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日报招聘文字记者?
人民日报社(北京总社)今年2月的笔试我参加了,我当时报的也是采编岗位,给你说下当时采编类岗位的笔试体型吧,供你参考:
1.总共有三种基本题型:判断,选择,两个材料写作。
2.判断,主要是一些政治常识和新闻常识,比如,参与决策的层级越少,效率越高。选择,主要有三块:第一块是言语理解,主要是选词填空、挑出有病句或者无病句的选项。第二块是逻辑推理,和公务员考试类似,第三块是政治常识,涉及时政和当前的方针政策。走后材料的写作,一大一小,小作文要求写一篇不超过300字的新闻评论,给的材料是央视大火。大作文给的是感动中国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材料,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新闻类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有三块吧:一,文字功底,言语理解中的改错类集中体现;二,新闻文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这在判断中有提到,最后的材料写作也有体现。三,新闻媒体的宗旨和办报方向。我印象比较深刻是选择有一个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选择胡提出的首要办报要求。
4,注意三个地方吧:一,人民日报是党报,“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所以备考和答题时要时刻牢记,必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好分寸,高度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度极端重要。二,考试一般会牵涉很多时政类的内容,所以一定要密切关注近期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三,论坛里有不少前辈提供笔经,介绍经验,你可以去看看,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是bbs.yingjiesheng.com
2、云队友上招聘新媒体运营是真的吗?
你好!云队友的话我没有这么接触过,如果你想找新媒体运营方向的工作的话,建议你去比较大众的招聘网站,比如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
像这种大型的招聘网站,上面有很多新媒体运营岗位的需求,而且还不用考虑到它的虚假性,还是非常可靠的。
如果你是刚了解到新媒体这个行业,想往这方面发展的话,这里可以建议你有时间去了解一下成都砺鹰教育,新媒体全领域资深讲师全方位教你新媒体行业相关知识,以及新媒体就业指导,祝你学有所成!
3、新媒体运营的招聘启事得到了哪些启示
【纯手动】
新媒体运营相对于传统运营或媒体来说,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职业,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挑战。
如果觉得这份工作是一份听起来很高大上工作中也很高大上的职业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新媒体运营是一个十分枯燥而又辛苦的职业,也许你已经习惯了早九晚五,周末双休。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选择了新媒体运营,那么你就和这一切say goodbye吧,因为你的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你要与目标客户产生交互,你要无时无刻不关注最新的动态走势,你的生活将融入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也将会融入你的生活,如果这一切都是你已知并且想做的,那么可以告诉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工作就是各种刷微博,微信@#¥%……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你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新媒体都会成为你的工具,现在只需要一个脑洞大开的你。你的产品(服务)受众人群爱用什么,你就要学着去用什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客户,要抓住客户所思所想,这样你又成功了剩下一半的一半。
剩下的四分之一就需要你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适时作出调整,为了更好的与客户产生交互而努力,刷曝光促转化了。。
最后希望你能成功,纯手打的字,希望能够采纳!
4、广西日报社怎么样?
广西日报社,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西日报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5、第一次面试,新媒体技术部。面试自我介绍后,有关于技术部的兴趣和特长我能说什么?
最好,结合这次新媒体技术部的招聘要求,说自己在相关领域平时有进行知识储备和学习,并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询相关技术资料,不断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6、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是2012-10-2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73号办公楼12层1208、1209号。
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000057525326Y,企业法人杨凯,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网站设计与维护;通讯设备的销售;广西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经营、管理;手机电视业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2863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1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新媒体运营需要招聘什么人?
