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媒体账号
1、看准方向
首先要选择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和你的擅长、资源、经验、兴趣和对未来的选择都有关。这个因人而异,方向是对于趋势的选择。我们从零开始做一件事,无论是做新媒体也好还是做其他的也好,一定要注意两件事:一,这个事是不是未来,如果不是,那就没有长久做的价值,二、如何在这个趋势上去借力?说的狭义点,就是要选择行业和平台的趋势;新媒体现在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行业趋势是向上的,现在做新媒体依然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新媒体应该如何从趋势上借力呢?我们需要关注平台的趋势,平台的趋势就是平台的红利,平台红利又可以分为三种,人口红利,政策性红利和稀缺性红利。
第一种,政策红利指的是平台给平台上玩家的政策上扶持。一种是直接的扶持,比如流量的扶持或者资源的扶持,比如今日头条开始全面推广头条号,网易也要推广易号,他们就会给很多流量的扶持或者资金上扶持,这就是政策扶持的一个方向。还有是一个反方向,就是政策上没有给太多壁垒,或者说有漏洞可以钻,早起很多微信大号都是通过一些现在不能用的营销方式,快速成长起来的。
第二种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指的就是在这个平台趋势上人口是不是不断增加的,在2012年的时候,那时候微信平台微信只有3、4亿用户,但今天微信有7亿用户,从2012到2016年,公众号也是伴随着微信自身用户的成长,他也在快速的成长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整个大生态的成长。
第三种叫稀缺性红利。就是说在这个平台上同样的玩家是不是足够多,他的稀缺性是怎样的,第一批微信大号都是在微信公众平台刚刚推出的时候建立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可以很容易建立起立,就是因为稀缺,那个时候我们建立一个搞笑类型、情感类型、民生类型的的公众号,起的非常快,因为当时大家还没有关注太多的号,还没有太多选择,而且图新鲜,看到刚刚一个号刚刚建立就会关注它,所以这是稀缺性的红利。但是今天微信公众号已经有超过两千万个,很多用户都已经关注很多公众号了,已经没有稀缺性的红利了。
我们看到很多现在的微信大号就是在这三种红利当中崛起的,但是今天这个时间点为什么大号那么难出,就是因为微信这个平台已经没有这些红利了。我们知道平台很多,我们在分析平台趋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平台它所处的时期不同,其实红利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建议大家在开始做运营的时候,如果你是从零开始,平台的选择包括你的资源还有精力,在这个平台上如何分配,这个就特别的重要。
在新媒体领域里有几大平台,包括像微信、今日头条,还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客户端,还有些垂直的平台。如果你像二更一样是做视频的话,就会有优酷、爱奇艺,这样的一些视频平台,以及美拍、秒拍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从平台的趋势上看,微信已经极盛了,那就说明他的红利已经被榨干了。他到了一个极盛时期,也就是他到了一个顶峰的平台期。这个时候在选择在微信上脱颖而出是非常难的。
再来说今日头条,他会有些红利,今日头条从2015年开始,做了自媒体的一个迁移、大转型,一直在用流量,包括资金来扶持,所以现在还会有政策和流量红利,我估计这个红利会持续半年以上。还有各类新闻客户端,比如说网易,搜狐、凤凰,还有些垂直平台。我觉得可以多多尝试这样的一些平台。因为这些平台,他刚刚出现,他的各项红利都是最好的时间。
2、定义品牌
当我们选择好方向,选择好平台之后,布局好了各个平台的推广和运营节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定义你的品牌。不是说一开始怎么做内容,怎么去推广,而是应该定义品牌。品牌非常重要但是被很多人都忽视了品牌的价值。无论你是做内容的运营还是做推广运甚至你商业化的运营,其实都是围绕你的品牌服务的。
品牌的核心就是价值主张。也就是说你是服务什么样的人群。为这些人群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些都会在的品牌中体现出来。只有明确了你的品牌的价值主张,你才知道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内容,才知道应该策划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推广的手段。这样你的粉丝才会记住你,才会了解你,才会对你形成依赖。
