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紧抓新媒体

紧抓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0-08-02 23:14:20

1、如何正确看待网红现象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早已和网络深度融合,“网红”已经越来越被公众熟知,近年从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国民老公”王思聪到被称为2016第一网红的papi酱的人气暴涨,各路“网红”也各显神通,似乎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我们不反对“网红”,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不少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淡化社会责任感。低俗、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化也随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如罗玉凤炒作、郭美美炫富、papi酱粗口等捏造炮制低俗内容。对专门别有用心想通过炒作来出名的人,我们应该自觉抵制!“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不是晒“豪车”,不是PS“长相”,不是假装“时尚”这些低级趣味的负能量,而是用自己最帅的“行为”,传递最美的正能量,在喧嚣和浮躁的社会,“网红”应是正能量,让“真善美”培育我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品质。我们的时代需要“网红们”是正能量,让“高尚颜值”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让“网红”正能量传播文明,激励人心,弘扬道德,滋养人心、充实社会。

2、新媒体运营有什么技术

新媒体运营需要的基本能力:网感、整合能力、文采
衡量新媒体运营人称职3点标准:理解产品、了解用户、懂传播
如何做好运营号:分享为王、紧抓潮流、多号借力

3、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是什么?

看发达国家,不就是医院、教育、选举最吃香吗?这三个都是人多的地方,还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就算不去,也逃不了的地方。
我们国家,除去选举这块难以预料,其它都会西化。当然,我国还有很多特色不好说。
简单来说,你看什么职业是人不得不去求的。不愁顾客发不了大财也有小利。
网络肯定的,流量越多越赚钱。未来十年,先下手为强。

