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发行模式用于新媒体终端传播什么意思
数字发行,是将传统的纸质,电台,电视台,电影等媒体产品数字化后,通过国际互联网系统发行,传播,新媒体终端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各种新型数字终端,可连接互联网接收数字媒体产品。这种数字媒体体系,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点播等特点。
2、新媒体可以做哪些内容形式?
1、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拥有声音和振动的提示,能够做到与新闻同步;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受众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满结合。
2、数字电视
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和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
3、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
4、户外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以液晶电视为载体,如楼宇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列车电视、航空电视、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体、新设备的应用,或与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的相结合,使得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有质的提升。
(2)新媒体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扩展资料
新媒体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为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4、传播速度实时化
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实时接收信息,实时做出相应反馈已不再困难。
5、传播内容多元化
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
6、便于企业宣传
以往的企业宣传仅仅录制企业宣传片或宣传页上传到官网,不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而在新媒体的平台协助下小企业也可以简单便捷实现公司自我宣传的目的。
3、新媒体的含义是什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区别如下: 1、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新环境下的悖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2、在工业社会,大众媒介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现在的新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产生了悖论: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囊括更多的受众,媒体只能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受众,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必将有不可以自身解决的悖论。在中国,传者很少消失或减少,信息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3、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传者中心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
4、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有何不同?提出一种网络传播的新模式
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网络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于它是把各种数据和文字、图示、动画、音乐、语言、图像、电影和视频信息组合在电脑上,并以此互动,所以我们以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电脑主机“埃尼阿克”的诞生年,作为第五次传播革命的纪元。
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以往,人们只是被动地阅读、收听和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将信息推向受众,受众则消极地打开“开关”等待信息的来临,而互动传播中的人则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寻找信息、追逐信息,向资料库、电子图书馆、影视中心索要信息。以往,受众对传播的参与和交流程度极低,网络传播则要求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即不仅要主动地选择、寻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积极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输送信息,或者通过“电子信箱”交流信息,或者通过因特网召开会议、远程会诊、合作攻关,甚至可以远距万里而在网络上谈情说爱、对同一文件进行共同修改。网络传播和信息革命正在进入一种“临界状态”,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将到来,每一种传播科技的出现与发展都在缩短着时间和空间,消除着文化差异,扩展着思想观念。
5、好莱坞影视制作人员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第一,产品。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影视制作人员应积极导人新的产品,主动审视自身拥有的资源,了解时尚风潮,调和理性与感性,提升美的概念及素养,熟悉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国面的编排.发挥现有资料的优势,用生动的影像吸引大种的目光。针对不同的节目内容进行策划,这是跨媒体平台的新媒体传播市场应该做的创新策略,需要提升产品的能见度。
第二,形式。影视制作人员应了解传播理论的演进,了解信息时代传播的行为模式,了解网络影响传播的模式,了解媒体与传播的互动关系。当前影视受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影院、电视机等,手机.手表、眼镜等也可以成为接收节目的途径,影视制作人员应熟悉相关网络通信设备的原理,熟悉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与操作,并需要针对新载体制作合适的节目内容。
第三,市场。数字媒体的传播- -日千里,在全球市场化的环境下,影视受众对于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配置行销资源树立自身品牌和特色才能从全球市场获利,开拓市场也是影视制作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熟悉市场分析、能够完成产品及消费者调查、具有一-定的创意才能、拥有影视产品营销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够正确拟定市场销售的正确方向.内容与发展,并评判其优劣。
第四,组织。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冲击下,现有的组织、制度也需要创新改革。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新媒体相关部门的成立、新媒体资料库的成立、跨平台合作部门等都体现了组织部门的创新.影视制作专业人员如何适应这些创新也是--种挑战,对新媒体知识掌握得越多,竞争力就越强,沟通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具体表现为熟悉影视制作业务计划内容与程序.具备评估管理制度与生产效率的能力、能够协助办公室或作业现场正常运作等。
第五,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制作人员应具有电脑基本素养,除了会使用常见的软件外,图像处理.电脑绘图、2D动画制作、3D动画制作、版面编排以及影像编辑软件都要了解并会应用。
结语
影视制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应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的职业应具有不同的专业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应适应数字媒体发展的需求,以便在影视制作行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6、大学里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和 新闻传播学类(含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什么区别???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区别如下: 1、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新环境下的悖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2、在工业社会,大众媒介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现在的新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产生了悖论: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囊括更多的受众,媒体只能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受众,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必将有不可以自身解决的悖论。在中国,传者很少消失或减少,信息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3、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传者中心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