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发布时间:2020-10-30 15:48:03

1、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交互性(互动性)核心特点
超文本型(多媒体)
即时性
数字化
信息量大。

2、新媒体的含义是什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区别如下: 1、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新环境下的悖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2、在工业社会,大众媒介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现在的新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产生了悖论: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囊括更多的受众,媒体只能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受众,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必将有不可以自身解决的悖论。在中国,传者很少消失或减少,信息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3、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传者中心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

3、《新媒体传播》课程讲什么内容?

《新媒体传播》是传播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新媒体传播的理论与应用,分别探讨了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发展、类型,宏观管理、微观经营、网民特征、移动新媒体传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4、什么是媒体传播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
1、电视;
2、广播;
3、报纸;
4、网站;
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
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
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
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
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4、5属于新媒体范畴。
但是,就其重要性、适宜性、有效性而言,广播的今天就是电视的明天。电视正逐步沦为“第二媒体”,而互联网正在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虽然电视的广告收入一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联网、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以及变革后的平面媒体所瓜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平面媒体已经涵概了报刊、杂志、画册、信封、挂历、立体广告牌、霓虹灯、空飘、LED看板、灯箱、户外电视墙等等广告宣传平台;电波媒体也已经涵概了广播、电视等广告宣传平台。

5、新媒体传播的概括及其利弊

新媒体好像主要是网络传媒、新闻电视传媒,等等吧。
利嘛,大家都有感触的。在这个信息发展的社会,网络的普及。让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可以有好多只是可以得到拓宽的。像新闻电视传媒,我们可以坐在家里走遍全世界,领略各国各地的风俗习惯。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专注到世界各国的情况,和一些国情等等。也增强了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像一些广告的播出。可以让我们对一些产品的有点好处进行了解。当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销售的增长。
弊吧。像网络。我们们都说网络是双刃剑。里面的东西一哄而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来不及看清她的好坏,或者说对我们是否真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们在浪费精力。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确使用电脑,用于玩游戏甚至沉迷。

6、什么是 新媒体传播艺术?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传统的四大媒体.

新媒体
我们新媒体专业出去到底能为新媒体领域做点什么?记得我毕业的时候对什么叫富媒体、什么叫流媒体都不清楚,把banner意思混成一团。记得毕业那年去美院看新媒体毕业展,有这么个共识:“他们搞的是装置艺术,只要有钱我们这些人也能搞,也能玩”。真不知道美院老师听了这个共识会不会气吐血。我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美院的新媒体我理解成装置新媒体,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让用户参与到装置新媒体,宣传产品成果。而我们学校搞的是网络新媒体,借助网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搭建流畅的网络平台。我们跟美院有个共同的特点,数字性,互动性,个人性,我理解为都是数字互动新媒体。

新媒体是:用户能自主选择内容、传播者和用户形成对等交流、同时无数用户也可以进行对应交流的媒体。艾,太概念了,还是简单点,来自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具有互动性、数字化、个人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本质,互动是表现形式,个人化则是一种延展。

互动性。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积极”。分众不请自入的广告形式,当然被排除在新媒体之外。互动性使得在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不仅有大众传播的性质,还有人际传播的特征。
数字化。在题为“新媒体的新字,便是霸权,前无古人的霸权”的日志中,我讨论过这个维度。数字化的内容,使得内容本身得以更广阔地实现“范围经济”,即以很多种不同形式呈现。
个人化。传统媒体,在面对每个受者之时,都是一样的。比如,同一台节目,或者,同一张报纸。但是,新媒体不然。同样一个域名的网站,用户面对的界面和内容可能不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用户定制;二是传者(也就是网站)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通过类似cookies技术,给予不同的内容呈现。这两个原因其实根子上,还是受者与传者互动的结果。试想从来没有留下阅读痕迹的用户,怎么会被网站判断出他希望读什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认为:一、新媒体并非就是新出现的媒体(通常大家将互联网和手机称为第四、第五媒体。按照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时间这样的排序法去划分新旧媒体显然太粗放了),二、新媒体并非就是新技术支撑的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显然不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互动
工作中,在一起讨论创意时,经常会有人说:“艾,你这个想法不错,就是缺少互动,没有一个鼠标动作让用户去玩”。有资深广告人聊天时竟然说:“游戏不是互动,他就不过是在玩个游戏嘛”。完蛋,我个人认为很多大小公司都存在这个现象,被互动表面意思迷惑了。
所谓的互动:就是双方互相的动起来。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关键词是“相互作用(reciprocity——A reciprocal condition or relationship.)”。而不是简单理解成一定要让鼠标在这么个显示屏幕上画朵花,画个鸡蛋后画面出现什么样子的效果。对于做什么样性质的网络广告,应该有的放矢,比如鼠标感应,拖、拉、触一些动作引起用户兴趣;比如视觉冲击震撼用户;比如画面表现形式,涂鸦,插画等等;这些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参与到整个互动过程中来。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互动营销重要的部分。我敢肯定:不管做什么设计,有什么创意,本质在于以人为中心,这是真理。互动的双方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他们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尤其强调,双方都采取一种共同的行为。
公司互动培训会上:演讲人shon把互动归纳为Design+Technology,我很赞同,因为设计已经包括用户使用性
互动广告的本质 :互动广告作为一种广告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内容主题、受众、时间、媒介或载体。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互动广告。互动广告作为一种广告手段是符合人类的自然沟通行为的一种双向沟通理念。它区别于传统的广告方式。互动形式是互动广告作品的灵魂。
广告圈内有这么种说法:三流的让人们对表现形式表示夸奖;二流的让用户对其创意和策略印象深刻;最成功的则让目标群付诸行动,而忽略创意和策略本身。那么最好的广告当然就必须运用互动营销来实现。