比如说二更食堂我们的价值主张的就是针对年轻的白领女性,对他们的情感还有生活进行关怀,帮助他们去自我成长。所以我们内容的一定是帮助这些女性群体去发声的,我们是一个正能量的,三观非常正的品牌。就是因为这样的主张是我们做内容从来不做八卦,也不做打擦边球的两性关系,不做直男癌的内容。
所有能够表达出来的东西,其实都是不断在定义你的品牌。包括品牌的名称、logo、你的内容你的设计风格和语言风格,你的观点,甚至你的声音,包括你的字体,包括排版,这些,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其实都是一个定义品牌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大家在做自媒体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义。而且对粉丝的要有足够多的了解。这样的话,你才能知道接下来应该去怎么做,系统的来做包括内容包括运营包括推广等等。
3、内容策划
在品牌定义清晰之后,我们再来说说怎么做内容。我要强调的是内容一定是要策划的,绝对不能是你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你觉得什么热就做什么,这个是不对的。一定必须是围绕的品牌去做系统的开发的。否则你很难持续产生好的内容。
应该如何策划?首先应该是对你的人群、你的粉丝有足够的了解,我相信,大家通过日积月累的运营的经验,你会慢慢的清楚你的受众的粉丝喜欢什么内容,他们不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对他们来说是热词,是关键词,这些都应该是在的是运营中记录下来的。他可以知道你未来的策划内容策划的工作,我相信通过半年或者一年或者更长时间运营。每个人都可以积累几十个到数百个这样的关键词。
第二方面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通过你对你粉丝了解,你清晰的定义出来你品牌的价值主张。那么所有内容都应该不偏离这个主张。绝对不能是你说今天是这个观点,明天是那个观点,只要是看到什么内容好什么是爆文就用什么内容,然后什么是热点就追什么热点,不是这样,一定是你的内容策划必须是围绕你的品牌的价值。必须是围绕你的一个清晰的价值观和观点。
第三点的就是一定要做到策划先行。不能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每次你的创作或者是你安排内容之前都应该清楚什么样的选题你的受众会欢迎,应该用什么样的讲述方式来去创作这个内容,应该去阐述什么样的观点是最合适的。然后把这些大的框架确定好之后再去收集相关的素材,再去填充你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
比如说我们二更一期的节目,至少是提前半个月的,我们至少要开两次到三次策划会才能把这个选题的方向定下来,再去填充内容。我们二更食堂的内容,是图文类的,至少会提前一周来策划,这个就是一定要做到策划先行。而且你要知道你策划什么,不策划什么,这个都一定要清楚。
4、运营推广
当你有了内容的基础之后,就应该是考虑怎样去推广,因为光有内容还不行,你必须还得有粉丝,有受众来看你的内容帮你宣传,这样自媒体才有可能正常运转起来。但实际上现在在微信上推广其实是越来越难了,因为微信上的公众号已经太多了。而且,很多之前有效的推广方式,现在已经没有效果或者是已经被这个官方给屏蔽或者限制了。
首先是一些常规的方法,比如说刷脸或者是互推,现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你的第一批粉丝,如果你从一开始第一批肯定是刷脸来的。二更食堂最开始的粉丝也是刷脸过来的。这批粉丝有一个好处,非常精准而且粘性非常高,跟你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种就是靠内容,对现在微信上真的可以推广方式真的非常少了。内容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常规也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内容有两种,一种是你去产生爆文,一篇爆文可能给你带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粉丝,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另外一种就是你是原创内容的作者,有原创的能力,那么你可以通过内容的转载来给你增加粉丝。比如说我是一个作者,我会写一手好的内容,可以让很多大的平台,去推荐我的内容同时把我的自媒体给带起来。
第三种就是线下的流量,千万不要小看线下的流量。我们玩互联网,玩自媒体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流量。流量背后对应的是流量成本,现在我们在自媒体在互联网上流量成本已经非常高了。往往有一些被我们忽视的流量,是成本非常低也非常有效的,非常精准的。这些流量在哪?可能在线下,通过什么方式去把它们连接起来?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线下广告的方式。可能你举办一个大型的活动,通过投票的方式让很多精准用户关注到你。还有一些自媒体他们会利用报纸或者是利用电台这样的渠道,来积累粉丝。
