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如何巧用搜索获取新媒体创作素材

如何巧用搜索获取新媒体创作素材

发布时间:2020-11-09 17:46:43

1、如何搜索素材

首先,打开我的电脑,打开浏览器。

打开之后,会有一个界面,浏览器的界面。输入昵图网三个字,点击收索。
出来一个界面,找到昵图网官网,点击进入。

2、如何搜索教学素材,加工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来自哪里?一是靠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一)文本素材的获取
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文字材料。所以键盘输入是一种最主要的文本获取
手段。随着新的输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文字素材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
1.键盘录入
2.扫描输入
要引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上的文字,可以用扫描仪扫描或者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用光学
识别软件(OCR)将扫描进来的图形转化为文字。
3.手写输入
手写识别输入系统是用手写笔在与计算机相连的一块书写板上写字,计算机中的识别软件根据采集到的笔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时间关系信息来识别所写的字,并把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语音输入
面对与计算机相连的话筒,将要输入的文字用规范的读音读出,由相应的软件便可将声音转换成文本文件保存起来。
5.光盘调取或网络下载
要引用光盘、网页上的文字,可以利用复制、粘贴的办法获取这些文字,放入自己的文字编辑器。
(二)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
1.利用绘图软件制作
2.屏幕捕捉或屏幕硬拷贝
使用屏幕拷贝的办法(按Print Screen 键,将该屏幕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用画图或者
其它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保存为文件。
3.扫描仪扫描
如果要使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中的图片,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为图像文件
4.数码照相机拍摄
5.视频帧捕获
6.图像库光盘
如果要使用教学光盘中的图形/图像文件,可以直接将该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资源文件夹中,供
以后使用。
7.网上下载
如果要使用网页上的图片,则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办法,也可以使用另存图片或者网页的
办法。
(三)音频素材的获取
1.利用软件录制
2.从其他文件中提取
现在很多音像资料、动画中都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声音文件,可以从中提取出来使用。
3.从网上下载
网络上搜索到的音频文件下载保存,供以后使用。
4.从专门的声音素材库中直接调取
(四)视频素材的获取
1.利用设备录制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录像机( DV )、数码相机等进行录制视频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上,供教学
使用。
2.从现有录像中转换
对于那些过去的模拟录像带上保存的录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
3.利用光盘中现有的视频素材
教学课件、VCD、DVD 等中的视频,也可以直接用相应的播放器播放。如果想将其转化为特定
的格式,则需要专业软件的处理。
4.从网上下载
(五)动画素材的获取
1.利用软件录制
2.从网上下载

