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计划哪一年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四化”?
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2018年7月28日在河北唐山开幕,中国官方五部门于大会前夕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格局,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的“四化”,即创新化、协同化、社会化、精准化。
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的《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国情,迫切需要提高社会公众自身科学素质,而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提升防震减灾科普软实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2025年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创新化、协同化、社会化、精准化这一“四化”目标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防震减灾科普主题更加突出。坚持以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为主线,更加关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普及地震灾害“防的知识、抗的方法、救的技能”,倡导与地震风险共处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防震减灾科普产品更加丰富。激发防震减灾科普创作活力,探索建立防震减灾科普项目化管理模式,形成适应城镇劳动者、青少年和儿童、社区居民、农牧民等不同群体需求,满足科学防震、科学避震、科学减灾要求,集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更加丰富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作品。
三是防震减灾科普能力大幅提升。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纳入科技场馆建设,发挥地震遗址遗迹科普作用,推动科技设施向公众开放。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信息化,建设防震减灾科普资源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宽互联网传播渠道,提高防震减灾科普传播覆盖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兼结合的防震减灾科普创作队伍和专家队伍,提升防震减灾科普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利用全社会科普资源,加快完善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科普工作激励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2、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
近年来,以网络、移动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着人们接触和选择传媒的方式,进而冲击着主流媒体正面宣传的生态环境。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基层干部宣传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典型宣传的实效性,这已成为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整合传播优势。基层干部宣传通过单媒体、单平台、单落点形成不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媒介融合和整合宣传是提高宣传效果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实现多媒体的报道融合,其次典型宣传在表现形式上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要熟练应用移动媒体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视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功能。媒体需更加重视与网友的互动,传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传主体与网民的隔阂,善于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去宣传基层干部;其次要把网友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三要注重挖掘提炼干部典型细节,增强感染力。在新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宣传报道要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现那些最能打动人的细节,使干部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才能拉近基层干部和网民的距离。四要注重营造良性舆论生态与宣传典型双向推动。加强对基层干部典型宣传与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传播是一致的,应重视网友言论,整合网上正能量;重视舆论环境,双向给力推动典型宣传。
3、新媒体知识科普,究竟什么叫新媒体
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新媒体”:即Time(时间),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
Time:从时间角度上,更近的可以被叫做较“新奇”的媒体:网络 相对于 电视 是新媒体;电视 相对于 报纸 是新媒体;so 相对于 传统媒体就叫做 新媒体。
Technology: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广,价格低廉,应用更普遍,技术更易于大众的接受等等技术上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Society:在社会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新媒体人,对社会也是一种革新。
首先声明:新媒体作为本身并不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的一项技术,反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作为某一项slogan:微博改变一切。将微博作为主语,是错误的,改变一切的是使用的新媒体人们。
那么,以下三点可以作为标准,从社会作用上来区分新旧媒体
一.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大多数人,便于利用。
大多数人:当更多的人使用较“新”的媒体,以及使用较“新”媒体的人变的越来越多时。例如,当智能手机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时候,甚至已经有些超过了电视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手机,而手机与电视相比较就是 新媒体
便于利用,使用成本降低也是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重要原因。网络的普及性,使大众利用闲暇时间,无论是天南海北 亦或是不同国度的人们链接起来。无论是我们茶余饭后还是睡前阅读,我们都更喜欢拿出手机,刷微博,刷知乎,聊QQ等。
二. 是否有助于更加公开和公正的讨论和传播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公开和公正,讨论和传播
公开和公正: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新闻的制作需要从审题,到采编,再到审阅的过程。只有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决定什么需要让受众看,以及从什么角度看。。信息也可以被更广泛的搜索和传播;
讨论和传播:网络,特别是Web 2.0的编写权在用户手中,用户就是内容的制造者。网络时代,用户,而不是编辑,可以决定在哪个平台,从什么角度,说些什么,说给谁听。
三. 是否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社交
媒体的两大功能:信息 + 社交。
在信息不对称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大众接受,传统媒体是由行业内的专业人员网络传播,但是由于网络的普及性,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在广度上扩大了人们交友的可能,中国人可以和美国人交朋友,尽管这两国人既不在一个地区,又不出于同样的时间;人们同时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只要拿出你的手机,点开你的APP;在Web2.0 时代,人们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的,多对多的交流。通过交流传播的不单是信息,还有感知,对拥有和自己共同兴趣的一批人的感受。
在一对一的线上交流中(QQ, Email,微信)人们可以自由维护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在一对多的线上交流中(微博,人人,Facebook,Twitter,微信朋友圈) 人们通过特定的网络环境建构自己的线上身份
在多对一的线上交流中(微博留言,**爱你)人们得以(将集体的狂欢与个人表达相结合)寻找集体归属感;
在多对多的交流中(线上游戏)人们得以通过区分你我,划定群组之间的界限,从而在特定族群/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种多层次的社交中,传统媒体是永远也不可以达到的。
4、新媒体宣传方式有哪些?
上海集派比较好 ,为企业广撒网,让宣传无处不在。
5、如何推进新媒体时代科普宣传平台建设
一是建设新媒体集群。将新媒体建设纳入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依托传统优势媒体推进报、台、网融合,加大资本、技术、人才投入,注重品牌支撑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点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旗舰,加快形成党委主导的新媒体骨干集群。
二是开展正面强势宣传。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工程等,加强选题策划,组织开展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正面宣传,做大做强网上正面舆论。
三是把握舆论引导艺术。坚持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着力做首发、做原创、做深度,注重运用网言网语开展个性化引导,注重系列展现和背景铺垫,注重多媒体综合集成、多要素链接聚合、多手段融合并用,注重网民现场体验、互动参与、全过程展现,在信息服务中解疑释惑,在平等交流中增进共识。
运用新媒体优势大力宣传解读好党的执政理念和主张,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研究把握新媒体受众群的消费特点,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新媒体特别是网络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家园,不断提高党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前进的水平。既加大新媒体文化产品的组织创作力度,又注重发挥和引导网民的创作积极性,持续推出体现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适应网民需求的网络文化精品,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积极构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信息服务模式,推进网络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大众化,保障网民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新媒体与经济融合发展。顺应“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趋势,推进互联网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经济服务领域延伸,加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物联网的研发运用,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使新媒体经济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做大做强网络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抢占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