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是指:企业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产品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互动营销的实质就是: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切实实现商品的实用性。
互动营销的表现方式:目前的主要有付费搜索广告、手机短信营销、广告网络营销、博客广告和电子邮件市场营销等,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营销人员和目标客户之间的互动。
精准的互动营销:通过《Marketing Test》营销测试系统及大型个性数据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精准衡量和分析,实施精准定位。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树立起企业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培养和建立稳定的忠实顾客群,从而达到一对一传播沟通的终极目标,即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转化为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和无限客户增殖;“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裂变式客户增殖效果,使企业低成本扩张成为可能。

7、华南理工大学的传播学怎样啊?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术研究型,学制三年。本硕士点按一级学科招收研究生,分设五个招生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品牌传播、跨文化传播。其特点如下
1、新闻理论与实务本研究方向横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领域,兼具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特色,包含着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和编辑出版三个“模块”。本研究方向力求突破传统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的桎梏,着眼于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理论研究的深广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方向涉及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和跨媒体编辑出版等诸多领域,并与新闻出版界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南方传媒研究所、编辑出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大学城工作室等为本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本研究方向力求把传统大众传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与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介形态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予以考察,聚焦于四个相互紧密关联的重点领域:数字影像、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出版,涉及诸如传播形态、传播效果、内容生产和营销及其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交叉影响的诸多课题,体现了强烈的跨学科特征。2006年,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软件学院合作招收“新媒体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并于2011成功承办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本院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苹果编辑实验室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影视传播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电视节目制作与管理、影视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研究范围涉及电视、电影、纪录片、微电影、数字短片等。该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拥有华南理工大学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AVID品尼高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录制演播室、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含卫星电视接收实验室)等,并与南方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东莞广播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4、 品牌传播本研究方向以传播学为基础,融入管理学、营销学与广告学理论,形成了“传播学与管理学交叉,创意策划与营销实务相融”的跨学科交叉和应用性强的特色。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密切跟踪业界实时发展动态,尤其关注“传播”对于品牌价值的建构及其对品牌的塑造、管理与维护的专门化研究,彰显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个性化优势。目前拥有校级品牌研究所,自主建设广告摄影实验室、平面广告实验室及sense创意工作室。数字互动创意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将成为本研究方向新的亮点。
5、 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把文化研究延伸到人际沟通、组织沟通、公共传播、国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等领域,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内涵丰富、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包括文化认知与价值观、文化与语言、文化认同、跨文化适应、跨文化训练、跨文化教育、跨文化关系、跨文化谈判与冲突解决、跨文化商业互动以及跨文化媒体等。该研究方向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建,毕业生可以从事与跨文化传播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或研究,为国家培养跨文化的国际沟通人才。更加情况可以访问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站http://www.scut.e.cn/communication/

8、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

1、交互性较强: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

2、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

3、资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联网上,例如百度文库、优酷视频是一种不限地域、行业、年龄等的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互联网资源。

4、超文本、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新媒体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与超链接则使得网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

5、个性化与主动性较强:网民可以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极强。

6、虚拟社群化:网络社交是继网络兴起后发展起来的,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化信息的传播环境,使用的用户构成了虚拟的社群。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8)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扩展资料: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

9、华南理工大学的传播学三个方向都有哪些特点?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术研究型,学制三年。本硕士点按一级学科招收研究生,分设五个招生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品牌传播、跨文化传播。其特点如下
1、新闻理论与实务
本研究方向横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领域,兼具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特色,包含着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和编辑出版三个“模块”。本研究方向力求突破传统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的桎梏,着眼于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理论研究的深广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方向涉及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和跨媒体编辑出版等诸多领域,并与新闻出版界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南方传媒研究所、编辑出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大学城工作室等为本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
本研究方向力求把传统大众传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与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介形态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予以考察,聚焦于四个相互紧密关联的重点领域:数字影像、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出版,涉及诸如传播形态、传播效果、内容生产和营销及其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交叉影响的诸多课题,体现了强烈的跨学科特征。2006年,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软件学院合作招收“新媒体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并于2011成功承办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本院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苹果编辑实验室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影视传播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电视节目制作与管理、影视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研究范围涉及电视、电影、纪录片、微电影、数字短片等。该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拥有华南理工大学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AVID品尼高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录制演播室、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含卫星电视接收实验室)等,并与南方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东莞广播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4、 品牌传播
本研究方向以传播学为基础,融入管理学、营销学与广告学理论,形成了“传播学与管理学交叉,创意策划与营销实务相融”的跨学科交叉和应用性强的特色。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密切跟踪业界实时发展动态,尤其关注“传播”对于品牌价值的建构及其对品牌的塑造、管理与维护的专门化研究,彰显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个性化优势。目前拥有校级品牌研究所,自主建设广告摄影实验室、平面广告实验室及sense创意工作室。数字互动创意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将成为本研究方向新的亮点。

5、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把文化研究延伸到人际沟通、组织沟通、公共传播、国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等领域,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内涵丰富、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包括文化认知与价值观、文化与语言、文化认同、跨文化适应、跨文化训练、跨文化教育、跨文化关系、跨文化谈判与冲突解决、跨文化商业互动以及跨文化媒体等。该研究方向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建,毕业生可以从事与跨文化传播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或研究,为国家培养跨文化的国际沟通人才。
更加情况可以访问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站http://www.scut.e.cn/communication/

与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