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文学发展趋势

新媒体文学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10-05 14:58:01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媒体文学?

工作会上有明确的指示:不同于传统的纸质、电视媒体的文学表达方式的文学表现形式,是新媒体文学。比如手机端的微信微博、网络小说文学等。

2、汉语言文学(新媒体方向)就业方向

新闻记者
广告设计
音像传媒
台词策划
角本润色
学富五车
广博见闻
成功就业

3、为什么现在好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

想必大家都知道鲁迅,老舍,巴金等著名文学家,却很少听说现代有哪些很出名的文学大师,也很少听说有哪些文学作品文明中外,即便有,也是很少,这么多年也就只有莫言老师唯一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不出好的作品?我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吧。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职业写文学作品,估计很难有收益,或许连生计都满足不了。另外,文学作品或许不再受到大众的追捧,大家闲暇的时候,我没见过有哪个人端着一本文学作品阅读!在一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多新媒体文学的出现,使得旧形式的文学文化显得冷门。还有一点,文学作品的内容大都内含深意,很多人读了以后并不一定能够领悟其中的深意,从而无法领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作家都在转行作网络小说作家,自媒体等,大众更愿意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心灵鸡汤之类的作品,不得不说,这些作品也让大众心灵上得到满足,甚至有些鸡汤也能升华一个人的灵魂,我不否认,很多小说也好,鸡汤也好,确实很有价值!不过也有很多内容不切实际,不符合现实,甚至是误导大家。由于网络的自由,很多写作者不切实际,不负责任,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乱写文章,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性极强,导致很多的读者信以为真,造成了很难纠正的错误!在这里我也希望,所有的网络作家,写手,为自己的文章,作品负责!

我不知道,现在这种文学作品内容形式的不同,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泯灭!但至少,人们喜欢!或许是是新时代,新媒体,新文化形式的一种展现吧!

4、文学在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其传播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媒体还是企鹅号待遇好,企鹅号联动腾讯微视将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纳入春风计划,一方面鼓励拥有10000+粉丝的账号申请内测直播能力,直播打赏收入实行100%分成;另一方面面向短视频电商放出10亿流量扶持、开店零成本

5、新媒体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有了解的吗?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是对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该专业申报工作。2013年首次批复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复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复29所高校招生[1],2016年批复47所高校招生[2],2017年批复36所高校招生,2018年批复37所高校招生,2019年批复34所高校招生。

该专业文理兼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发展前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国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新媒体部门等。

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目前来看,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非常好,新媒体运营等岗位的薪资也是不错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等城市。

6、网络时代给文学带来哪些改变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奇云认为,传统的书信体、日记体、笔记体小说在网络文学里逐渐消失了,这是由于人们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日常交往环境中没有了写书信、记笔记、记日记的习惯。此外,传统写作类似大面积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也基本上在网络写作中消失。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新媒体、新技术正改变作者封闭的自我表达的写作方式,迫使作者重新思考和读者的关系,思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以及自我如何被别人分享、消费。和购买图书不同,阅读网络文学不是一次性完全消费,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心态,更加强调自我和他人的共享。“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把文学写作更内在的东西带出来。看起来是外面的传播方式、发展形态被改变了,追问下去,就可能是写作方式被改变了,写作目的被改变了……从这个角度上讲,新媒介和新技术改变了‘五四’以来文学写作的单一模式。”谢有顺说。 胡野秋认为这种文学创作方式的改变有可能最终破坏文学的魅力:“文学以文字作为呈现方式,新媒体提供的主要是屏上阅读的方式,这会使人的思维扁平化和简单化,把文字的纵深感消解掉。这会对文学的生产方式带来一定的破坏力,而这种破坏力是需要警惕的。” 邱华栋则对“新文学”的提法持保留意见。他说,十几年前刚有网络文学概念时,他期望网络文学能承担社会责任,但现在看来,不过是“新媒体旧文学”。 网络文学应提升关注层面 网络文学的工业化特点对培养文学土壤的影响已经被广东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钟晓毅察觉:“有一句玩笑话说,在你的电脑对面可能坐着一只狗在敲键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在网络文学盛行的今天,每个城市的文学精神和文学特性在哪里?” “毫无疑问,网络写作让作家的创作状态空前自由,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新锐、话题深远、语言活泼的大气之作。”张胜友则对网络文学充满了期待,他举例说他曾守在电脑前等待慕容雪村的网络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更新。他思考过能否出版这部小说,但书中过多的性描写使得传统途径这条道路被堵塞了。他风趣地说:“如果删掉那些性描写,这书就没意思了。” 也正因如此,网络文学的话题选择、写作方式等都在文学界引起大量争议,由此带来的大量非文学的作品也一度受到抨击。“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终究是文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要永远密切地阐述社会生活的纷纭复杂,深刻地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曾创作《历史的抉择》、《风帆起珠江》等政论片的张胜友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纷繁与困难交织,问题与希望纠结,既是惊心动魄的社会转型,又有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这可能是要出大作品、出大作家的时代。

与新媒体文学发展趋势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