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2018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2018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发布时间:2020-09-29 19:58:05

1、新活动传媒的核心团队

王伟 董事长兼总经理
大型活动运营专家,长江商学院EMBA,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天娱传媒创始人之一,主导运营超级女声,五年开拓奋进,缔造一段天娱传媒的巅峰传奇。2008年,带领原团队骨干创办新活动传媒,成功运作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连续四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连续三届)、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福建龙岩客家欢乐节、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江阴悟空寺大型感恩心灵晚会、世界第一大佛河南天瑞大佛开光法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提出大型活动模块化、工序化生产管理理论。著有中国活动行业第一本实操手册《活动创造价值》、中国首部活动营销成长笔记《活动的力量——后广告时代的营销突围》。2010年与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首家活动产业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活动产业研究中心。
陈先绪 总策划
大型文艺活动专家,湖南卫视资深副台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优秀专家,湖南电视娱乐节目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策划和撰稿工作。从80年代起,湖南电视台几乎所有重大题材、重大事件的文艺晚会和电视专题,都留有其思想印记,被誉为“北有陈汉元,南有陈先绪”。
浮石 总策划
畅销书作家,曾任国家干部、大学教师、企业老板,现为民进湖南省委专门委员,兼商人、作家、影视编剧等于一身。出版有长篇小说《青瓷》、《红袖》、《皂香》(上),另有著作《中国式关系》、《非常媒·戒》、《活动创造价值》(与王伟合著)、《活动的力量——后广告时代的营销突围》(与王伟合著)等。影视编剧作品电视连续剧《青瓷》将于2012年5月《湖南卫视》首播。
李卫 常务副总经理、总制片、后勤保障中心主任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运营专家,从事媒体运营及大型活动管理15年,天娱传媒创始团队成员之一。2008年,随骨干团队创办新活动传媒,现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制片,分管公司制片、技术、制作等工作。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管控专业毕业。对大型活动现场控制、艺术处理有丰富经验,对大型活动项目管理、技术把关、合理分配成本有深入研究。成功执行了中国南岳衡山大型佛教音乐会、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中国-俄罗斯年海南(莫斯科)旅游推介会、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开光盛典、山东鲁能集团海南永庆寺开光盛典、中国江阴悟空寺大型感恩心灵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金 涛 副总经理、总导演、大型活动中心主任
大型活动总导演、湖南广电资深节目制作人,从事大型活动及媒体运营12年。2011年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开幕式晚会总导演、2009年“橘色浪漫·洲游世界”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总导演,2010年“乐府派对”首届中国长沙(靖港)器乐节总导演,2010年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总导演。策划执行大型人文电视行动《千里瑶乡行》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作品“骏马奖”一等奖,策划执行《诚信中国结》特别行动曾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苏建华 副总经理、产业拓展中心主任
原湖南卫视资深体育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策划人,中国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2001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中文电台FM96.1新闻主播和编辑,毕业于加拿大Pacific Audio Visual Institute电影与音乐管理专业。从事大型活动及媒体运营13年,在体育娱乐活动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策划项目统筹、湖南申办2017年全国运动会总策划、2011亚洲杯乒乓球赛开幕式项目负责人、中国三人篮球赛项目负责人。

2、新媒体算是传播学中的吗

特性
1.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所以,新媒体也属于传播学范畴。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

3、请问广告学,新媒体传播,传播学,媒体创意这几个专业的区别,主要学什么以及就业方向

广告学 主要学习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公关等主要课程。就业方向主要是广告公司做策划,设计或公关。也可以去企业里面做企业策划。

新媒体传播 主要学习新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方面的。就业主要方向是网络公司,职位也可以使编辑记者,也可以使策划,营销等。

传播学 这个专业一般都是到了研究生才有,只有少数学校本科有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下设方向根据学校不同,方向不同。大部分学校都是将 广告,公关,媒介管理,新媒体传播等归纳在传播学的下面。这个专业主要学习的都是理论方面的知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比较广,可以做记者编辑,也可以做广告公关等。

