大,绝大部分高校都办起了新闻网,成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的又一重要阵地。实践证明,校园媒体作为校园特有的舆论宣传工具,在大学生生活、思想教育以及学校校园文化等方面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如今的高校亦是远非昔日简单、纯净的“象牙塔”了。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时代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团队建设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关键字:校园媒体;运行机制;全媒体;团队建设

一、校园媒体的体制

校园媒体中存在着一批有着属于自己的新闻理想的年轻人,而正是这批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校园媒体这个特殊的阵地实践着自己的新闻理想,他们需要建立成为这样一支团队,一支拥有与社会媒体相差不多的、可以高效有条不紊运转的团队,而这样一支团队需要的是相对健全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以及校园媒体所特需的培养机制。

1、校园媒体的定位

首先应该给校园媒体一个定位。大学校园里存在各种各样的社团,大体一类为“民间社团”(学生自发成立、自我管理、自行运作的社团),如各种文学社;另外一类为“官方社团”(在相关校方机构,实际中多为校团委直接领导的学生组织),如接受校方的直接监督和指导的学生会。有别于内部层次明晰、权责分明的“官方社团”,“民间社团”由于其成员多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来,同时工作范围的局限和活动数量的相对稀少决定了他们内部组织的松散,进而又导致了工作相对效率的低下。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媒体之间相对独立,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都有各自独立的一套班子,都要建立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除校报在出版质量和周期等方面管理相对规范以外,其它几种媒体管理松散。新闻资源没有整合,媒体之间缺少互通,出版(播出)时间也没有协调一致。因此新闻简单、重复、撞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校园媒体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基于以上定位思考,不难发现,实际上校园媒体在校园中这个具体而微的小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微妙的。她不仅要作为传达学校官方意见及态度的主要“喉舌”,同时又要以一个媒体人的姿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不理想事件。如何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其能否生存下去以及以什么样的状态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2、从社会媒体看向校园媒体

许多人都熟悉“从一粒沙看见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这句诗。它出自英国诗人兼当时最勇猛的社会批评家布莱克的长诗《天真之兆》的起首句。在这首诗里,它的结尾句也同样掷地有声:

我们被引导 去相信谎言

当我们看却不经过双眼;

它在黑暗里生也在黑暗里亡

当灵魂在光照里却欲沉睡。

在这里,“我们被引导 去相信谎言”最可以用来当作今天媒体批判的指针。我们通常都习惯的相信媒体是公正、客观的在呈现试试。这种媒体的客观性当然不能完全否认,但在许多事情上,媒体也确实在政治操纵下,扮演、偏见和歧视扩大再生产。新闻记者进入这个体系,除非他们向那种意识形态压力屈服,内化成自己的价值,否则即无法生存。那些不屈服的,即会被扫地出门。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与社会媒体,在校园媒体中亦是存在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篇有政治敏感度的文章如果拿捏不好,就会被和谐掉;一个得不到学校支持的边缘性校园媒体同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解散或重组到其他媒体中。媒体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很大程度上,现在有不少校园媒体与学校上级交流的很频繁,而忽视了我们绝大多数校园媒体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其实我们应当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建立及时反馈机制,积极的与校内媒体沟通交流,还应通过校媒这个平台多与全国各大高校交流,建立一种校园媒体的联合与信息共享。有人形容校园媒体是带着枷锁在舞蹈,而比较积极的新闻人的看法是,至少我们还可以舞蹈,因此,寻找对策,突出重围就成了这些舞蹈者们不断思考的话题。不管在校园媒体受到种种限制的前提下这些舞蹈者们能不能成功突围,这些思考都显得弥足珍贵。3、社会媒体带来的反思

