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时代背景研究

新媒体时代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8:27:41

1、中国新媒体网的时代背景

“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个电子世界的“圣人”是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他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在今天一步步成为现实:新媒体技术带给人类社会太多的变化。
互联网作为目前新媒体的主流力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DavidClark曾经写道:“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邮件、网络社区等等已经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延伸出的网络文化、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人文科学的发展也在证明着“自然科学的一小步,人文科学的一大步”。
因而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行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的新媒体行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理论、概念、媒体形式纷繁复杂,中国新媒体网作为中国首家新媒体行业门户,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为新媒体从业者以及相关人员提供最权威、最及时的新媒体行业资讯信息,提供最便捷的新媒体行业学习交流的平台等服务,来最终促进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2、柴静 穹顶之下为什么没有了

因为《穹顶之下》被禁播了,主要原因如下:

1、柴静的《穹顶之下》体量太过强大,全网投放的效果换来了至少2亿次的点击量,这还不算相互转发和口口传播的数量,群众基础太过强大,全面拿掉已经不现实,也只能用“软禁”来保证,让其变细、变小。

2、《穹顶之下》触碰的是所谓的社会“负面问题”,让一个负面问题始终占据舆论阵地并持续发酵,这完全不符合让和风细雨的感动中国的故事占据舞台的主流思维,受“软禁”自然在情理之中。

(2)新媒体时代背景研究扩展资料

《穹顶之下》拍摄背景

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也是柴静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纪录片中,柴静披露了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她称在自己怀孕期间,女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而她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

“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

与新媒体时代背景研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