新媒体运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运营涉及到很多方面,根据具体需要,不同新媒体招聘的职位会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以下这些:
写作及维护人员。进行选题、策划和写作及维护。
公关人员。负责形象塑造和推广、宣传、引流、互动等。
技术人员。页面设计,视频或图片编辑制作,SEO优化等。
8、新媒体需要什么人才 浙报新媒体部
一、传统媒体急需的三种人才
最近一些年发生在新闻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传统媒体的人才在向新媒体流动,要知道传统媒体的很多人至今为止仍然是看不起新媒体的,因为看上去新媒体和旧媒体比较,它依然不像是媒体,或者说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但是,问题也许正在于此,新媒体为什么非要像媒体?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新媒介,媒介和媒体的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的许多人一直秉持着一种媒体思维,以媒体自居,以做媒体人为骄傲,在他们眼里,新媒体终归不是媒体,不是正规军,是散兵游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来看看传统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换句话说,它们今天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优秀的内容提供者
人类的信息传播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层,也可以说是告知层,简单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是解释层,涉及有真相的事实,需要有专门人才来解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对真相感兴趣。第三层是观点层,可谓意义层,以评论为主,这个层次的受众就更少了。这三个层次也对应着新闻报道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信息阶段、故事阶段和评论阶段。
不客气地说,新媒体好像已经把传统媒体逼到了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说,新媒体的速度在信息传播的第一层次上占了优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好内容的东西大部分来自传统媒体。好的内容还是要靠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给我们生产了很多好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好的内容似乎还是来自于旧媒体。所以,内容为王好像是在这个层面上探讨才有意义。反过来说,传统的渠道为王的概念如今仿佛归属了新媒体。比如说,腾讯靠什么赢了对手?现在看,它是靠产品击败了门户网站的劲敌。换句话说,做产品的打败了做媒体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可能来到了产品媒介时代,媒介更像产品,而非媒体。这也许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内容好像被形式控制了。更奇怪的是,这个结果并非都是政治使然。看上去是媒介自己改变了。
今天我们不缺少渠道,我们缺少的是内容,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渠道过剩的时代,在现实中,我们到处堵车,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畅通无阻,麻烦的是我们缺少有份量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甚至于滑落到数据消费的地步,那么,我们只会变成故事消费者。当多渠道遇到了少内容,渠道的丰富多彩有可能衬托出了内容的捉襟见肘。单纯的管道加粗和管道数量的增加都会扩大内容的流量。也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内容为王才逐渐让位于渠道为王。看上去渠道畅通无阻,好的内容变成了稀缺品。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渠道解放让路于内容解放。
也许我们还可以按照传播来把内容划分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事实传播,或者更专业的叫事件传播,只传播事实,不带观点,强调客观;第二种是观点传播,往往是采访有观点的人;第三种是话题传播,通常是针对人们议论纷纷的事情而进行的一种背景式传播,经常有粉丝基础。
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媒体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好记者和好文章都出自媒体的经济部,经济部成了人才济济的地方,这源于中国的重心是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经济部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人民日报,也显示在央视。历史的看,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日报最火的是国际部,最佳人才仿佛都在国际部,我们不妨称之为国际部现象。按照这种历史规律,下一个部门现象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或者传统媒体已经变成了单兵作战的场所?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种情景,就是当看《新闻联播》的人遇到了读《环球时报》的人,这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因为这两个媒体似乎都已经被纳入可以影响世界观的范畴,只不过前者的观众稍微老一点,信息感更强,更多国内存在感。后者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烈一些,观点性更突出,国际存在感更强。对于只关注一个信息渠道的受众来说,他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这个渠道的信息,排斥其它渠道。这两个媒介可以说代表了如今中国传统媒体的某些存在状态。
在新媒体的倒逼下,传统媒体恐怕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新闻和评论应该分开吗?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说,观点和事实应该分开,如同编辑和经营应该分开。但是,无论是在新闻教学上,还是在新闻一线的报道中,我们都不难看到一种微妙的变化,就是新闻评论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新闻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如同是对新闻客观性的挑战,但是,如果是从内容产业的角度看,又不难理解,因为新闻毕竟不是由机器人来写作的。为什么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来写新闻?除了就业的考虑,这更像是一个未来学的问题,谷歌开始使用搜索引擎来抓新闻时,看上去取代的是编辑的工作。机器似乎是能替代差的新闻写作,而不能替换好的。机器可以比人更冷血。但是,人可以做到主动的客观,机器顶多做到被动的客观。况且新闻也需要情感写作。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看纪录片的情况,纪录片为什么更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从形态上说,纪录片是西方产物,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形式认同恐怕是纪录片容易被西方主流社会接受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纪录片和新闻谁离历史更近?通常,我们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倘若完全用新闻来构成历史,我们可能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英雄创造历史;二是新闻属于明日黄花,速朽,似乎不足以承担历史。纪录片的资料性好像更符合历史要求。不过,纪录片往往不会满足于记录历史,它还要影响当代社会。因此,我们会常常感觉纪录片比新闻还要真实。