《南方周末》曾经做个这样一个新年的特别策划,展开想象的翅膀,2020年的中国会怎样,2020年的世界会怎样?其中就包含着校园媒体的发展。

批评和赞美分列正义天平的两端,任何一端都不能有所偏倚。

长期以来,大学校园新闻媒体的天平一直处于失衡状态,浮夸的赞美泛滥成灾,而真正关乎痛痒的媒体声音却少之又少。这种失衡状态,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恭维的原始渴望,“体制”也希望自己被歌颂和赞美。体制终究是人创造的,对体制的赞美终究是对人的赞美。可是,人性有弱点。当一个人长期被赞美的声音所包围,他会无可避免地陷入麻木,甚至上瘾的状态,他只能听得进赞美的声音,这样他才会身心舒适,无忧无愁。“体制”同样有弱点,世界上没有那一种体制是完美无瑕的。当体制里的人们都被赞美的声音催眠而进入麻木、上瘾的状态,体制也就无可避免地自我陶醉,昏昏欲睡了。“人”为什么会得到赞美?因为“人”掌握着令人敬畏的公权力,“人”掌握着支配资源的权利,“人”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体制为什么会受到赞美,因为体制内每一个层级的人们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着支配资源的权利和话语权,别人不敢不赞美体制。掌握着公权力的人是不愿意听到“不和谐”的声音,纵使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是出于善意,就像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只愿意别人赞美他的衣服漂亮一样。拒绝批评的本质是不愿意被监督,“体制”很自信,它觉得自己可以“马不扬鞭自奋蹄”,可以不断地自我完善,日臻完美,它却不知道一个常识:世界上所有的体制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如若有一天,天平瞬间恢复平衡状态。稚嫩的声音告诉“体制”,若不能批评你,那么所有的赞美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那些赞美的声音是会迷惑你的思想。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媒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校刊和校报,校刊和校报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传”、就是歌功颂德,还有就是拿来垫桌脚。那么十年后的大学校内纸媒还是这样的吗?那上面会出现批评学校职能部门不合理做法的稿件吗?会允许“同性恋”学生的照片出现吗?会允许刊发社评吗?二、全媒体的传播发展对校园媒体团队建设带来的影响

1、关于“全媒体”

(1)“全媒体”的概念

虽然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但近一年来,“全媒体”的说法开始风靡新闻、出版界,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

(2)对全媒体的理解

根据“全”的两个含义,全媒体有以下的两种理解:

①完备、全面,指尽可能多的单一形式媒介载体的综合体,是包括众多媒体形式的“个体”概念。②整个,是一个集体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逐步衍生而成的,体现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体互相融合、互动的趋势。我们可以把“全媒体”理解为: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3)全媒体的价值特点

①全媒体是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从传播内容形式上涵盖了试、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所依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等。②全媒体包容个体的特性。它并不排斥任何一种单一表现形式的媒体,它视单一形式的媒体为“全媒体”中“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合运用全媒体的同时仍然很看重各种单一媒体的核心价值特性和优势。③全媒体的“全”体现在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它的传播面广泛,互相整合填充人们行为的各个注意力空间。④“全媒体”的大而全,在以受众需求导向下表现为超细分服务。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实现最佳效果。举例来说,对同一条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但同时也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2、校园媒体的存在形式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校园新闻网等形式。其中校报和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有线电视和校同新闻网是随着校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校园媒体形式。

(1)校报

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也是校园媒体中的主要形式。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便于反复阅读和做深度报道,言论、述评也是校报发挥作用的有效体裁。各地高校校报成立了校报协会等机构,定期组织业务研讨、培训、评奖等活动,因而校报成为校同媒体中管理最为规范、新闻效果最佳、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媒体。

(2)校园广播

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也是校园新闻传播的主体。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有声广播和时效性的较好结合。校园广播是较为松散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一般在早锻炼和校园文体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段播出。

(3)有线电视

它在校园媒体中的出现,使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多数高校的有线电视每周播出一至两次。有线电视的观众也由最初以教职工为主扩展到全体师生员工。由于各高校对有线电视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同,管理体制各异,因此有线电视播出的时间、内容、形式随意性较大,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4)校同新闻网