媒体创意 和广告学差不多。据我说知,中国目前还没有什么专业叫这个名字的。貌似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下面,有这么一个方向。具体就业方向,和上面几个差不多。

PS:你问的这几个专业都属于一个大类下面的。所以,学的课程基本类似,只有少数课程不一样。就业的话,广告能做的工作,其他3个也都能做。其他三个能做的,广告也都能做。具体的还是看自己是否学的扎实,和专业没太大关系。

4、有传播学(新媒体传播方向)的小伙伴吗

传媒的都市空间生产研究
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抗争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
中国媒介融合研究
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武汉都市报业市场研究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

公共评论与知识分子的表达

新闻评论的人文化趋势及其写作形式

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新闻媒体在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角色与功能

公共危机传播研究

新闻文体发展研究

新社会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身份认同研究

典型报道的改进研究

大众传媒在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实际效应及作为分析

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研究

医疗报道研究

中国转型时期形象的媒介再现研究

健康传播研究

农民工的新闻话语表达研究

区域传播研究

传媒的公共性研究
食品安全危机的传播机制分析

5、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技术联盟年会在哪里开幕?

2017年是网络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一年。

“融媒体”、“媒体云”已成为媒体行业里抢眼的词汇,成为推动传媒体制变革的重要动力和网络媒体竞争的关键。

网技联技术年会

网技联技术年会代表了中国网络媒体行业最前沿技术应用和交流的盛会,受到全国各家网络媒体的欢迎和支持,来自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和地方80多家媒体网站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参会的各媒体技术大咖就媒体融合转型、新技术研发、新媒体应用、内容创新、网络及信息安全等话题,展示分享了各自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对一些共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6、中国媒体传播的政治性

