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报纸网站新媒体融合管理

报纸网站新媒体融合管理

发布时间:2020-09-20 23:51:10

1、报纸与新媒体的利与弊作文

报纸最早出现在中国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对社会舆论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伴随着新媒体趋势的不断加强,作为传统媒体“老大哥”的报纸的生存环境遭到威胁,发展模式受到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得不引起业界人士的深思并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发展。
1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生存状况
我国报纸种类丰富多样,其引导着主流价值观的走向,被国家、社会和老百姓寄予厚望。但如今媒体行业百家争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很多报纸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优胜略汰所剩不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相比,报纸的读者与购买者逐渐减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1.1 传统报纸的内容优势日趋消失
目前,我国报纸的发行数量每况日下,加之报纸的传播和受众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内容有相对的控制,以及报纸本身征稿、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导致了更新速度慢、信息数量少、传播范围局限等问题。然而相对报纸而言的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则可以对海量信息迅速过滤和筛选,及时发布热点问题并进行互动,获得了大量受众的青睐。
1.2 传统报纸的受众人群逐渐流失
据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研究数据表明,进入到21世纪,报纸读者群体数量逐年下降,且读者平均年龄高于35岁,这表明年轻人逐渐远离了报纸。由于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传统的报纸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根据在普通高校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而且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对信息要求更加迅速、及时、便捷、个性以及全面,这恰恰符合了新媒体的特点。其形式的多样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受众,除了文字、图片这两种传统的形式外,还有视频、超链接,甚至还可以让用户直播对话,这些高新通讯技术不仅受到受众的喜爱,满足其好奇心,还可使得信息更加真实具有可信力、影响力。总之,新媒体的种种优势无一不在瓜分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
1.3 传统报纸的利润收入遭到分割
由于经过市场化改革,报纸脱离体制依托,其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商的投资。但是随着报纸读者越来越少,影响力和普及率也越来越低,广告商的投资也逐渐减少,反之对新兴媒体加大了投资力度,就连房地产、机动车这两大传统报纸广告的“老东家”的投放额也相应有所缩减。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广告商更青睐于对新兴媒体的投资,将广告放在手机、公交站牌、车载电视等新型的媒体之上,尤其是作为人手一部的手机,其便捷性、普及性、成本低、形式多样等优势使得手机广告版面被大量商家抢夺,在将来也有着一定的成长空间。相较而言,报纸的广告投资会越来越少,其发行量、销售量也会减少,阅读群体缩减,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报纸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艰难,前进之路荆棘遍地。
1.4 传统报纸的公信力逐渐下降
在过去,报纸是社会舆论的导向,令读者深信不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然而目前报纸的公信力却在逐渐下降。2003年“非典”之前,人们并没有在报纸上看到任何预兆;假新闻的出现,记者收受红包等使得人们对报纸的信任逐渐消逝。报纸不能很快地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难以及时回应群众呼声。而新媒体出现,可以让所有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在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网民队伍的逐渐增大,使新闻更加透明,加速了问题的解决并得到及时的反馈。比如说在微博上发布一个寻人启事,很快就有无数个网友去帮忙寻找,甚至会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去发现去解决。就像2016年8月山东临沂18岁女孩在大学入学前被诈骗电话骗学费,然后昏厥死亡这一事件,就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舆论的压力与多家媒体的跟踪调查,让地方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事件,在短短2天内就破获了这一系列的电信诈骗事件,也使得大众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信任度大大加深。
2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在新媒体日渐强盛的今天,传统报纸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急需进行转变发展,笔者在下文中从内容、经营、技术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2.1 坚持“内容为主”,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普及全球的今天,新媒体形式复杂多样,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传统报纸应该重视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以及自身的品牌效应,加大人手扩宽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内容的高度整合;深度挖掘,提升报纸的质量水平;提高报纸的权威性,让报纸成为不可替代的媒体之一。不同的报纸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如党报要选择适合的角度引导大众,增加社会影响力,版式设计要新颖,实现信息多元化;都市报要更加“接地气”,要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市民想到的要去想,市民想不到的也要去想;专业报纸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传达真实有效的焦点信息。
2.2 改变商业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
一张报纸的价格实际上大大低于它的采访、排版、印刷的成本,并且报纸上大篇幅的新闻本身也不会直接盈利,其主要经济来源仅仅是一部分版面的广告收入。随着广告商投资的减少,报纸行业的情况日益萧条。传统报纸行业需要改变其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跨领域扩展业务,发展附加产业,如进军印刷市场、进行物流运输、扩展电子商务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2.3 开展与新媒体协调共赢的发展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给报纸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不过未来各个媒体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对此,报纸企业应建立报纸网站,让多媒体与报纸的原创内容结合,丰富报纸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入驻社交网,增加读者量,例如粉丝群聚集的微博,它的门槛低,对突发新闻和热点新闻的跟踪报道相当及时准确,并受网友监督,使得其可信度影响力逐渐增大,收获大量忠实读者。再比如,报纸还可以和手机合作,推出手机报,使得手机报内容丰富,版本多样适合各种各样的读者,并进行实时更新调整,使其发展模式更加完善。
2.4 维护信息权威性 ,坚持差异化办报
在新媒体占据主流的情况下,而同样伴随着一些问题,海量的信息降低了读者对信息的辨识度,无法确定信息的来源及准确度,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所以报纸的制作更要注重质量和品质的提升,给读者带来正能量,树立权威以增加读者的信任度,同样要发挥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要拒绝千篇一律,发挥自身的特色,促进报纸的良性发展。
3 国内报纸企业在新媒体浪潮中成功的个案
报纸的历史悠久,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有效利用新媒体,则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例如《广州日报》于1996年成立报业集团,全国发行量最大,包括很多系列报和杂志,与时俱进推出网站可上线搜索及手机报纸,对内容栏目进行创新,打造品牌影响力。再比如于2001年创立的《潇湘晨报》集团,其经历了10余年发展后,成为湖南省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都市报,该报设有很多报刊类型。在面对全媒体融合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其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建立手机报,开通官方微博,建立App在市场推行;同时在地方开展一些大型活动,像展示会、读者节等活动,以巩固报刊、读者、政府的关系,可谓多角度全方位地巩固报纸的地位,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虽然新媒体逐渐占据主流,优势明显,但是报纸媒体也有自身无法代替的优势,只要报纸行业认清自身状况,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一定会迎来属于报纸行业的春天。

