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的记者

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的记者

发布时间:2020-10-14 11:08:37

1、如何看待媒体

目前的媒体还不够公开完善,只要有利益价值就可能有人利用媒体炒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利用网络,招数繁多,对待这些炒作的,只要看看就罢了,只是表演的人演义的节目罢了。

2、如何当好新媒体时代的记者

一是必须以先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媒体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要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要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谈谈你对新媒体的看法?

新媒体的职业发展道路其实并不像它的工作职责和对应的工作内容一样苦逼,相反,运营的职业发展道路其实非常开阔。新媒体是互联网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通达很多的领域,新媒体的行当,要具有很强的大局观,不是人云亦云,很多时候你要有前瞻性,对某一热点,话题,事件要有很强的全盘操控,有时要统一,有时又要各自独立。

4、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记者面临什么挑战和机遇 如何应对挑战 把握机遇

新媒体时代,记者能够将更多更快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福音,但与此同时,这对记者的采编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对记者采编工作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传播的弊端也逐一显现。这就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如下的挑战:

1.信息内容缺乏真实性。

2.信息传播的功利性目的明显。

3.信息发布者缺乏自律意识。

“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机遇:

新闻事件报道更贴近群众生活。在“全民记者”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社会舆论的主体。所以在总体上看,这样的新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因此这些新闻更贴近群众生活,这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宗旨——“服务于全体群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新闻事件增加了报道角度。

“全民记者”时代的新闻活动使得原本以主流专业媒体为主体的新闻生产从组织化转向社会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这一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专业媒体信源结构的改变,甚至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媒体的参照系。“全民记者”不仅能够补充与平衡专业媒体提供的信息和评论,甚至能够通过自身的真实体验和亲眼所见放大或者削弱某些媒体的报道效果,从而影响专业媒体的传播力,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方向。

3.促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

由于在“全民记者”时代,“记者”分布范围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不易被发现的信息可能会通过无处不在的“记者”被广泛知晓。尤其是对于政府官员、公众人物,无处不在的“记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督。对于有悖于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这些“记者”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符合了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新闻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政党以及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

5、如何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对记者的要求

1,要求鉴别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的鱼龙混杂。
2,要求新闻传播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新的传播技术都要求记者去适应。
3,新媒体环境下,旧的传播理念受到冲击,新的传播理念不断涌现,要求记者在理念上要跟上时代。

与怎样看待新媒体时代的记者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