3、如何快速便捷巧妙的使用搜索引擎

1.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
比较大的搜索引擎都支持使用逻辑词进行更复杂的搜索界定,常用的有:AND(和)、OR(或)、NOT(否,有些是AND NOT)及NEAR(两个单词的靠近程度),恰当应用它们可以使结果非常精确,另外,也可以使用括号将搜索词分别组合,如在http://www.liszt.con(Liszt)里:((music or jazz) and e) not ("bill morrissey" or indiana)。
**********************************************************
**********************************************************
2.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如果查找的是一个词组或多个汉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用双引号括起来,这样得到的结果最少、最精确。例如在搜索引擎的Search(查询)框中输入"search engine",这会比输入search engine得到更少、更好的结果。如果按上述方法查不到任何结果,可以去掉双引号试试。
**********************************************************
**********************************************************
3.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
很多搜索引擎都支持在搜索词前冠以加号(+)限定搜索结果中必须包含的词汇,用减号(-)限定搜索结果不能包含的词汇。
**********************************************************
**********************************************************
4.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比如:Dejanews(http://www.dejanews.com)是专用于USENET的搜索引擎,而Liszt(http://www.liszt.com)则是针对邮递列表、IRC等的搜索引擎。
**********************************************************
**********************************************************
5.逐步细化法
按照搜索引擎的分类一层一层地点击下去,这对一些关键字不太确定的资料查询十分有效。Yahoo把网上的各种资料归类整理,分得很细,有休闲与运动、娱乐、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很多类别,而且有每一大类的链接进入后分成很多小类,一层一层地进入链接,分类也就越来越细,离你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由于都是链接形式,所以使用起来又方便又简单,不用我多说了吧。
**********************************************************
**********************************************************
6.根据要求选择查询方法
如果需要快速找到一些相关性比较大的信息,可以使用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查找功能,如使用Yahoo(http://www.yahoo.com)。如果想得到某一方面比较系统的资源信息,可以使用目录一级一级地进行查找。如果要找的信息比较冷门,应该用比较大的全文搜索引擎查找,如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digital.com/)或Hotbot(http://www.hotbot.com/)。
**********************************************************
**********************************************************
7.注意细节
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时如果能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能增加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如许多搜索引擎都区分字母的大小写,因此,如果您正在搜索人名或地名等关键词,应该正确使用它们的大小写字母形式。
**********************************************************
**********************************************************
8.利用搜索引擎的特性进行查找
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一些专用的特性,应用它们可以使查询事半功倍,比如:若想知道某个新闻组上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章,可以在Dejanews的查找框中输入"~g 组名",例如"~g comp.lang.java.programmer"。
**********************************************************
**********************************************************
9.使用多元搜索引擎
多元搜索引擎是一种只需输入一次关键词就可以对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的搜索代理网站,如Searchspaniel(http://www.searchspaniel.com/)就可以同时对200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
**********************************************************
10.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开始提供更多的查询选项,利用这些选项人们可以轻松地构造比较复杂的搜索模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并且能更好地控制查询结果的显示。
**********************************************************
**********************************************************
11.尽可能将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的领域里
比如:在 Yahoo 中文网站中,你要查找的是与电脑相关的知识,那么你没有必要让搜索引擎在休闲与运动、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其他分类中查找。你可以进入“电脑与因特网”这一类,选中“检索此目录下的网站”。然后再开始搜索。
**********************************************************
**********************************************************
12.使用更特定的词汇
比如,不用“服装”,而用“西服”;不用“ flower ”而用“ rose ”。 但要尽可能删去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
**********************************************************
**********************************************************
13.指定关键词出现的字段
在关键词前加t:,搜索引擎将仅在网站名称中查询,即只显示在网站名称中包含关键字的网站。
在关键词前加u:,搜索引擎将仅在网址(URL)中查询。
**********************************************************
**********************************************************
14.限制查询范围
