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为什么日本的报纸没有被新媒体打败

为什么日本的报纸没有被新媒体打败

发布时间:2020-10-17 01:33:40

1、如何看待新媒体时代报纸即将消亡这一说法

在电视的巨流冲击下,昔日的传媒老大报纸,屈居传统媒体老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而当网络新媒体挟着新技术呼啸而至时,报纸再次感受到了被冲击的滋味:广告被分流,受众被分流,影响力下降。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感受,也许更贴切。因为,在那里,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已经达到了国民化的程度。
传媒人士已经在考虑报纸的出路及其“倒计时”了!传媒大亨默克多几年前就放言:报纸的寿命最多40年。在世界传媒界引起不小的震荡。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也有人提醒道:别把这话看淡了。这句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为此,如何减缓衰老期的到来,报纸媒体费了不少的心机。平面媒体投资网络,便是应对趋势之一。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网络媒体论坛上,千龙网的总裁贺智生说:“传统的报纸杂志可能还有50年的存活期。”认为,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网络媒体一定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完全能够替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其与其他替代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并不认为这些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使网络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是资源的短缺所造成的大环境。
还说:“从资源角度讲,个人认为报纸将来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觉得纸不是很便宜的东西吗?有几十亿人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所以,个人有这么一个观点,好比前些年,当世界人口30多亿的时间,人们就穿裘皮而为荣为贵,但现在谁穿裘皮就也点儿邪。将来很有可能有一天,会有一些人把报摊围住,不要大家买报纸。简单的说,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可能还能存活五十年左右。”
这个观点确实新颖。很有见地。30、40年后,资源的短缺,真的会成为地球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大众化的报纸蜕变成“奢侈品”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事情的另一方面,应该是经济的发展促使电脑与网络的大普及、网络媒体对消费者阅读习惯的改造,使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由可能上升为一种必然。
但报纸是否就会消亡呢?完全消亡的可能性不大……个人想,30、40年后的媒体,其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种方式,而是多种形式并存。譬如纸制版、网络版与杂志版等。前者是“贵族化”了的,而后两者则是平民化、大众化的了。报媒的存在,只是一个标记,一个平台,其表现形式是采集、整理、发布信息,而主要的传播方式,应该就是网络了!但电视、报媒依然应该是权威的信息平台,只是其影响力被传播威力更强大的网络媒体覆盖了……
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有人提出,平面媒体联合起来,斩断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云云,且不说“联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有多大,从媒介的本质上来说,这不仅有碍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信息时代的趋势格格不入,也违反了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的相关法律规定。

2、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发展状况以及报纸未来发展走向,要有最新案例跟数据分析,谢谢!

你找一找平面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的论文吧 我觉得你是关键字没搞好 那类的文章很多很多

3、新媒体是怎样应用于报纸行业的

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的中国将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与之相关,中国报业将进一步实行市场化运作,更多的市场因素必然使报纸表现出更多更新的东西。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进一步全球化与网络化,新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新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的出现等等,中国报纸势必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国报纸将会呈现出以下的发展态势:

一、在更为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报纸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单一行政控制媒体的局面进一步被打破,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运作将进一步市场化。市场因素将进一步打破中国报纸固有的“长幼有序,各安其位”的局面,传统大报的“霸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乃至消除,新型报纸进一步得到扩张,中国报业势必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随着对报纸的财政拨款的取消等,报纸受惠于传统体制而保持其优势和地位的可能性将不存在,读者数量的多少、发行量的高低必然成为报纸获得广告等经济支持从而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为了争夺读者,提高发行量,报纸与报纸之间,报纸与杂志之间,报纸与广播电视之间以及报纸与新兴媒体——网络传媒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竞争是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手段以及媒体的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劣势亦将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就更需要报纸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奋发图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经受考验,并获得新的发展。如果仍然依赖于政策、体制的关照,故步自封,靠吃“老本”而不思进取,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同时,随着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膨胀的进一步加剧,各类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大量增加,网络媒体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冲击将会日趋强烈。面对信息共享与网络媒体的挑战,报纸的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