4、浅谈如何提升新闻提炼能力

在信息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经不存在了,而经过精深提炼出的个性观点、表达方式等崭新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却风生水起。各类媒体在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交融竞争,所有这些都使信息时代的新闻提炼获得了全新的语境空间,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新传播理念中,新闻提炼仍然要坚守以下基本要求:事实真实、主题集中、导向正确、表达科学。
一、精选角度,升华内涵,提炼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汹涌而来的信息迫使受众要不断提高对传媒信息的选择判断力和理性思辩力。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海量信息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处理,不重视标题的角度选择和内涵提炼,受众就无法轻松选择和互动交流。
(一)突出新闻“最亮点”,把握新闻“最重心”
标题应尽量避免大而宽。很多新闻标题没有第~时间吸引住人,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关注,原因就是没有突出事件的“最亮点”和“最重心”。比如,时政类的成就报道往往使用“成就喜人”等,如果用具体的、可感的、能够表达成就的最亮点的数据、细节等作为标题,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点一处而亮全局。所以,要想让新闻的标题有亮点,更出彩,就必须选择独到的角度,提炼新闻的重心。当然,在新闻标题的表述上,还是要注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原则。
(二)抓住媒体自身特长,把握各个层面受众心理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紧抓各类媒体自身的特长,细分受众群体心理,了解各个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有侧重地拟定标题;抓住各类媒体传播规律,结合各个媒体的特点,从传播途径的各个层面综合提炼新闻标题。比如,电视媒体的新闻标题,宜突出电视现场过程感,广播媒体的新闻标题,就要突出声音的画面感,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就要突出时效和事件相关背景的深度和广度。
(三)观点鲜明,表述简洁准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要抢抓时效的第一落点,更要及时甚至同步抢抓事件角度、评论、分析等等新闻报道的第二、第三落点,这类观点新闻标题的提炼,就要十分强调对新闻事件细致独到的分析,对新闻事件发展趋势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对新闻事件影响的深入个性解读,这类新闻要通过对事件、现象、问题、观点、政策的分析与评说,以表达作者或者采访对象的观点,从而对舆论起正确的引导作用。所以,标题中表达的观点必须鲜明,前瞻理性,一针见血。
二、站高望远,关注细节,提炼素材主题
每天,采编人员都要面对各类新闻素材,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素材,做什么,不做什么,总要做出选择。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更重要的是要以站高望远的理性高度,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强化对各类素材的主题提炼。
对所选择的新闻信息进行研判,就是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分析,并结合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强化整体传播策划,强化细节素材结构,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新闻报道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然,对素材材料的分析提炼,不仅是要对新闻主题进行提炼,同时还要对新闻事件的表述进行多媒体传播的提炼。立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建立,就是为了使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更深刻、更生动。
(一)确立主题必须立足准确的事实,力求鲜明深刻
新闻作品首先要求事实准确,主题鲜明。只是罗列素材的新闻,只能停留在素材的层面,严格意义上讲就不能叫新闻;其次要深刻。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新闻的主题挖掘越深刻,社会影响力就越大,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感染力也就越强。
(二)新闻主题的表达力求简洁、易懂
简洁而不简单,易懂而不流俗,这是信息时代对新闻主题提炼的要求。因此,对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在复杂万象中提炼本质,同时表达必须简洁明快,毫无保留地坚决舍弃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从而强化提升新闻事件本质特征,新闻主题的表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易懂,易懂但不是要流于俗套更不能恶俗。优秀的新闻主题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露声色,润物无声,而流于俗套的新闻主题,不但不能引导正确的舆论,甚至会污染社会舆论环境。
三、开阔思路,统筹流程,提炼采编过程节点
身处新闻现场,采编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各类新闻事件,怎样才能让一件看似普通的新闻事件焕发出新的光彩,采编人员不应该坐等新闻事件结束后才去努力,而是要开阔思路,统筹流程,切实提炼和把握采编过程的节点。即用统筹的方法,把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将来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提炼,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使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旧闻故事,看似大而空泛的新闻主题,看似独立的新闻事件,通过综合统筹,营造出全新的信息场,产生全新的传播力。
提炼新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新闻点甚至是独家新闻,是信息时代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本领。
(一)逆向思维,提炼节点,从新闻事件的过去关键节点中重新提炼新闻新节点
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重新采编,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用旧闻的材料,可以使新闻更加丰富、可信。丽水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十分有创意的栏目《重访当年好新闻》,就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5年、10年前甚至更早时候发生的好新闻进行重访,采编出了亮点纷呈的成就报道,实现了时政报道的创新突破。
逆向提炼节点,要充分把握好3个要素:
1、要把握时代背景,也就是要把握旧闻中的新闻点,逆向挖掘新旧统一的新闻由头。没有时代发展的脉动,就无法找到旧闻新报的由头,从旧闻中提炼新闻就无从谈起。
2、逆向把握节点,要充分分析把握新闻事件持续发展的关节点,也就是要充分把握旧闻发展的脉络线。新闻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事件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事件的脉络和关注点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要从旧闻中提炼新闻,就要牢牢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进程和关注点是否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3、逆向把握节点,还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全面事实,也就是充分把握新闻发展散出的事实面。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旧闻中提炼新闻,就要全面把握新闻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用老观点看新事物,即使是从旧闻中挖掘新闻点,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新闻事件的发展,做出新的分析和提炼。
(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重大主题,从宏大主题新闻里提炼贴近受众生活的精短新闻
重大主题往往是新闻的“富矿”。面对这一“富矿”,就要运用发散思维,从各类宏大主题中提炼贴近民生的小新闻。可以分解新闻,把一篇新闻分成多篇新闻,也可以是把刚性的政策、宏大的变化,提炼转化成贴近群众生活的可感、可知、可解的小角度、小细节和小故事。一个大政策出台,必然影响到各个层面的利益,怎样把这个宏大主题散发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面上的闪光亮点凝聚点亮,就要运用发散思维,高度联系生活,把深度化为平实,从大主题中提炼出鲜活的精短新闻。
(三)运用辩证思维,共性中找个性,个性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
辩证思维是采编人员提炼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从普通新闻事件里运用辩证思考,提炼出独家新闻,从个别的新闻事件中提炼出社会的共性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类媒体技术进行个性表达。
要在采编过程中强化辩证思维的运用。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面的,采编过程中必须细心观察,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对事物都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是主题先行,带着个人情感去判断,去选择角度,这样,就能做到在习以为常的视角里,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地方,辩证思维能让一名普通记者变得不普通。

5、都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怎样在网络暴力中成为智者呢?

不传言、不信谣言,始终保持着客观的态,事不关己,没必要掺和,其实对于娱乐圈的谣言真的是一出又一出,娱乐圈中只要一定话语说的不对就能揣测出千万种的消息,只要谈恋爱的就是传分手,结婚的传奉子成婚,结婚不养孩子的被传不孕不育,生了孩子的传婚变出轨,屡见不鲜,最近那英也被传出各种各样的谣言,深受其害。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这是从古至今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现在处于网络社会的我们可以说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浅,娱乐圈谁谁出轨、谁谁结婚等等一些事情从媒体记者一经发布,便可迅速占领各大媒体的头条,人尽皆知,当然了我在这里并没有说新闻媒体的不是,毕竟媒体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也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

只是希望媒体人在创作新闻的同时,一定要紧抓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必要确保文章的准确性,这才是重中之重,因为网络暴力的来源就是这些不确定的文章,不仅误导广大读者,更有甚者会给文章的当事人带来或轻或重的影响,还会影响自己的信誉问题。

之前传出谢娜和张杰离婚的消息,这个消息一出网友们都炸了,要知道谢娜和章节式娱乐圈公认的模范夫妻,近些年还添有两个小公主,可是因为这个消息一出,所以人都觉得张杰出轨,后来就开始了两家粉丝掐架的行为,后来张杰和谢娜拍照来澄清,对于他们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还是理智看待事情吧!