范围限制的能力越强,则越能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提供的范围限制类型大体有分类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网站类型范围以及其他特殊范围。一些搜索引擎,提供了许多特殊范围的限定,如域名后缀(com、gov、org等)、文件类型(文本、图形、声音等)。这些范围限制、实现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是通过在关键词前加特殊的字符,有些是通过下拉式菜单。
**********************************************************
**********************************************************
15.尽量少用空格
在输入汉字作关键词的时候,不要在汉字后追加不必要的空格,因为空格将被认作特殊操作符,其作用与AND一样。比如,你输入了这样的关键词“电 脑”,那么它不会被当作一个完整词“电脑”去查询,由于中间有空格,会被认为是需要查出所有同时包含“电”“脑”两个字的文档,这个范围就要比“电脑”作关键词的查询结果大多了,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本来的含义。
**********************************************************
**********************************************************
16.修改IE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
在IE4.0/IE5.0的工具栏上,点击“搜索”图标,IE就会调用缺省的搜索引擎Excite为你检索。要想改变缺省的搜索引擎,你必须改动Win98的注册表。IE4.0修改方法是:关闭IE,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在右侧窗格中双击“查找”,输入要改变的默认搜索引擎网址,例如把缺省搜索引擎改为google,此时就键入http://www.google.com/。
IE5.0/6.0修改方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Search],在右侧窗格中修改CustomizeSearch和SearchAssistant的内容,输入要改变的默认搜索引擎网址。
**********************************************************
**********************************************************
17.使用词组提速搜索
如果只给出一个单词进行搜索,那么将发现数以千计甚至以百万计的匹配网页。然而如果再加上一个单词,那么搜索结果会更加切题。在搜索时,给出两个关键词,并将两个词用AND(与逻辑)结合起来,或者在每个词前面加上加号,这种与逻辑技术大大地缩小了命中范围,从而加快了搜索。幸运的是,所有主要的搜索引擎都使用同样有语法。一个带引号的词组意味着只有完全匹配该词组(包括空格)的网页才是要搜索的网页。例如在搜索说明中,有“this exact phrase(这个确切词组)”这个词组,那么搜索引擎只搜索包含“this exact phrase(这个确切词组)”的网页。
**********************************************************
**********************************************************
18.如何运用词组选择
一般说来在网页搜索引擎中,用词组搜索来缩小范围从而找到搜索结果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运用词组搜索涉及到如何使用一个词组来表达某一具体问题。有时简单地输入一个问题作为词组就能奏效,尤其是在Altavista这个站点上,因为它采用了“Ask Jeeves”引擎技术,该技术就常见问题给出预置的答案。
在Altavista上输入“ Why is the sky blue(为什么天是蓝的)”,就会在“Ask Jeeves"部分找到答案,并给出若干网页回答这个问题。然而简单明了的提问方法只对一部分搜索奏效。其他词组也可以作为搜索条件,尤其这些词组中有一个词十分独特或者该词组是几个词独特的组合。试一试用人名、产品名、甚至是嵌入程序中的字符串去搜索。
**********************************************************
**********************************************************
19.巧妙利用错误信息
将全部或部分错误信息作为词组进行搜索。比如:当夏时制时间变化时,Netscape Navigator (浏览器)会产生一条错误信息,该信息包含词组“book marks have changed on disk(磁盘书签已变动)”。在google或HotBot站点上输入该词组,就会找到对该问题的解释以及如何处理。
**********************************************************
**********************************************************
20.最容易忽视的搜索方法
有时词组搜索太精确或者一个词组无法准确表达所需信息。那么可以直接到信息源,这种技术“简单得似乎不值一提”,但却很有效。根本不用搜索引擎,直接到提供某种信息组织的站点去。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公式“www.公司名.com”去猜测某一组织的站点。如果猜不中,那么到Yahoo去,或用搜索引擎。例如,要找Dell公司现有附件的说明书,直接去该站点www.dell.com,想知道Oracle公司有什么新闻,试一试www.oracle.com,然后再去新闻栏看一看。人们在搜索引擎中得到很多无用信息,却忘了试一试该方法。这种技术还可用于其他搜索目的,并不一定与公司有关。政府机构、职业协会、教育机构也可以提供很好的信息资源。有关人口统计请去www.census.gov,还能去www.acm.org看看最近的会议清单。
**********************************************************
**********************************************************
21.从页面上部或底部寻找作者姓名、组织机构名称或公司名称
如果是个人页面,那么是否有作者的简介,看看他的受教育程度、职位、所属单位等;如果是一个组织机构或公司,是否有详细的介绍页面,其历史怎样?发布这些信息的目的如何?这些个人或单位你是否听说过?是否是你所熟悉的?信誉是否良好?等这些都有助于让你判读出其页面内容的可信程度。
**********************************************************
**********************************************************
22.从URL上可以得到一些该网站的线索
比如:凡带“ ~ ”符号的大都是个人主页。从域名的后缀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大概的线索:
.e 是教育类网站,既可能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也可能是学生随意制作的主页。
.gov 或 .gov.cn 是政府网站,一般比较权威、可靠,不会随意发布不准确的信息。
.com 或 .com.cn 是商业网站,最常见。在介绍自己的产品时往往会夸大其辞,所以要注意“批判”性地接受。
.net 网络服务公司,为商业或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org 一般是非赢利性组织,其观点可能带有倾向性。
**********************************************************
**********************************************************
23.点到该站点的主页上,看一下该组织的相关资料
如果页面上没有其主页的链接,可以直接访问域名前部的地址,那往往就是该网站的首页。如: http://www.chinabyte.com/staticp ... r_schele/asp.html 这一大串网址,你只需要把地址中“/staticpages”以后的所有字母都删去,只留下 http://www.chinabyte.com,然后敲回车,往往就能看到该网址的首页。

