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

发布时间:2020-10-10 05:46:45

1、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反映公众舆论、引导其价值取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新闻媒体客观地报道新闻信息,这是由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原则所决定的,新闻报道要尊重新闻的客观事实,新闻现场所记录的是在特定时空和特定状态下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公众可以通过媒体报道了解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使之产生信任并达成与媒体报道相一致的共识;其次,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舆论,凝聚人心.
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公众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因而能够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从而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而这些也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遵从新闻事件的本质,积极贯彻正确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所以一旦媒体记者在新闻信息报道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错误,其影响和损失就会很大,轻则失去公众的信任,重则损害政府形象,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新闻报道中,有些新闻记者个人素质较差,不愿深入采访,拼凑新闻主题,这样的新闻报道不但发挥不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功能,还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2、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会消失吗?为什么

不会,传统新闻业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3、如何做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工匠

身处巨变式的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人往往会显得措手不及,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固有技能可能也会被冲击得一文不值。对于一直以精英姿态自居的新闻人来说,这种感受也许来得更加强烈。
近3年多来,我在国内优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均有过工作经历,从事的工种覆盖了新闻采编、广告经营、新媒体运营。虽说资历尚浅,但也不妨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给还未思考完整的传统媒体同行们一些中肯的建议——新媒体的故事很有趣,关键是你想饰演何种角色。
工匠师
许多人曾经说长篇新闻报道正随着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趋近死亡,简单而粗暴的门户式短消息操作方法被许多传统媒体当做转型的标本。实际上,非原创资讯一直被新闻人唾弃,对于抱有文字情怀的人来说,原创力确实是不忍舍弃传统媒体的重要理由。
在真正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互联网传播中,文章内容的质量会变得非常容易高下立判。很多传统媒体的内容,它诞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喜好,而是编辑的喜好。按照传统的编辑部模式,许多采编人员可以在每周一次的评稿中寻找到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但这也只是非常局部的肯定。
网络快讯已经基本满足了目前绝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那么对于热爱原创的采编工作者来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成为用心刻画、精雕细琢的新闻背后故事的撰写者,才能够真正冲破被繁杂巨量资讯围绕的阅读枷锁,吸引用户真正沉下心思阅读,我称这个工种为“工匠师”。
如今国内的传统媒体也会产出一些精彩的长篇新闻故事,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但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把“工匠师”新闻当做新媒体的筹码,在国外,故事性新闻的媒体网站已经开始寻找到了很好的路径。

创意快手
比起工匠师,“创意快手“则是一群善于寻找第二落点,并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一群家伙,他们的价值会比普通的以复制黏贴为主的网络编辑高出若干个等级。现如今,这种聚集创意快手的新媒体也在逐渐增多,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屡见不鲜。
对于短平快的网络资讯来说,抢时间肯定是第一落脚点,但是因为成本受限,许多正在转型中的新媒体并没有像门户网站那样拥有大规模的值班网络编辑。按照腾讯新闻网站的组织架构设置,仅仅一个科技频道便有编辑记者40余人,这是许多报业所不能承受的。
网络编辑的优势在于用高效率制造海量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信息搬运工的角色。而“创意快手”则在搬运的基础上,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针对某些重要事实进行强化和加工,要求的不仅仅是速度,更多地是定位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轻量化、低门槛、逐条陈列的病毒式内容更受大众欢迎,读者乐于主动转发此类文章。
从标题和第一自然段开始,创意快手便有机会颠覆用户对一个新闻事件的解读。在这样的事件中,一些亚文化网站做得更有创意,用行业话说,这需要“脑洞“大开的年轻人。
比如雷军在印度的英文演讲,当所有人的焦点都关注小米公司在印度的发展策略的时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把雷军蹩脚的英文改编成了歌曲,并在社交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传播。乐视发手机的时候,许多网站都在专注研究乐视手机的参数,而番茄社频道则专注描写了发布会现场的气氛和环境,讽刺乐视手机的夸大性宣传。
美国网站Buzzfeed在2006年就开始了这样的尝试。BuzzFeed是一个美国的新闻聚合网站,从数百个新闻博客那里获取订阅源,通过搜索、发送信息链接,为用户浏览当天网上的最热门事件提供方便。在BuzzFeed的内容里:漂亮的图片、喜气洋洋的动物、用户在Twitter上对全球大事做出的荒唐反应、种类繁多的排行榜都是针对热点事件进行的第二落点操作。
现在BuzzFeed的员工超过900人,在全球各地设有10个办事处。公司目前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高达2亿,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便已盈利。
中国的网站“微在”也正在走这样的道路。为了更加适应移动端的阅读,这个网站基本是以List、Quiz、Gif这样的格式加工处理内容。微在创始人说,内容要1分钟就能读完,适合分享。而微在已获得挚信资本A轮投资。
“工匠师“和”创意快手“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不同工种,但都是同样重要的力量。前者是这个时代资讯的沉淀,后者则为每天的阅读带来惊喜。当然对于传统媒体人的转型来说,这两种角色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所有内容制作者希望企及的高峰。

4、新媒体运营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根据各大招聘网站招聘职位需求,
我总结出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条:
1、负责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手机终端为主)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负责能够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为粉丝策划与提供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营销线日常活动及跟踪维护,根据项目发送各种微信内容;
4、负责增加粉丝数,提高关注度和粉丝的活跃度,并及时与粉丝互动;
5、挖掘和分析网友使用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及时掌握新闻热点,有效完成专题策划活动;
6、紧跟微信发展趋势,广泛关注标杆性公众号,积极探索微信运营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及需求。

5、新闻工作的职能在新媒体时代有哪些变化?

新闻工作者当下的三大困惑:
1.内容生产的独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记者不再是独立于受访者和受众的个体。他们有可能在受众的期待下,产生参与事件的冲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难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参与、介入、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困惑: 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的管理者和生产者身份开始合一,记者不仅关注内容生产还要关注内容推广和受众反馈,部分媒体也以量化考核指标作为记者的指挥棒。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记者为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讨好受众,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
3.移动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于其便捷性,移动平台已成为许多人获取内容的第一来源。然而,移动媒体本身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告知和短评论,而不利于严肃、冷静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与准确的矛盾 ,动摇着新闻记者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威感,最终可能导致这种权威感带来的对新闻职业应有的神圣感不复存在。
2.信息的量与质的矛盾 ,让新闻记者感到传播专业化受到空前挤压,这种挤压最终可能让新闻记者感到关注度的丧失,由这种丧失带来对新闻职业本身应有的传播机制丧失信心。
3.信息题材的专与杂的矛盾 ,记者感到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专攻某一领域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让一人身兼采写编播等数职,但专业水平没有了,新闻稿件粗制滥造,新闻产品的质量下降,职业神圣感渐行渐远。
对MJC和新闻学同学而言,这三个知识点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最近几年考新闻大题,大都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变迁。

这是比较专业性质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感谢采纳

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