二、中国政治性社交媒体使用分析:以政务微博为视角
2011年以来,社交媒体尤其是政务微博在中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更被称为政务微博高速发展年。
1.中国政府官员微博应用分析
笔者持续追踪新浪微博、腾讯等的政府官员微博的发展脉络,并选取关注度高的前10个官员微博样本进行内容分析。
样本方面,整体样本来自对新浪、腾讯、人民、新华四家微博网站官员微博的持续跟踪;内容分析部分的样本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从关注度高的10个官员微博中随机抽取的1000条微博,分析层面涉及粉丝数、活跃度、转载率等方面。选取前10名官员微博中转发和评论数超过2000次的微博内容来看高关注度的内容指向。经研究发现:
一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迅猛,但尚处于自发摸索状态,其中有技术、行政和商业驱动的共同作用。
就当前阶段而言,技术和商业驱动因素占据主体,这一点在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官员微博账户比例上可以获得佐证。截至2011年底,新浪和腾讯上的党政干部微博共17400个,而在人民网和新华网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总计仅有803个。机构微博与官员微博的发展比例在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区别也很显著。 商业网站上的个人与机构注册比例要远高于政府网站的注册比例,在商业网站上注册的个人数量明显比在政府网站上注册的个人数量要多。造成这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因素,当最初试水的政务微博带来了流量及潜在流量,驱动了商业网站的后续开发和跟进,如新浪网即称在意识到商机后,“迅速确定了政务微博作为主攻方向,公司组织了上百人的团队,细分到省,每个省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从不同的系统挨个去捋,找他们去谈,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就像卖保险一样,推销,让他们来开。”通过访谈和数据分析,本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官员微博主要可分为对话型、独白型和应景型三类。
二是对排名前10的官员微博账户的样本分析来看,内容分布,官员微博的内容构成以政务活动描述为主体,工作内容、公共话题和私人生活三类内容均占据一定比例;表达风格,与官样文章有所区分,出现一定数量的网络语言,感叹词使用增加;互动程度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就共同关注的话题讨论、回应网友提问、解决现实问题等。内容分析显示,首先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官员微博能引发高关注度,其次,软性话题同样也能引发高关注度。以微博“粉丝”数量第一个破百万的官员,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来看,温州动车事故当晚,蔡奇连发微博30多条,在通报现场救援情况的同时发布了一条被广为提及的微博:“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官员身份下的公开质问使得这条微博被转发65817次。而蔡奇的一些“观看《窃听风云2》……吴彦祖,在象山见过,确实帅”、“赞‘油条哥’!近日河北保定的刘洪安火了。这位早点摊贩坚持用新油炸油条……”等软性话题的微博也获得较高的转发率。
三是微博具有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混杂属性,由此也引发了官员微博的三重身份混杂,个性化、碎片化的传播特征也加剧了官员微博的这一身份混合状态。
四是影响力方面,结合年度热门话题来看,官员微博在其中比例较低,目前尚未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但开拓了政治传播的渠道,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政治。
就当代中国而言,官员微博在很长一段时间将呈现出对话、独白、作秀和应景的混合体,但是伴随着媒体和社会环境的日趋发展,传播模式的变革带来政治模式的变革,面对日渐成长的数字公民,可以预见官员的微博应用将对中国的政治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当前中国政务微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从微博问政到微博办公搭建了政府和民间对话沟通的新平台,同时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积极运用政务微博应对网络舆情。如在江苏启东“王子”污染、宁波PX项目等事件上,政府官方微博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舆论情绪,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政府微博开设多但活跃度未能同步。 微博热带动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快速增长,但快速增长的背后有着大量的形式化扩张,真正理解微博特性并善于运用这一传播平台的机构和官员并不多,目前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政务微博流于形式的较多,阶段性和主题性微博占据相当比例。
二是政务微博互动程度有待提高。
三是政务微博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多种问题,如过于官方化、过度网络化、语言生硬等问题,导致民众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持保留态度,如在一项调查中,面对“怎样看待‘风起云涌’的政务微博”问题,73.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只是赶时髦、走过场,属于作秀行为”,而只有6.97%的被调查者认为“正在朝着好的趋势发展,只是在过程中出现了些问题,完善就好”。
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观念层面,观念缺失或偏颇。未树立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观念,延续了大众传媒时代的单向告示思路;开设微博的动机有偏颇,如“平时跟领导交流的机会不多,开通了微博,也能喊领导一声‘童鞋’,多好。特别是自己做了什么工作发个微博,也方便领导知道,比在会议上汇报强多了。”上官兰雪:《政务微博:走秀还是救火?》,《南方周末》2011年11月30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65338。
二是制度层面,未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形成制度性保障和规范。
三是技术层面,缺乏媒体知识,不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未掌握新媒体运用技巧。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那就是关系变革。包括几个层面,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国家、机构、组织等不同层级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这一关系变革在社交媒体出现后达到了一个质变点。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本质的发展,社交媒体在时间、空间和社会层面推进了关系变革。在政治传播领域,社交媒体直接带来了政治传播关系结构的变革:既有的社会科层、地域、时间限制被打破,个人(政治人物、普通民众)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政治系统整体与机构的关系,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关系、个人(政治人物、普通民众)与机构的关系,政治人物之间的关系,政治人物与民众的关系等均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变革,加之主体、语言、路径等层面的改变,社交媒体改变了全球政治传播图谱,带来了政治传播向政治交往的转向,各国政府和民众也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并在实践中推进了这一转向,如何弘扬其正向效应并避免或减少其负向效应是全球业界和学界值得共同长期关注的领域。

7、2018年全国三行情书壹传媒什么时候公布的获优秀奖时间?

应该比较累吧。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班,刚开学时,我们专业有9个同学就是3+2的。他们在我们之前已经上2年专业课,实习了一年。到了第4年,又重新与我们大一的一起上课,一年后,学校又安排他们出去实习,完了到3、4月份的样子就匆忙的答辩完,先我们一年毕业了。说实话,前面的三年也许还不懂事,都在混时间,后面两年,等你想学了,环境又变了。虽然说是3+2=5,但真正可以用来学的时间很少。建议可以不上就尽量不要去上。不过上面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祝你好运!

与2018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