新闻和纪录片有哪些区别?前者快,后者慢;前者偏客观,后者偏主观;前者短,后者长;前者是开放的片断,后者是封闭的完整;前者似产品,后者像作品;前者雅俗共赏,后者阳春白雪;前者转瞬即逝,后者真实再现;前者排斥艺术,后者容易被当成艺术;前者是明日黄花,后者持久。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我们的新闻采访水平下降了吗?至少从电视新闻采访上看是如此,如今很少能够看到一个精彩的新闻采访节目,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似乎都已经边缘化了,新闻采访有主持人化的趋势,主持人越来越会说话,已经不是记者采访了。过去说主持人不会采访,现在是说新闻成为常态。剩下的采访亮点好像就是街采了。
(二)懂新媒体的人
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与新媒体的融合,但是,今天的一个普遍比较悲观的看法就是旧媒体的人往往搞不好新媒体。为什么?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传统媒体的人缺乏互联网思维,先不说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单说这样一种现象就已经十分惊人了。从20世纪末网络媒体成气候之后,全国的传统媒体几乎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报纸办网十年不成。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外,传统媒体惨遭滑铁卢的最大问题似乎是缺乏互联网基因。
为什么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很难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很多旧媒体并不想变成新媒体,或者说它们也不大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媒体。新旧媒体看上去是各自干着不同的事情,新媒体也不会变成传统媒体。现在的情况是,旧媒体喜欢拉着新媒体的大旗,继续做着传统媒体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即传者是如何向受者转变的?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受众怎样变成了传者,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传者也会向受者转变。在微博和微信上,这一点似乎很明显,记者来这里不仅仅为发新闻,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进入受众的管道,不是体验生活。
好多人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台的跳水节目?不仅仅因为中国有些世界冠军,也不只是由于几个冠军嫁入豪门,更重要的恐怕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大可能去高台跳水,所以,现在有人替他们体验了,并且还是她们喜欢的明星,何乐而不为!如今文化的体验成份越来越大,开关似乎是触觉。过去我们有体验式采访,今天我们有体验式媒介。手机媒体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明显,媒介似乎激发了我们的触觉。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媒介的体验感好像在逐步增强。从别人替我们体验,到自我体验,触觉媒介显得很关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报纸和网络的对抗,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怀疑报纸会消亡,不过,看上去报纸在消亡之前依然很顽强,特征是它用自己最优秀的深度能力来最后搏击网络的挑战。但是,问题似乎也出在这里,报纸退守堡垒的做法可能恰恰让它失去了一次拥抱新媒体的机会,它赖以生存的深度调查和评论都难以融入网络。
(三)熟悉大数据和统计的人
在大数据时代,对数字的敏锐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这不一定意味着精确新闻主义的复兴,但是,它的确反映了数据新闻的重要性。即便我们对大数据的概念有所怀疑,不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确实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和统计表,我们显然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这些枯燥的数字翻译为有趣的事实,也就是数字科普。今天的数字媒体和数字记者明显也比过去站得更高一些。
让我们看看大数据和统计局的区别,看上去前者比后者更靠谱一点,因为大数据好像说了更多的真话,同时它也有更少的水分。但是,它目前似乎和统计局一样难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
大数据一个很直观的表象就在于它可以把用户分成很多群体,力争做到精准服务。细分受众,是大数据时代媒体变革的一个方向。只有迎合细分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越专注,说明你越专业,人们才会信任你。从理论上说,这并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因为传统媒体取胜的一个关键就是专业化,或者说是职业化,都突出的是专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由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数据化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今日头条,自2012年8月份上线以来,已经累计用户9000万以上,成为增长最快的资讯类客户端。虽然它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它也带给传统媒体一些有益的思考。头版头条本来是报纸的概念,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于新媒体。类似的例子还有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似乎是更容易发生的。让我们多少有一点看不懂的是,新媒体好像比旧媒体更能促进观点的进步,并且它仿佛是把观点变成了新闻,又反过来把新闻变成了观点。新闻跟帖是一个例子。我们过去经常说现在是观点新闻时代,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是因为新媒体。
9、广西日报社是什么样的单位,和广西新闻网什么关系,是属于事业还是企业呵?
广西日报是广西省的省级报刊,也是广西省的党性刊物,广西新闻网是由广西日报主办的一个媒体网络新闻站,广西日报是事业单位,与省各厅级部门同享厅局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