校园新闻网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校园新闻网具有随时更新、滚动播出、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迅速快捷等特点,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校园其它媒体的时效性、直观形象性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一经出现就受到校内受众群的欢迎和青睐。校园新闻网使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因此也成为高等学校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声誉最具潜力、最活跃的一种媒体形式。

3、校园中的“全媒体”

在全媒体迅速成为一股强流之时,高校校园媒体更是离不开这次变革。

作为校园媒体,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体形态争奇斗艳的今天,预示着资源整合与媒体交融的全媒体时代俨然已经到来。在社会媒体实践先行的经验借鉴下,校内媒体则更应利用这一契机谋求新的发展途径、突出重围。据悉,在今年上半年南京理工大学全媒体联盟成为各大高校媒体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大学第一家全媒体机构诞生。 南京理工大学全媒体联盟主管单位是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由校党委宣传部网络主管担任指导老师,由南京理工大学钟声网、南京理工大学校报记者团、南京理工大学先风电视和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以联盟形式组成。采访到扬州大学《扬大青年》主编包雨朦同学,她表示“扬大也在进行媒体整合,渐渐适应全媒体的传播发展,但是目前因为时间短,机制上还是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他们将不断改进实现更好的发展”。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向全媒体传播去发展,大部分整合部门因为时间短、自身不成熟,再加上各个媒体成立时间已久,早已形成了自己内部的一套完整的体制,很难打破。那么如果我们要将全媒体的发展在校内媒体中进行到底的话,就应打破原来的运行机制,将各类媒体整合在一起,并且将其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各个媒体在工作上形成一种流程上的完美衔接,自然而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各个媒体之间也就有了必然的交流、接触和合作了。各成员社团以项目导向型模式进行合作运行,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考艺术类研究生 都考什么??

一共考4门。
英语 政治 专业一(理论) 专业二(基础)
艺术类考研和其它的考研初试都是内一样的,容要考: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复试的话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规定,是不一样的,这要看每个学校自己如何出题。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上了硕士,读硕士等,正是指硕士研究生。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8、求北京舞蹈学院811考研复习资料和真题?

一、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概述

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二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14:00-17:00,考试分值150分。

通过分析近年来北舞的题目,北舞对专业二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中西方舞蹈史、舞蹈理论、以及舞蹈作品分析这几个部分。考题多变,中国舞蹈发展史、西方芭蕾、西方现代舞是必考内容,舞剧也都是经典作品。总体而言,考试内容不会很偏。

二、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必备参考书

虽然北舞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0 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舞蹈艺术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隆荫培 徐而冲

这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的必备参考书,不仅是命题出处,也是答题必须运用的书籍,一定要重点掌握。

这本书共5编22章,包含了舞蹈总论、舞蹈作品、舞蹈创作、舞蹈流传及舞蹈学研究,是最为基础的舞蹈学教材,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小,但 从这几年的考题来看,这几个章节都有出过题以及出题的趋势,所以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

《中国舞蹈发展史》(修订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克芬

全书以8章篇幅和132幅伴文插图,系统论地述了我国舞蹈艺术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丰富而又多采地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成就和艺术特色。

这本书可以结合这门科目的其他参考书一起使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发展、繁荣等历史,一定要掌握。

这本书共有9 章,分别是原始舞蹈的发生、三代舞蹈的分流、汉代舞蹈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变革、隋唐舞蹈的盛景、宋元舞蹈的规范、明清舞蹈的转型、雅乐舞蹈与民间舞蹈的演进、近古舞论与舞谱 。

这本书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籍一起学习,将知识点都串在一起。

《西方芭蕾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 朱立人

本书主要介绍了芭蕾的起源、发展、繁荣等历史,是舞蹈学的经典本科教材。

这本书共有8 章,从历史的顺序来介绍西方芭蕾舞的发展 。 这本书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籍一起学习,将知识点都串在一起。

