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对记者的要求
1,要求鉴别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的鱼龙混杂。
2,要求新闻传播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新的传播技术都要求记者去适应。
3,新媒体环境下,旧的传播理念受到冲击,新的传播理念不断涌现,要求记者在理念上要跟上时代。
2、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和编辑人员针对行业发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金融
回答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和编辑人员针对行业发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新媒体 新闻 记者 媒体
3、如何在新时期下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摘 要 新闻采访主要是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新闻内容,同时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的一项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党的方针政策,而作为参与传播活动的新闻记者,对真实新闻的传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进行探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272049.htm
关键字 新闻记者;合格;新闻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新时期,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得信息化进程迅速的发展,信息化产品越来越多,如手机、微博、微信、博客等等,这些信息化产品成为目前广泛存在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而面对信息传播的新形式,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加大,新闻记者如何在满足传播环境的情况下,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群众,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新闻事实
对于新闻记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新闻事实,能够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群众。新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弄虚作假的新闻是永远站不住脚的,作为新闻活动的传播者,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尊重新闻事实,以此来获得群众对新闻的信任。假的新闻有可能会为新闻当事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关乎性命。前一段时间,由于讹诈事件相继在网络上曝光,人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见义勇为,同时在北京发生了一起外国人骑摩托车撞人事件,短时间内经网友在网上曝光,说路人对外国友人进行讹诈,一时间,负面消息充斥着被撞路人的生活,人们不断的谴责和批评,使新闻当事人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创伤。然而经过调查,这起撞人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网上谣言所说的“讹诈”,最终撞人者受到了应有的制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能听风就是雨,必须要有并且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写真实的新闻来反应事件的始末,从而向社会传达正能量。
二、在进行采访前要提前做好准备
(1)提前准备资料。准备资料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新闻记者来说,准备的资料越充分,对问题的认识就会越清晰,才能更好的制定出周密的采访计划,从而在采访中掌握主动权。在准备资料阶段,新闻记者要收集有关采访题目的资料和采访人的相关信息,收集有关政策性的信息,以便在采访中能表现的游刃有余,写出更加有深度、更加生动的新闻报道。
(2)提前准备好现场。纸媒记者对采访现场的要求不高,而广播、电视、网络等在进行采访活动时对采访现场有较高的要求,新闻记者要提前准备好录音、录像的相关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保证采访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对于一般可预见性的事件,要提前做准备,同时新闻记者要提前进入新闻现场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了解采访现场的活动环境,以便为采访活动做准备,从而获得宣传的主动权。
三、要深入基层,挖掘基层新闻
新时期,有关文件呼吁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是有群众构成的,群众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事件、新闻,它们都生动、直接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中发生的新闻事件、优秀代表人物等。新闻人物是新闻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为了在基层挖掘出新闻,新闻记者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故事,将真实的群众生活进行反应,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吃吃苦耐劳的能力,从而才能更好的发动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智慧,获得更多有利的信息。
新闻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群众真实的生活,让群众在新闻报道中找到认同感,从而扩大新闻对群众的影响力,并促进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活力。真实和真情实感是新闻的生命力,只有充满生命力的新闻才是好新闻,才是能打动群众的新闻。
四、新闻记者要将笔头对准普通人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组成了新闻事件,新闻工作也是为了让群众了解社会和政府,并将群众的生活向党和政府进行反映。新闻记者是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纽带,必须要将群众的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客观反映事实,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新闻事件就发生在我们普通人的身边,新闻记者对普通人进行报道,才有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一系列发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事情。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新闻事件中,我们读到了真诚、奉献、无私与伟大,这些事件都是我们生活中正能量的来源,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提醒着我们不断付出。
五、能够顶住身心的压力
为了更好的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新闻记者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挖掘一手的新闻题材,新闻记者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甚至有时会持续穿梭在多个事件现场,停下来的时间又要不停的写报道来向群众传达事件的发展情况,作息完全没有规律。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只要收到通知,就会立刻奔赴现场,即使有危险也不会考虑,继续去做前线报道。地震、台风、洪涝、冰雪灾害等事件发生后,合格的新闻记者会不顾自身的危险,持续为群众带来前方的报道。面对类似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新闻记者要经得住考验,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为群众带来更多、更优秀的新闻报道。
六、结语
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新闻记者是联系社会与群众的桥梁,新闻记者y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群众充满感情,以客观真实的角度反映事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群众的生活、以真情实感来表达感情,才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时刻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记者是新时期的要求下合格的记者。
参考文献:
[1]夏素红.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J].时代报告:传媒文苑.2011(10):247.
[2]李霞.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闻自律与记者的职业精神.记者摇篮.2010(01):129-130.
[3]胡天然;胡怀庭. 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新闻与写作.2011(10):87-88.
[4]马克・迪耶兹;周俊;李玉洁. 新闻是什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身份与意识形态的再思考.国际新闻界.2009(12):56-57.
