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关于敌后抗战的短视频

关于敌后抗战的短视频

发布时间:2020-10-29 11:14:38

1、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观后感

1939年,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断地把国内的枪炮运往中国,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打击日本鬼子,中国共产党便决定在微山湖地区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一场以洪队长为首的铁道游击队----飞虎队与日本鬼子在铁路线上打响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游击队经常活跃在铁路线上,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只要一发现鬼子的火车,游击队员们便飞快地跳上火车,打开车门,把敌人的***弹药、粮食等统统扔下火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下火车,而埋伏在铁路周围的战士们迅速地把武器和供应物质运回根据地。这些使得鬼子小队长暴跳如雷。
影片中的一个片断让人看了真佩服游击队员们的机敏大胆。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惑鬼子。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乘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身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最后,让疾驶的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地碰撞在一起,给日本鬼子以沉重地打击。当看到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们禁不住拍手叫好。游击队还积极配合大部队,机智灵活地和敌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他们不是让敌人的火车相撞,就是使火车脱轨,要不就炸毁铁轨,使火车无法行驶。所有这些让鬼子们一时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当影片结尾出现了日本鬼子无条件地投降画面时,同学们禁不住欢呼起来。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打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从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祖国,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2、抗日战争中,敌后抗战的最后政权形式是什么

"三三制”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不但积版极倡导和推动建立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将之付诸于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

3、档案伟大的敌后抗战(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4、请谈一下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及敌后抗战路线的正确性。

坚决性,中流砥柱,挡住敌人大兵团其实是国军,台儿庄大战据说只消灭了日军一个车队
主要是在思想上站在人民这边,督促国军抵抗

5、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一条线北向南战线依次是?

根据地都是小来片状分布的,不是线自状分布的

敌后——(最东北方向)冀热辽--冀东--晋察冀--察南(内蒙古大青山区)--晋冀豫--冀鲁豫--山东--晋西北--豫皖苏--苏南(茅山地区)--中原(鄂豫边)--东江(广东)--琼崖(海南岛)

非敌后——陕甘宁

6、坚持敌后抗日战争有那些必要性和可能性

谈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总有人觉得不如大会战来得宏伟壮观,有人甚至以此为由质疑敌后抗战的贡献。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根源在于,用片面的眼光来衡量我党领导的具有独创性的游击战争,就不可能得出公正的结论。

以游击战作为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我们党综合考虑了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形势和敌我友力量对比等各方面因素而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对于打败日本侵略军、争取抗战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应当说,游击战古已有之,而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将游击战争发展到了更高层次:它主要不是在内线直接配合正规军的正面作战,而是在外线、在敌之后方独立作战,承担着独当一面的战略任务。它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它不是“流寇”式的,而是以抗日根据地作依托。它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斗争相配合。它不是仅仅由正规军承担的,而是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它不是永远停留在游击状态,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逐步向正规战发展,使之成为最终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这样又广大又持久的游击战争,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中,都是颇为新鲜的事情。”“这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的形态。”

实际上,即使在当年,已有一些国际人士和日军军官也认识到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日军的一个高级指挥官说:“中共八路军对日本军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任何条令都未写过、也从未体验过的特殊战争。”“他们长于夜间和山地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因而日军常常处于内线被包围的境地。”“日军在千百次围剿作战中基本上没有给中共军队以重大打击。与此相反,在围剿中日军司令部、小部队和后方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事例却不胜枚举。”曾任日军大本营中校参谋的山畸重三郎,在战争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这种游击战“可以说是一种全民总动员、一致对敌的攻势战略。它把男女老幼全部动员起来,发挥卫国卫民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冲击敌人的威势”,“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

抗战八年,我们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由小到大,遍地开花。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联防战、车轮战、蜂窝战、围困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敌后武工队等等,作战形式多种多样,战斗方式变化无穷。到抗战胜利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进行游击战斗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多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

只有充分理解了抗日游击战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才能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得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堪称游击战争的最高形态,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创造,这种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战争形式和战略战术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7、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表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两个战场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这个肯定另一个。

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大的战役,杀伤、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军,为打破日军“速胜战略”、推动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国民党当权者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面战场的战役是败多胜少,尽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但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变为主战场。

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作战,有力牵制、打击日寇,正面战场上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会更大,有些战役可能会输得更惨,所以两个战场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7)关于敌后抗战的短视频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不得不长期而不是暂时分散兵力两面作战,从而为推动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阶段,实现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1943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敌后战场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收复了大量失地,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8、什么是“敌后抗战”?

9·18事变一来,经过1941、1942年两年的艰苦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下,克服了严重困难,坚持答了敌后抗战。尽管敌后抗战的形势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其中华中地区的抗战仍处于困难阶段,但是总的形势开始趋向有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形势的发展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全国抗战和敌后抗战的方针、政策。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决定胜负的时期,中国尽管是落后的农业国家,抗战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但在极端有利的国际环境中,中共中央认为,目前仍应努力抗战,尽到反法西斯同盟一员的职责,争取比以往更大的成绩。

9、抗日战争中,敌后抗战的最后政权形式是

“三三制”政权

实行“三三制”的边区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内结的人士参与容抗战,不但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将之付诸于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

10、历史实纪视频中流砥柱-伟大的敌后抗战观后感

1939年,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断地把国内的枪炮运专往中国,他们在中属国烧、杀、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打击日本鬼子,中国共产党便决定在微山湖地区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9574

与关于敌后抗战的短视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