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美国大选新媒体

美国大选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0-10-19 18:38:04

1、求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的排名

排名 英文学校 中文学校
  #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
#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加州艺术学院
#5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芝加哥艺术学院
#6 School of Visual Arts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2、美国留学新媒体专业怎么样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分类及申请条件。美国新媒体专业作为美国的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并且隐隐成了美国留学热门专业。因为网络媒体是传媒、新闻界增长最快的领域,新媒体专业将传统新闻课程与数字媒体设计和管理结合起来。下文是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分类及申请条件介绍。
美国大学的新媒体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其中有些学校更注重电脑技术和网页设计,比如旧金山艺术学院(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in San Francisco);另一些学校则更强调传播整合和数码技术,比如印第安纳大学和普度大学。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分类:
一类是跟艺术相关、偏设计类的专业,申请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托福、雅思或GRE成绩,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另一类是跟计算机相关,学生需要相关的计算机背景和数学背景,语言要求托福90分以上,GPA80分以上。
最后一类是跟艺术相关、偏设计类的专业,申请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托福、雅思或GRE成绩,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美国大学新媒体专业申请条件:
从申请情况看,研究生课程的申请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的硕士学位课程要求申请者具备相关专业(媒体研究、广播、新闻、影视、广告)的学士学位。当然,相关工作背景也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也有一些大学可以接收本科阶段没有传媒专业背景的学生。某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如广播方向)需要提供个人作品(录音带或稿件)。英语要求一般为IELTS 6.5-7.0分。

3、美国新闻媒体在选举中起什么作用

推波助澜,浑水摸鱼。。。。。

4、这次美国大选涌现出哪些新特点?

新千年以来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分析 呈现五个特点
竞选报道的基本原则:平衡

美国新闻媒体对大选报道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场。例如,支持布什和克里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报道篇幅和字数完全相同,力求不偏不倚,两方面都不得罪。美国媒体在大选中保持中立立场,一是美国媒体在历史上有强调客观、公正的传统,力求准确地向受众报道事实;二是为了减少麻烦和来自外界的压力,乃不得已而为之。

CNN邀请专家分析选情或发表评论时,总是安排两方面的支持者同时出现。美国媒体大都设有“职业道德编辑”,所有节目或文章都要经过他们审阅,以杜绝明显的政治倾向,保持中立。2004年大选期间,《纽约时报》发表“挺克”社论,很快遭到政府的压力,两天后该报刊登了布什访问华盛顿一个教会的新闻,并配发布什与主教握手言欢的大幅照片,以保持报道的总体平衡。

竞选报道的发展趋势:网络化

新千年以来,网络传播已被普遍应用于美国大选中,网络传播的优势与政治选举宣传的需要相融合,成为候选人进行信息传播、募集捐款以及与选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2004年博客跻身大选报道的舞台,及时发布和随时更新选举信息。对于总统候选人来说,这意味着网站在实现竞选信息传播这一功能时,渐渐超越了过往简单的信息罗列模式,承担起候选人网络“新闻发言人”角色;对于受众来说,博客以虚拟模式构筑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民主”,辅助受众了解大选新闻、获得观点。

一些大型网站在发布大选新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临近,YouTube已成为选民和候选人互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平台,政客们甚至对该网站充满了敬畏。政治运动网站Politics Online的创始人菲利浦·诺布尔说:“过去候选人在选战运动中对创新技术的运用非常有限,而此次选举中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已成为造势宣传最基本的平台,几乎每一次运动从头到尾都有YouTube的参与。”在本届总统大选中,从党内提名到调查投票、筹划路演内容及发表声明、宣传册子,大多数候选人都充分利用YouTube。网民的热情毫不逊于候选人,他们上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为CNN、YouTube选举辩论提供的问题;也有女性选民歌颂自己心仪的候选人的音乐视频《我爱上了奥巴马》,这一视频上传仅1个月,点击率已超过250万次;还有一段妇女们对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鲁迪·朱利安尼进行的辩论战视频,短短4天的浏览量超过50万次。

2007年3月19日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即推出美国10位总统竞选人的网页。MySpace首席执行官克瑞斯·戴沃夫说,作为美国点击率最高的网站,MySpace将在即将开始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新年伊始,赶在大选初选的前一天,MySpace举行了一场“虚拟选举”,网站戏称这是“全国第一场总统预选”,1月2日网站收到15万多张选票。