4、自媒体怎么找素材

自媒体最难的就是找素材。
因为现在做自媒体的众多,你的素材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脱颖而出:
1、需要视频素材,因为视频素材最好进行加工创作,可以配音配文字,也可以做成图片加入到文章里面,有趣的还可以做成动图发微头条等等。
2、素材必须要新,衍生出来话题才可能成为热门,甚至成为爆款。
3、哪怕是二次创作,得来的素材也怕水印,或者去掉水印后的那种不舒服的痕迹。
我这里有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最新无水印视频,感兴趣的话可以互相交流。

5、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即自身拥有的,也可以说是有版权的,别人无法轻易获得的。一般包括个人的经历、个人的作品、个人的思考。

1.个人的经历

个人的经历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经历就是从事新媒体快7年了,这其中我做过生鲜电商、做过活动运营、做过广告文案,基于此产生的各种过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当类似的选题热点出现时,我就能够第一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济,至少能写一些复盘文。

无论你在哪一行,你接触的越多,从事的越丰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毕竟,我们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举个例子,有一年回农村过年,大家都懂的,过年一般会去附近的庙宇看看。

从免费领福袋到最后99元一顶的莲花灯,很多人都付钱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的付钱了呢?9.9的淘宝灯付了99,为什么还满脸开心呢?针对这个经历,我就写了一篇《农村套路深,他们是如何深谙用户心理,形成产品连线的》。

这就是个人经历,别人偷不走,很多时候,是你独有的!

2.个人的作品

个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可以是你几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摄的一分钟抖音……

只要是你原创的,并不一定是拥有多少受众,获得多少荣誉,只要是你自身产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纸、一幅画,都可以成为素材。

我自己有个公众号,但是不对外开放,只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关注,用来记录我所有的产出。

我写过“为什么插入微信的产品广告没有成交量”,“怎么让文章排得好看?关于微信编辑器的一点探讨”,“3小时涨粉近2万,我是怎么做微信公众号抢红包活动的”……

文章篇幅都不长,有时候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思考,还会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些都能成为现在的素材。

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一行每一年,热点话题也好,行业焦虑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种思想的变化,或者写作角度的变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这称之为迭代更新。

至于你的其他个人产品,比如一幅画,简单的你可以写你绘制时的心情;复杂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选择,构图的框架,与行业产生关联。

像做新媒体的,就可以从一幅画引出新媒体文章排版时的色系构造。

当然,我们也不用活的这么累,只是当你有需要时,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

为什么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为作品中总是会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给予你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3. 个人思考

我这里的个人思考并不是指传统的思维,而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随意性,不故意为之。

比如我看电视,每当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有时候是对剧情的改编,有时候会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真情实感很重要。

比如有时候我看妈妈那么辛苦,就会想为什么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时候觉得妈妈偏爱姐姐,乖的孩子总是受忽视,就会想,为什么人会有偏爱,我们对用户也会有偏爱吗?

这些想法并不是刻意产生的,大概是习惯成自然,我总会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慢慢变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内部的素材总有一些狭隘性,一个人的思考毕竟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搜罗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为四类:

社交类(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类(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信息类(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

线下类(书籍、头脑风暴)。

1.社交类

我们先来说说社交类,我们生活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养热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么,热点是什么,几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们最好给微博分一下组,这样的好处是,搜寻素材的时候能够提高效率。

然后多关注一下微博的热门话题,若是好几天持续上热搜,那么或许就能成为下一个热点。

像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特别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无声息,不过微博里的消息却熙熙攘攘,我就写了一篇《从长安十二时辰》,看IP营销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个热点,保证自己的输出。

不过对于微博,我觉得做民生类的新媒体可能收货会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时候,几乎一半的素材都来源于微博,哪里有消费矛盾,哪里有投诉侵权,哪里有路怒冲突……微博的时效性还是很强的。

另外,我们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关键词,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来。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们常用的素材来源地。

微信作为一款亲朋好友间的聊天工具,你与朋友的对话中,就可以获得很多素材。

像前阵子闺蜜像我推荐《魔道祖师》的广播剧,我第一次知道了猫耳FM这个二次元的APP,从而去了解了Z时代,写出了《比《陈情令》更火的,是Z时代下的耳朵经济!》不管文章有没有得到发表,至少是对素材的一次运用和总结。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个大宝藏,同行间的消息、朋友间的感悟,要知道,对于新媒体来说,朋友圈就相当于你的用户群,是你能直接沟通到的用户,他们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来源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经做出了规模,有些微商泯然众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想,拉开微商距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败了?为什么别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却一单都成交不了?