2、如何看待新媒体时代报纸即将消亡这一说法

在电视的巨流冲击下,昔日的传媒老大报纸,屈居传统媒体老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而当网络新媒体挟着新技术呼啸而至时,报纸再次感受到了被冲击的滋味:广告被分流,受众被分流,影响力下降。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感受,也许更贴切。因为,在那里,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已经达到了国民化的程度。
传媒人士已经在考虑报纸的出路及其“倒计时”了!传媒大亨默克多几年前就放言:报纸的寿命最多40年。在世界传媒界引起不小的震荡。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也有人提醒道:别把这话看淡了。这句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为此,如何减缓衰老期的到来,报纸媒体费了不少的心机。平面媒体投资网络,便是应对趋势之一。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网络媒体论坛上,千龙网的总裁贺智生说:“传统的报纸杂志可能还有50年的存活期。”认为,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网络媒体一定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完全能够替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其与其他替代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并不认为这些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使网络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是资源的短缺所造成的大环境。
还说:“从资源角度讲,个人认为报纸将来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它的成本太高了。大家觉得纸不是很便宜的东西吗?有几十亿人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所以,个人有这么一个观点,好比前些年,当世界人口30多亿的时间,人们就穿裘皮而为荣为贵,但现在谁穿裘皮就也点儿邪。将来很有可能有一天,会有一些人把报摊围住,不要大家买报纸。简单的说,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可能还能存活五十年左右。”
这个观点确实新颖。很有见地。30、40年后,资源的短缺,真的会成为地球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大众化的报纸蜕变成“奢侈品”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事情的另一方面,应该是经济的发展促使电脑与网络的大普及、网络媒体对消费者阅读习惯的改造,使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由可能上升为一种必然。
但报纸是否就会消亡呢?完全消亡的可能性不大……个人想,30、40年后的媒体,其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种方式,而是多种形式并存。譬如纸制版、网络版与杂志版等。前者是“贵族化”了的,而后两者则是平民化、大众化的了。报媒的存在,只是一个标记,一个平台,其表现形式是采集、整理、发布信息,而主要的传播方式,应该就是网络了!但电视、报媒依然应该是权威的信息平台,只是其影响力被传播威力更强大的网络媒体覆盖了……
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有人提出,平面媒体联合起来,斩断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云云,且不说“联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有多大,从媒介的本质上来说,这不仅有碍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信息时代的趋势格格不入,也违反了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的相关法律规定。