竞选报道的娱乐化色彩:性丑闻

政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新闻界的一大重要现象,媒体的监督功能常常退守到次要的地位。传媒在美国属于商业企业,它不是公共机构,它也代替不了公共机构所能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娱乐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家媒体对竞选人的丑闻津津乐道,特别是性丑闻。揭露性丑闻似乎变成了大选中的“家常便饭”,几乎没有哪个总统候选人没经历过这样的“考验”。目前胜出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希拉里·克林顿最近被媒体指称她具有同性恋倾向,其竞选班子里年轻漂亮的胡玛·阿贝丁常伴希拉里左右。

在美国,那些受到媒体精英鄙夷的“腐败堕落新闻”,却被数量众多的美国观众视为“反映华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对卧室绯闻这类敏感话题更感兴趣。共和党候选人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动用公款与情妇厮混”的性丑闻也成为最近很多人的话题,一些报道煞有介事地声称,为了方便同情妇鬼混,朱利安尼滥用安全保护的经费。最早曝光这则消息的是一家影响力日增的网站Politic.com,消息出现在两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场重要的电视辩论的间隙,这让朱利安尼大为震怒,怒斥这是“政治对手对他的打击”。

曝光竞选人的性丑闻首先符合了两党互相攻击的特性,从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竞选总统时,就遭到政敌对其私生活的猛烈攻击;其次,大选期间关于两党竞选人的报道无所不包,涉及私生活的内容更引人注目。近年来,一些总统竞选人所谓的“性丑闻”报道遵循了类似的规律:大报首先获得线索,但苦于无法核实或者出于政治或新闻标准考虑,决定暂时不报,然后网站或者博客抢先发出。新媒体的崛起给了“性丑闻”传播更多的空间,由Google、YouTube这些网络媒体的弄潮儿造就的“晒时代”,也使原来充斥严肃话题的“新闻空间”被挤对得更为狭小。

5、“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

微博 微信 网站(网页) Twitter Facebook QQ空间 类似的这些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6、美国新媒体专业研究生申请要求有哪些

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定位,看看别人和你情况类似的同学申请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借鉴参考。

7、美国今年的总统大选出现的一些新特点?

新千年以来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分析 呈现五个特点
竞选报道的基本原则:平衡

美国新闻媒体对大选报道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场。例如,支持布什和克里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报道篇幅和字数完全相同,力求不偏不倚,两方面都不得罪。美国媒体在大选中保持中立立场,一是美国媒体在历史上有强调客观、公正的传统,力求准确地向受众报道事实;二是为了减少麻烦和来自外界的压力,乃不得已而为之。

CNN邀请专家分析选情或发表评论时,总是安排两方面的支持者同时出现。美国媒体大都设有“职业道德编辑”,所有节目或文章都要经过他们审阅,以杜绝明显的政治倾向,保持中立。2004年大选期间,《纽约时报》发表“挺克”社论,很快遭到政府的压力,两天后该报刊登了布什访问华盛顿一个教会的新闻,并配发布什与主教握手言欢的大幅照片,以保持报道的总体平衡。

竞选报道的发展趋势:网络化

新千年以来,网络传播已被普遍应用于美国大选中,网络传播的优势与政治选举宣传的需要相融合,成为候选人进行信息传播、募集捐款以及与选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2004年博客跻身大选报道的舞台,及时发布和随时更新选举信息。对于总统候选人来说,这意味着网站在实现竞选信息传播这一功能时,渐渐超越了过往简单的信息罗列模式,承担起候选人网络“新闻发言人”角色;对于受众来说,博客以虚拟模式构筑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民主”,辅助受众了解大选新闻、获得观点。

一些大型网站在发布大选新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临近,YouTube已成为选民和候选人互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平台,政客们甚至对该网站充满了敬畏。政治运动网站Politics Online的创始人菲利浦·诺布尔说:“过去候选人在选战运动中对创新技术的运用非常有限,而此次选举中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已成为造势宣传最基本的平台,几乎每一次运动从头到尾都有YouTube的参与。”在本届总统大选中,从党内提名到调查投票、筹划路演内容及发表声明、宣传册子,大多数候选人都充分利用YouTube。网民的热情毫不逊于候选人,他们上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为CNN、YouTube选举辩论提供的问题;也有女性选民歌颂自己心仪的候选人的音乐视频《我爱上了奥巴马》,这一视频上传仅1个月,点击率已超过250万次;还有一段妇女们对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鲁迪·朱利安尼进行的辩论战视频,短短4天的浏览量超过50万次。

2007年3月19日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即推出美国10位总统竞选人的网页。MySpace首席执行官克瑞斯·戴沃夫说,作为美国点击率最高的网站,MySpace将在即将开始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新年伊始,赶在大选初选的前一天,MySpace举行了一场“虚拟选举”,网站戏称这是“全国第一场总统预选”,1月2日网站收到15万多张选票。