作者简介:
�勇(1971.06),男,山西五台人,本科学历,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4、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哪些新要求
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使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已成为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和媒介素养含义的基础上,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从宏观-环境与制度、中观-媒介素养基石、微观-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层面提出了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建议。
5、如何当好新媒体时代的记者
一是必须以先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媒体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要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要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6、如何当好媒体融合时代的全媒体记者
一是必须以先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媒体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要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要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7、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1、编程和数据分析。
2、在社交媒体收集和核实信息。
3、学习剪辑音频和视频。
4、直播和VR
8、新媒体时代对受众的媒体素养提出哪些新要求
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使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已成为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和媒介素养含义的基础上,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从宏观-环境与制度、中观-媒介素养基石、微观-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层面提出了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建议。
9、新兴媒体的发展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哪些新的挑战和要求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网站数量估算,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且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上述估算,可能包含了兼职从事网络编辑职业的人数,但是,如果加上手机、电子书等其他新媒体编辑人员人数,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新媒体编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业者数量可观的职业群体。
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专门调整新媒体或者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导致了新媒体道德失范、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偷拍侵权现象严重。一些网站和手机媒体不仅内容低俗露骨,标题夸张煽情,而且有的连网站名称也充满了赤裸裸的性诱惑和低俗淫秽色彩,如“123性爱影院”之类已经被广电总局关闭的视听网站。
目前新媒体编辑人员的职业伦理只能参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相关道德规范来要求约束自己。但是,这不仅存在张冠李戴、道德规范与约束对象错位的问题,而且无法解决新媒体出现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
首先,新媒体编辑并不是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概念可以涵盖的。从新媒体编辑的从业范围来看,其中一部分门户网站、手机报和传统媒体自办网站的编辑人员,从事的是与传统新闻工作者相似的职业;一部分电子书、电子期刊和没有新闻采编任务的新媒体编辑,从事的是与传统出版工作者相似的职业;还有一部分视听音像类新媒体编辑,从事的则是与广电从业者相似的职业;另有一部分新媒体编辑,或者由于新媒体的融合性而兼具多种传统媒体工作者的特性,或者由于新媒体的创新性而无法划归到任何传统媒体工作者中去。
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任何一个新闻、出版或广电工作者的道德规范都无法适用新媒体编辑。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都是针对互联网服务行业机构的,前者甚至包括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网络服务商等专门机构,但并非针对网络内容制作、编辑与策划人员。
其次,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传统媒体的职业伦理鞭长莫及、爱莫能助。美国学者约翰·V·帕弗里克在论述新媒介的伦理问题时曾列举过这样一些“棘手”的例子——“一名摄影记者调暗了一名被控性犯罪的名人的照片以使得他的脸在国内一份新闻杂志上显得更阴森而恐怖……一位发行人发表了一幅由高分辨率卫星成像拍摄的一位著名的公主在加勒比私人海滩上度假的照片。”
其实,这类新媒体和新技术带来的伦理难题还有很多。比如全景视频摄像技术可以让所有在场的人,不管是否面对镜头,都成了被曝光的对象。红外摄像机可以穿透人的衣服,使大街上任何一个男女的隐私一览无余。远程成像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你在家中后院的情景。配有遥控摄像机的无人空中飞车可以从外层空间对你的行动进行拍摄。数字化图像编辑合成技术,可以任意删减增添事件现场的出席人物。数字化的音频技术可以利用已有的声音样本,通过技术上的重新排列,制作出包括总统演讲在内的任何足以以假乱真的声音。一项被称作 “时间压缩”的技术,则可以加快声音的播出速度,从而压缩出更多的广告时间。丰富多彩的PS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喷枪配图颜料和其他技术手段使内衣或化妆品模特的肌肤更加光滑诱人,而且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模特进行增高瘦身,从而使模特身材更加高挑纤细,完美无缺。这些都涉及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
面对新媒体及其新技术应用和新的传播形态中出现的新的伦理问题,急需建立适合新媒体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新媒体人的自律约束配合他律机制,营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作者: 陆高峰,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研究博士后,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编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要善待新媒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才、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
,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注重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沟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难度加大。新媒体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强的舆论辐射力,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必须做到不畏惧、不逃避、不厌烦,以新媒体为诤友,敢于听批评的声音,勤于听不同的意见,在善待媒体的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新媒体的利用、服务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它们服务大局的能力。
二要大力支持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新媒体建设,主动占领新的宣传舆论阵地,是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各种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就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来说,目前已开通了16家综合新闻网站和众多的商业网站,开办了手机报,政府各部门、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并随着3G以及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农村信息惠民工程、兰州社会信息化工程、移动电子商务工程、信息产业提升工程等的建设和应用,“无线数字兰州”正在变成现实。这既深刻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新媒体,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主动发展政务信息平台,拓宽舆论引导的领域和范围。
三要积极主动为新媒体发展服务。要为新媒体采访报道及时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便利条件。要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要善用新媒体。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特征,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功能和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使其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发挥好正面宣传作用。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媒体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切实实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和凝聚人心的有机统一。要加强网络主流阵地建设,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新媒体健康发展。要发挥好热点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抢第一时间、抓第一落点。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新媒体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城市建设征求市民“金点子”、设立网民参政议政网络栏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也有效地发挥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弘扬主旋律的理念,努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欢迎舆论监督,以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方式和有效的措施面对新媒体。要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探索建立更新更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模式和网上信访通道,确保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渠道畅通规范。
要善管新媒体。我们既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新媒体,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有效管理,坚决维护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新闻规律。
一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价值多元、思潮多变、利益多样的今天,要确保新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打牢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当前,受市场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新闻界还存在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新媒体及其工作者的形象。要通过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引导广大新媒体工作者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二要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健全处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用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要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努力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新闻宣传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确保宣传导向正确、舆论引导有效,真正做到不出错、不歪曲、不添乱。
三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新媒体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提高宣传和引导水平。要认真研究加强对新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用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要加强对网上贴文、手机短信的监管,关注网上“贴吧”、网络“推手”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及时引导网上舆论热点,主动、快速、有效地解答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避免网络炒作,切实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立主导、达共识,努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总之,善待、善用、善管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善待是前提,不能善待,就谈不上善用;善用是目的,善待、善管归根到底是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于管理,就无法做到善用。 (作者: 陆武成, 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