你看,这不就有很多可写的点了吗?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错过的,并不是说用抖音里的视频来直接作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内容。

不仅是新媒体,做活动的也可以经常从抖音上找到灵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机、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戏,受到了各家活动运营的青睐,我们公司搞的了水嘉年华活动里,就都用到了这些。

如果想写的话,说不定还能写类似“我是怎么从抖音挖到策划的创意点子的”,“抖音里都藏着哪些行业的宝藏”为题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无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变成我们的素材库不是吗?

2.社群类

社群类主要是指个性较强,标签明显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豆瓣、知乎、贴吧其实类型都差不多,只是标签不同而已,知乎相对于较专业,话题也较多;豆瓣偏向于小清新;贴吧的各种声音较多。

你可以根据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热点帖子里找灵感。

比如你登陆知乎首页,可以看到类似“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怎样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的话题,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你写文章的选题.

作为新媒体行业,有什么职场道理,职场黑话?作为运营者,怎么与用户建立平等互利关系,改变讨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其实我们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来说,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个,每天会定时关注一下群消息,毕竟这也是素材的来源地啊!

大家的观点也好,讨论的话题也好,只要你发现有亮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这都将成为你的素材。

比如前阵子,在一个群里,大家谈论35岁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篇,“新媒体人的35岁会是什么样”或者“35岁的新媒体人还活着吗”,你看,想要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是不是也不难呢?

3.信息类

信息类比较好理解,以主要获取信息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本地论坛网站、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等。

我个人经常看的除了微信公众号,就是今日头条,你会发现,如果现阶段流行什么,今日头条里的这类文章数量就会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热点的预测器吧。

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内容,从标题到内容到底部的互动留言,都是你可以获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腾讯网、搜狐、网易、一点资讯……这些新媒体,也是不可错过的素来来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体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罗的核心便捷点。

这些渠道,或许在获取灵感上有所欠缺,因为当这些渠道发文的时候,代表你已经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时候就注重记录和搜落,未雨绸缪总比临阵磨枪要好的多。

4.线下类

除了线上,线下类的渠道也不能错过,一般可见的就是书籍和头脑风暴。

像书籍,我经常会看一些专业上的书,你一旦看了一本书,至少你能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不是吗?像我前阵子看了《文案变现》,马上就写了一篇“如何让你的文案更值钱?读《文案变现》之感”。

我很赞同粥左罗老师说的,因为线上的渠道太公开太迅捷,所以书籍往往会成为我们彼此拉开距离的方式。像《影响力》、《引爆点》、《乌合之众》、《疯传》等书,里面的观点被各大作者引用,成为一篇文章的亮点。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不假。

线下还有一种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头脑风暴。

我还记得去年采访一个民宿的老板,聊天的时候说起如何引流的问题,讲到一个沉锚效应。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这次聊天,让我获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时候,顺便也开阔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见头脑风暴并非要在会议室一板一眼地畅所欲言,多接触人,听听别人的储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总结

列宾先生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从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找灵感,确定选题,搜罗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内部渠道:个人经历、个人作品、个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线下渠道

总而言之呢,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每天写点行业相关的小心得,虽然很难坚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后外部一些刺激你头脑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突然想到的选题题目,都可以写下来。

希望我的小经验,能够给“不知道写什么”的新媒体运营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6、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怎么找写作素材