二、在更为有序的媒体竞争中,报纸将赢得顺利发展

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将越来越趋向于共享,新闻资源必然会进一步开放,而不再被垄断;同时,媒体之间原有的等级区分将会趋于淡化乃至消除,报纸与报纸、报纸与其他媒体在竞争中都处于相同的地位。这种资讯共享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利于避免少数报纸因其特殊地位不思进取仍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些报纸为竞争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诸如有偿新闻、媚俗倾向等种种弊端。

在完善有序的市场条件下,报纸的特点会进一步凸现出来。在竞争中,各类报纸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点,分清自己的职责,占据属于自己的市场。在凸现自身特色的过程中,报纸会更加敏锐地观察研究其他媒体的特点与优势,而这种差异性正是报纸之间、报纸与其他媒体之间相互合作的前提。竞争将会促进媒体之间寻求新的合作,报纸的地位由此也将得以稳固。

成熟的市场经济讲求公平与规范,反对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法制和法规的健全,将更能保证报纸的权益和自由,同时又能防止报纸以及其他媒体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样,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竞争中,报纸就可以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报纸的发展进一步走向集中化与集团化

组建报业集团,目前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市场竞争中,有越来越多的报纸已经认识到了调整结构,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迎接挑战,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媒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单一报纸将更难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的有利地位,一些报纸被淘汰出局势在必然,将会出现报纸总数下降的趋势,报业集团会进一步发展起来。

中国目前的报业集团是“以报为本、依托集团、优势互补、多元发展”,是以主报为中心,再向相关行业辐射的格局,还没有组建成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报业集团的发展趋势,应该不是单一报纸的集合体,而应该是拥有包括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在内的综合化媒体托拉斯,以“联合舰队”的形式抵御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

突破单一的报业集团的界限,将会是21世纪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这可以促使新闻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促进媒体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和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发展也符合集团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四、报纸市场高度细分化

21世纪,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报纸在关注广大读者普遍需求的同时,将更加重视不同读者的需求和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随着各种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读者各类需求的满足又将成为可能。与这种趋势相对应的就是报纸市场的高度细分化。虽然报纸的集中化和集团化会成为大势所趋,但在21世纪仍将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占有各自的市场空间,每家报纸都要致力于找准自己生存的“空档”,争夺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比如,一些地方性报纸将以精美的印刷与独有的本地新闻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赢得当地的读者,大报则将以更大的信息量与更新的传播手段等方式来与其他媒体竞争,以其权威性等来拥有更多的读者和更大的市场。

报纸市场的高度细分化,迫使各家报纸必须更加认真地研究市场的需要以及读者的特点、兴趣与爱好,以确定读者的范围、报道内容的选择、传播的方式、印刷的时间乃至广告的征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恰当地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

五、报纸功能进一步走向实用性与多元化

随着中国报纸更为全面地进入市场化运作,“眼睛向下”、关注读者需求的“读者本位观”必然会成为所有报纸的基本视点,读者的权利和需要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满足。报纸的报道选题将更加集中于百姓话题,即观照人们日常所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报道的角度将更加贴近百姓视角,即用人们所熟悉的思路和语言去展现;报道形式将更加简洁明快;报道内容将更加“泛化”和“细化”,将注重刊登与新闻报道相关的为读者所关注的更多的信息,将更多地观照人们个性化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随着读者本位观念在报纸运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与报业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各家报纸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开发报纸的多种功能,报纸功能将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其舆论导向、传承文化、传播信息、普及教育、参与服务、提供娱乐等多方面功能会得到全面的复合性开发,从而更为全面地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服务。这种开发又使报纸进一步由“新闻纸”向“实用纸”转化,刊登更多的实用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报纸上获得更多、更切实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为读者认识客观世界、处理主客观世界关系的选择和判断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六、报纸的内容与形式更具开放性,更加国际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全球信息共享趋势的强化,以及新闻采编人员开放意识和世界观念的更一步加强,21世纪,中国报纸的内容与形式必然会更加具有开放性,报纸发布的新闻信息将会逐步与国际潮流相适应。

——新闻题材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报道题材,关注全球读者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必然成为中国更多报纸着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报纸报道新闻更多地会从全球的视野来观照整个人类。

——报道方式进一步摆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模式,而立足于与世界范围的广大读者进行真诚实在的沟通和交流,在报道上更加注重信息反馈,更加注重服务性。

