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一篇新闻稿
最近因为业务需求,要写一些通讯稿,整理了一些写通讯稿的方法。供从事新媒体新闻类的小编们参考。
写新闻稿,有几个点特别重要。
一是客观中立。里面不要出现我们你们这样的字样。因为通讯稿是一种新闻报导,你是完全站在第三方中立的角度去写的,就是和你本人没有关系。
二是辞措严谨。主人公讲的话一定要搞清楚他们的原意,模棱两可的东西不要往上面写。还有就是语言要官方,你看新闻联播,他在播一个新闻的时候,什么时候有感情色彩?官方就是听着要客观。你可以描述场下观众的反应。但是不能写他们的心理活动,因为你不是别人,不是写小说,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的心理活动。
三是要保留的一定是主体本来的意思。一句话,如果脱离了当时的情境,意思就改变了,你就不能引用这句话。
四是关于事件通讯中的事例选取。比如说,我之前帮一个客户写通讯稿,她人生经历非常坎坷。你选的时候不能东一个西一个,你这些例子要有一个主题。比如说,摆过地摊,发过传单。负债35万,走出大学校园。还有后面半年全国60个城市,1万个加盟商,包括月子里还在开会,离开福州前往深圳。从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这些例子它是一串。叫创业艰难主题。
这个老师她非常爱学习,而且不惜花费重金学习。比如花了多少钱去跟董明珠学习,花了多少钱见小布什。还有去见乐嘉老师去见李开复,去参加时尚芭莎。这些才是一串,是一个系列。叫做不惜重金教育投资主题。
还比如说当她说自己的梦想时候被男朋友打击,亲戚对他父母说她没有未来。但是她用一年时间考上了大学,她开lady boss的时候,别人说中国那么多的培训机构,凭什么是你?这些东西算一串。叫周围不理解主题。
写事件通讯的时候,你不能东一个例子西一个例子,然后哪个都没有讲清楚。
2、如何提高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应对媒体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很多时候,媒体上之所以会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为接受采访的单位缺乏应对媒体的规范程序和常设的新闻发言人。在每一个单位常设“新闻发言人”,专司接受媒体采访,遇到采访时,由新闻发言人专人负责,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接受采访的领导干部“答非所问”或“语出惊人”,为本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也可以使其他职工的日常工作尽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除此之外,将应对媒体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可以有效形成单位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和友好合作关系。应对媒体,应排除对媒体的畏惧、抵触、消极回避心态,而要主动寻求与媒体接触和沟通,主动去与媒体打交道。具体而言,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举行重大活动前召开新闻吹风会,发生重大事件后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定期召开媒体记者见面会,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新闻,与新闻媒体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机制等等。通过与媒体的互通有无、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本单位与新闻媒体“双赢”的局面。
二、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选定的新闻发言人,应具有较为出色的形象、气质和口才,具备一定的沟通、演讲、交际能力,头脑清晰,应对媒体时,明白说什么、说到哪、怎么说。除此之外,新闻发言人还应充分掌握本单位人事、工作和业务等各方面情况,在与媒体见面时能做到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侃侃而谈,让单位与媒体间的接触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闻发言人还应知悉一些新闻媒体的工作规律和相关情况,懂得如何与媒体合作,如何通过媒体,宣传本单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绩,消除不利于本单位的负面影响,为单位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公众解惑答疑。
三、加强舆情研判,建立应答预案
在自身素质过硬条件下,作为新闻发言人,应预先设想好媒体采访中可能问及哪些方面的哪些问题,自己应该如何作答。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多关注社会舆论走向与本单位、本系统之间的交集,做好舆情研判。新闻发言人惟有将自己与媒体和社会舆情合而为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合理引导媒体,掌握主动发言权
在应对媒体过程中,新闻发言人既应具备不卑不亢的态度、亲合友善的语态,也需要适当掌握采访主动权,从而合理引导媒体,通过自身“气场”,使新闻媒体对本单位产生良好印象,继而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间接掌握媒体提问与报道的走向。在实际操作中做到这一点难度往往较大,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在长期实践中去揣摩和总结,掌握好接受采访的“度”,在应对媒体中做到“轻松与严肃相结合,亲和与庄重相统一,权威而不恃威,霸气而不霸道”。
五、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媒体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态度决定结果,细节影响成败。作为同媒体打交道的新闻发言人,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媒体。在采访中避重就轻、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顾左右而言他,都会引起媒体记者的反感,并最终影响到本单位在社会舆论中的公众形象。在允许的范围内,新闻发言人应尽可能为媒体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以事实的真相驱逐虚妄的谣传。刻意的遮遮掩掩,只会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荡的事实和数据,反而会使无中生有的谣言不攻自破。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应该领会、懂得并善用这一点。
六、理性应对敏感问题,尊重媒体、记者
在采访过程中,尤其是发生新闻性较强的重大事件后,难免会遇到一些媒体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新闻发言人应理性应对、审慎回答,决不能因个人情绪或情感好恶等原因,对媒体耍态度、发脾气、出言不逊、当众失态,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绪,说过头话、出格话、撒气话、伤人话。新闻发言人需掌握情绪控制与调节的方法,在遇到敏感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理性作答,有效调节气氛,使难题迎刃而解。