对于自媒体来说,很多人已经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载体,能够很好的传递信息,快速打造自己的名气,那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行动呢?
其实不是很多人没有行动,而是很多人已经行动,最后的结果是,发现写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可以写了,经常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导致很多人没有办法长期输出价值。
对大部分人来说,写可能不是最大的难题,反而有好的写作素材,常常是自媒体人最为头痛的方式,这是一个共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很多正在做自媒体的人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不是什么特别难以克服的问题。
这个时候,真正决定谁最终能够坚持下去的是素材,这样就会导致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人没有找到寻找好素材的方法,自然就放弃了自媒体的运营。
另一波人坚持下来了,这波人也担心这个问题,不过他们不断地需找方法,每天仍然在坚持输出内容,那么自己实在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写为什么没有素材可以写。
有时候,变则通,一步步走着,慢慢就会发现很多方法。
我分享几种找素材的方法,供你在自媒体写作的时候,可以去借鉴。
第一,当你实在没什么可以写的时候,你可以去当地最大的图书馆,找到早些时候的书籍,然后阅读书籍,从书中提炼关键词,找到一些和你自己做自媒体的方向比较一致的素材,对这一素材进行创作。
有了一个、两个核心的观点,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围着这两个核心的观点,去百度、谷歌做市调,可以找到对应这个两个核心观点的故事,把这些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插入文中,把所有的都串联起来就好了,基本上一篇文章就搞定了。
第二,你可以直接去找与你的自媒体定位相近的自媒体大咖,直接去阅读他所有的文章,把其中很多你认为自己可以写好的观点给摘录出来,这样就把这些观点可以作为你以后写作的素材,不能直接把他的内容复制粘贴,这就没有价值了。
当你找到这些观点之后,你需要用自己的大脑进行二次加工,深度润色。没有想关故事和其他素材,然后在通过百度,直接通过关键词去搜索,就能找到很多素材,用观点+素材就可以开始操作写文章了,其中可以放入一部分自己的观点,让你自己的思想融入文章之中,其实很多大咖刚刚开始何尝又不是这样去创作的呢。
第三,你还可以去找到把与自己所做的主题相关的视频和音频内容找到,然后通过软件进行转换成文字,找出其中核心的观点,优质的故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当你没有素材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调用这些素材库,只需要把素材+观点进行整合,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二次加工,而且你学习的东西多了,你写作水平自然也会上升,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的是,你需要不断的写,不断输入内容,再通过文章形式输出内容,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自然就不会缺乏素材。
第四,你每次出去的时候,你需要细心留意身边所观察到一切有价值的信息,不乏也可以去关注广告,很多有价值的广告里面包含了很多写作的素材,时刻注意观察,把你的看到的、听到的这些内容,是否适合放到文章里,这就是所谓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五,对于英语比较好的自媒体玩家,你可以直接把很多国外的内容翻译,然后同样利用自己的观点,加上国内的素材,进行润色成一篇文章,这个方式非常好,即使你把其中很多篇幅摘录过来,很多网站也很难去判断是不是原创。
这个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是对于很多来说,英语可能是一个门槛,很多人可能学习过英语,但基本上都是考试英语,脱离了考试,基本上就不会考虑用英语。
所以,这个方式对很多人来说,反而是一种门槛,这样就不要勉强自己了。好好的去实践前面的四种方式就很好了,这就是一种好习惯。
第六,当你选择一定行业之后,你决定在这个行业的里做自媒体,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访谈录的形式也可以,你仅仅只是做了一个传递者,访谈的对象本身就会自带内容,自带素材。
直接去访谈你行业的大咖、小咖们,让他们通过你的媒体讲出他们的故事,这样素材、内容、观点什么都有了,你只是做了一个简单整理者,不过传播出去之后,你就收获了粉丝,这是不用质疑的。
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各个电视台的财经访谈、央视的对话节目、开讲啦、真人秀、基本上都是有人来创造故事、内容,媒体本身是不生产内容的。