——报纸新闻采写的禁忌与限制进一步减少,采写的环境更趋开放宽松,使报纸新闻的时效性、时代性、开放性等进一步增强。

——报纸的制作与语言文字形式进一步得到改进,在内容与形式上注意为世界范围的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等等。

报纸信息开放性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必然使中国报纸的新闻报道更多地被各国媒体采纳和接收,中国报纸就能更多地冲破地区以至国家的界限,更多地参与国际性的新闻交流,进而成为世界性的报纸。

七、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与高科技化

中国报纸在争夺受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已充分意识到了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重要。在发挥自己固有的一些优势和长处的同时,很多报纸已经比较充分地借鉴、兼容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如借鉴电视图像的优势,采用彩色套印技术,并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采用连续图片、系列图片的报道方式,增强了报纸新闻报道的直观性;借鉴杂志的优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杂志化”倾向:电脑已成为采编人员写作、编辑的重要工具;报纸上网、记者上网已成为热潮,等等。

21世纪,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建立在新传播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更加强烈,中国报纸的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的多样化与高科技化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报纸更全面地推出电子版,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更广泛地应用于报纸新闻的采集、传递、存储、查找、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以电子报纸弥补纸介报纸的不足,电子报纸不再是纸介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纸介报纸版面上容纳不下的大量信息由电子版来承载。

报纸将更加全面地依赖互联网,报纸的采编人员更多地把互联网作为自己采集信息、检索信息、考证资料、编辑新闻的重要手段。

运用最新的信息传送和接收设备,报纸记者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对新闻事件作同步的现场报道,对报纸来说,“新闻”的概念也会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从而能大大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竞争力。

八、报纸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化与专业化

时代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新传播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21世纪的报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仅靠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就能打天下的报纸记者必然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问题,要求报业人员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介技术,能更多地懂得关于经济、商业、市场、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等等。总之,新世纪的中国报纸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随着媒介竞争的激烈和报道的专题化,报纸工作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报业人员会越来越趋向专门化和专业化。这种趋向至少会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报纸工作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与精确化,报纸的编辑与记者的分工更加明确。对编辑工作来说,前期的选题策划、报道组织、资料收集,后期的图文搭配、标题改写、编辑制作等,都会有专人各负其责,这就会促使报纸编辑队伍的扩大和强化。

其二,报纸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是通才杂家,而且,报纸市场的细分化和报纸工作的专业化更要求报纸工作人员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以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其三,各种报纸根据自己的媒介定位和报道特点,对自己的采编人员实施专门化、专业化训练和培养的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形成规模和潮流。
……
其实正规的有资质的报纸出版单位肯定有做过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不妨去他们的门户网站看看,在专门提供资质信息的“资质通见”网站上有他们的网址。