七、重视网络因素,学会与新兴网络媒体打交道
随着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兴起,如何与新兴网络媒体打交道,也应列入各单位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日程。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影响力大、受众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如何应对网络媒体,既需认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网络媒体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应对它们的方式方法也应不断与时俱进。在现阶段,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使自身融入网络媒体,成为其中一员。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细节,避免卷入网络事件,成为网络舆论焦点。最后,我们还应具备网络纠错意识,掌握网络纠错方法,当自身卷入网络事件时,要及时纠错,尽早辟谣,杜绝事态进一步扩散。
提升应对媒体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看到,媒体采访和网络舆论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和媒体配合得好时,它会把我们的成绩加以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和“正能量”。反之,如果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不懂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通过媒体就会产生和传播负面信息和“负能量”。面对舆论监督,我们应该持欢迎态度,正确对待和接受媒体的赞誉和批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与媒体坦诚相待,用“正能量”换取“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使媒体成为帮助我们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才能在与媒体的互动、互助中共同进步、成长。
3、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新媒体运营涉及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三个目的拉新、留存、促活。新媒体运营,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运营的渠道是在新媒体上,像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渠道,让内容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出去。
刚工作时,做过一段时间的微信运营,也属于新媒体运营,具体说一下当时每天的工作。
4、网易新闻等互联网新媒体是不是没有采访权?
网易只是一个平台的,没有采访权的哟,他们只是把网上的新闻采集到他们的平台
5、新技术为新闻采访开辟了哪些新空间?
从本质上讲,技术设备的更新是推动媒体“传播变革”的主要动力,对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各主流媒体认识到若想呈现出更加精品化的新闻,创新技术手段尤为关键,这种认识无疑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赢得新的机遇。
1 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
1.1 内容注重以多元化取胜,化繁为简
传统媒体报道存在流程繁杂且滞后性的缺漏,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将信息的体积进行压缩达到最小化,并且在不影响其质量的同时转换成“0”“1”的字符样式进行储存,其可操作性、利用率都大大提高;
1.2 媒介融合趋于常态,传播载体不断创新
许多媒体利用传统纸媒自身的优势来获取读者的信任,初步赢得关注度,然后借助手机的普及化以此作为传播的载体,既拓宽了信息的流通渠道,增加了受众的阅读量,又提升互动功能,除了新旧媒体的简单相加,如人民日报推出门户网站、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打造出专属的网络媒体平台,从相加走向相融,媒体之间的介质壁垒逐渐被打破。
1.3 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流程“去中心化”
新媒体技术传播打破的不仅是媒体间的壁垒,也包括内容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隔膜,“去中心化”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新闻机构与媒体受众思想意识。
2 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瓶颈
2.1 新媒体技术有待提高
对于在新闻报道领域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各类新媒体技术而言,虽然在报道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有着无限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但也面临这一些发展瓶颈,譬如在技术方面,常常面临着新闻报道中新媒体复杂的技术处理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之间的矛盾,还有因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用户体验的漏洞。
2.2 对新闻信息背后事实造成威胁
像VR这类的新媒体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其本身的虚拟性就会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阻碍。
2.3 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不足
3 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发挥现有优势力量,打破技术瓶颈
3.2 加快技术完善,提升受众体验
3.3 避免“技术狂欢”,加强内容深度
3.4 严格内容把关,维护新闻真实性
智媒时代逐渐向人类走来,技术的变革模糊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界限,各种机器或智能物体都可能迎来智媒化,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等都成为智媒时代的显著特点,内容与技术的结合必定对当前乃至于未来整个传媒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