3、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统媒体的报道?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起一个名为"昨天你读报纸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30岁以下的报纸读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读者超过了65岁。
传统媒介受众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早在2004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报纸读者老龄化趋势开始加速。但皮尤这次调查的另一层含义——报纸读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可能比老龄化的问题更突出。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面前,如何赢得年轻读者,是关系传统媒介生死存亡的问题。
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
,打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网络,既可以延续传统媒体的风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读者的注意,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次传播。因此,围绕着互联网进行创新、融合、转型,成为很多传统媒体高举的大旗。
在过去,报纸就是报纸,电视就是电视,很少听说有报纸转型做电视这种事情。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口碑高低,传统媒体纷纷进行媒介融合的实践,从开网站开始,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没落下,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居功至伟。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换句话说,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电视之所以区别于报纸,在于其并非将报纸上的内容转述一遍,更不是简单地将文字音像化、视频化,而是通过它独特的制作和表现形式,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报纸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传播拓展到普及型娱乐型的大众传播。反观今天正在积极进军新媒体的传统媒体,更多是看重了互联网这一介质,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体背后隐藏的一些重要变化。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不是简单的长话短说、老话新说,把新闻转换成音视频或浓缩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维拓展新闻写作的内涵和外延;是通过新媒体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读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更进一步说,媒介融合是为了生产更多严谨、客观、丰富的新闻产品,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和判断,而不是追随互联网消解新闻,娱乐社会热点。
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统媒体的报道?去年《纽约时报》在媒体界引起不小影响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这组报道16位滑雪者在美国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惨剧的特稿,并非简单将文字、图片、视频拼凑在一起的"报网融合",而是充分融汇了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和交互式图形等新媒体形式,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及每个当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传统的报纸还出了5叠报道,并很快推出了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之后在周末版《纽约时报》还推出了特别报道。这组报道既创新了新闻报道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技术引起了年轻读者的关注,也为报纸赢得了声誉和读者,成为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强化报道的范例。
新媒体之新,不仅是内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观念之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媒体要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在媒介融合之外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吕 洪)