4、报纸与新媒体的利与弊作文

报纸最早出现在中国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对社会舆论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伴随着新媒体趋势的不断加强,作为传统媒体“老大哥”的报纸的生存环境遭到威胁,发展模式受到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得不引起业界人士的深思并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发展。
1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生存状况
我国报纸种类丰富多样,其引导着主流价值观的走向,被国家、社会和老百姓寄予厚望。但如今媒体行业百家争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很多报纸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优胜略汰所剩不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相比,报纸的读者与购买者逐渐减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1.1 传统报纸的内容优势日趋消失
目前,我国报纸的发行数量每况日下,加之报纸的传播和受众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内容有相对的控制,以及报纸本身征稿、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导致了更新速度慢、信息数量少、传播范围局限等问题。然而相对报纸而言的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则可以对海量信息迅速过滤和筛选,及时发布热点问题并进行互动,获得了大量受众的青睐。
1.2 传统报纸的受众人群逐渐流失
据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研究数据表明,进入到21世纪,报纸读者群体数量逐年下降,且读者平均年龄高于35岁,这表明年轻人逐渐远离了报纸。由于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传统的报纸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根据在普通高校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而且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对信息要求更加迅速、及时、便捷、个性以及全面,这恰恰符合了新媒体的特点。其形式的多样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受众,除了文字、图片这两种传统的形式外,还有视频、超链接,甚至还可以让用户直播对话,这些高新通讯技术不仅受到受众的喜爱,满足其好奇心,还可使得信息更加真实具有可信力、影响力。总之,新媒体的种种优势无一不在瓜分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
1.3 传统报纸的利润收入遭到分割
由于经过市场化改革,报纸脱离体制依托,其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商的投资。但是随着报纸读者越来越少,影响力和普及率也越来越低,广告商的投资也逐渐减少,反之对新兴媒体加大了投资力度,就连房地产、机动车这两大传统报纸广告的“老东家”的投放额也相应有所缩减。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广告商更青睐于对新兴媒体的投资,将广告放在手机、公交站牌、车载电视等新型的媒体之上,尤其是作为人手一部的手机,其便捷性、普及性、成本低、形式多样等优势使得手机广告版面被大量商家抢夺,在将来也有着一定的成长空间。相较而言,报纸的广告投资会越来越少,其发行量、销售量也会减少,阅读群体缩减,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报纸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艰难,前进之路荆棘遍地。
1.4 传统报纸的公信力逐渐下降
在过去,报纸是社会舆论的导向,令读者深信不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然而目前报纸的公信力却在逐渐下降。2003年“非典”之前,人们并没有在报纸上看到任何预兆;假新闻的出现,记者收受红包等使得人们对报纸的信任逐渐消逝。报纸不能很快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难以及时回应群众呼声。而新媒体出现,可以让所有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在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网民队伍的逐渐增大,使新闻更加透明,加速了问题的解决并得到及时的反馈。比如说在微博上发布一个寻人启事,很快就有无数个网友去帮忙寻找,甚至会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去发现去解决。就像2016年8月山东临沂18岁女孩在大学入学前被诈骗电话骗学费,然后昏厥死亡这一事件,就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舆论的压力与多家媒体的跟踪调查,让地方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事件,在短短2天内就破获了这一系列的电信诈骗事件,也使得大众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信任度大大加深。
2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在新媒体日渐强盛的今天,传统报纸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急需进行转变发展,笔者在下文中从内容、经营、技术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2.1 坚持“内容为主”,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普及全球的今天,新媒体形式复杂多样,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应该重视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以及自身的品牌效应,加大人手扩宽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内容的高度整合;深度挖掘,提升报纸的质量水平;提高报纸的权威性,让报纸成为不可替代的媒体之一。不同的报纸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如党报要选择适合的角度引导大众,增加社会影响力,版式设计要新颖,实现信息多元化;都市报要更加“接地气”,要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市民想到的要去想,市民想不到的也要去想;专业报纸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传达真实有效的焦点信息。
2.2 改变商业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
一张报纸的价格实际上大大低于它的采访、排版、印刷的成本,并且报纸上大篇幅的新闻本身也不会直接盈利,其主要经济来源仅仅是一部分版面的广告收入。随着广告商投资的减少,报纸行业的情况日益萧条。传统报纸行业需要改变其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跨领域扩展业务,发展附加产业,如进军印刷市场、进行物流运输、扩展电子商务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2.3 开展与新媒体协调共赢的发展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给报纸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不过未来各个媒体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对此,报纸企业应建立报纸网站,让多媒体与报纸的原创内容结合,丰富报纸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入驻社交网,增加读者量,例如粉丝群聚集的微博,它的门槛低,对突发新闻和热点新闻的跟踪报道相当及时准确,并受网友监督,使得其可信度影响力逐渐增大,收获大量忠实读者。再比如,报纸还可以和手机合作,推出手机报,使得手机报内容丰富,版本多样适合各种各样的读者,并进行实时更新调整,使其发展模式更加完善。
2.4 维护信息权威性 ,坚持差异化办报
在新媒体占据主流的情况下,而同样伴随着一些问题,海量的信息降低了读者对信息的辨识度,无法确定信息的来源及准确度,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所以报纸的制作更要注重质量和品质的提升,给读者带来正能量,树立权威以增加读者的信任度,同样要发挥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要拒绝千篇一律,发挥自身的特色,促进报纸的良性发展。
3 国内报纸企业在新媒体浪潮中成功的个案
报纸的历史悠久,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有效利用新媒体,则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例如《广州日报》于1996年成立报业集团,全国发行量最大,包括很多系列报和杂志,与时俱进推出网站可上线搜索及手机报纸,对内容栏目进行创新,打造品牌影响力。再比如于2001年创立的《潇湘晨报》集团,其经历了10余年发展后,成为湖南省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都市报,该报设有很多报刊类型。在面对全媒体融合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其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建立手机报,开通官方微博,建立App在市场推行;同时在地方开展一些大型活动,像展示会、读者节等活动,以巩固报刊、读者、政府的关系,可谓多角度全方位地巩固报纸的地位,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虽然新媒体逐渐占据主流,优势明显,但是报纸媒体也有自身无法代替的优势,只要报纸行业认清自身状况,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一定会迎来属于报纸行业的春天。