6、小红书推广怎么做?

论任何项目,引流获客都是决定项目是否能赚钱的关键所在,所以流量是生意的本质
引流第一步:打造完整的小红书人设与包装
小红书App对各类广告比较抵制,所以小红书注册登录后第一步就是完善个人资料,包装一个完整的人设,个人资料根据自己做的产品填写即可,另外也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人设的打造个人资料填写完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通过自己发布的内容给自己打造一个人格标签,也就是通过输出内容造成别人对你的印象。
引流第二步:小红书笔记发布频率与原创
每天坚持1到2次的发文频率就可以,发文越多,涨粉自然越多。笔记内容必须是原创,无论视频、图片还是文字,搬运肯定是没什么用的,所以也不用去浪费时间精力搬运。

7、为什么《时代》周刊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

时代周刊是国际性周刊,引领时代潮流的周刊。

《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从2004年开始评选,公认较具权威性。每年会按照“领导人与革命家”、“创业者与企业家”、“科学家与思想家”、“英雄与偶像”以及“艺术家与娱乐界人士”五大项目,选出当年全球在各行各业引领风潮的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时代周刊》百大人物并非全球最有权力或最有钱的人,而是一群使用想法、洞察力、行动,对民众产生实际影响力的英雄。”《时代周刊》周刊的执行主编史坦格如此向外界解释选择标准。《时代》有美国主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欧洲版出版于伦敦,亦涵盖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亚洲版出版于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于悉尼,涵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

首先,时代周刊带来的影响是国际性的,选取人物政策也是严谨的,并不是花钱或者政治能够影响到的选举,是客观的,公正的选举,并且时代周刊具有实时性,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也能告诉市民这个时段这个时期最引领潮流的人物是谁,引领潮流的事物是什么

其次,时代周刊给人带来的是权威性的杂志,新闻周刊无法与提供一般性资讯的相提并论,平常新闻只是一些叙述性的数据,事实性的数据。

最终,时代性周刊给我们带来的是权威,国际,实时性的数据,引领时代的潮流。

8、seo是什么?

9、你如何看待现在中国网红文化的盛行?

网红,是通过在网络平台积聚起影响力而走红之人的代名词,是新媒介传播变革中的弄潮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受众猎奇、窥伺和观赏心理的兴奋点,精通个体IP的包装、经营和运作方法,从而在风起云涌的网络环境中聚拢相当程度的注意力资源。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的进阶,这一脱胎于亚文化的群体正在实现蜕变,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网络平台上引领流行文化的意见领袖,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一时间,“人人都想当网红”“人人都在寻找网红”的势头涌现。然而,在网红文化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亦需要对这份热闹喧嚣保持适度的清醒。除了直观可见的所谓庸俗、低俗内容的传播之外,网红文化及传播中隐含的诸如“重其表、轻其里”的虚荣导向价值隐患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为充分理解网红文化的这种潜在负面影响,我们姑且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淘宝网红群体作为一个认识的切口。“网红”一词刚开始被大众熟知时主要指代的是一群外貌姣好、通过分享展示其精心修饰的个人美丽容颜的照片以及日常穿衣搭配和美妆护肤经验的淘宝网红。她们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于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望尘莫及。

与此同时,这类网红背靠广泛的粉丝影响力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无形之中其所代表的名利价值也刺激了众多人的追捧和效仿。在这类淘宝网红的带动下,一种“以颜值为正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开始悄然流行。网红被资本趋之若鹜地推崇,漂亮的美妆图片导流的背后是一家家皇冠级淘宝店铺日进斗金的光辉销售业绩,在消费主义主导流行文化的时代,美貌在资本的操纵下成为“变现”利器。于是,资本不仅定义了什么是流行,也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全新的审美标准,而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接受了类似于“双眼皮、大眼睛、白皮肤、瓜子脸、大胸、瘦削长腿”为美的标尺,开始运用这样的标准去看待周遭以及审视自己。

与紧抓新媒体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