4、媒体融合,报纸应该怎么融

“活法”寻宝:借力哈利·波特的魔法
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涌现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采用三网融合云服务技术,将互联网优势引入报纸,从而实现报业转型,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可行性路线。
采用互联网技术之后,报纸将获得强劲的生命力,由传统的静态纸张变为立体化、全媒体化的呈现形式。例如,采用PS反解技术,数字化的原版报纸就不仅可以被无极限放大,还可以被点击阅读,已经超越了原来的那种形态。同时它也超越了PDF的形态。相比PDF报纸下载所需诸如30M、40M的流量,这类轻型数字化原版报纸下载只需几兆,所以在移动设备上会有非常好的体验。
这够不够呢?还不够。因为这还仅仅是在阅读上实现了一种超越。在互联网环境下,满足了用户“阅读”的需求只能算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开端。报纸更需要将发布的内容全媒体化和立体化,以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读者黏度。甚至可以把阅读平台作为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导航窗口,拓展更多和更有经济效益的新媒体业务,从而迈进跨媒体经营的全新道路。
在移动设备的报纸呈现上,新型报纸需要将任意缩放与点击阅读结合起来,并对这个报纸施以“魔法”,引入全媒体化的手段,让报纸不仅可以“读”,还可以“视听”、“触控”、“娱乐”甚至在线交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也就是说,“活”起来之后的报纸,是集合丰富呈现形式、具备多种经营模式的大平台,是一份哈利?波特式的新型“魔法”报纸。
哈利波特式的新型报纸,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简言之,三句话可以概括:让内容更丰富,让广告更精彩,一步跨入电子商务。
让内容更丰富。互联网具有海纳百川的特性。从内容的角度来说,以往的单期报纸,由于版面有限,无法将某一条新闻、专题报道、深度评论组织到一起,让读者进行关联性的阅读。连载报道也只能单期发布,读者有需求连读的时候只能望报兴叹。但是当报纸获得了全媒体的挂接能力之后,情形将大为不同:通过互联网超链接技术,一份报道可以连接若干组不同形式的关联性内容,文本、视频、音频、图片集,可呈现全方位报道。过往连载报道也可以链接到一起,让读者的阅读一气呵成。
例如《新华日报》2012年元旦的原版,头版头条是胡锦涛总书记的新年祝词,中间配一张图片,旁边是一系列的报道。放到全媒体化的平台上后,该报道可以点击阅读,也可以放大触控阅读。如果把网络的优势加进来,就可以看到中间不仅是一张图片,还可以放多张图片;除了可以读文字以外,点击图标还可以收看胡总书记新年致辞的视频,再一点击就恢复到原文状态。旁边的系列报道图片还能上下滑动,可以设置更多的关联图片,完全不影响原有排版。所以说内容可以做得更丰富多彩。
让广告更精彩。吸收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传媒可以突破印刷版面的局限,对广告版位进行全媒体化扩容,由原先的静态广告位,产生多种多样的广告呈现形式,如视频、幻灯片、3D、360°全景、触控、电视等。
通过全媒体化以及互联网的超级挂接能力,不仅广告位容量大增,也因呈现形式的立体化而提升了广告表现力,媒体可在这个潜力无限的资源库上进行深度经营。
例如,常见的高校招生广告,原先局限于平面的文字性介绍,由于版面限制,图片也不宜过多。但如果在数字化平台上,可以把高校广告做成全方位多角
度的360度广告,比如高校图片集、知名教授讲课视频、学生学习生活视频等,也可以链接到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相当于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让学生
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高校信息。
又如,报纸原版上的房地产广告,原本只是一张平面图,把“魔法”放上去之后,可以让人们看到这个房间里面360度的景观,这个体验远远地超出了图片的效果。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通过这种全媒体化的广告业务,具备了更多的信息量、更良好的吸引力,不仅突破了印刷版面的局限、有了量的激增,更增加了多种立体化手段来针对用户特征进行精准投放、让广告价值最大化。那么,对于广告主来说,选择这种具备立体化经营能力的媒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拓展了媒体业务经营的空间,并有可能产生新的业务模式。
一步跨入电子商务。利用三网融合云服务技术,媒体可以引入在线结算的应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如媒体可以在任意版面和内容,挂接股指、期货、网上商城、游戏币、优惠券、票类预订、团购信息等交易类网站与平台,通过新闻与广告精准的引导,将新闻读者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者。
例如做一个系列汽车的广告,可以加入触控、3D效果,手指滑动三维转动,若觉得有意思,还可以直接进入它的4S店网站,跟别的业务衔接起来,产生切实的效益。
再比如,春节临近,报纸在报道春运相关专题的时候,可以将新闻内容链接到铁路客服中心在线购票网站,既推送了新闻资讯,更方便了读者用户,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
通过这种互联网超级挂接能力,报纸将从传统的单向资讯推送转变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黏性大大增加,也确实产生了多种经营创收的业务模式。
活水之源,从云服务开始