5、归纳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主要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而提出来的名次,新媒体是一个返概念,比如:电梯广告,你可以叫他新媒体,也可以称呼他传统传媒;我们现在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传媒。互联网传媒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度高,表现在受众专业,比如百度推送广告,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人上网搜索习惯来推送的,另一方面,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一些门户网站会分析账号主人的年龄性别来推送广告信息,这些比起报纸的泛大众传播方式,精确性强了很多。当然,按点击收费造成了很多水军论点,广告费花不到位,这个也是新媒体被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有优势,适合中小企业业主投放。

6、在全媒体时代,报纸媒体能被新媒体所取代吗?

很有可能啊,不过我蛮喜欢看报纸的,不伤眼睛,整天对着电视电脑,咱伤不起啊!

7、为什么新媒体的应用是未来营销活动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越来越多受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传统媒体趋弱,以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崛起并持续推动媒介的发展和改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媒体产业将引领时代潮流
新媒体产业在媒体行业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已高于传统媒体产业。例如: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产业中。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产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经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1)内容付费成为赢利热点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最关注的抖音,一些“官方号”的入驻,产生非常不错的影响力。在“后真相”时代,呈现客观事实、深度信息的报道显得格外珍贵。在新媒体产品领域亦是如此,内容的价值更加重要。
知识付费时代开启随着内容付费领域的不断拓展,知识IP和知识领袖不断涌现,短视频和音频将成为内容付费行业的主要产品形式。然而,如何确保知识付费产品的高打开率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内容付费也成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输出的一个新方式。
(2)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

据中国数字产业数据分析:预计2020年中国社交零售用户规模达5.73亿人。随着微信生态功能的持续完善,电商各平台的激烈角逐,电商的社交化成为当前大热。拼多多、小红书、有赞、云集等社交电商模式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商获取流量难的问题,通过充分挖掘用户个体和社群价值,以信任和人脉为核心有效进行商品和平台推广。
(3)智能互联加速前进

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的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智能推荐、语音识别、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传输的各个环节,智能移动互联网正在蓄势待发。对于新媒体来讲,未来的技术发展导向必将是:万物互联,智能加速。
2、 对传统媒体产业形成冲击
移动互联网已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十分敏感的传媒业更是首当其冲。过去十年间,传统媒体已经深深陷入了“不改变,无生路”的魔咒中,一大批传统媒体纷纷倒下。但那些诞生于网络的新兴媒体仍然高歌猛进,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活力。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升至99.1%。可以看出,我国网民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一方面,以“移动互联”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渐成规模。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影响渐大,正在以一种新传播方式、新生活方式的“身份”迅速改变着这个世界。另方面,传统媒体的经营却每况愈下。以报纸为例,近年来的报纸尤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都市类报纸的关注度、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央视CTR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报纸即进入了下降通道,并且每年正以加速度的态势快速下滑。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 对报纸的冲击:报纸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上网浏览阅读新闻,因为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最新的新闻动态,省时省钱。
(2) 对广播的冲击:新媒体成了广播媒体的重要来源,而且广播节目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 对电视的冲击:对电视的冲击是最明显的,网络给受众提供了更方便更人性化的选择机会,并且网络视频主页一般都会推出近期新的电影、电视剧,人们可以直接了解电视节目或电视剧的最新动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选择观看。