竞选报道的娱乐化色彩:性丑闻

政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新闻界的一大重要现象,媒体的监督功能常常退守到次要的地位。传媒在美国属于商业企业,它不是公共机构,它也代替不了公共机构所能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娱乐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家媒体对竞选人的丑闻津津乐道,特别是性丑闻。揭露性丑闻似乎变成了大选中的“家常便饭”,几乎没有哪个总统候选人没经历过这样的“考验”。目前胜出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希拉里·克林顿最近被媒体指称她具有同性恋倾向,其竞选班子里年轻漂亮的胡玛·阿贝丁常伴希拉里左右。

在美国,那些受到媒体精英鄙夷的“腐败堕落新闻”,却被数量众多的美国观众视为“反映华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对卧室绯闻这类敏感话题更感兴趣。共和党候选人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动用公款与情妇厮混”的性丑闻也成为最近很多人的话题,一些报道煞有介事地声称,为了方便同情妇鬼混,朱利安尼滥用安全保护的经费。最早曝光这则消息的是一家影响力日增的网站Politic.com,消息出现在两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场重要的电视辩论的间隙,这让朱利安尼大为震怒,怒斥这是“政治对手对他的打击”。

曝光竞选人的性丑闻首先符合了两党互相攻击的特性,从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竞选总统时,就遭到政敌对其私生活的猛烈攻击;其次,大选期间关于两党竞选人的报道无所不包,涉及私生活的内容更引人注目。近年来,一些总统竞选人所谓的“性丑闻”报道遵循了类似的规律:大报首先获得线索,但苦于无法核实或者出于政治或新闻标准考虑,决定暂时不报,然后网站或者博客抢先发出。新媒体的崛起给了“性丑闻”传播更多的空间,由Google、YouTube这些网络媒体的弄潮儿造就的“晒时代”,也使原来充斥严肃话题的“新闻空间”被挤对得更为狭小。

8、哪些美国大学有开 New Media 的 Master

美国很多综合性大学都有开设传媒研究生课程,其中就有很多新媒体方向的研究。

新媒体作为美国留学热门专业之一,一直来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网络媒体成为传媒、新闻界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新媒体也顺理成章的名列第一。


新媒体专业结合了传统新闻课程与最新的数字媒体设计和管理。其中像旧金山艺术学院这样的学校更加侧重于电脑技术和网页的设计;而另一些学校则更强调传媒和数码技术的整合,印第安纳大学和普度大学比较有代表性。


关于美国新媒体专业大学择校:


(一) 首先57美国留学专家认为此专业择校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百度谷歌,也不是去漫无目的地刷论坛。


1、直接发邮件问小秘和系主任,这个项目多少人啊?一年招多少啊?国际生多少啊?在职的多么?往届就业情况怎样啊?Just ask whatever you wanna ask; 

2、 去网上搜往年的该学校留学生qq群,加进去以后找同专业的学长学姐问;

3、 搜留学生博客看,这个的成功率就要看人品了。


(二)咨询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有时候确实比学生本人更有远见。


(三)不要过于看重综合排名。比如有的学校是这几个学校中综排最低的,但是它的【数字通讯与媒体】专业排名和声誉都很好,phd项目能排全美前三。再比如一些像“严肃游戏设计”等研究生专业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排名。


美国传媒(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


(序号为世界排名)


1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4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5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7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8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11密歇根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2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3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14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5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16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17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18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19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4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31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32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33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34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36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37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Pure University


38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9、美国竞选也疯狂,特朗普和奥巴马竞选的时候都做过哪些事情?

竞选本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可以说所有的竞争者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自己的胜算可以更大一些。他们有的人甚至不仅动用自己的个人人脉关系,还会得到家人的帮助,借此机会来为自己树立更大的威信。

特朗普竞选的成功令事前的预测跌破眼镜的“意外”,作为一名“政治不正确”的候选人,特朗普既没有任何从政的经验,也没有任何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他以玩票性质参选,但凭借对各种争议敏感事件“口无遮拦”的抨击和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对策而获得了许多民众的支持。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讯息传播生态有关。

传统媒体式微,基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新媒体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讯息传播途径。特朗普充分利用了各类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直播、移动媒体、自媒体诸多新媒体组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媒体资源,如Twitter、Facebook、Google、Youtube等,最终“超级网红”特朗普胜出了,成为“新媒体总统”。

特朗普和奥巴马在竞争中都是强烈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仅在政治地位上彰显出自己强烈的手段,在社交能力或者经济实力等不同的方面的向人们展示自己坚强的后盾。借此为自己赢得竞争实力。



与美国大选新媒体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