有没有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案,可以让我们的报业快速活起来?换句话说,有没有办法让平面纸媒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魔法”报纸的能力?答案是肯定的。
理清了思路,做法更重要。酷炫的全媒体效果,是不是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达到呢?其实不然。对于报社而言,其优势在于内容采编与报业经营,而新媒体技术是短板,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社会化大分工与大协作,将新媒体技术的实现交给专业的支撑机构来做,媒体专心做好内容与经营,优势互补,快速发力。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针对“新媒体”的产品或服务,有的是媒体自身开办的电子报、数字报、客户端,做了新媒介的延伸。有的是技术服务商在传统采编审发产品基础上针对全媒体制作、无线移动发布、媒资整合,以及编辑记者团队协作开发的改进型产品。有的报社甚至为新媒体转型专门搭建技术平台和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的电子报、数字报经营情况堪忧,甚至已经失败。比如从原有媒体部门人员抽调组建新媒体战略部门,却面临媒体人员不懂新媒体技术路径的尴尬。在需要新技术支持的时候,报社往往从外界寻找技术服务商,普通的技术服务商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却不会主动为报社更深层次的拓展和经营分担。无论是电子报、数字报、客户端,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仅仅帮助报社把内容发布到新的终端上供读者阅读,只是简单地解决了用新的方式“发布”的问题,而没有让核心的采编人员使用新的技术,真正参与到新媒体采编、审核、发布、甚至接收反馈的业务循环链中。
在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与媒体转型的大潮中,联著实业公司携最新的技术与成功的案例应运而生,打造出了媒体转型的技术支撑与传播平台——“闻道”传媒云平台,为处于转型不同阶段的媒体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愿意与传统媒体一起探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提供发布、经营、个性化的技术支撑和伴随式的服务。“闻道”平台的三网融合云服务、个性化终端定制、用户推广等解决方案,将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活水之源,为报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最便捷的转型之道,从闻道云服务开始。报社只要有一台PC,跟闻道云服务平台连接,“魔法”报纸的效果就可以很简便地做出来。报社不需要重做内容和版面,通过闻道平台全自动化的文件转换过程,将用于印刷的PS文件自动反解成为 HTML5.0等适用于无线移动互联网传输的文件,以原版报纸的形式,发布到iPad、iPhone、Android 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win7平板电脑,以及win7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上,呈现在数以亿计的移动互联网读者面前。报纸编辑人员通过闻道云平台提供的各种全媒体可视化、模块化功能,就可以在报纸原版呈现的基础上,对报纸施以各种“魔法”,就任意需要深度关联的内容制作文集、相册、音乐、视频或其组合,并制作立体化广告和电子商务网站挂接等等,将报纸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更好玩。该环节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普通编辑就可以胜任,只需要一台连接着互联网的电脑,每年交纳很少的云服务费,就可以获得“魔法”报纸的制作和发布能力。报业获得魔力之后,辅之以即时新闻的推送、个性化终端定制、社区化网报制作等手段,将权威性、时效性、个性化相结合,将在新媒介冲击下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联著愿意利用自身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提供云服务,帮助合作媒体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推广用户。媒体在“闻道”这个大平台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展现自己的内容,发展自己的读者群,闻道平台推广用户的力度越大,合作媒体受益也越大。联著本身有自己良好的终端销售渠道和终端预置能力,已与多家手机、Pad等终端零售商实施战略合作,为提升用户数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整合了良好的软件、硬件产业链,以“闻道”平台为核心,搭建了让报纸迅速“活”起来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优势,报纸可以利用开放的平台快速提升在群众中的传播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力、经营创收能力。
媒体转型的本质是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而并不是丢弃传统纸媒诞生一个新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媒体携手,运用成熟的解决方案,为转型中的报业提供三网融合发布、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技术及服务支撑,共同建设传媒产业美好的明天。