总体来说,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媒介融合趋势进一步强化互联网环境下,受众获取和传播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及新媒体发展的多样化,使得媒体间的竟争更加激烈。传统媒体的弱化及新媒体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媒体积极转型,同新媒体一道协同融合发展。例如,传统媒体中报纸向电子报刊、电子阅览转型网络电视机顶盒的出现实现了电视联网;网络广播的发展也使电台广播和互联网广播信息内容融合为个平台。所以说,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依旧会是主流,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最终实现电视、手机、电脑的“三网合怒”,甚至是“多网合一”。
此外,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强化,还体现在网民意识形态上的融合。过去,传统媒体依托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自己的领域独立运转,媒介与媒介之间不存在也不需要融合,但随着多元化、开放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并开始接受各类不同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也印证着时代的变化、承载着思想的变化。
从互联网时代传播内容的宽泛性、多元性,网民圈层的多样性、丰富性也可以看出人们在思想形态上也在做着不同层次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等级性、民族性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打破,“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尽管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并正在引导着媒介市场加速地变革,但就当前及短期发展来看,传统媒体在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所具有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专业优势及其所拥有的全面、客观、权威性等优势使传统媒体在媒体市场上短期内仍然是主流传媒。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实行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策略,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优势,建立了央视网络直播频道、车载直播频道和手机视频直播频道等。央视频道的许多品牌栏目都可以在电脑、手机、车载电视等设备上通过网络同步直播,既保证了节目的品质,又达到了迅速便捷的传播目的。
4、更加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

近年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私人订制、个性化、情感设计化、交互式的体验成为商业服务用户的主要思维方式。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属于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追求用户积极的自我感受的满足,重视消费过程中用户的自我体验,主要体征表现为感官性、个性化和参与性等。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功能性满足而是更多地开始注重心理满足。
现在,为了达到更好的商业效果和利益,“用户体验”一词已经广泛应用于需要服务客户的各行各业,如“体验式购物”“体验式营销”等。新媒体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会越来越深入到策划、设计、功能等一系列用户体验当中,如社交软件设计理念会更加人文化、情感化、圈子化,功能设计上越来越体现出“私人订制”的量身打造等,一切的打造和设计都只是为了满足受众越来越精细、敏感的需求。可以说,每一个软件APP和页面设计的升级和修改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用户使用的个性和私密性。

5、越来越强的用户参与性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改变了过去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创造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随时随地的双向传播模式。这样的传播模式导致了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商家开始重视受众、用户对项目或商品的参与性。
因为在新闻媒体时代,关注量越多,才越能有较大的商业价值。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将受众和传播者截然分开,受众只能作为接受者被动地接受信息。但新媒体的平等性和匿名性特征将这一界限彻底打破,接受者可以是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从而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模式。所以,新媒体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传统媒体为了寻求改变,也在新媒体开辟阵地,与电子商务结合,增加新的利益点。2015年和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组就采用了新媒体的玩法“摇一摇”和“咻一咻”与用户互动。由此可见,“用户参与性”已成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8、如何看待报纸媒体所面对的新媒体挑战

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出现后,被附上了 种传统媒体的称号。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新生事物顶替了,却又不能没有的东西。新媒体的出现,抢站了传统媒体的阵线,但又不能全面取而代之。传统媒体在沿袭传统的特色中,需要跟紧时代的潮流,发掘新的商机,不然就会真的成为历史

9、你认为新媒体广告是否比传统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广告精准?你做出论断的依据

新媒体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而提出来的名次,新媒体是一个返概念,比如:电梯广告,你可以叫他新媒体,也可以称呼他传统传媒;我们现在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传媒。互联网传媒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度高,表现在受众专业,比如百度推送广告,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人上网搜索习惯来推送的,另一方面,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一些门户网站会分析账号主人的年龄性别来推送广告信息,这些比起报纸的泛大众传播方式,精确性强了很多。当然,按点击收费造成了很多水军论点,广告费花不到位,这个也是新媒体被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有优势,适合中小企业业主投放。

10、如何理解新媒体下报纸媒体的坚守

新媒体在传播力、渗透力、广泛性和用户体验上的强烈冲击,让纸媒显得力不从心,纸媒纷纷设立自己的新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报业账号大规模出现,一大批APP在移动媒体应用商店上线,二维码大行其道。但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生产者,盲目追逐自媒体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

在没有做好做强纸媒,稳住自身发展之前进入其他领域是在自绝生路。报业集团首要事情是坚守主业,再谈跨所有制、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跨界到房地产等领域,即使经营上很成功但失去舆论影响力也得不偿失。我们不必再去无休止的深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何融合发展,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应该反思具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不是利用这种思维以及时代的发展来建设媒体。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从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来源,所以坚守报业独特的媒体优势、品牌和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为什么日本的报纸没有被新媒体打败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