如果你是一个商户的话,也可以用到你自己的一些客流的资源。比如说,你通过微信支付,你可以积累粉丝,那么通过你的开放wifi,你可以积累粉丝,这些都是线下商户,非常好的积累粉丝的一个方式。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去寻找其他平台的流量。这些平台有时候往往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帮助你去增加你的公众号粉丝的。比如说,如果你是做视频的话,很多视频网站会去推广你的内容的。如果你是做直播的内容的话,在直播里,他互动性更强,所以他的这个吸粉的效果会更好。我之前了解过做直播的主播可能每天一场直播就可以给他带来数千的粉丝。还有一些比如像贴吧,像知乎像论坛这样你去发表干货、内容啊,同样可以积累到非常多的好的流量。
第五个方面就是你可以通过去合作来吸引粉丝,比如说我们曾经跟滴滴打车这样的一些第三方来合作,涨粉效果是非常好的。不但能够帮你涨粉还能够去曝光品牌,通过这些合作方帮助你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了。
推广的几个方面,核心要点就是必须要有推广的意识,你要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流量其实还是有的,只是看你有没有去尝试,是不是用了有效的方式。
2、新媒体运营面对的粉丝是用户还是客户?
在我的理解中,客户和用户是有差别的。
我们所在的企业决定我们的客户是一些具有决策权的人员,但他们并不是我们产品的用户。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用户的体验,因为只有用户才能给我们最直观的数据反馈,让我们能够改进产品的性能等等。没有数据的改进在我看来是一种瞎蒙的行为,好的产品是需要用户说好的, 他们才是我们做产品最直接的反馈者。所以我们做新媒体久经面对的是客户还是用户?两者之间的层次相差巨大,在目前看来,并不能兼得。
个人认为新媒体运营更多的是偏向于用户,再从用户中挖掘客户。
望采纳!
3、2016年新媒体有哪些变局,2017年新媒体er又会迎来什么转变
我对新媒体格局的一些看法:
1、2016年新媒体最大的黑马就是今日头条了,腾讯百度UC(阿里)赶紧跟上,虽然晚了一步;
2、2017年今日头条依然可能会成为行业第一,因为今日头条以资讯为主业,其他的大公司大了,体系多了,就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了。
3、还有其他的一些平台也想做好,如搜狐、网易,一点资讯,应该都有机会,但是不会排在前面去,在流量和各方面。
最后,这波热潮和硝烟,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就会分出生死了。
4、如何增强新媒体平台用户黏性
1、物质激励
根据所运作的自媒体类型,给予读者一些互动奖励,这种互动可以是针对内容的互动,我们的奖励可以是丰厚的物质,也可以是数字化产品。
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种这样的互动活动,比如:奖励给予留言的前十位读者,赠送作者撰写的一本书;让读者根据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最佳的十名给予奖励;我的公众号每周都有一次主题活动,可以让读者上传听课笔记,给与上传者一份创业项目。
我们的奖品要具有诱惑性,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去思考,无论是虚拟还是实物,只要是有利于读者的,能增进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感情的,都是最好的。
2、文章内容的互动性
自媒体文章与传统的纸质文章的不同,应该就是读者与我们的距离更近了。读者随时可以与我们沟通。自媒体的这种天然的亲和力决定着内容的创作中必须有互动性。
比如,文章中加入话题探讨式的交流,读者就会纷纷留言,在互动中增加彼此的感情;还可以加入抛砖引玉式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读者在与内容互动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对我们的认同感。
3、赋予读者尊崇感和被重视感
比如,有读者在给作者留言的内容中咨询了一些问题。一般这种情况,读者也只期待能有作者的回复,就很满意了。但是如果作者为此特撰写了一篇文章来为读者解疑,那么读者是不是会受宠若惊呢?我之前在公众号中撰写过几篇解决读者困惑的文章,当时他们感动得都给我打赏了。
平时我们在文章的内容中也可以提到一些读者名字,比如:可以经常出现一些这样的句子,“有一次我与读者小王交流的过程中,他给我了很大的启发……”让这位读者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也能鼓励其他读者与作者的互动。