5、你认为新媒体广告是否比传统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广告精准?你做出论断的依据

新媒体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而提出来的名次,新媒体是一个返概念,比如:电梯广告,你可以叫他新媒体,也可以称呼他传统传媒;我们现在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传媒。互联网传媒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度高,表现在受众专业,比如百度推送广告,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人上网搜索习惯来推送的,另一方面,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一些门户网站会分析账号主人的年龄性别来推送广告信息,这些比起报纸的泛大众传播方式,精确性强了很多。当然,按点击收费造成了很多水军论点,广告费花不到位,这个也是新媒体被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有优势,适合中小企业业主投放。

6、什么是传统媒体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此外,还应有 户外媒体,如路牌 灯箱的广告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 IPTV、 电子杂志等,他们在 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6)报纸网站新媒体融合管理扩展资料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 拉丁语“Medius”,音译为 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 工具、 渠道、载体、 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 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 储存、 呈现、 处理、传递信息的 实体。

“媒”是“女”字旁,《 诗· 卫风·氓》中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语又讲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可见,很早之前,“媒”主要是在男女婚嫁中起传情达意的中介作用。

7、新媒体是怎样应用于报纸行业的

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的中国将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与之相关,中国报业将进一步实行市场化运作,更多的市场因素必然使报纸表现出更多更新的东西。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进一步全球化与网络化,新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新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的出现等等,中国报纸势必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国报纸将会呈现出以下的发展态势:

一、在更为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报纸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单一行政控制媒体的局面进一步被打破,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运作将进一步市场化。市场因素将进一步打破中国报纸固有的“长幼有序,各安其位”的局面,传统大报的“霸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乃至消除,新型报纸进一步得到扩张,中国报业势必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随着对报纸的财政拨款的取消等,报纸受惠于传统体制而保持其优势和地位的可能性将不存在,读者数量的多少、发行量的高低必然成为报纸获得广告等经济支持从而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为了争夺读者,提高发行量,报纸与报纸之间,报纸与杂志之间,报纸与广播电视之间以及报纸与新兴媒体——网络传媒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竞争是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手段以及媒体的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劣势亦将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就更需要报纸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奋发图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经受考验,并获得新的发展。如果仍然依赖于政策、体制的关照,故步自封,靠吃“老本”而不思进取,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同时,随着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膨胀的进一步加剧,各类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大量增加,网络媒体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冲击将会日趋强烈。面对信息共享与网络媒体的挑战,报纸的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

二、在更为有序的媒体竞争中,报纸将赢得顺利发展

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将越来越趋向于共享,新闻资源必然会进一步开放,而不再被垄断;同时,媒体之间原有的等级区分将会趋于淡化乃至消除,报纸与报纸、报纸与其他媒体在竞争中都处于相同的地位。这种资讯共享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利于避免少数报纸因其特殊地位不思进取仍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些报纸为竞争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诸如有偿新闻、媚俗倾向等种种弊端。

在完善有序的市场条件下,报纸的特点会进一步凸现出来。在竞争中,各类报纸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点,分清自己的职责,占据属于自己的市场。在凸现自身特色的过程中,报纸会更加敏锐地观察研究其他媒体的特点与优势,而这种差异性正是报纸之间、报纸与其他媒体之间相互合作的前提。竞争将会促进媒体之间寻求新的合作,报纸的地位由此也将得以稳固。

成熟的市场经济讲求公平与规范,反对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法制和法规的健全,将更能保证报纸的权益和自由,同时又能防止报纸以及其他媒体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样,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竞争中,报纸就可以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报纸的发展进一步走向集中化与集团化

组建报业集团,目前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市场竞争中,有越来越多的报纸已经认识到了调整结构,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迎接挑战,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媒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单一报纸将更难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的有利地位,一些报纸被淘汰出局势在必然,将会出现报纸总数下降的趋势,报业集团会进一步发展起来。

中国目前的报业集团是“以报为本、依托集团、优势互补、多元发展”,是以主报为中心,再向相关行业辐射的格局,还没有组建成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报业集团的发展趋势,应该不是单一报纸的集合体,而应该是拥有包括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在内的综合化媒体托拉斯,以“联合舰队”的形式抵御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

突破单一的报业集团的界限,将会是21世纪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这可以促使新闻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促进媒体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和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发展也符合集团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四、报纸市场高度细分化