7、怎样获取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素材,大致可以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声音)、视频、动画等几种主要形式。
一 文本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文本素材通常以文件文本保存,常见格式有: txt文件、doc文件、rtf文件、wps文件和 pdf文件等。
文件的输入通常使用键盘,也可手写输入等。
通常文本素材来源于所学的教材与资料、网站等。
一般情况下,网页文本内容可以选择直接复制下来,或者直接保存为网页文件或者文本文件。
特殊字体或艺术字可以用抓图工具抓取后进行图片化处理后再使用。
二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图形图像素材的格式一般为: .jpg、.bmp、.gif、.tiff、.png等,目前采集图形图像素材的方法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
1.屏幕捕捉或屏幕硬拷贝
利用 HYPERSNAP或者 Snagit等屏幕截取软件,可以捕捉当前屏幕上显示的任何内容。也可以使用 Windows提供的 ALT+PRINTSCREEN,直接将当前活动窗口显示的画面置入剪贴板中。
2.扫描输入
这是一种常用的图像采集方法。如果我们希望把教材或其他书籍中的一些插图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通过彩色扫描仪将图扫描转换成计算机数字图像文件,对这些图像文件,还要使用 Photoshop进行一些诸如颜色、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幅面大小等方面的调整,以弥补扫描时留下的缺陷。
3.使用数码相机
随着数码照相机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图像采集手段,数字照相机拍摄下来的图像是数字图像,它被保存到照相机的内存储器芯片中,然后通过计算机的通讯接口将数据传送到多媒体计算机上,再在计算机中使用 Photoshop、 isee等软件进行处理之后应用到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软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制作出实际物体例如旅游景点、实验仪器器具、人物等的数字图像,然后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
4.视频帧捕捉
利用超级解霸、金山影霸等视频播放软件,可以将屏幕上显示的视频图像进行单帧捕捉,变成静止的图形存储起来。(链接到豪杰解霸截屏页面)如果电脑已装有图像捕捉卡,我们可以利用它采集视频图像的某一帧而得到数字图像,这种方法常用在当需要把其他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截取出来用在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软件中。这种方法简单灵活,但产生的图像质量一般难以与扫描质量相比。
5.光盘采集
目前很多公司、出版社制作了大量的分类图像素材库光盘,例如,各种植物图片库、动物图片库、办公用品图片库等,光盘中的图片清晰度高、制作精良,而且同一幅图还以多种格式存储,这些光盘可以在书店等处买到,从素材库光盘中选择所需要的图像是一条捷径。
6.网上下载或网上图片库
网络中提供了各种各样非常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图像资源。对于网页上的图像,我们可以通过把鼠标放在所需的图片上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另存图片选项把网页上的图片下载存储在本地机中使用;而对于有些提供了素材库的网站,都提供了图片下载工具我们便可以直接把素材库中的图像素材下载到本地机中使用。
7.使用专门的图形图像制作工具
对于那些我们确实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图形素材,就不得不使用绘图软件来制作。常用的有 FreeHand、Illustrator、 Careldraw等,这些软件中都提供了强大的绘制图形的工具、着色工具、特效功能(滤镜)等,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制作出我们所需要的图像。
三 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课件中的音频,一般为背景音乐和效果音乐,其格式多为 WAV、SWA、MIDI、MP3、CD等几种形式。
音频的获取途径,一是素材光盘;二是资源库;三是网上查找;四是从 CD、VCD中获取;五是从现有的录音带中获取;六是从课件中获取。
对于音频的处理,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实用的操作方法:(1)用系统自带的录音机编辑声音文件;(2)用超级解霸软件的超级音频解霸编辑声音文件;(3)用其他的音频转换软件编辑声音文件。
四 视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视频素材的格式一般为: .wmv、.avi、.mpg、.rm、.flv等。
视频素材的获取主要是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及录像片、 VCD、DVD片中获取,从网上也能找到视频文件。资源库、电子书籍中的视频资料可以直接调用,课件中的视频文件一般也放在 exe文件之外,不会和 exe打包在一起,也可直接调用。录像片中的资料可用采集卡进行采集,若无此设备,可在 VCD制作店进行加工,把录像资料转变为 MPGE格式或 AVI格式,刻录后进行使用。 VCD可直接用超级解霸处理,但要注意, DVD格式(MPGE4)在 Authorware中无法直接使用,要安装 MPGE4转换软件,转换格式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总之,素材的收集与处理,要运用多个软件多种形式。其软件与方法,不一定非用哪个不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环境来决定如何处理,以求用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8、做新媒体如何找到好材料?

现在新媒体做原创是趋势,现在各大平台都在鼓励原创,打击搬运。

大多数人创作不了原创优质内容,基本都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即便文笔再好,也无从写起。

找素材的话,有几种方式可以参考一下:

通过百度风云榜

通过微博热搜

通过抖音热搜

多与粉丝互动(在发布自己原创视频之后,可以多与一些用户粉丝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将这些整理归纳下来,作为下次分享的素材)

通过阅读行业专业书籍

自己的心得感悟

做新媒体最主要的是自己去寻找资源热点,自己要有所创新,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9、如何搜索自己想要的素材?

素材好的是不放出免费的,如果你自己真的想玩创意就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素材。我也是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每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来制作。不用在去网上搜来搜去了。学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10、如何搜集新闻素材?

