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思考
1、记者要认识到: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2、身为记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将自己所看到的新闻事实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断不能以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从而误导大众,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既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记者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能高人一等,应以诚待人,虚心请教。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缘故而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与不便。
4、作为记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作党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记者,就必须学会体察民情,真正为民鼓与呼。时刻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与要求,这样才能不负人民的厚望。
5、同行之间应学会互相学习、平等竞争,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防止虚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应注意哪些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笔者认为,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重中之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利用学习日、业务会等,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将思想和活动都置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之下,并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经常检查恪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筑牢恪守职业道德的防线。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侵蚀,一个有效的防御和抵制措施,就是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镜子,经常对自己恪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牢牢加固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做到不为权所惧,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名所惑,让职业道德的旗帜在自己心灵的天空高高飘扬。
密切联系群众,将恪守职业道德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恪守职业道德,群众看得最清楚,心中最有数。因此,在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上,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采取调查表、座谈会、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评判。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只有在接受群众评价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
实施严格考核,建立优上劣汰的用人机制。新闻单位可以结合干部考核和年终评比,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状况分成几个项目,每项设定若干分值,作为重点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同入党提干、职称评定、评先奖励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优上劣汰的方式,保持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3、作为一名记者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技能修养
4、《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怎么写啊
浅谈记者职业道德2007年08月23日 星期四 15:15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可是近年来,随着一些虚假新闻和新闻官司的出现,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同时提升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邵飘萍前辈说过:“中国的进步,不能脱离新闻的繁荣,不能没有记者担当。”记者是新闻界战斗的壮士,必须要有一定的素质,记者活跃在社会最显眼的地方,与各方人士周旋,也最易的一般社会之信仰,亦最易流为堕落。所以品性乃记者精神上的要素,其包含人格操守,狭义,诚实,勤勉,忍耐以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品性,是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有:
1、 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 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 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 摆正位置,不牟私利
6、 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这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近几年来,许多记者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连连制造出多起虚假新闻,从而误导大众,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记者在公众前的形象,给以后的采访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除了制造虚假新闻,还有一些记者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不顾别人的困难与处境,揭他人隐私,或逼人谈不愿意说出来的事。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是不惜采取骗、哄、诈、恐吓等手段采访。英国王妃戴安娜遭遇车祸的悲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如果此风不刹,清正,廉洁的记者形象如果不重塑,还侈谈什么“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鸟翼绑上了黄金,鸟还能飞得远吗?吸油水的笔是流不出墨水的。
记者本应是人们心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不过在戴安娜的车祸事件中,却扮演了一个极为不光彩的角色。虽然这是绝大多数记者都不愿见到的,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群体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对于这样的角色乐此不疲。他们除了挖空心思制造“猛料”,还利用记者手中所掌握的舆论权来谋取私利,搞有偿新闻,助长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面对以上种种情形,作为记者,究竟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担负起社会大众所赋予的使命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其次,身为记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将我们所看到的新闻事实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断不能以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从而误导大众,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再次,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既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记者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能高人一等,应以诚待人,虚心请教。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缘故而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与不便。
然后,作为记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作党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记者,就必须学会体察民情,真正为民鼓与呼。时刻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与要求,这样才能不负人民的厚望。
最后,同行之间应学会互相学习、平等竞争,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对于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争论与思考,不仅限于社会各界人士,同时也包括众多新闻工作者。他们一直在探讨着人性道德与记者职业道德中孰轻孰重的问题,可却一直没有得到过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是对凯文
5、你认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具备哪些素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请结合凯文卡特
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
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第一章 记者的社会责任有哪些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张晓峰在《新闻职业精神论》中提出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在很多情况下,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采访和写作时,才会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藩篱,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奔腾向前的时代精神。综合古今中外广大新闻学者和新闻实践者对记者社会责任的诸多理解,笔者认为记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媒体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记者要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有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世界和平为社会责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全心全意服务于党和人民。
二、讲究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坚持真实报道,反映事实真相,这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要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新闻本质在于真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要坦荡诚实,不说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扭曲事实,不编造新闻,不夸大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如果新闻虚假,新闻媒体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导致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从而新闻媒体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
三、贴近群众,反映民声。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始终和群众保持亲密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心声,以他们的关注为切入点,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闻素材,发掘生活中的亮点。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贴近群众生活,直面生活热点,正确引导舆论,体现民心之声。
第二章 国内记者的现状
第三章 记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1、在思想上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刘惠文、魏超在《新闻学传播学导论》是提出“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风貌。”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的政权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采访中要遵守“三贴近”原则
光是舆论导向正确,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引导人的作用。还必须使我们采写的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使正确的舆论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群众欣然接受,产生应有的积极效果。有了“三贴近”这个正确的方针,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在具体操作中把它贯彻下去,推广开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 “三贴近”方针虽然简明易懂,真正做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3、在操守上要遵守职业道德
吴建在《新闻摄影学》关于此点提出: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对于记者而言,总的方面看是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敬职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新闻。
第四章 对记者社会责任的观点及见解
新闻媒体是我国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代言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媒体迅速增长,新闻记者队伍不断扩大,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及记者也承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与其他职业相比,更加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奖。在1994年4月公布的获奖名单中,共有14个奖项,“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奖项获得者是南非“自由记者”(freelancer)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然而,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3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此段引自百度文库】
上述文字均来自网络,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记者们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7、新媒体下怎样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是抓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党中央对新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记新闻工作的宗旨和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加强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会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作风,才能在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服从集体利益,在新闻工作中,杜绝以职谋私的行为,服从社会利益。
其次是抓制度。新闻单位的各级领导机关和行业自律组织,要帮助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道德观。各级领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本单位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当前,我们有些新闻单位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还不够重视,平时基本上不抓,等出了事才猛抓一阵。为了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早在1991年,全国记协就正式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3年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各级新闻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这些文件,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去抓落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是抓监督。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新闻行业道德自律,始终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全社会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情况都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新闻单位作为掌握舆论阵地和宣传报道权力的要害部门,只有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新闻报道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8、如何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后所构成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修养是1种自律行动,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1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1方面靠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是缺1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怎样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提升自己呢?要学会尊重。这里的尊重不光是下级对上级的尊重,还有同事间的尊重,上级对下属的尊重,和对本职业的尊重。
9、新闻工作者在避免假新闻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道德修养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所谓自律,是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按一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新闻自律的目的:对自己负责(成为有道德的新闻人);对新闻报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各新闻单位会制定新闻自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