21世纪,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报纸在关注广大读者普遍需求的同时,将更加重视不同读者的需求和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随着各种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读者各类需求的满足又将成为可能。与这种趋势相对应的就是报纸市场的高度细分化。虽然报纸的集中化和集团化会成为大势所趋,但在21世纪仍将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占有各自的市场空间,每家报纸都要致力于找准自己生存的“空档”,争夺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比如,一些地方性报纸将以精美的印刷与独有的本地新闻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赢得当地的读者,大报则将以更大的信息量与更新的传播手段等方式来与其他媒体竞争,以其权威性等来拥有更多的读者和更大的市场。

报纸市场的高度细分化,迫使各家报纸必须更加认真地研究市场的需要以及读者的特点、兴趣与爱好,以确定读者的范围、报道内容的选择、传播的方式、印刷的时间乃至广告的征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恰当地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

五、报纸功能进一步走向实用性与多元化

随着中国报纸更为全面地进入市场化运作,“眼睛向下”、关注读者需求的“读者本位观”必然会成为所有报纸的基本视点,读者的权利和需要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满足。报纸的报道选题将更加集中于百姓话题,即观照人们日常所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报道的角度将更加贴近百姓视角,即用人们所熟悉的思路和语言去展现;报道形式将更加简洁明快;报道内容将更加“泛化”和“细化”,将注重刊登与新闻报道相关的为读者所关注的更多的信息,将更多地观照人们个性化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随着读者本位观念在报纸运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与报业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各家报纸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开发报纸的多种功能,报纸功能将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其舆论导向、传承文化、传播信息、普及教育、参与服务、提供娱乐等多方面功能会得到全面的复合性开发,从而更为全面地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服务。这种开发又使报纸进一步由“新闻纸”向“实用纸”转化,刊登更多的实用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报纸上获得更多、更切实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为读者认识客观世界、处理主客观世界关系的选择和判断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六、报纸的内容与形式更具开放性,更加国际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全球信息共享趋势的强化,以及新闻采编人员开放意识和世界观念的更一步加强,21世纪,中国报纸的内容与形式必然会更加具有开放性,报纸发布的新闻信息将会逐步与国际潮流相适应。

——新闻题材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报道题材,关注全球读者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必然成为中国更多报纸着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报纸报道新闻更多地会从全球的视野来观照整个人类。

——报道方式进一步摆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模式,而立足于与世界范围的广大读者进行真诚实在的沟通和交流,在报道上更加注重信息反馈,更加注重服务性。

——报纸新闻采写的禁忌与限制进一步减少,采写的环境更趋开放宽松,使报纸新闻的时效性、时代性、开放性等进一步增强。

——报纸的制作与语言文字形式进一步得到改进,在内容与形式上注意为世界范围的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等等。

报纸信息开放性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必然使中国报纸的新闻报道更多地被各国媒体采纳和接收,中国报纸就能更多地冲破地区以至国家的界限,更多地参与国际性的新闻交流,进而成为世界性的报纸。

七、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与高科技化

中国报纸在争夺受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已充分意识到了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重要。在发挥自己固有的一些优势和长处的同时,很多报纸已经比较充分地借鉴、兼容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如借鉴电视图像的优势,采用彩色套印技术,并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采用连续图片、系列图片的报道方式,增强了报纸新闻报道的直观性;借鉴杂志的优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杂志化”倾向:电脑已成为采编人员写作、编辑的重要工具;报纸上网、记者上网已成为热潮,等等。

21世纪,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建立在新传播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更加强烈,中国报纸的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的多样化与高科技化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报纸更全面地推出电子版,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更广泛地应用于报纸新闻的采集、传递、存储、查找、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以电子报纸弥补纸介报纸的不足,电子报纸不再是纸介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纸介报纸版面上容纳不下的大量信息由电子版来承载。

报纸将更加全面地依赖互联网,报纸的采编人员更多地把互联网作为自己采集信息、检索信息、考证资料、编辑新闻的重要手段。

运用最新的信息传送和接收设备,报纸记者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对新闻事件作同步的现场报道,对报纸来说,“新闻”的概念也会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从而能大大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竞争力。