采访,是记者挖掘、捕捉新闻素材,触发新闻灵感的必要途径,也是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而要想拿出价值较高、不同凡响的新闻作品,除记者自身必须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外,关键还在于采访必须深入。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试图将采访实践中的体会和实践作一番探讨,愿以浅见请教同仁。

新闻是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实报道。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客观地进行采访,完整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深入采访有它独特的优点。

一、 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指不拘一格、自由灵活、深入采访方式的多元化。在深入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可根据采访内容和需要,自由选择采访角度和方法,或先听、或先问、或先看,多途径、多方式获得特殊新闻材料。

二、 真实性

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进行深层采访,才有可能获取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新闻素材,有效避免和克服失实报道。

三、 典型性

深入采访可以使记者广交朋友,扩大新闻信息渠道,达到开阔视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鲜活生动典型的重要新闻。

四、 及时性

直接深入实际进行采访,可以以快取胜,从中及时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克服“绕弯子、兜圈子”的弊端,从而通过快速高效的途径,及时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媒体受众读者。综合上述几点,深入采访确有着一般采访无可比拟的优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采访深入呢?

首先要一竿子插到底。一般讲,采访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指派式;邀请式;由头式。除此之外一般以记者自行选择采访对象为主。采访就好比到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寻找宝藏一样,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鲜感人和有价值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好,新闻采访就象拿筷挑面条,沉到底,靠边挤,慢慢提。不论广播记者也好,还是电视、报刊记者也好,一个最终目的都是要拿到好新闻,获取好素材,让听众、观众、读者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从而明白事理。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多途径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层次挖掘,去发现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最生动、最有趣的新闻事件。搜集新闻素材就像奸商一样贪得无厌,角度选择就像税吏百般挑剔,独辟蹊径,洞幽显微,溯本求源,力争做到采访面广,选择性强,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新闻素材,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鲜活有趣、生动感人,吸引受众读者。

其次,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正确运用观察是采访中深挖新闻内涵的有效途径。有时我们要采访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单位,或者几件事、几个人、几个单位的基本材料已经很具体了,这是不是就算深入了呢?我看也未必。观众、听众、读者要全面准确地了解事物真相,观察则是记者采访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感性实践到理性认识,从量变到质变,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认识深化要有一个过程,而问题的发生发展却常常带有偶然性。记者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语言、行动及周围环境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可以充实记者的采访内容,促使记者去思考,而且还可以透过某一现象,发现挖掘深层次最本质的东西,从而写出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新闻。如果不深入观察了解,偏听偏信,可能就会出现虚假新闻,误导听众、观众和读者。记者要敢于冲破表面现象,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细心研究,反复思考,力求看得真切,听得仔细,虚心倾听多方面的不同意见,自觉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免发生失实报道。

第三,要做到宏观采访与微观采访相结合。要达到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就要正确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采访方法。“由此及彼”是通过事物外部联系,在比较中探寻事物内部规律,这里是指联想性;“由表及里”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在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这里是指思考的深入性。有人说,采访在问、听、看、访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全面的宏观采访,就算深入了。依笔者之见,这只能算进行了一半的采访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宏观采访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意识、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微观采访,进一步增强采访工作的彻底性和完整性。从而使采访到的素材更具体、更完善、更典型、更生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注重全方位进行调查研究,不当“采访长官”,不当“天外来客”,勇于同被采访对象交朋友,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宏观看微观,从宏观中着手,在微观中探寻,最终使采访活动达到宏观与微观相得益彰、辨证统一。

第四,要勤于动脑,注重思考。“新”是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深层思考,则是获取好新闻的前提条件。深层采访时,搜集新闻要抓住一个“新”字,着眼一个“深”字,既要广泛收集了解各种新闻素材,又要勤于动脑,在思考中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有人说,记者采访就像蜜蜂酿蜜般辛勤繁忙。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必须经常不断地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吃得万般苦,方得甘甜果。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克服呆板教条的采访模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琢磨,勤于思考,有分析、有思考。手头采访的素材多了,家底厚实,用时信手拈来,好中选优,优中选最,从而使采访到的新闻掷地有声,呼之欲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想拿出好新闻,好作品,就要有求实的态度,吃苦的精神,辨证的观点,正确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力求看得仔细,听得认真,采得准确,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采访

与如何巧用搜索获取新媒体创作素材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