《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王克芬、隆荫培

这本书记述了从1840年至1996年这150多年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程。

这本书共三编,分别为近现代中国舞蹈(1840-1949),当代中国舞蹈(1949-1996)及香港、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也是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西方现代舞蹈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刘青弋

本书以20世纪前后期为界,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两编十章分别介绍了西方现代舞的先驱一代与奠基一代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第二部分以三编十四章介绍了美国新先锋派与欧洲舞蹈剧场舞蹈家中代表人物的艺术、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想。

这些内容在考题里面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本书是一定要学习的。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欧建平

这本书以论带史的角度,首先用10000年前的最新舞蹈文物作为起点,从自娱性的原始舞、民间舞、交谊舞,逐一论述到表演性的宗教舞、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其中的舞蹈个案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然后分别论述芭蕾和现代舞这两大世界性的舞种,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舞蹈剧场、身体剧场、当代舞、舞踏和新媒体舞蹈,并对各自的来龙去脉、逻辑定义、名词解释、艺术特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编导家、表演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逐一进行评介与分析。

对于舞蹈分析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冯双白/茅慧

全书共分14章,记录了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到改革开放深化合的舞蹈。

每章史论知识阐述后特设“作品鉴赏”部分,旨在通过补充与每章内容相关的当代舞蹈作品的鉴赏短评,打通古代舞蹈史与当代舞蹈作品之间的阻隔,激发想象力。每章最后的“思考与练习”,便于学习时掌握该章重点难点。

《中国舞蹈大辞典》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王克芬 主编

我国第一部舞蹈专业大型辞书。

这些内容用于知识点扫盲 有很好的帮助,也可以应对名词解释。

三、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补充参考书

《舞蹈概论》作者: 马丁 译者: 欧建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舞蹈学导论》吕艺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舞蹈学基础》吕艺生 / 毛毳 / 武艳 / 张麟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舞蹈学研究》吕艺生 / 毛毳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四、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备考策略及指导

关于北舞的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的备考策略,同学们最希望的还是能把上面的书汇总起来,尤其是舞蹈理论与舞蹈史的结合,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些书的内容,但仍然希望至少包含是最好的了。

上面我们提到了吕艺生/毛毳的《舞蹈学研究》,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舞蹈学的方法论研究、哲学与美学方法、艺术社会学方法、表现主义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本体论方法、解释学方法、接收美学方法、系统论方法等。因此,这本书的很多部分可以当做同学们在答题时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仅仅看一本书是不够的,一定要将几本书结合起来看才可以,不然的话,可能复习起来的全面性会有偏差,答题的时候自然就缺少相关的知识点。

五、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复习资料及使用方法

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811学科方向历史与理论历年真题 》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份资料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整理了往年考过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做。往年的专业二科目可能不是叫这个,但主要考的还是舞蹈史论的内容。

《舞蹈艺术概论重点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舞蹈艺术概论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必考内容,这本资料汇总了舞蹈艺术概论最为重要的知识点,框架清晰,记忆背诵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中国古代舞蹈史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在往年的考题中,中国古代舞蹈史是最为重要的考点,这本资料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的重点内容。

《西方芭蕾舞史重点汇总》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本汇总了西方芭蕾舞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知识,补充了参考书里没有涉及的内容。答题的时候可以当做例子。

《西方现代舞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西方现代舞在经常考到具体的作品分析,这本资料里除了有西方现代舞的发展,还有具体的舞剧可以参考。

《西方舞蹈史笔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这本资料从宏观角度来分析西方舞蹈发展进程,记录了西方舞蹈发展的重要事件,可以与811的其他资料配合使用。

《舞蹈史习题库整理》才思考研考博·北京舞蹈学院教研组编

舞蹈史习题库里整理了中外舞蹈史的常考内容,不仅有题目,还有答案可以参考。我们还在舞蹈史习题库里整理了舞蹈理论的题目。

与舞蹈新媒体研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