八、报纸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化与专业化

时代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新传播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21世纪的报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仅靠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就能打天下的报纸记者必然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问题,要求报业人员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介技术,能更多地懂得关于经济、商业、市场、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等等。总之,新世纪的中国报纸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随着媒介竞争的激烈和报道的专题化,报纸工作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报业人员会越来越趋向专门化和专业化。这种趋向至少会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报纸工作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与精确化,报纸的编辑与记者的分工更加明确。对编辑工作来说,前期的选题策划、报道组织、资料收集,后期的图文搭配、标题改写、编辑制作等,都会有专人各负其责,这就会促使报纸编辑队伍的扩大和强化。

其二,报纸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是通才杂家,而且,报纸市场的细分化和报纸工作的专业化更要求报纸工作人员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以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其三,各种报纸根据自己的媒介定位和报道特点,对自己的采编人员实施专门化、专业化训练和培养的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形成规模和潮流。
……
其实正规的有资质的报纸出版单位肯定有做过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不妨去他们的门户网站看看,在专门提供资质信息的“资质通见”网站上有他们的网址。

8、传统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发展???

报纸 、广播、电视是公认的传统媒体,他们属于大众性传播媒体,近来炒的很热的所谓新媒体包括INTENET,路牌、灯箱交通工具等户外媒体以及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社区媒体,另外人们竭尽所能地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注意力,POP、包装物、电话黄页、产品目录等也成为了广告载体,甚至人体、厕所墙壁也被纳入了可供利用的广告资源。
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点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所面对的广告对象来分析:电视,广播这两类传统媒体,其某一时段节目或某一栏目可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但就整个媒体而言,其对象几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个年龄,各个文化水平,各个收入标准,各个生活层次的消费者。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报纸之间有了不同的区域划分,另外在同类的报纸中,不同的内容和读者定位也使得各个媒体具备了不同的品牌形象,这为广告主选择不同的报纸作为广告投放对象提供了方便。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第四媒体,由于其对操作者物质设备的要求,其对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对操作者经济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对广大消费者做了第一层次的市场细分,从全体消费者中分离出了"网民"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质的消费者群。
对于户外媒体而言,因为其本身就是广告,在具体投放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广告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标是要树立或加强品牌形象那么在特定的城市内,户外广告往往选择人流众多、视野开阔、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商业区域或区域游览投放户外广告,在这种户外投放过程中,往往针对泛目标人群;如果目标仅在于短期内销售的提升,那么就可以选择在公车、候车亭、加油站、医院、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准确的一系列餐饮场所投放户外广告等,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具有数量众多、定义明确的目标受众,具有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的基础。对于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社区媒体而言,作为市场细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区住户在很多方面的消费特征都有共性,如:收入状况(楼盘售价决定)教育水平、消费特征(和小区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领导效应有关)。因而社区媒体在有效到达和针对目标人群方面是最优的。综上所述,在第一轮的比拼中,传统媒体除了报纸之外在覆盖的广度方面几乎可以达到全民性,但是在针对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传播方面输于新媒体。
在广告运营方面主要要根据产品的产品特性、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和目标消费群体对不同媒体的关注习惯等,采取最适合本产品的媒体进行广告投放。

9、如何理解新媒体下报纸媒体的坚守

新媒体在传播力、渗透力、广泛性和用户体验上的强烈冲击,让纸媒显得力不从心,纸媒纷纷设立自己的新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报业账号大规模出现,一大批APP在移动媒体应用商店上线,二维码大行其道。但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生产者,盲目追逐自媒体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

在没有做好做强纸媒,稳住自身发展之前进入其他领域是在自绝生路。报业集团首要事情是坚守主业,再谈跨所有制、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跨界到房地产等领域,即使经营上很成功但失去舆论影响力也得不偿失。我们不必再去无休止的深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何融合发展,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应该反思具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不是利用这种思维以及时代的发展来建设媒体。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从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来源,所以坚守报业独特的媒体优势、品牌和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报纸网站新媒体融合管理相关的知识