4、文章语言的亲和力
我们的自媒体语言应该要极具亲和力,我们要假想读者是与我们面对面的,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要用尽量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观点、阐述内容。文章中我们要多使用第二人称,让读者感觉他们与我们是一体的,从而更加认同我们的观点。
语言的亲和力还表现在作者能适时展现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觉到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要把内容当作是与读者交朋友的一个媒介,文章要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要用类似于演讲的语气,增进内容的亲和力。
5、留言评论中与读者互动
只要有读者留言和评论,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我们的回复能与众不同,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的回复最好不要机械式的自动回复,而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回复。搞笑式的留言就搞笑式回复,问题式咨询,就给予详尽的高质量解答。
在很多自媒体平台中都十分重视与读者的互动。之前有读者问我如何快速开通原创功能,我告诉他除了坚持每天原创外,多与读者互动,在不到一个月也拿到了原创功能。像在今日头条平台中,与读者的互动直接记入头条号指数中。平台都这么重视互动性,我们更不能忽视了。
6、与核心用户建立私秘关系
对于一些沟通交流多的用户,我会让他加我的个人微信,以方便进一步交流。他们对我公众号的主题活动也比较热衷,而我对于他们的一些咨询,也是知道多少就告知多少,可以说是毫无保留。
与读者的互利互惠才能让公众号良性发展,毕竟作者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也是需要赢利的。如果能够双方共赢,那么作者才能不断提供更好的内容为读者服务,读者也能吸收到更多更好的干货内容。
5、新媒体运营怎么做好用户运营?
针对那些核心朋友和活跃朋友,我们除了日常的提供我们自己的价值以外,也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创造一些契机,加强我们跟他们的联系,不然他们随时可能成为普通朋友,甚至把你从好友列表删除。
这样我们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跟好朋友们的联系,微信上多聊天,微信下多见面。
有点麻烦的时候相互帮助,有的烦恼的时候一起吐吐槽,这样平常的关系才能稳固。
跟用户之前日常的互动越频繁越深入,你的用户跟你的关系就会越深厚。我们要学会制造一些可以互动的话题,找到大家都感兴趣的点,才能形成交互。
除了日常的互动加深联系,我们也可以专门营造一些契机,让我们跟朋友之间的互动更进一步。
最常见的方式当然就是组织一些聚会,偶尔出来吃个饭喝个茶逛个街什么的,邀请好友来参加,这次聚过了下次再聚。于是社群运营就出现了。
也可以搞些特殊的事件,例如:你结个婚生个孩子,邀请朋友来参加,他们给你送礼,你给他们回礼,于是活动运营就出现了。
结婚生孩子的活动太大,可能只适合搞一次,但是有些活动小一点但也比较有效果,也可以搞成定期的嘛,比如生日派对什么。
双十一之于天猫无非也就是类似生日派对一样的存在,在每年约好的这一天里,我们把交互和关系推向极致,我用心准备,你尽情来玩。
6、新媒体营销的用户特点
根据艾瑞网 2016 年 6
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简版」来看,超过半数的新媒体用户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同时超过半数的用户倾向于利用手机新闻客户端而不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形式来获取新闻资讯。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下的用户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并且从 PC 端更加转向移动端。因此,做新媒体营销,要分析你的用户,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阅读习惯是什么,再建立「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画像」选择恰当的传播矩阵进行内容的传播。
他们的特征普遍表现为:
1.热衷快餐信息
2.互动意识强
3.时间段分明
4.地域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